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690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治疗痛风的药物,特别涉及到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治疗痛风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因嘌呤代谢障碍,使尿酸累积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痛风的定义是人体内有一种叫作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就叫痛风。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模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痛风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痛风可以出现肾脏损害,据统计,痛风病人20 % —25 %有尿酸性肾病,有肾脏病变者几乎为100 %。它包括痛风性肾病、急性梗阻性肾病和尿路结石。所以对痛风应当提高警惕,尽早治疗。
目前西药治疗痛风的药物较多,由于西医对该病的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大多数药物治疗致力于消除表面疼痛症状,这些药并且长期使用对人体的副作用都很大,治疗后容易复发,常常难以根治。
现有治疗该病的中药往往针对一种特定的症状,而痛风的原因较多,因此经常因为不对症而影响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痛风的中药,它治疗效果好,成本低,毒副作用较小。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是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泽兰5-15份、黄芪20-30份、附子5-15份、羌活5_15份、白芍5_15份、蜈蚣3_8份、甘草6_12份。本发明药物各组分进一步的质量配比为
泽兰10份、黄芪15份、附子10份、羌活5-15份、白芍10份、蜈蚣5份、甘草9份。本发明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上述质量份数的中药混合,加入清水,文火煎O. 5—1. 5小时,反复煎3次后,取出药渣,将3次药液混合放入砂锅煎2— 4小时,将药液浓缩成稠膏状,然后加入常规辅料,制成临床使用的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散剂、注射剂或膏剂。中医学中亦有“痛风”病名,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还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有论述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本发明组方中诸药合理配伍,互补协同,辩证治疗,能够扶气补血,通经祛风,对于痛风等病症都有很好的疗效。
为验证本发明药物的实际疗效,应用本发明药物临床治疗痛风病人100例。痛风急性期诊断标准
I.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前有A族溶血性链状菌感染史病变主要侵犯心脏和关节下述特点可资鉴别
①青少年多见;
②起病前I 4周常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类扁桃体炎病史;
③常侵犯膝肩肘踝等关节并且具有游走性对称性;
④常伴有心肌炎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等表现;· ⑤抗溶血性链球菌抗体升高如AS0>500U抗链球菌激酶>80U抗透明质酸酶>128U;
⑥水杨酸制剂治疗有效;
治疗效果统计显示治愈79例,治愈率为79%,明显好转16例,总有效率95%,临床试验结果证明,本发明药物疗效确切,并且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本发明药物价格也较为低廉。
具体实施例方式
按照下述重量准备原材料
泽兰10 kg、黄芪15 kg、附子10 kg、羌活5-15 kg、白芍10 kg、蜈蚣5 kg、甘草9kg。将上述质量份数的中药混合,加入30kg重量份的清水,文火煎O. 5—1. 5小时,反复煎3次后,取出药渣,将3次药液混合放入砂锅煎2— 4小时,将药液浓缩成稠膏状,然后加入常规辅料,制成临床使用的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散剂、注射剂或膏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泽兰5-15份、黄芪20-30份、附子5-15份、羌活5_15份、白芍5_15份、蜈蚣3_8份、甘草6_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痛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是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泽兰10份、黄芪15份、附子10份、羌活5-15份、白芍10份、蜈蚣5份、甘草9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治疗痛风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将上述质量份数的中药混合,加清水,文火煎O. 5 — I. 5小时,反复煎3次后,取出药渣,将3次药液混合放入砂锅煎2— 4小时,将药液浓缩成稠膏状,然后加入常规辅料,制成临床使用的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散剂、注射剂或膏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它是以泽兰、黄茋、附子、羌活、白芍、蜈蚣、甘草为原料制得,本药物可制成临床使用的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散剂、注射剂或膏剂。本发明药物能够扶气补血,通经祛风,对于痛风等病症有很好的疗效,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714GK102895337SQ20121040211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
发明者郭玲玲 申请人:郭玲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