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含姜黄素微粒的高载药量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526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包含姜黄素微粒的高载药量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难溶性天然产物的缓释制剂,具体的涉及到皮下或肌肉注射用姜黄素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科姜黄属(curcuma L.)植物姜黄、莪术、郁金等的根莖
中提取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由平均粒径小于约2000纳米的姜黄素微粒制备的用于肌内或皮下注射的长效缓释微球,包含微球重量5 95%的姜黄素和微球重量5 95%的重均分子量范围在5,000 100,000之间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辅料,微球平均粒径范围在约2 300微米之间,其中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辅料选自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丙交酯乙交酯、聚酸酐、聚原酸酯、聚-3-羟基丁酸酯、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乙醇酸、聚乙二醇聚丙交酯乙交酯、聚乙二醇聚酸酐、聚乙二醇聚原酸酯、聚乙二醇聚-3-羟基丁酸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烯碳酸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对二氧环己酮、聚丙交酯对二氧环己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辅料选自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丙交酯乙交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进一步优选为聚丙交酯乙交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交酯乙交酯中丙交酯和乙交酯的比例选自100:0 0:100、95:5 5:95、75:25 25:75以及75:25 50:50,所述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辅料重均分子量范围选自10,000 80,000、10,000 60,000以及10,000 40,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球的平均粒径范围选自2 300微米、5 150微米以及10 100微米,所述姜黄素微粒的平均粒径范围选自小于2000纳米、小于1000纳米、小于500纳米、小于400纳米、小于300纳米、小于200纳米、小于100纳米以及小于50纳米,经肌内或皮下注射后,微球可缓慢释放姜黄素的时间选自约I 90天、约I 60天、约I 30天、约I 14天、约I 7天、约I 3天以及约I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球,其特征在于姜黄素含量相对于微球按重量计选自10% 90%、20% 80%、30% 60%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辅料含量相对于微球按重量计选自90% 10%、80% 20%、70% 40%。
6.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取处方量的姜黄素微粒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加入处方量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辅料,形成油相,分散均匀,将油相加入到搅拌中的水相,挥发溶剂,在无菌条件下收球,干燥得微球;制备方法进一步优选为取处方量的PLGA和处方量的姜黄素微粒,加入到处方量二氯甲烷中(PLGA和姜黄素质量-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2. 5 1:20),搅拌,超声2 10min,涡旋分散得到悬浊液;将此悬浊液加入到高速搅拌的4 30°C的3(Tl00倍量的浓度为0. 5^1. 5%PVA中,于100(T3000rpm下分散乳化2 5min,将搅拌桨转速调至10(T500rpm,挥发除去有机溶剂4^6h ;过滤,注射用水洗3飞次,冻干得到注射用姜黄素微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氯仿、乙酸乙酯、乙醚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水相中水溶性高分子材料选自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甲基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钠、吐温、司盘、油酸钠、硬脂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卵磷脂、明胶、透明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可降解高分子辅料在有机溶剂中的含量选自I 40% (w/v)、10 30%以及20%;水溶性高分子在水相中的含量选自0.1 5% (w/v)、0. 2 1. 0% 以及 0. 5 1. 0%。
9.一种由权利要求1 5所述微球组成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专用溶媒,所述专用溶媒选自注射用水或注射用水和稳定剂组成的溶液,注射用姜黄素微球使用前混悬于专用溶媒中,进行肌内或者皮下注射。
10.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的微球或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所述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的疾病选自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所述疾病选自血癌、骨癌、淋巴癌、肝癌、盆腔癌、脑癌、神经癌、乳腺癌、肾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症、胃肠道癌症以及皮肤癌。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姜黄素微粒的高载药量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由于姜黄素在制备微球前做了微粒化处理,制备得到缓释微球不但具有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缓释效果好、没有突释等效果,而且质量稳定可控,临床使用安全有效,可以在工业上应用。
文档编号A61P35/00GK103054809SQ20121048433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2日
发明者刘珂, 邹晓丽, 许卉, 初大丰, 郎跃武 申请人:苏州雷纳药物研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