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管路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4795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医用管路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医用管路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病人的胸腔或腹腔存在积液时,需要留置导管把积液从体内引流出,有时需要留置很长时间才能把积液排净。引流时,导管的一端通过创口进入病患部位,导管的另一端为转接头,转接头用于与其他导管的连接,转接头不能随意移动,必须固定在转接头固定装置内。现有技术中的转接头固定装置如图I所示,转接头卡在固定装置内后,必须把固定装置缝在肉体上。该固定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于1、把固定装置缝在肉体上会给病人增加痛苦;
2、使用不方便,医生在置管时需要有缝线的操作,之后又会产生拆线的操作;3、病人在日常活动中,导管容易与固定装置脱开,有导致导管滑脱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管路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能有效固定导管,不但不会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适合固定各种管径的管路。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医用管路固定装置,包括垫片,垫片的背面有粘性,垫片的正面设置内壁、外壁和转轴,内壁呈圆形,外壁呈η形,转轴位于内壁 内,转轴的圆周上依次均匀设置弧形凹槽I、弧形凹槽II、弧形凹槽III、弧形凹槽IV,弧形凹槽I、弧形凹槽II、弧形凹槽III、弧形凹槽IV的凹槽深度依次增加,内壁上设置通孔,内壁与转轴之间设置顶针,顶针上套有弹簧,顶针的一端顶在转轴上,顶针的另一端穿出通孔后位于内壁与外壁之间。使用时,把管路卡在内壁与外壁之间,顶针在弹性的作用下,对管路产生压迫与夹紧的作用,如果管路太粗,旋转转轴使顶针的一端卡在较深的弧形凹槽内,如果管路太细,旋转转轴使顶针的一端卡在较浅的弧形凹槽内。管路内的液体如果粘度较大流动较缓,或者管路内有沉积时,转动转轴,顶针的另一端对管路产生挤压和按摩作用,能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该固定装置的垫片背面有粘性,使用时与病人皮肤相粘,不用再把固定装置缝在病人的皮肤上,避免了对病人进一步的创伤。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弧形凹槽I、弧形凹槽II、弧形凹槽III、弧形凹槽IV的数量均为3个,通孔和顶针的数量均为3个。该方案能进一步保证对管路的固定效果。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垫片上设置盖子,盖子具有孔,转轴的顶部穿出孔。垫片上设置盖子,能防止管路垂直向上滑出,盖子具有孔,转轴的顶部穿出孔,不用打开盖子即可旋转转轴。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优点,能有效防止导管滑脱,不给病人增加痛苦,适用于多种孔径的管路固定。
图I是现有技术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壁和转轴部分的爆炸图;图5是图4中A-A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设置盖子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医用管路固定装置,包括垫片1,垫片I的背面有粘性,垫片I的正面设置内壁2、外壁3和转轴6,内壁2呈圆形,外壁3呈η形,转轴6位于内壁2内,转轴6的圆周上依次均匀设置弧形凹槽I 61、弧形凹槽II 62、弧形凹槽III63、弧形凹槽IV 64,弧形凹槽I 61、弧形凹槽II 62、弧形凹槽III63、弧形凹槽IV 64的凹槽深度依次增加,内壁2上设置通孔21,内壁2与转轴6之间设置顶针4,顶针4上套有弹簧5,顶针4的一端顶在转轴6上,顶针4的另一端穿出通孔21后位于内壁2与外壁3之间。弧形凹槽I 61、弧形凹槽II 62、弧形凹槽III 63、弧形凹槽IV 64的数量均为3个,通孔21和顶针4的数量均为3个。垫片I上设置盖子7,盖子7具有孔71,转轴6的顶部穿出孔71。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垫片(1),垫片(I)的背面有粘性,垫片(I)的正面设置内壁(2)、外壁(3)和转轴(6),内壁(2)呈圆形,外壁(3)呈η形,转轴(6)位于内壁(2)内,转轴(6)的圆周上依次均匀设置弧形凹槽I (61)、弧形凹槽II (62)、弧形凹槽111(63)、弧形凹槽IV(64),弧形凹槽I (61)、弧形凹槽II (62)、弧形凹槽111(63)、弧形凹槽IV (64 )的凹槽深度依次增加,内壁(2 )上设置通孔(21),内壁(2 )与转轴(6 )之间设置顶针(4),顶针(4)上套有弹簧(5),顶针(4)的一端顶在转轴(6)上,顶针(4)的另一端穿出通孔(21)后位于内壁(2)与外壁(3)之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医用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I(61)、弧形凹槽II (62)、弧形凹槽111(63)、弧形凹槽IV (64)的数量均为3个,通孔(21)和顶针(4)的数量均为3个。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医用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I)上设置盖子(7),盖子(7)具有孔(71),转轴(6)的顶部穿出孔(7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医用管路固定装置。该装置垫片(1)的背面有粘性,垫片(1)的正面设置内壁(2)、外壁(3)和转轴(6),内壁(2)呈圆形,外壁(3)呈n形,转轴(6)位于内壁(2)内,转轴(6)的圆周上依次均匀设置弧形凹槽Ⅰ(61)、弧形凹槽Ⅱ(62)、弧形凹槽Ⅲ(63)、弧形凹槽Ⅳ(64),且凹槽深度依次增加,内壁(2)上设置通孔(21),内壁(2)与转轴(6)之间设置顶针(4),顶针(4)上套有弹簧(5),顶针(4)的一端顶在转轴(6)上,顶针(4)的另一端穿出通孔(21)后位于内壁(2)与外壁(3)之间。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固定导管,不给病人增加痛苦,适用于多种孔径的管路固定。
文档编号A61M25/02GK202620435SQ201220209628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0日
发明者杨金丽, 徐玲芬, 吕小英 申请人:湖州市中心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