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软性连杆夹持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6545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创手术软性连杆夹持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微创手术软性连杆夹持定位装置,为通过软性材质制成的夹持座,充分提供软性连杆的保护,且通过软性连杆牵制各骨钉的本体的微创手术软性连杆
夹持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骨钉夹持与定位结构,都采用硬材质连杆结构设计,各骨钉间无法作弹性弯曲与扭转,且骨钉在锁合连杆时,因缺乏软性材质作衬垫,容易造成连杆的磨损与夹伤。上述现有骨钉夹持与定位结构的最大的缺点在于 I.采硬材质连杆,无法使骨钉随脊椎骨灵活运转。2.缺乏软性材质作衬垫,易造成连杆磨损与夹伤。前述所提及关于现有骨钉夹持与定位结构,尽管能够达成在骨钉与连杆间的夹持与定位所应具备一般对脊椎骨的锁固与定位基本要求与成效,但在实际应用时的骨钉运转活动弹性、连杆保护机制与术后状态恢复等医疗手术产业应用专属性上,皆存在诸多缺点与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发挥更具体的产业应用性。综上所述,由于现有的骨钉夹持与定位结构,存在上述的缺点与不足,基于产业进步的未来趋势前提下,实在有必要提出具体的改善方案,以符合产业进步的所需,更进一步提供业界更多的技术性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以解决现有骨钉夹持与定位结构设计在骨钉运转活动弹性、连杆保护机制与术后状态恢复等医疗手术产业应用专属性等方面不足的缺点,以及在实用化技术等方面受到限制的问题,一方面在达成以软性连杆提升骨钉运转灵活度的具体特性,以提供脊椎骨恢复原本所应具有弯曲或扭转的活动弹性外,另一方面在有效减低软性连杆受到磨损与夹伤的可能性,以达成骨钉夹持与定位结构设计中所应具备一般对脊椎骨的锁固与定位基本要求与功能外,并使其兼具医疗手术产业应用性的实际发展与要求。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微创手术软性连杆夹持定位装置,为一种通过软性材质制成的夹持座,充分提供软性连杆的保护,且通过软性连杆牵制各骨的本体,提供脊椎骨恢复原本所应具有弯曲或扭转的活动弹性的实现可能性。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及功能,一种微创手术软性连杆夹持定位装置,包含一夹持体,包含一锁固体及一夹持座,该锁固体设有一内六角承孔及一外螺纹,该夹持座设有一内凹弧面,且该夹持座枢接于锁固体。一软性连杆,为圆杆体结构,对应嵌设于该夹持座的内凹弧面。优选的,上述锁固体的材质为金属。优选的,上述夹持座的材质为塑料、橡胶、高密度泡绵或硅胶。优选的,上述软性连杆的材质为塑料、橡胶、高密度泡绵或硅胶[0016]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软性连杆夹持定位装置的具体特点与功效在于I.采用软材质连杆,可以使骨钉随脊椎骨灵活运转。2.具备软性材质作衬垫,不易使连杆磨损与夹伤。3.配合延长结构的骨钉,操作更容易且创伤减小。4.软性连杆材质可依年龄作调整,适用弹性增加。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夹持定位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夹持定位装置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夹持定位装置应用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夹持体(11)锁固体(111)内六角承孔 (112)外螺纹(12)夹持座(121)内凹弧面(2)软性连杆(3)本体(31)承座(311)第一侧壁(3111)第一内螺纹(312)第二侧壁(3121)第二内螺纹(313) V 形沟槽(32)枢座(4)锁钉(41)内孔(42)注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请参阅图I和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夹持定位装置分解示意图及组合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为一微创手术软性连杆夹持定位装置,包含一夹持体1,包含一锁固体11及一夹持座12,该锁固体11设有一内六角承孔111及一外螺纹112,该夹持座12设有一内凹弧面121,且该夹持座12枢接于锁固体11,该锁固体11的材质为金属,而该夹持座12的材质为塑料、橡胶、高密度泡绵或硅胶。一软性连杆2,为圆杆体结构,对应嵌设于该夹持座12的内凹弧面12),该软性连杆2的材质为塑料、橡胶、高密度泡绵或硅胶。实施时,先将软性连杆2自骨钉的本体3的两第二侧壁312间置入,滑移至底部的承座31的两第一侧壁311间,如图I所示。再将夹持体I以夹持座12端沿骨钉的本体3的两第二侧壁312间置入,直至夹持体I的锁固体11外部所设的外螺纹112接触第二侧壁312内部的第二内螺纹3121时,夹持体I无法再向下滑移,此时必须通过工具〔通常为六角扳手〕,通过嵌合于内六角承孔111,转动锁固体11使其外螺纹112与第二侧壁312内部的第二内螺纹3121螺合,接着再与第一侧壁311的第一内螺纹3111螺合此时锁固体11与夹持座12为自由释放状态枢接,也就是夹持座12仅沿第二侧壁312间与第一侧壁311间向下滑移,但不随锁固体11转动,直至夹持座12的内凹弧面121接触软性连杆2时,如图2所示,再继续旋紧锁固体11,使夹持座12的内凹弧面121紧压软性连杆2,此时软性连杆2夹持定位于夹持座12与枢座32间,夹持体I则完全进入承座31的两第一侧壁311间,且锁固体11上缘与V形沟槽313约略切齐。下端的锁钉4设有多个注孔42,该多个注孔42与内孔41间相互连通。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夹持定位装置应用示意图,经图2的操作,各夹持体I的锁固体11已旋紧于骨钉的本体3内,且位于承座31的两第一侧壁311间,软性连杆2被各夹持座12抵紧,形成稳固的夹持定位状态,具有多个注孔42的锁钉4,则向下延伸锁合于正确位置的脊椎骨上。经改良的夹持定位装置,仅需要在人体上施以微创手术,即可将锁钉4锁固于正确位置的脊椎骨上,同时可通过夹持座12的夹持定位及软性连杆2的连接,形成各骨钉间的牵制作用,由于只需要小面积的创伤开口即能达到手术的目的,对于术后恢复状况与降低感染风险,均有良好且显著的功效;另外,图2中的第一侧壁311与第二侧壁312间所设的V形沟槽313,则可在骨钉植入手术步骤完成且夹持体I锁至定位后,供作移除第二侧壁312的辅助工具剪断施力部位,仅留下包含第一侧壁311的骨钉的本体3于体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微创手术软性连杆夹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夹持体,包含一锁固体及一夹持座,该锁固体设有一内六角承孔及一外螺纹,该夹持座设有一内凹弧面,且该夹持座枢接于锁固体; 一软性连杆,为圆杆体结构,对应嵌设于该夹持座的内凹弧面。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创手术软性连杆夹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锁固体的材质为金属。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创手术软性连杆夹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夹持座的材质为塑料、橡胶、高密度泡绵或硅胶。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创手术软性连杆夹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性连杆的材质为塑料、橡胶、高密度泡绵或硅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微创手术软性连杆夹持定位装置,为一种通过可紧密夹持软性连杆的夹持体的定位,利用夹持体的锁固体的锁紧作用,同时以软性材质制成的夹持座,充分提供软性连杆的保护,且通过软性连杆牵制各骨钉的本体,增加植入骨钉后的脊椎骨恢复原本所应具有弯曲或扭转的活动弹性,也可有效减小创伤的开口面积。
文档编号A61B17/88GK202589636SQ2012202431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
发明者魏志轩 申请人:魏志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