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伤椎体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6534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受伤椎体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对脊柱的受伤椎体进行固定并将其复位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脊柱骨折的手术中,通常都是在受伤椎体(即骨折椎体)的上下两个相邻的椎体植入椎弓根钉,然后借助两相邻椎体的固定实现受伤椎体的定位,对相邻椎体上的椎弓根钉进行撑开、加压等复位操作,以便实现受伤椎体的修复。采用上述现有的方法,虽然能够实现对受伤椎体的固定,但是,复位操作会对受伤椎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撑开、韧带牵拉等复位操作:在上述复位操作的影响下,受伤椎体很有可能因牵拉而出现前凸或后凸现象,最终处于一种非理想的位置状态;即使受伤椎体没有明显的前凸或后凸现象,由于受伤椎体借助于其相邻椎体进行定位,其复位和固定的精度较低,则其修复的速度和效果很难得到保障。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受伤椎体进行复位和重新固定,但现有技术中不存在专门对受伤椎体进行定位的装置,普通的椎弓根钉也不能直接植入受伤椎体进行定位,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对受伤椎体进行固定的装置,以实现对受伤椎体的复位操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受伤椎体的固定装置,能够实现对受伤椎体的复位和固定。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伤椎体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座和椎弓根钉,所述连接座包括定位孔和供所述椎弓根钉穿过的连接孔,所述定位孔与用于固定所述受伤椎体两侧椎体的连接杆定位连接,所述椎弓根钉具有用于植入所述受伤椎体的根钉,以及将其可选择地锁紧在所述连接孔内的锁紧件。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首先通过椎弓根钉植入受伤椎体,然后借助连接座将椎弓根钉与连接杆连接固定,进而锁定受伤椎体与相邻椎体的纵向位置,然后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椎弓根钉,以带动受伤椎体前进或者后退,进而将受伤椎体推动到其原来的位置,最后由锁紧件对椎弓根钉进行锁紧固定,完成受伤椎体的横向固定。通过上述操作,受伤椎体不仅能够实现纵向定位,而且能够实现横向复位和固定,避免受伤椎体出现前凸或者后凸的现象,保证受伤椎体得到正常修复。优选地,所述椎弓根钉具有抵接在所述连接孔一侧的定位件,所述锁紧件为螺接在所述椎弓根钉杆部的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以其底端抵接在所述连接孔的另一侧。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实现椎弓根钉与连接孔的可选择连接:当需要转动椎弓根钉、以便对受伤椎体进行调整时,锁紧螺母处于释放状态,椎弓根钉能够沿其自身中轴线转动,进而带动受伤椎体横向移动;当椎弓根钉牵引受伤椎体回复原位时,逐渐旋进锁紧螺母,直至锁紧螺母的底端抵接在连接孔的另一侧,则处于连接孔两侧的定位件和锁紧螺母会向连接座施加一个横向挤压力,在该力的作用下,连接座与椎弓根钉之间就会产生摩擦力,进而阻止椎弓根钉的旋转运动,使得椎弓根钉横向固定,从而实现受伤椎体的复位和固定。优选地,所述锁紧螺母的底部为球面,所述连接孔的顶端具有与所述球面匹配设置的卡槽。球面结构能够更加贴合地卡入连接座内,以便与连接座连接成一体,而连接座上卡槽的设置可以确保锁紧螺母不会与连接座发生相对运动,进而确保连接的可靠性。优选地,所述定位件的顶端为球形结构,所述连接孔的底端具有容纳所述球形结构的球形槽。当定位件的顶端设置为球形时,一方面可以保证定位件与连接座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小椎弓根钉转动过程中连接座对其产生的阻力,使得受伤椎体的复位调整更加精准。优选地,所述椎弓根钉的杆部具有用于对其进行转动操作的操作位。也就是说,可以在椎弓根钉的杆部设置专门的操作位,以便对其进行转动操作,不仅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还能够提高操作的准确度。优选地,所述操作位和/或所述锁紧件为六角形结构。操作位和锁紧件可以设置为六角形结构,在进行复位操作时,可以通过专用工具使两者同步转动,待完成受伤椎体的复位之后,再将锁紧件紧固,即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对受伤椎体的复位操作和锁紧固定,从而保证操作的精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固定装置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与相邻椎体上的椎弓根钉相连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整体植入受伤椎体和与其相邻椎体内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连接座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连接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连接座中连接孔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椎弓根钉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锁紧件一种设置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锁紧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受伤椎体的固定装置,能够实现对受伤椎体的复位和固定。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技术中一般在受伤椎体的相邻椎体内植入椎弓根钉。然后借助两相邻椎体上的椎弓根钉间接实现对受伤椎体的修复,而不在受伤椎体上直接植入椎弓根钉。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则在受伤椎体上植入椎弓根钉,并与植入相邻椎体内的椎弓根钉配合使用,以完成受伤椎体的复位操作。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固定装置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与相邻椎体上的椎弓根钉相连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整体植入受伤椎体和与其相邻椎体内时的状态示意图。如图2中所示,在受伤椎体4的两个相邻椎体5内分别植入了第一椎弓根钉1,请结合图1,第一椎弓根钉I包括植入根钉11和操作杆12,植入根钉11植入椎体内部,操作杆12用于对第一椎弓根钉I进行操作,在植入根钉11和操作杆12之间还设有固定部13,固定部13与连接杆2定位连接,从而借助连接杆2实现两相邻椎体内第一椎弓根钉I之间的定位连接。所述固定部可以为与连接杆2上的通孔配合的柱状结构,也可以为六角形结构或者是螺纹结构等,具体设置请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可以想到,本实用新型中椎弓根钉32的定位件321也可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形成。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3与上述两个第一椎弓根钉I配合使用,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连接座31、椎弓根钉32 (包括定位件321、根钉322、杆部323和操作位324)和锁紧件33 (请进一步参考图3-5):连接座31包括定位孔311和连接孔312,定位孔311与连接杆2定位连接,连接孔312为椎弓根钉32穿过提供通道;椎弓根钉32以其根钉322植入受伤椎体4内,椎弓根钉32能够以其自身的中轴线为轴转动,进而带动与其相连的受伤椎体4移动,以便调整受伤椎体4回复到原来的位置;锁紧件33与椎弓根钉32连接,以便锁紧件33将椎弓根钉32可选择地锁紧固定在连接孔312内。本文所述的可选择地锁紧是指选择性的紧固或者释放,具体的说:椎弓根钉32要沿其自身中轴线转动,以便实现对受伤椎体4的复位操作,此时的锁紧件33应该处于释放状态,从而将椎弓根钉32释放,使其处于自由状态;当椎弓根钉32完成对受伤椎体4的位置调整之后,需要将受伤椎体4进一步固定在该位置,则锁紧件33就需要将椎弓根钉32锁紧固定。简言之,锁紧件33与椎弓根钉32的锁紧状态是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的,两者的连接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在椎弓根钉32完成对受伤椎体4的复位操作之后,锁紧件33才能够将椎弓根钉32锁紧。使用时,可以首先将椎弓根钉32穿过连接座31的连接孔,以其根钉322植入受伤椎体4内,由于连接座31与连接杆2通过定位孔311定位连接,则受伤椎体4的纵向(即多个椎体的排列方向,也就是整个脊柱的延伸方向)得以固定;然后通过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椎弓根钉32,以便带动受伤椎体4前进或者后退,从而改变受伤椎体4的横向位置,使其回复原位;最后,采用锁紧件33将椎弓根钉32锁紧固定,受伤椎体4被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也就是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3,不仅能够实现受伤椎体4的纵向定位,还能对受伤椎体4的横向位置进行调整,避免受伤椎体4出现前凸或者后凸。椎弓根钉32可以设置定位件321,定位件321抵接在连接孔312的一侧,锁紧件33能够抵接在连接孔321的另一侧,即定位件321和锁紧件33分别处于连接孔312的两侧,以便将椎弓根钉32和连接座31相连。需要锁紧时,锁紧件33锁紧固定在连接孔312的一侦牝与抵接在连接孔312另一侧的定位件321相互配合,以便与连接座31定位连接;由于定位件321设置在椎弓根钉32上,而锁紧件33与椎弓根钉32之间定位连接,则椎弓根钉32借助定位件321和锁紧件33与连接座31实现横向定位连接。所述定位件321的顶端可以呈球形设置,连接孔312的顶端具有球形槽313,球形槽313用于容纳定位件321的球形顶端,则定位件321能够相对于连接座31转动,也就是说,该结构设置不会对椎弓根钉32的转动造成影响,进而确保椎弓根钉32顺利实现对受伤椎体4的位置调整;此外,球形的结构设置能够减少定位件321和连接座3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小椎弓根钉32的转动阻力,以便于实现受伤椎体4的复位;同时,球形槽313的设置能够阻止椎弓根钉32在除其轴向以外的其他方向的运动,辅助完成受伤椎体4的纵向定位,进一步确保受伤椎体4复位调整的精度。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述的顶部和顶端以及底部和底端均以椎弓根钉32为参照,椎弓根钉32的根钉322处于其一个端部,本文中将根钉322所在的一端或者是靠近根钉322的一端称为底部或者底端;而椎弓根钉32的杆部323处于其另一个端部,本文将杆部323所在的一端或者靠近杆部323的一端称为顶端或者顶部。还可以对上文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改进。请参考图3-5,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连接座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连接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连接座中连接孔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连接座31可以与锁紧件33相互配合,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孔312的顶端还设有卡槽314,卡槽314与锁紧件33的底端331相互卡接适配,锁紧件33的底端331设置为与卡槽314配合的球面结构。当锁紧件33将椎弓根钉32锁紧固定之后,锁紧件33以其底端331卡接在卡槽314内,与连接座31连接成一个整体,而连接座31与连接杆2相连,则锁紧件33对椎弓根钉32的固定更加可靠;同时,锁紧件33与连接座31的连接,能够使得椎弓根钉32紧密地处于连接座31的连接孔312内部,进而确保椎弓根钉32不发生横向和纵向移动,则受伤椎体4的定位更加可靠。请参考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椎弓根钉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椎弓根钉32可以设置专门的操作位324,操作位324设置在椎弓根钉32的杆部323上,操作者可以借助工具握持操作位324,然后根据需要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操作位324,则椎弓根钉32就会沿其自身中轴线不断转动,从而带动受伤椎体4在水平方向移动,改变受伤椎体4的横向位置,将其回复原位。为便于操作,操作位324 —般设置在杆部323的外端,也就是整个椎弓根钉32的顶端,避免对椎弓根钉32与连接座31的连接造成影响。请参考图7和图8,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锁紧件一种设置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锁紧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锁紧件33可以为锁紧扣、锁紧套等用于锁紧固定的部件。在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锁紧件33为锁紧螺母,请进一步参考图6,椎弓根钉32的杆部323外表面具有螺纹,该螺纹分布的范围形成螺纹部,锁紧螺母能够旋进并固定在杆部323的螺纹部,以便将椎弓根钉32固定。在此基础上,椎弓根钉32的操作位324可以设置在杆部323的螺纹部的顶端,便于锁紧螺母进行锁紧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为顺利实现锁紧螺母对椎弓根钉32的锁紧固定,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座31予以辅助,例如,借助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座31的卡槽314,将锁紧螺母的底端331设置为球面,当锁紧螺母运动到底部时将其底端331卡固在卡槽314内,而处于连接孔312 —侧的定位件321与锁紧件33相互配合,进而借助连接座31对椎弓根钉32进行横向锁定。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操作位324和/或锁紧螺母设置成六角形结构,便于对椎弓根钉32进行旋转和锁紧操作。现有技术中存在专用的操作工具,该操作工具设有两个六角形的卡口 ;当操作位324和锁紧螺母均为六角形结构时,可以将该专用的操作工具的两个卡口分别卡接在锁紧螺母和操作位324上,然后同时旋转锁紧螺母和操作位324,使得锁紧螺母与椎弓根钉32保持同步转动,避免锁紧螺母与椎弓根钉32相锁合;直至将受伤椎体4回复原位,然后再将锁紧螺母锁紧,实现受伤椎体4的定位。可以看出,当操作位324和锁紧螺母均采用六角形结构时,其复位操作更为便捷,操作过程较为简单,又由于锁紧螺母不会对椎弓根钉32的旋转产生干扰,整个复位操作的精度较高。即使操作位324和锁紧螺母中仅有一个设置为六角形结构,鉴于六角形结构便于握持和卡固的特点,椎弓根钉32在复位过程中操作的稳定性或者后续锁合的可靠性也会有所提闻。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受伤椎体的固定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受伤椎体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座和椎弓根钉,所述连接座包括定位孔和供所述椎弓根钉穿过的连接孔,所述定位孔与用于固定所述受伤椎体两侧椎体的连接杆定位连接,所述椎弓根钉具有用于植入所述受伤椎体的根钉,以及将其可选择地锁紧在所述连接孔内的锁紧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椎弓根钉具有抵接在所述连接孔一侧的定位件,所述锁紧件为螺接在所述椎弓根钉杆部的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以其底端抵接在所述连接孔的另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的底部为球面,所述连接孔的顶端具有与所述球面匹配设置的卡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的顶端为球形结构,所述连接孔的底端具有容纳所述球形结构的球形槽。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椎弓根钉的杆部具有用于对其进行转动操作的操作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位和/或所述锁紧件为六角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伤椎体的固定装置,能够实现对受伤椎体的复位和固定。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座和椎弓根钉,所述连接座包括定位孔和供所述椎弓根钉穿过的连接孔,所述定位孔与用于固定所述受伤椎体两侧椎体的连接杆定位连接,所述椎弓根钉具有用于植入所述受伤椎体的根钉,以及将其可选择地锁紧在所述连接孔内的锁紧件。首先将椎弓根钉植入受伤椎体,然后借助连接座将椎弓根钉与连接杆连接固定,进而锁定受伤椎体的纵向位置,然后旋转椎弓根钉带动受伤椎体前进或者后退,以回复原位,最后由锁紧件对椎弓根钉进行锁紧固定,完成受伤椎体的横向固定。通过上述操作能够避免受伤椎体出现前凸或者后凸的现象。
文档编号A61B17/70GK202982190SQ20122069723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郝定均, 刘明岩, 张文桥, 王文波 申请人:上海三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