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马属动物螨病的外用药物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5221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马属动物螨病的外用药物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动物螨病的外用药物搽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动物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专门用于治疗马属动物螨病的外用药物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
马属动物螨病是由螨虫引起的一种常见体外寄生虫病,呈散发性、地方性流行,以皮肤剧痒、发炎、形成痂皮、脱毛及消瘦为主要特征,是由马疥螨、马痒螨、马足螨及马蠕形螨引起,而以前两者居多。对养马业危害较大。1、病原及流行特点:马疥螨和马痒螨,虫体都很小(0.2-0.8毫米),为灰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龟形,头、胸、腹不分,口器位于虫体前端,腹面有4对圆锥形的肢,雄虫略小于雌虫。虫卵为灰白色,椭圆形。其发育过程,经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疥螨在表皮深层挖凿虫道,采食组织及淋巴,痒螨寄生于皮肤表面,用口器刺穿皮肤吸吮渗出液为食。本病主要发生于冬季和秋末春初。尤其是畜体卫生状况不良,皮肤表面湿度较高的条件下,更易发生本病。接触传染是主要传播方式。2、症状和病理变化:马疥螨病由马疥螨引起,本病是马螨病中的最严重的一种。病初可见马的头部、颈部和肩部皮肤有损伤,受长毛保护的部位和低位末梢部位一般不受侵害。最初症状为强烈瘙痒,出现丘疹和小泡后发展成急性皮炎,因经常啃咬和摩擦,使皮肤损伤破裂,流出淋巴液,表面角 质脱落形成痂皮,痂皮下湿润,有脓性分泌物时有臭味。皮肤迅速鳞屑化,掉毛,皮肤增厚,痂皮硬固,不易剥离。以颈部皮肤病变最严重。病情严重的可蔓延至全身,导致虚弱无力,全身衰竭,厌食。日渐消瘦,严重时引起死亡。马痒螨病是由马痒螨引起,本病常在鬃部、鬣部、尾根、颌间、股内侧及鼠蹊部的皮肤上发生,特别是乘挽马的鞍具、颈轭、鞍褥等部位皮肤,患部毛易脱落,出现不整形秃毛斑,患部盖有浅黄色脂肪样柔软痂皮。容易剥脱,邻近皮肤也迅速脱毛。以冬春绒毛未退时多发。3、诊断:可采取相应患部皮肤上的痂皮,检查有无虫体。马痒螨病可采集鬃、鬣、尾、颌间、股内面及腹股沟处。马疥螨病可采集头部、颈部和肩部皮肤。马足螨病可采集后肢系部屈面皮肤。马蠕形螨可采集眼周、额头处及肩部皮肤。各种疥螨或痒螨形态都很相似。4、目前防治措施:该病几乎遍布世界所有饲养马属动物的国家,分布十分广泛。该病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有有机磷杀虫剂如敌百虫、辛硫磷、蝇毒磷、螨净等;拟除虫菊酯类如溴氰菊酯;甲眯类如双甲脒、伊维菌素等。这些药物毒性大,使用安全性较差,易残留,影响肉类的质量,很多已经严格限制使用。且西药由于其毒副作用强、易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而目前治疗该病的一些中药,由于其组方不合理或只是简单的粉碎,粒径过大,药物释放较慢,导致其生物利用度较低,临床效果不是很好。因此研发一种治疗马属动物螨病的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无耐药性且有特效的药物是急待解决的新课题之一。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在治疗马属动物螨病上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取材容易、制备方便、且杀螨虫作用强、见效快,减少药物残留及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的治疗马属动物螨病的外用药物搽剂。本发明还提供了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马属动物螨病的外用药物搽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土槿皮30-50份、木槿皮20-40份、土大黄20-40份、苦参20-40份、皂角刺20-40份、蛇床子20-40份、椿皮20-40份、黄柏15-25份、白芷15-25份、雄黄15-25份、硫磺15-25份、儿茶15-25份、水杨酸粉5-15份。优选的重量组份为:
土槿皮50份、木槿皮20份、土大黄40份、苦参20份、皂角刺40份、蛇床子20份、椿皮40份、黄柏15份、白 Ε 25份、雄黄15份、硫磺25份、儿茶15份、水杨酸粉15份。或为:
土槿皮30份、木槿皮50份、土大黄20份、苦参40份、皂角刺20份、蛇床子40份、椿皮20份、黄柏25份、白]E 15份、雄黄25份、硫磺15份、儿茶25份、水杨酸粉5份。或为:
土槿皮40份、木槿皮30份、土大黄30份、苦参30份、皂角刺30份、蛇床子30份、椿皮30份、黄柏20份、白芷20份、雄黄20份、硫磺20份、儿茶20份、水杨酸粉10份。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马属动物螨病的外用药物搽剂,是由下述方法制备: 按上述重量份比,取土槿皮、木槿皮、土大黄、苦参、皂角刺、蛇床子、椿皮、黄柏,粉碎后,60-70%的酒精冷浸,将浸液蒸发回收乙醇,制成干粉,加入雄黄、硫磺、儿茶、水杨酸粉,混匀。使用时,将干粉加水调成膏或糊状,搽抹患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马属动物螨病的外用药物搽剂及其制备方法,方中木槿皮:甘,苦,性微寒。具有清热利湿,杀虫止痒之功。常外用于湿疹体癣等证,和苦参相配,清热利湿之功大增,可用治湿热、湿疥等,配雄黄,燥湿杀虫力更强,且两药一寒一热,伍用无偏寒偏热之弊,用于治疗马属动物螨病有较好的疗效。土槿皮又称土荆皮,辛,温;有毒。归肺、脾经。具有杀虫,止痒之功。用于螨病瘙痒。两种药物对多种致病真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土大黄:又名箭头草、洋铁叶、癣药。辛苦,凉。具有清热,行瘀,杀虫,解毒之功。用治痈疡肿毒,湿疹,疥癣等证。特别对螨虫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苦参:苦,寒。归肝、胆、胃、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利尿、解毒及杀虫止痒之功。可用于疥癣皮肤瘙痒等证。其局部外用具有较好的杀虫止痒之功。与蛇床子、硫黄等药配伍,则杀虫止痒之力更强。皂角刺:辛,温。归肝,胃经,具有拔毒排脓,活血消肿之功。用于痈肿,疮毒,疥癣。外用对于皮肤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蛇床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肾经。具有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之功。外用可治疗湿疹、疥癣等证。椿根皮:苦、涩,寒。入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涩肠止泻之功,外用治皮肤疮癣、螨虫也有较好的疗效。黄柏:苦,寒。入肾、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虚热之功。主要用于.用于湿热泻痢、湿热黄疸,以及热毒疮疡,湿疹等症。黄柏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颇好,用治湿热疮疡、湿疹之症,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对于螨虫病有较好的疗效。白芷:辛,温。入肺、胃经。具有祛风解表,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之功。主要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等症。也可外用于疮疡肿痛。雄黄:辛,温。有毒。入肝、胃经。具有解毒,杀虫之功。主要用于痈疮肿毒、虫蛇咬伤及虫积腹痛、疥癣等症。内服能毒杀蛔虫等一些肠寄生虫,对疥癣,本品可以配轻粉等外搽。硫黄:酸,温。有毒。入肾、大肠经。具有杀虫,补火助阳之功。主要用于疥癣,阴疽等症。本品有以毒攻毒的作用,且有杀虫之功,对于疥癣,可配伍轻粉等同用;还可外敷阴疽,有消散的功效。儿茶:苦、涩,平。入肺经。具有收湿、敛疮、止血之功。多用于疮疡多脓水,久不敛口,牙痛及外伤出血等证。本品以外用为主,与冰片等药配合,能起收湿作用,并有生肌敛口等功效。轻粉:辛,寒。有毒。具有杀虫,逐水之功。主要用于疥癣等症。轻粉外用有杀虫作用,可合雄黄等疗疥癣。水杨酸具有很好的去角质、清理毛孔的能力,在一定浓度内,安全性高,且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诸药合用共成清热祛风,除螨止痒之剂。制方特点:本方以清热燥湿,祛风解毒,除螨止痒并用,兼以促进毛发生长、防止病菌感染,标本兼治。上述药物经有机组合,辩证配伍和相互辅佐,增强了该方清热祛风,除螨止痒的功效,从而达到治愈马属动物螨病的目的。采用本发明一种治疗马属动物螨病的外用药物搽剂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治疗马属动物螨病的外用药物搽剂具有成本低、制备容易,无毒副作用、且疗效显著。临床实践证明,该药的治愈率96%,有效率100%。本方中的有些药物有毒性,在治疗过程中要防止患马啃咬涂擦药物的患部。治疗时,先将患马病变部位剪毛、刮去痂皮及污物,擦干,消毒后用药用棉棒蘸药液涂擦患处,每天两次,一周为一个疗程,一般一个疗程见效,两个疗程即可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
实施例1
土槿皮50份、木槿皮20份、土大黄40份、苦参20份、皂角刺40份、蛇床子20份、椿皮40份、黄柏15份、白 Ε 25份、雄黄15份、硫磺25份、儿茶15份、水杨酸粉15份。实施例2
土槿皮30份、木槿皮50份、土大黄20份、苦参40份、皂角刺20份、蛇床子40份、椿皮20份、黄柏25份、白]E 15份、雄黄25份、硫磺15份、儿茶25份、水杨酸粉5份。实施例3
重量组份:土槿皮40份、木槿皮30份、土大黄30份、苦参30份、皂角刺30份、蛇床子30份、椿皮30份、黄柏20份、白芷20份、雄黄20份、硫磺20份、儿茶20份、水杨酸粉10份。实施例4
按实施例1、2或3配比称重,将中药土槿皮、木槿皮、土大黄、苦参、皂角刺、蛇床子、椿皮、黄柏、白芷粉碎成粗粉后,采用冷浸法的方式。先将粉碎的药材放入浸溃器中加60%的酒精,浸没即可,盖好盖,浸溃72小时,在浸溃过程中,应经常振摇或搅拌,以加快浸出。然后取出浸溃液,过滤,并压榨药渣,将所得的压榨液与浸出液合并。将药渣再放入浸溃器中,再加入60%的酒精,再次浸溃72小时;再次压榨药渣,将所得的压榨液与浸出液合并。将两次浸泡液混合在一起,再次过 滤得浸液,浓缩并除去乙醇,得粘稠液体,即为中药提取物。然后自然冷却,至40°C时,按实施例1、2或3配比称重,加入雄黄、硫磺、儿茶、水杨酸粉,搅拌均匀,即得治疗马属动物螨病的外用药物搽剂。
或将所得浸液蒸发干燥制成干粉,再加入雄黄、硫磺、儿茶、水杨酸粉,搅拌均匀,使用时,加水调成糊或膏状。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临床疗效试验
1.方法:选发生马螨虫病的马场两家及门诊治疗病例,共挑选有螨虫病变的患病马属动物62匹,其中马44匹,骡8匹,驴10匹,年龄4-15岁。所有患畜都经采取相应患部皮肤上的痂皮,检查有螨虫虫体存在。将患畜分为三组,分别为本发明组、擦疥方组及对照组。治疗时要在专设的场地进行,接触患畜的人员在治疗结束后须彻底消毒、更换衣物后方能离去。先将患马全身认真刷洗,在患部及其周围剪毛,除去污垢和痂皮,用温肥皂水刷洗,尽量避免出血。洗刷完马体后,擦干,再经消毒,然后用药用棉棒蘸药液涂擦患处,要仔细观察,不要有遗漏的地方。在治疗过程中,患部皮肤会出现表层皮屑脱落的现象,一定要将皮屑清理干净再涂擦药液,以免药液接触不到皮肤。每天上下午各涂擦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一般一个疗程见效,两个疗程即可痊愈。有效率100%,治愈率96%。本发明组为按实施例4所制得的治疗马属动物螨病的外用药物搽剂。擦疥方组所用擦疥方擦疥方来源于《元亨疗马集》,其组成为狼毒120份、牙皂120份、巴豆30份、雄黄9份、轻粉6份,共为细末,用热油调匀擦之。隔日一次。功效为杀虫止痒。主治疥癣。是治疗马螨虫的传统方剂。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治疗。治疗时间为两个疗程,每个疗程为7天,每天上、下午各涂药一次。表I患畜分组及主要治疗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马属动物螨病的外用药物搽剂,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土槿皮30-50份、木槿皮20-40份、土大黄20-40份、苦参20-40份、皂角刺20-40份、蛇床子20-40份、椿皮20-40份、黄柏15-25份、白芷15-25份、雄黄15-25份、硫磺15-25份、儿茶15-25份、水杨酸粉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一种治疗马属动物螨病的外用药物搽剂,其特征在于:土槿皮50份、木槿皮20份、土大黄40份、苦参20份、皂角刺40份、蛇床子20份、椿皮40份、黄柏15份、白 Ε 25份、雄黄15份、硫磺25份、儿茶15份、水杨酸粉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一种治疗马属动物螨病的外用药物搽剂,其特征在于:土槿皮30份、木槿皮50份、土大黄20份、苦参40份、皂角刺20份、蛇床子40份、椿皮20份、黄柏25份、白]E 15份、雄黄25份、硫磺15份、儿茶25份、水杨酸粉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一种治疗马属动物螨病的外用药物搽剂,其特征在于:土槿皮40份、木槿皮30份、土大黄30份、苦参30份、皂角刺30份、蛇床子30份、椿皮30份、黄柏20份、白芷20份、雄黄 20份、硫磺20份、儿茶20份、水杨酸粉10份。
5.一种治疗马属动物螨病的外用药物搽剂制备方法: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份,取土槿皮、木槿皮、土大黄、苦参、皂角刺、蛇床子、椿皮、黄柏,粉碎后,60-70%的酒精冷浸,将浸液蒸发回收乙醇,制成干粉,加入雄黄、硫磺、儿茶、水杨酸粉,混匀。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马属动物螨病的外用药物搽剂及其制备方法。它的重量组份为土槿皮30-50份、木槿皮20-40份、土大黄20-40份、苦参20-40份、皂刺20-40份、蛇床子20-40份、椿皮20-40份、黄柏15-25份、白芷15-25份、雄黄15-25份、硫磺15-25份、儿茶15-25份、水杨酸粉5-15份;经有机组合,辩证配伍和相互辅佐,增强了该方清热祛风,除螨止痒的功效,从而达到治愈马属动物螨病的目的;采用本发明一种治疗马属动物螨病的外用药物搽剂具有成本低、制备容易,无毒副作用、且疗效显著。临床实践证明,该药的治愈率96%,有效率100%。
文档编号A61K33/36GK103070960SQ20131004019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日
发明者温伟 申请人:吉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