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胶囊的组分及其制备方法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胶囊的组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胶囊的组分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
公知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俗称冠心病”。是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严重的使整个血管血流完全中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饮食不规律或偏食、睡眠时间不规律、年龄增高、年龄和性别、高血压、尿糖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吸烟、超重、肥胖、痛风、缺乏锻炼以及遗传等”的结果。由上可知冠心病心绞痛的危害极其严重,目前在医院里大夫大多推荐西医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但是西医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内科介入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现如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ISR)的问题一直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面临的难题,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高,极大地影响了其远期疗效,因而即使给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仍有不少的患者出现心绞痛发作,并且无论是外科手术治疗,内科介入治疗,必然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中医将此种血运重建后的心绞痛称为卒心痛,认为其病因病机是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等痹阻心脏脉络所致,已形成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的辩证施治诊疗方法。越来越多的成果表明中医药有其独到之处,中药突出的特点是活性多组分,调节血管活性肽和细胞生长因子分泌、调控癌基因表达于一体,实现综合性调治。此种综 合治疗作用,可较全面地照顾到再狭窄发病机制及其病理生理特点的各个方面,这可能是某种单一西药或单味中药无法比拟的。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中医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时中草药只要配伍得当,利用多种中草药的配伍,使中草药的毒性得到控制或相互冲抵,相对于西医具有不开刀、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参考文献
一、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P267-302。二、1980年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病专业组《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三、卫生部制订的《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卫药发(1995)第I号。四、余希瑛舒心通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0,9 (4)148 [J],吉林中医药,2010,30(2): 118-119。五、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六、蒙定水,赵清雨.活血化瘀法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七、徐凤芹.陈可冀治疗自发性心绞痛经验[J].中医杂志,2001,42(1):16-1。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胶囊的组分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主要由黄芪、红参、丹参、三七、水蛭、柴胡、元胡和檀香配伍而成,属纯中药配方,避免了西医对人体的伤害,可使药物直达病灶;临床应用安全。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胶囊的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包含药物成分组成和制备工艺;其中成分组成为“按照重量比”,包含如下成份:
黄芪3份
红参2份
丹参2份
三七2份
水蛭2份,
柴胡I份
元胡I份
檀香I份。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胶囊制备方法如下:
A、取足量黄芪、红参、丹参、三七、水蛭、柴胡、元胡和檀香放置在低温烘干臭氧消毒柜内烘干30至60分钟,得干燥药物;
B、将上一步骤干燥药物放入超细粉碎机中混合粉碎,粉碎细度80 100目,得干燥药
粉;
C、将上一步骤干燥药粉放在药粉搅拌机中,将药粉搅拌均匀,待用;
D、将上一步骤搅拌均匀的药粉放入胶囊填充机中,按照每粒胶囊0.5g的装药量填装;
E、将填装好的胶囊分为瓶装小包装或封装为至少两粒的胶囊板。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胶囊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所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胶囊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每粒0.5g,每次4粒,每日3次,20天为I疗程,连服2个疗程。所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胶囊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孕妇以及妊娠期禁用。通过如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黄芪、红参、丹参、三七、水蛭、柴胡、元胡和檀香通过低温烘干,可确保在后加工步骤的粉碎而不会破坏药效,经过粉碎的混合药物,可防止由于搅拌不均匀而出现的用药不适反应,并使药物相互融合配伍和对于毒性的相互消抵。本发明的配伍依据在于: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肝,脾,肺,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红参:味甘、微苦,温;归经,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丹参:味苦,微寒,无毒;入心、肝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养血安神。三七:性味,味甘,微苦;归肝经,胃经,心经,肺经,大肠经;止血,散血,定痛;胸痹绞痛。
水蛭:咸苦,平,微寒,有毒;入肝,膀胱经;月经闭止、症瘕腹痛、蓄血、损伤瘀血作痛、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胆经;具疏肝利胆,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元胡:性温,味辛苦,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檀香:咸、平、入足厥阴经;消肿,止血,定痛。其中水蛭对孕妇以及妊娠期病患有毒,所以孕妇以及妊娠期病患禁用。由于本发明所用药物红参、黄芪旨在扶正补虚,水蛭、丹参、三七、元胡旨在祛邪化瘀、痛经止痛;柴胡、檀香、瓜萎有理气解郁,宽胸化痰之功。以上诸药合用使气血旺盛,血脉通畅,胸痹心痛自愈。现代医学证实红参、黄芪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脉,改善心肌供血和心肌代谢,降低能量消耗,调节血压,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消除自由基等功能。瓜萎能增强冠脉流量,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丹参可缓解冠脉痉挛,改善缺血心肌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临床辨证关键掌握虚实多寡和实邪所属,灵活运用。发明人遵循陈可冀教授治疗心绞痛经验,“益气活血时益气药量应大,活血药量应小,取气行血行之效;理气活血时活血药量应大,理气药量应小,以调气机于轻灵之中”。所以若以气虚为主者在服用本发明胶囊时加用免煎西洋参颗粒3g冲服以补为通,正足邪自去;若以血瘀为主者加用免煎红花颗粒3g冲服,以通为补,邪去正自安。本发明胶囊组合物基于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理的研究以及治疗原则,同时根据药理学研究成果结合多年临床心得,经过反复筛选,属于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天然药物,根据中医理论合理搭配成分和用量,经过严格把控制备工艺制备而成。本发明主要特点: 1、本发明胶囊组合物适用于口服。2、本发明通过温水送服,每次4粒,每日3次,20天为I疗程,连服2个疗程,由于消化后对应病灶,并经过所以本发明充分利用了药材的有效成分,提高药材的利用率。3.本发明属纯中药配方,避免西医药物的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发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胶囊的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包含药物成分组成和制备工艺;其中成分组成为“按照重量比”,包含如下成份:
黄芪3份
红参2份
丹参2份
三七2份
水蛭2份,
柴胡I份
元胡I份
檀香I份。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胶囊制备方法如下:
A、取足量黄芪、红参、丹参、三七、水蛭、柴胡、元胡和檀香放置在低温烘干臭氧消毒柜内烘干30至60分钟,得干燥药物;
B、将上一步骤干燥药物放入超细粉碎机中混合粉碎,粉碎细度80 100目,得干燥药
粉;
C、将上一步骤干燥药粉放在药粉搅拌机中,将药粉搅拌均匀,待用;
D、将上一步骤搅拌均匀的药粉放入胶囊填充机中,按照每粒胶囊0.5g的装药量填装;
E、将填装好的胶囊分为瓶装小包装或封装为至少两粒的胶囊板。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胶囊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所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胶囊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每粒0.5g,每次4粒,每日3次,20天为I疗程,连服2个疗程。所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胶囊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孕妇以及妊娠期禁用。本发明将黄芪、红参、丹参、三七、水蛭、柴胡、元胡和檀香通过低温烘干,可确保在后加工步骤的粉碎而不会破坏药效,经过粉碎的混合药物,可防止由于搅拌不均匀而出现的用药不适反应,并使药物相互融合配伍和对于毒性的相互消抵。通过临床发现,本发明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佳。本发明所有病例据参照1980年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病专业组《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2] “背景技术中的参考文献”,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3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0例,男148例,女92例,年龄40-82岁,病程3_20年,平均6.6年。合并有心律失常41例,高血压36例,糖尿病25例。心绞痛轻度68例,中度127例,重度45例;对照组120例, 男72例,女48例,年龄41-80岁,病程3_22年,平均5.2年。合并有心律失常21例,高血压18例,糖尿病14例。心绞痛轻度34例,中度64例,重度22例。两组患者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本发明所述胶囊(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制剂室生产批号豫药制Z04030171),每粒0.5g,每次4粒,每日3次,20天为I疗程,连服2个疗程。对照组用硝酸甘油注射液IO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5滴/min), 口服肠溶阿司匹林50mg,每日I次。观察病例,每日均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血压、心电图每周检查3次。疗效标准:
根据卫生部制订的《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判定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症状疗效和综合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心电图检查部分恢复正常;无效:症状及检查结果无改变。治疗结果:
(I)心绞痛疗效比较:
fAMJjfj.!'(
ftmt有效:&£Aifi 4
$ K;訏心Krft纽 24013χ糾sIS57511 5<ι^
W 靡12,J4y501321411 两组比较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胶囊的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含药物成分组成和制备工艺;其中成分组成为“按照重量比”,包含如下成份: 黄芪3份 红参2份 丹参2份 三七2份 水蛭2份, 柴胡I份 元胡I份 檀香I份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胶囊制备方法如下: A、取足量黄芪、红参、丹参、三七、水蛭、柴胡、元胡和檀香放置在低温烘干臭氧消毒柜内烘干30至60分钟,得干燥药物; B、将上一步骤干燥药物放入超细粉碎机中混合粉碎,粉碎细度80 100目,得干燥药粉; C、将上一步骤干燥药粉放在药粉搅拌机中,将药粉搅拌均匀,待用;D、将上一步骤搅拌均匀的药粉放入胶囊填充机中,按照每粒胶囊0.5g的装药量填装; E、将填装好的胶囊分为瓶装小包装或封装为至少两粒的胶囊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胶囊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胶囊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其特征是:每粒0.5g,每次4粒,每日3次,20天为I疗程,连服2个疗程。
4.根据权利要 求3所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胶囊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其特征是:孕妇以及妊娠期禁用。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胶囊的组分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取足量黄芪、红参、丹参、三七、水蛭、柴胡、元胡和檀香放置在低温烘干臭氧消毒柜内烘干30至60分钟,得干燥药物;然后经过粉碎并将药粉搅拌均匀,按照每粒胶囊0.5g的装药量填装获取胶囊;本发明主要由黄芪、红参、丹参、三七、水蛭、柴胡、元胡和檀香配伍而成,属纯中药配方,避免了西医对人体的伤害,可使药物直达病灶;临床应用安全。
文档编号A61P9/10GK103202883SQ20131008240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5日
发明者杨素娟, 石莉, 付江, 孙艳玲, 代国方, 符红军, 王银娜, 郝秀梅, 杨静萍, 王菲 申请人:洛阳市第一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