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烧伤外用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7311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烫烧伤外用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人用药品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不留疤痕的中药软膏。
背景技术
烧烫伤是指由于热水、蒸汽、火焰、滚油等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损伤,其损害多在皮肤,重者可伤及皮下肌肉,轻者伤在表皮,局部红肿热痛,较重者深达真皮,局部出现水泡,破后创面浸液,创底红肿剧痛,严重者皮肤坏死,形成焦痂,创面无水泡,感觉消失,中度以上病人常会出现并发症,形成恶果。目前,在临床使用的烧烫伤外敷药膏中,暂时还没有一种药可以在治疗烧烫伤的过程中起到愈后不留疤痕的效果,而很多烧烫伤患者无论烧烫伤程度轻重,烧烫伤治愈以后均会在皮肤表面有疤痕,由于烧伤引起大面积皮肤组织的破坏产生了“封肉”,使患者的皮肤不能回到原来的状态,影响了美观,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而解决这类问题的烧伤烫药膏一直没有出现,因此有必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制剂,该制剂在治疗烧烫伤的过程中,可以使患者愈后不留疤痕,而且皮肤在烧伤愈合后依然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烫烧伤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中药原料制成:地榆5--30;生大黄215 ;冰片 0.150.3;当归 615、槐树皮10 — 30、枣树皮 1.53。本发明是将全部中药原料研磨细粉加入香油适量制成外用油剂。本发明各组分功效如下:地榆凉血止血、消肿止痛;

生大黄一清肠通便、XX排毒、逐淤通经;冰片一开窍醒神、散热止痛、防瘤消肿、明目退翳;当归一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槐树皮---排毒消肿、祛湿止痒;率树皮---止血、明目、治痢止 写、镇咳祛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对治疗烧烫伤无痛苦,疗效卓著,有效率达100%,它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改善局部微循环,使创面保持生理性湿润状态,并使创面的间生态组织复原再生,具有抑制胶原纤维细胞增生,促进上皮原位再生复原的功能。本发明具有物理抗菌、不粘伤口、吸液透气、加速愈合的性能。还具有较强的抗感染作用.抗感染作用机理包括以下几点:1)通过改变感染创面常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使之发生变异,减慢细菌生长的速度,从而降低细菌的致病性;2)在创面形成的纤维隔离膜,可以有效地保护创面,隔离周围环境对创面的刺激,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3)可以无损伤地液化排除创面坏死组织,使创面引流通畅,减少创面坏死组织、代谢产物、细菌毒素等的积留,清洁创面,控制感染;4)所含的再生营养物质可以为创面再生提供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其中所含的活血化瘀成分可有效地改善创面微循环,增强创面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从而防止感染的发生。可以为创面创造一个生理性的湿润环境,激活创面深层的潜能再生细胞,使其转化为干细胞,并增殖分化为皮肤组织器官,再生修复创面;同时还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减少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减轻瘢痕组织的形成。本发明所含的小檗碱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可改善微循环和解除立毛肌的痉挛,从而达到良好的止痛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用于烫烧伤外用中药制剂,其由下述重量份中药原料制成:配方1:地榆5 ;生大15 ;冰片0.15 ;当归15、槐树皮10、枣树皮3。配方2:地榆30、生大黄2 ;冰片0.3 ;当归6、槐树皮30、枣树皮1.5。配方3:地榆20、生大黄9、冰·片0.2 ;当归8、槐树皮18、枣树皮2。配方4:地榆15、生大黄12、冰片0.18、当归9、槐树皮20、枣树皮1.8。配方5:地榆25、生大黄8 ;冰片0.25 ;当归13、槐树皮25、枣树皮2.5。 所有药物清洗干燥后用香油加热提取制成外用油即可。采用本发明自制烧伤油采取湿润暴露疗法治疗各种烧烫伤,能祛腐生肌、止痛、活血化瘀、控制感染、营养及保护组织、促进组织再生修复等治疗作用.创面愈合速度加快,止痛效果显著,感染发生率低,临床效果良好。治疗可达到无瘢痕愈合或浅表性软组织瘢痕愈合,部分色素退化,无器官、无功能障碍,费用低廉,现报告如下:I临床资料临床收集共167患者,住院119例,门诊48例;男性78例,女性41例;年龄1-72岁;深II度深型以上92例,深II度浅型以下75例;热液烫伤46例,火焰烧伤79例,其他烧烫伤42例;烧伤面积为30%TBSA-70%TBSA者31例,10%_29%TBSA者86例,9%TBSA以下者50例。1.2应用材料1.2.1药品:自制中草药烧烫伤制剂(地榆20 ;生大黄9 ;冰片 0.2 ;当归8、槐树皮18、枣树皮2,计量单位为克,所有药物清洗干净用香油加热提取)。生理盐水1.2.2器械及耗材:无菌换药弯盆,镊子,组织剪刀,耕耘刀,消毒棉球,自制烧烫伤油及敷料膏。2治疗方法2.1全身治疗快速诊断病情,II度烧烫伤及以上,面积大于10%以上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扩容、抗休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对面积较小,I度烧烫伤者,无需应用抗生素输液,口服抗生素就可以。2.2清创及烧烫伤敷料膏换药进行创面处理时,充分暴露创面,如有衣物遮盖应轻轻揭开或剪开,尽量避免撕、擦导致表皮脱落;污染创面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及时清除污染物或堆积脱落的腐皮;较大的水疱用消毒剪刀低位剪破,放水后保留疱皮;深度创面需要及时行耕耘减张处理.清创后,用消毒干纱布吸净创面水分,直接将自制药及烫伤敷料膏均匀覆盖在创面,厚约l_2mm,每天换药1-2次,始终保持创面湿润有药.换药时用无菌湿棉球拭去创面液化物及残留药膏,每日清洗创面I次;清洗创面后必须蘸干水分,以免水分子破坏药物结构,影响疗效,旁边红肿处不断用烧烫伤油涂抹保持湿润,直至创面愈合.全程用药:治疗过程中不间断用药,不应中途改用其他疗法或药物。换药时应遵循〃三不宜〃原则:即创面不宜疼痛、不宜出血、不宜损伤正常组织.
3 结果I度烧烫伤创面5-9天愈合;浅II度创面12-15天愈合;深II度浅型创面11_18天愈合;深II度深型创面20天左右愈合;III度浅型创面25天左右愈合;III度深型创面35天左右愈合,不留瘢痕或浅表性软组织瘢痕愈合,但有部分色素退化;混合II度烧伤患者无明显发热症状,部分深II度深型以上烧伤患者有中度发热,但极少高热;无1例并发细菌及真菌感染.而且患者痛苦小,费用低廉.还有对郁积性溃疡及带状疱疹有很好的疗效。4 讨论本发明烫烧伤油具有亲脂性,应用于创面后,具有祛腐生肌、止痛、活血化瘀、控制感染、营养及保护组织、促进组织再生修复等治疗作用。具体地说,本发明治疗烫烧伤具有以下作用:止痛作用:受到外伤后,表皮受损,神经末梢暴露,微循环淤滞,神经末梢缺氧,以及其他异物、组织胺、氧自由基因子侵袭等均可引起疼痛。本发明可为创面提供湿润的环境,从而保护神经末梢,改善微循环,起到止痛作用。抗感染作用:皮肤受损后,失去了天然屏障作用。可使创面与外界隔离,减少细菌感染,并通过“自动引流”方式及时排出创面内的分泌物。此外,MEBO中的β-谷甾醇和黄芩甙是低毒广谱的抗生素 ,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并使细菌变异、不产生毒素或不具侵袭力,从而起到抗感染作用。
权利要求
1.用于烫烧伤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中药原料制成:地榆5---30;生大黄215 ;冰片 0.150.3;当归 615、槐树皮10 — 30、枣树皮 1.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烫烧伤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是全部中药原料研磨细粉加入香油适量 制成外用油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人用药品症状用于烫烧伤外用中药制剂 ,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中药原料制成地榆 5-30;生大黄 2-15;冰片 0.15-0.3;当归 6-15、槐树皮 10—30、枣树皮 1.5-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对治疗烧烫伤无痛苦,疗效卓著,有效率达100%,它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改善局部微循环,使创面保持生理性湿润状态,并使创面的间生态组织复原再生,具有抑制胶原纤维细胞增生,促进上皮原位再生复原的功能。
文档编号A61K36/739GK103191228SQ20131011788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8日
发明者高蓉, 张岚, 田军政 申请人:高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