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治疗肝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片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8740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预防、治疗肝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片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预防、治疗早、中期肝硬化的中成药半浸膏片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又称清林护肝片
背景技术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肝硬化时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明显增多并沉着于小叶各处。随着窦状隙内胶原蛋白的不断沉积,内皮细胞窗孔明显减少,使肝窦逐渐演变为毛细血管,导致血液与肝细胞间物质交换障碍。肝硬化的大量胶原来自位于窦状隙(Disse腔)的贮脂细胞(Ito细胞),该细胞增生活跃,可转化成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初期增生的纤维组织虽形成小的条索但尚未互相连接形成间隔而改建肝小叶结构时,称为肝纤维化。如果继续进展,小叶中央区和门管区等处的纤维间隔将互相连接,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改建而形成肝硬化。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000多万。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全身症状:主要有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少数病人可出现脸部色素沉着。慢性消化不良症状:肝区胀痛、食欲减退、腹胀乏力或伴便秘、腹泻,劳累后明显,以上的症状跟感冒的现象非常像,临床上很多患者就算已经感觉到了以上症状也不会想到自己是肝硬化了,所以这样往往就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体征:病人可见蜘蛛痣、肝掌,肝脏轻度到中度肿大,一般无压痛。脾脏可正常或轻度肿大。病情逐渐加重直到发展到后期,连累多系统,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癌变等严重并发症。脂肪肝过去在我国少见,因而对它的了解研究也少。但近年来有迅速增加的趋势,且已成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重要的前期病变之一。西医对肝硬化只是对症,维持治疗,不能控制肝硬化发展。近年来,祖国医学中医呈现百家争鸣,以不同方案治疗肝硬化,主旨均以活血散结为主,部分有些效果,均显不完善。首先中医讲求“治未病、未病先防”之理念;再者要么没有用好治肝病主旨:“知肝为病,当先实脾”;要么不懂“肝体为阴,用为阳”之中医理论;要么要么药品繁多,给患者带来及加重慢性消化不良症状反应;要么活血散结药太多,至消化道出血、蜘蛛痣、肝掌症状加重。例如黄淮学院申请的专利号:CN102772737A “用于治疗肝硬化纤维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方药由:丹参、黑小豆、赤芍、麦冬、黄芪、党参、当归、鳖甲、莪术、牛膝、山药、虎杖、白花蛇草、砂仁和炙甘草等组成,其一,药方、剂型繁多,不适合批量生产;其二,目的就是活血散结为主,活血药较多,其结果有加重消化道出血、蜘蛛痣、肝掌之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共由:鳖甲淮山药鸡内金黄芪丹参生甘草莪术三七茯苓橘皮
升麻等十一味药组成。用药较少,制剂单一,适合批量生产,总体药性平和,实现了长期及预防服药之目的;用药:淮山药、鸡内金、茯苓、橘皮等健脾药,实现了 “知肝为病,当先实脾”及缓解慢性消化不良症状之目的;用药:升麻升阳举陷、橘皮疏肝理气,实现了“肝体为阴,用为阳”之目的;用药:三七“活血不破血,止血不留瘀”实现了避免消化道出血、蜘蛛痣、肝掌症状加重之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药品质量比按鳖甲:淮山药:鸡内金:黄芪:丹参:生甘草:莪术:三七:茯苓:橘皮:升麻为50:90:18:30:30:10:18:9:45:15:9的比例组成,其中鳖甲、淮山药、黄芪、丹参、生甘草、莪术、茯苓、橘皮、升麻为膏料药,鸡内金、三七为粉料药,其中要求鳖甲为醋炙(取沙子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净鳖甲,不断翻动,烫至表面淡黄色,取出,筛去沙子,醋淬,干燥,用时捣碎。每鳖甲100kg,用醋20kg),要求三七为(五加科)春三七,要求鸡内金为醋炒(鸡内金与醋用量100: 10,将净制过的鸡内金用文火炒至表面颜色加深,喷淋食醋,待醋被完全吸进鸡内金)。醋炙莪术(取莪术片,加入定量醋拌匀,稍闷透,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后,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略带焦斑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莪术每100 kg,用米醋20 kg)①将鸡内金,三七,研末,过六号筛,得约80%鸡内金、三七粉,另放备用。②取膏料药物,置煎煮锅内,加六倍水煮沸30分钟,用六号筛滤过,药渣再加4倍水煮沸30分钟,用六号筛滤过,合并滤液,直火浓缩至约原总量1/6稠液。③根据稠液体积,加入乙醇,使醇含量达70%,冷藏静置24小时以上。④虹吸上清液,下层液抽滤,合并,用离心方法除去悬浮性杂质后,药液减压回收乙醇至小体积,移至蒸发皿中,于水浴上浓缩至密度为1.29Γ1.3%的浸膏。⑤将粉料混合均匀,加入热浸膏迅速搅拌均匀。制成软材,于二号筛(25目)上挤出制粒,颗粒于烘箱中6(T70°C烘干。⑥颗粒含水量,多用红外线水分快速测定仪,一般控制在5%左右,在80°C以下一步制粒。上颗粒加0.5%硬脂酸镁,压片机压片。⑦灭菌:一般在6-15m3空间内30W紫外灯一只,灯距地面2.5 3米,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45% 60%,温度1(T55°C之间。药片放置10分钟左右即可。⑧质量检查。⑨包装。[功能主治]软坚散结,消胀解乏。用于预防、治疗早、中期肝硬化的治疗。[用法用量]口服,预防量一次3-5片,早、晚各一次。治疗量一次4-6片,一日三次。预防量可3个月一疗程。治疗量6个月为一疗程,或遵医嘱。有益效果:本发明达到了组方用药少而精,节省资源;制备简单,易于提高精度;功效显著;有预防早期肝硬化之效果。鳖甲:经动物肝纤维化模型治疗实验结果,显示对肝纤维化早期有明显阻断作用,并有抑制贮脂细胞增殖,减少胶原蛋白合成,降低胶原蛋白在Disse腔过量沉积,及溶解和吸收已形成的肝纤维化作用,还可有效地抑制肝纤维化a2(I)mRNA的表达。实验还显示,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作用。
淮山药含硒一降酶抗炎、保护肝细胞、预防肝硬化、肝癌发生。鸡内金体外试验,鸡内金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黄芪黄芪能促进血清和肝脏的蛋白质更新黄芪能防止肝糖原减少。丹参对肝脏微循环障碍有良好的纠正作用丹参可使肝再生度、核分裂相指数、AFP检出率均增高,说明丹参具有促进肝再生的作用。能明显降低胶原蛋白含量有促进肝纤维重吸收的作用能够促进肝脏再生时的DNA合成和细胞分裂增殖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肝再生作用使血浆纤维联结蛋白(PFN)水平的升高,从而提高其网状内层系统的吞噬功能及调理素活性,防止肝脏的免疫损伤,达到保护肝细胞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甘草中的甘草甜素可明显抑制1、III型前胶原的合成,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和肝脏脂肪变性以及纤维化程度,使肝内核因子活性下降并与正常组接近。莪术有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恢复肝细胞结构、功能,减少纤维组织增生,阻止纤维化发展作用
三七1.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损伤肝细胞。2.减轻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抑制胶原合成。3.抑制ECM合成,对肝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具有促进作用。三七皂苷Rhl对培养的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十余年来,临床治疗了 300余例,有11例是晚期肝硬化及肝占位性患者,其余均临床治愈,不过有的治疗时间较长,最长者自2008年至2013年。制备流程:
膏料药一煎煮一稠膏 中药一混合一制软材 粉料药一研末(过6号筛)
—制颗粒一干燥一化验水分一整粒一润滑剂一压片一紫外线灭菌一质量检查一包装 实施例:清林护肝片 [处方]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预防、治疗肝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片剂,其特征在于:由以重量份表示下列中药组成,鳖甲:淮山药:鸡内金:黄芪:丹参:生甘草:莪术:三七:茯苓:橘皮:升麻为50:90:18:30:30:10:18:9:45:15:9。
2.根据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鳖甲500g、淮山药900g、黄芪300g、丹参300g、生甘草IOOg,莪术180g、茯苓450g、橘皮150g、升麻90g为膏料药,鸡内金180g、三七90g为粉料药,膏料药煎煮浓缩后与粉碎的粉料药混合,制颗粒压成片剂。
3.根据权 利要求1所述中药组合物剂型为:片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专用于预防、治疗早、中期肝硬化及其部分并发症的中成药半浸膏片剂及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由鳖甲、淮山药、鸡内金、黄芪、丹参、生甘草、莪术、三七、茯苓、橘皮、升麻等十一味药组成。用药较少,总体药性平和。本发明有软坚散结,消胀解乏,用药安全,显著改善肝功能,有效预防、治疗及抑制肝脂肪变性、肝纤维化、硬化。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3239679SQ20131018413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9日
发明者高文和 申请人:高文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