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肝功能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肝功能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有效成份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份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山茱萸20—30份,乌梅20—30份,黄芪15—20份,当归15—20份,鸡骨草10—15份,溪黄草10—15份。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具有养肝护肝和降低血清转氨酶的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改善肝功能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用配制品,具体涉及来自药用植物的未确定结构的药物制剂。
【背景技术】
[0002]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功能器官,人体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与多种维生素等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均必须依赖肝脏来完成,有些物质(如白蛋白、维生素K等)必须由肝脏来合成。同时,许多物质代谢后产生的绝大部分废物与毒物也均依赖肝脏来解毒。
[0003]中医学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五行属木,具疏泄功能。能够疏通气机,调畅情志,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以辅助脾胃消化,调节内分泌功能等。肝与胆相为表里,内含少阳初生之气,最具生发之性。肝木生于肾水,长于脾土,滋生心君之火。以疏泄条达气机而卫护全身。故肝体阴而用阳,内柔而外刚,身具攘外安内之责,外攘乘侮之邪,内镇纷乱之争。故肝能祛外邪以洁六腑,除内邪而安五脏。
[0004]可见,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防御屏障。肝脏功能正常,人体不仅能够抵御外邪,而且能够祛除内邪,机体凭此而获得健康。如果肝脏功能失职,则机体内忧外患,可以引发多种疾病。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肝脏功能异常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甚至是恶性肿瘤等许多严重威胁人体生命健康的疾病密切相关。
[0005]肝脏虽然功能强大,但是,损伤肝脏功能的因素也非常之多。所有饮食物中的不安全物质,药物,烦躁、焦虑、抑郁等情志异常,抽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行为等,所有上述,均可伤肝。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以及情感世界的变化,损伤肝脏的因素也日趋增多,相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可谓是防不胜防。因此,在现代乃至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如何养肝、护肝,治疗肝功能损伤以维护人体健康是亟待解决的重要医学课题。
[0006]目前用于护肝、保肝,以及治疗肝脏损害的西药主要为:维生素类、联苯双酯、核糖核酸、辅酶A、水飞薊素类、磷酰胆碱、齐墩果酸、促肝细胞生长素等。其作用机理主要为:增强肝脏解毒,降酶;促进肝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改善氨基酸代谢;参与体内乙酰胆碱的合成、调节肝糖原、血脂;保护及稳定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超微结构复原以及正常肝细胞的分裂与生长,提高肝细胞合成RNA及蛋白质的能力,提高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制造巨噬细胞的能力,加强巨噬细胞的活性,以利于病毒的清除;刺激肝细胞DNA的合成,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加速肝坏死组织的修复,稳定溶酶体膜及细胞器的生物膜等。
[0007]但上述化学合成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如恶心、口干、胃脘部不适、皮疹等不良反应,有时可有头晕、心悸、低热、血小板减少、蛋白尿等严重副作用。并且疗效不能稳定,停药后易于反跳。不适合患者长期服用,而短时间服用疗效往往难以显现。
[0008]中医药在养肝、治疗肝功能损害方面显示出了诸多优势。鉴于中药毒副作用较小,甚至无毒副作用,能够适合病人长期服用的优点,从中医药领域寻找理想的养肝、治疗肝损害的药物已成为全世界医学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肝功能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具有养肝护肝和降低血清转氨酶的作用。
[0010]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所述:
[0011]一种改善肝功能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有效成份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份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0012]山茱萸20— 30份,乌梅20— 30份,黄芪15 — 20份,当归15 — 20份,鸡骨草10—15份,溪黄草10 —15份。
[0013]上述中药组合物,其中制备所述有效成份的原料药的最佳配比为:山茱萸25份,乌梅25份,黄芪18份,当归18份,鸡骨草12份,溪黄草12份。
[0014]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为口服剂,如颗粒剂、胶囊剂或片剂。
[0015]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可以采用各种常见的制备方法获得,其中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0016](I)按配比称取原料药,每一次加8~10倍的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静置约12小时后,取上清液并浓缩至稠膏状;
[0017](2)加入体积浓度为40%~80%的乙醇醇沉,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减压回收乙醇,然后浓缩成浸流膏并喷雾干燥,得浸膏粉;
[0018](3)加入适量医学可接受的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常用的口服剂。
[0019]中医学认为,肝五行属木,禀少阳初生之气,具生发调达之性,司疏泄之职。最能条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气血运行,辅助消化功能,调节内分泌功能。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其本质乃由肾水所生,兼有藏血而助心,故肝体阴而用阳。阴卦坤,性柔而顺,故肝内柔而外刚。所以善补肝者,多以滋阴养血之品柔而順之。阴血不足,肝易失静而动。常易导致疏泄失职,气机不畅,情志不调,气血运行迟滞,消化功能有碍等肝脏功能异常。临床多表现为烦躁、头晕,心悸,失眠,倦怠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酸味入肝,最能养肝。故,本发明以山茱萸、乌梅味酸之品,养肝为君药。肝藏血,血亦养肝,然血之生,赖于气。故本发明以黄芪、当归气血双补为臣药。又兼黄芪味甘,合山茱萸、乌梅之酸,酸甘而化阴,更能滋肝。肝脏功能失职,易生火而耗阴。故以鸡骨草、溪黄草苦味之品,清除肝热,以散肝脏郁勃之火而为左使药。全方君臣左使,标本兼顾、动静相合,共奏养肝护肝之能。
[0020]本发明以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成果为基础组方,经过临床验证,本发明药物用于改善肝功能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特异性指标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适合病人长期服用,可用于养肝、护肝,以及肝功能损伤的亚健康状态的保健治疗或肝病及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症等的辅助治疗,具有较大的“治未病”价值。
[0021]本发明改善肝功能的治疗效果,可以通过下述临床病例观察得到进一步证实。
[0022]1、病人概况: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2012年符合肝功能受损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为肝阴(血)不足的门诊病人,共7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9例;病程7~18个月,平均10.49个月;年龄35~63岁,平均49.25岁;全部患者在接受本发明药物治疗前均有服中西药治疗史,且服药治疗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所有病人均知情同o
[0023]2、病例选择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5月第一版)制定。
[0024]A:肝功能受损诊断标准:a:肝区隐痛伴乏力;b:谷丙转氨酶(ALT)和谷酰转肽酶(GGT)轻度(≤正常3倍)或中度(> 正常3倍)升高;c:病程超过半年。
[0025]B:中医肝阴(血)不足辨证标准:a:肝区隐痛;b:烦躁或焦虑或情志不安;c: 口干或口苦或咽干;d:腰酸或乏力或眩晕;e: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g:脉弦细或弦或细。具备上述中的4项即可诊断。
[0026]同时符合A和B标准者为本研究的病例纳入标准。
[0027]3、病例排除标准:有明确的药物、乙醇中毒等因素导致的肝炎;合并有严重心、脑、肺、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年龄在70岁以上或18岁以下;不合作或中断 治疗者不列入本研究范围。
[0028]4、观测指标:
[0029]A:安全性观测:a:血压、每分钟呼吸次数、心率、脉搏;b:全血分析、尿液分析、粪便常规;c:心电图、肾功能。
[0030]B:疗效观测:a:临床症状、体征;b:肝功能,王要观测肝功能最敏感的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和谷酰转肽酶(GGT)。采用速率法检测。
[0031]5、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5月第一版)制定。
[0032]A: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和谷酰转肽酶(GGT)降至正常范围。
[0033]B:有效:主要症状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和谷酰转肽酶(GGT)原值下降50%以上;
[0034]C:无效:主要症状改善不明显,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和谷酰转肽酶(GGT)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0035]治疗方法:
[0036](I)分组资料:将所选择病例按照随机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男性19例,女性15例;病程7~18个月,平均10.74个月;年龄35~61岁,平均50.09岁;对照组36例,男性22例,女性14例;病程7~15个月,平均10.55个月;年龄40~63岁,平均49.83岁。两组病例在性别、病程、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0037](2)服药方法:治疗组给予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的颗粒剂,每次I包,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联苯双酯(北京协和药厂,国药准字:H11020980),每次7.5克,每天3次。
[0038]两组均以90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停药30天后,根据复发率评定其长期疗效。
[0039](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 P S 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置信区间为95%,P〈0.05为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40]5、结果:
[0041](I)治疗组(本发明组合物)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下表1。
[0042]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改善肝功能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有效成份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份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山茱萸20—30份,乌梅20—30份,黄芪15 — 20份,当归15—20份,鸡骨草10 —15份,溪黄草10—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肝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份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山茱萸25份,乌梅25份,黄芪18份,当归18份,鸡骨草12份,溪黄草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善肝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为颗粒剂、胶囊剂或片剂。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善肝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方法制得: (1)按配比称取原料药,每一次加8~10倍的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静置约12小时后,取上清液并浓缩至稠膏状; (2)加入体积浓度为40%~80%的乙醇醇沉,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减压回收乙醇,然后浓缩成浸流膏并喷雾干燥,得浸膏粉; (3)加入适量医学可接受的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常用的口服剂。
【文档编号】A61K36/736GK103550335SQ201310576965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8日
【发明者】刘子志, 尚文番, 王振华, 熊敬文 申请人: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