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消融元件进行冷却的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71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对非消融元件进行冷却的导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管末端电极,其具有组织接触表面,所述组织接触表面将射频能量电传导至组织并且比相邻的非导电涂层或覆盖件更导热,所述非导电涂层或覆盖件防止向接触该表面的组织的射频传导。所述末端电极具有壳体和栓状支撑构件,所述壳体具有非消融的中空近侧颈部部分和限定流体腔室的远侧消融部分,所述栓状支撑构件在其外表面上配置有流体槽,从而在所述构件与所述颈部部分之间提供流体通道,用于非消融颈部部分以及覆盖非消融颈部部分的非传导性管道的对流性冷却或直接冷却。
【专利说明】对非消融元件进行冷却的导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导管,所述导管具有主动式远侧部分,包括冲洗末端电极,所述导管对于消融心脏组织而言是尤其有用的。
【背景技术】
[0002]心脏组织的消融作为对心脏心律失常的治疗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在射频(RF)消融中,将导管插入心脏中并使其与目标位置处的组织接触。然后通过导管上的电极将射频能量施加至心脏组织至破坏性温度,以便形成消融灶,用于中断组织中的致心律失常性电流路径。
[0003]冲洗导管现在常用于消融手术中。开环冲洗提供许多益处,包括电极和组织的冷却,这会防止组织的过热,所述过热否则可造成相邻血液形成焦状物和凝结物。尽管对电极末端进行有效冷却,但在某些情况下,相邻导管末端结构会被组织消融部位加热,并且凝结物和/或焦状物的形成可在这些结构上发生,所述结构通常由非导电弹性体或塑料形成。历史性操作模式依赖于清除作用,其中末端电极冷却流体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冷却这些相邻结构。然而,希望冲洗消融导管通过对流性冷却和直接冷却来防止焦状物和/或凝结物在相邻的非消融末端结构和表面上的形成。
[0004] 因此,希望冲洗消融导管提供对邻近的非消融导管末端结构的有效冷却,所述非消融导管末端结构由于它们的紧密靠近而被组织消融部位加热。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试图通过对流地或直接地冷却冲洗式消融末端电极的相邻结构来最小化或防止焦状物和/或凝结物在这些结构上的形成。导管构造有导电末端,所述导电末端具有下述益处:比其所结合的非传导性结构或弹性体结构更导热。所述电极末端具有组织接触表面,所述组织接触表面将射频能量电传导至组织。所述末端具有相邻表面,所述相邻表面涂覆有或覆盖有非导电材料,并因此防止向接触该表面的组织的射频传导。由于在非导电材料下面的导热性衬底电极,可通过端口输送(porting)来冷却非消融表面,以有效地清除穿过末端电极到达非消融表面的一些冲洗流。
[0006]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管,其具有细长导管主体和末端电极,所述末端电极具有壳体、内部支撑构件和弹性体管,其中所述壳体具有颈和腔室,并且所述支撑构件具有插入在所述壳体的颈中的近侧部分以及延伸到所述壳体的腔室中的远侧部分。所述近侧部分具有流体通孔,所述流体通孔与提供在所述壳体的颈与所述支撑构件的近侧部分之间的流体槽连通,以限定所述流体通孔与所述腔室之间的流体通道,用于冷却所述壳体的颈,并因此冷却覆盖所述颈的管的至少一部分,以最小化焦状物和凝结物在其上面的形成。在一个更详细的实施例中,所述流体槽沿着所述近侧部分的外表面是螺旋状的,以最大化所述颈暴露于用于对流冷却的冲洗流体的表面积。
[000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体槽具有轴向分支和径向分支,以将流体输送至腔室并且输送至在所述壳体的颈中提供的冲洗端口以及覆盖所述壳体的远侧部分的非传导性管。所述冲洗端口允许流体输送至末端电极外部,以直接地冷却末端电极的非消融区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其中:
[0009]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导管的透视图。
[0010]图2A是沿着第一直径截取的图1的导管的侧横截面视图,包括导管主体与可偏转的中间部分之间的接合部。
[0011]图2B是沿着第二直径截取的图1的导管的侧横截面视图,包括导管主体与可偏转的中间部分之间的接合部,所述第二直径通常与图2A的第一直径正交。
[0012]图3是沿着线3-3截取的图2A和图B的中间部分的端部横截面视图。
[0013]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1的导管的侧横截面视图,包括远侧部分15。
[0014]图4B是图4A的远侧部分的顶部平面图。
[0015]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末端电极的壳体的透视图。
[0016]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末端电极的支撑构件的透视图。
[0017]图6B是图6A的支撑构件的另一个透视图。
[0018]图7A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构件的透视图。
[0019]图7B是图7A的支撑构件的另一个透视图。
[0020]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图7A的支撑构件的远侧部分的透视图,为了更清楚起见移除了某些部分。
[0021]图9是图8的远侧部分的透视图,包括在近侧颈部部分中具有附加冲洗端口的末端电极壳体。
[0022]图10是图8的远侧部分的透视图,包括具有冲洗端口的连接器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图1示出了具有冲洗式消融末端电极的导管10的实施例,所述冲洗式消融末端电极提供对邻近的非消融导管末端结构的有效直接冷却,所述邻近的非消融导管末端结构由于它们的紧密靠近而被组织消融部位加热。所述导管具有:带有近端和远端的细长导管主体12、在导管主体12的远端处的可偏转的中间部分14、以及具有末端电极17的远侧部分15,所述末端电极适用于具有直接冲洗冷却的消融。所述导管还包括在导管主体12的近端处的控制柄部16,所述控制柄部用于控制中间部分14相对于导管主体12的偏转(单向或双向)。
[0024]参考图2A和图2B,导管主体12包括具有单个轴向内腔或中央内腔18的细长管状构造。导管主体12是柔性的,即可弯曲的,但是沿着其长度基本上不可压缩。导管主体12可具有任何合适的构造,并且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目前优选的构造包括由聚氨酯或PEBAX制成的外壁20。外壁20包括嵌入的不锈钢等的编织网,以增加导管主体12的抗扭刚度,使得当旋转控制柄部16时,导管10的中间部分14将以相应方式旋转。
[0025]导管主体12的外径并非关键,但是优选不大于约8F (french弗伦奇),更优选不大于约7F。同样,外壁20的厚度并非关键,但是足够薄,使得中央内腔18可容纳牵拉器构件(例如,牵拉线)、导线和任意其它期望的线材、缆线或管材。如果需要,外壁20的内表面衬有加强管22,以提供改善的扭转稳定性。在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中,导管具有外壁20,所述外壁20具有约0.090英寸至约0.94英寸的外径和约0.061英寸至约0.065英寸的内径。
[0026]通过用聚氨酯胶等形成胶接接头23,将加强管22和外壁20的远端牢固地附接在导管主体12的远端附近。使用更慢干燥的但更强力的胶(例如聚氨酯)在加强管20和外壁22的近端之间形成第二胶接接头(未示出)。
[0027]在控制柄部16和可偏转部分14之间延伸的部件穿过导管主体12的中央内腔18。这些部件包括:承载在远侧部分15上的末端电极17和多个环状电极21的导线30T和30R,用于将流体递送至末端电极的冲洗管38,承载在远侧部分15中的电磁位置传感器34的缆线33,用于使中间部分14偏转的牵拉线32a、32b,以及用于感测远侧部分15处的温度的一对热电偶线41、42。
[0028] 在图2A、2B和3中示出了中间部分14的实施例,其包括一小段管道19。所述管道还具有编织网构造,但是具有多个内腔,例如离轴内腔26a、26b、27、28。第一内腔26a承载用于偏转中间部分的牵拉线32a。对于双向偏转,沿直径相对的第二内腔26b承载第二牵拉线32b。第三内腔27承载导线30T和30R、热电偶线41和42和传感器缆线33。第四内腔28承载冲洗管道38。
[0029]中间部分14的管道19由比导管主体12更柔软的合适无毒材料制成。适用于管道19的材料是编织的聚氨酯,即具有嵌入的编织的不锈钢等的网的聚氨酯。每个内腔的尺寸并非关键,但是足以容纳延伸穿过其中的各个部件。
[0030]在图2A和图2B中示出了将导管主体12附接到中间部分14的装置。中间部分14的近端包括周边凹口 25,所述周边凹口容纳导管主体12的外壁20的内表面。中间部分14和导管主体12通过胶等附接。
[0031]如果需要,间隔件(未示出)可位于加强管(如果提供的话)的远端与中间部分的近端之间的导管主体内。间隔件在导管主体和中间部分的接合部处提供柔性的过渡,这允许该接合部没有折叠或扭结地平滑弯曲。具有此类间隔件的导管描述于美国专利5,964,757中,该专利的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0032]每根牵拉线32a和32b优选地涂覆有特氟隆RTM。所述牵拉线可由任何合适的金属(诸如不锈钢或镍钛诺)制成,并且特氟隆涂层赋予牵拉线润滑性。牵拉线优选地具有在约0.006英寸至约0.010英寸范围内的直径。
[0033]如图2B所示,导管主体12中的每根牵拉线的一部分穿过压缩线圈35,所述压缩线圈相对于其牵拉线处于包围关系。每个压缩线圈35从导管主体12的近端延伸至中间部分14的近端处或附近。所述压缩线圈由任何合适的金属(优选不锈钢)制成,并且紧密地缠绕在自身上以提供柔性(即,弯曲),但是会耐受压缩。压缩线圈的内径优选地稍微大于牵拉线的直径。在导管主体12内,压缩线圈35的外表面也被柔性的非传导性护套39 (例如,由聚酰亚胺管道制成)覆盖。在压缩线圈35的远侧的牵拉线的每个部分可延伸穿过相应保护性护套37,以防止牵拉线在偏转过程中切入中间部分14的管道19中。
[0034]牵拉线32a和32b的近端被锚定在控制柄部16中。牵拉线32a和32b的远端被锚定在远侧部分15中,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的。牵拉线相对于导管主体12的单独的且独立的纵向移动(其分别导致中间部分14沿着平面的偏转),通过控制柄部16的偏转构件的合适操作来完成。合适的偏转构件和/或偏转集合部件描述于下述专利申请中:2010年7月I日公开的名称为DEFLECTABLE SHEATH INTRODUCER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公布 US2010/0168827A1 以及 2008 年 10 月 16 日公开的名称为 STEERING MECHANISM FORB1-DIRECTIONAL CATHETER的美国专利公布US2008/0255540A1,所述专利申请二者的整个公开内容据此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0035]参考图4A和图4B,在中间部分14的远端处为远侧末端部分15,所述远侧末端部分包括末端电极17以及所述末端电极17与所述中间部分14之间的相对短段的非传导性连接器管或覆盖件24。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管24具有单个内腔44,所述单个内腔容纳位置传感器34并允许部件(包括电极导线30T和30R、传感器缆线33、热电偶线41和42以及冲洗管道38)通入远侧部分15和末端电极17。连接器管24的单个内腔44允许这些部件根据需要从它们在中间部分14中的相应内腔重新定向自身朝向它们在远侧部分15和末端电极17内的位置。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管道24是保护性管道(例如,PEEK管道),其具有6mm至12mm范围内的长度,更优选约11mm。
[0036]末端电极17限定纵向轴线46,并且至少具有两件式构型,其包括如图5所示的导电穹顶壳体50以及如图6A和6B所示的导电内部支撑构件52,它们共同地限定由壳体50和支撑构件52包围和包封的腔或腔室51。壳体50具有导电远侧部分50D,所述导电远侧部分适用于接触组织(以用于消融)和非消融的近侧部分50P。远侧部分50D具有中空的管状或圆柱形形状和闭合的且圆形的不致创伤的远端53。近侧部分50D具有近侧中空圆柱形颈部部分62,所述近侧中空圆柱形颈部部分具有由边缘55限定的开放近端54。在壳体壁63中形成多个流体端口 56,所述流体端口允许腔51与壳体外部之间的流体连通。
[0037]如图4A和图4B所示,支撑构件52在壳体50的近端54处形成不透流体的密封。支撑构件52密封壳体50的内部腔体51,并且壳体50和支撑构件52有利于在腔内提供充气条件;也就是说,穿过形成于壳体壁63中的流体端口 56迫使或递送流体进入其中,以实现更均匀的分布。
[0038]参考图6A和图6B,支撑构件52具有通常圆柱形主体,所述圆柱形主体具有远侧部分52D和近侧部分52P。在近侧部分52P的近端处形成径向唇缘67,所述径向唇缘接合壳体50的边缘55。近侧部分52P的近侧表面55具有多个轴向盲孔和轴向通孔。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近侧表面55具有四个盲孔(即,57a、57b、58和59)和两个通孔60和61。盲孔57a和57b是离轴的、直径上相对的,并且与中间部分14的内腔26a和26b纵向对齐,所述内腔26a和26b分别用于容纳和锚定牵拉线32a和32b的远端。盲孔58是离轴的,并且通常与中间部分14的内腔27纵向对齐,所述内腔27用于容纳和锚定热电偶线41和42的远端。盲孔59是离轴的,并且通常与中间部分14的内腔27纵向对齐,所述内腔用于容纳和锚定末端电极导线30T的远端。通孔60是离轴的且椭圆形的,并与中间部分14的内腔28对齐,所述内腔用于容纳和锚定冲洗管道38的远端。通孔61是在轴线上的,并通常与中间部分14的内腔对齐,所述内腔用于容纳传感器缆线33的远端。
[0039] 通孔61延伸穿过支撑构件52的整个纵向长度,穿过近侧部分52P和远侧部分P二者,从而提供穿过支撑构件52的通道。通孔61的通道具有:具有小直径的近侧部分61P,具有较大直径的远侧部分61P,在二者之间形成阶梯61S。远侧部分62D容纳位置传感器34的至少近侧部分。可给位置传感器34的延伸到腔室51中的远侧部分提供保护性管道82。近侧部分61P允许传感器缆线33从传感器34朝近侧延伸。传感器34的近端安置靠在阶梯61S上。
[0040]通孔60延伸穿过近侧部分52P,并伸入流体槽65中且与其连接,所述流体槽形成于远侧部分52D的周边表面69中。槽65具有近侧开口 71和远侧开口 73。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槽65为螺旋状图案(例如,约3个完整环或1080度),其沿着远侧部分52D的长度延伸,并给所述远侧部分提供“螺纹”外观。近侧开口 71与通孔60连通,并且远侧开口与充气腔室51连通。因而,槽65沿着远侧部分52D的外表面69在通孔61与腔室51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0041]由于支撑构件52插入在形成末端电极17的壳体50中(如图4A和图4B所示),因此远侧部分52D的外表面69上的槽65使得衬在槽65上的壳体50的颈62的内表面85的大部分直接地暴露于由冲洗管道38向冲洗通孔60递送的冲洗流体。因而,壳体50的颈62被冲洗流体直接冷却,这又直接冷却连接器管24,从而最小化焦状物和凝结物在末端电极50的非消融表面上的形成。
[0042]应当理解,槽65可呈现多种形状和模式,只要其使壳体50和它的颈62的内表面85暴露于经由通孔60进入末端电极中的冷却冲洗流体即可。对颈62的直接冷却有效地冷却覆盖壳体50的颈62的远侧部分15的连接器管24,并最小化焦状物和凝结物在管道24的非传导性的非消融表面上的形成。
[0043]图7A、7B和8示出了具有双供料器系统的支撑构件52a的替代实施例,所述双供料器系统包括具有轴向分支和径向分支的槽65。近端径向分支92供料给轴向分支94,所述轴向分支供料进腔室51。近端径向分支92也供料给轴向分支96,所述轴向分支供料给远端径向分支98。远端径向分支98与电极50P的颈62上的冲洗端口 90 (图9)连通,所述冲洗端口 90与管道24中的冲洗端口 100 (图10)对齐并连通。端口 100允许冲洗流体流动至外部,用于直接冷却非传导性的非消融颈62。
[0044]总液压阻力(端口以及分支的组合阻力)应当在给颈62供料的分支和给腔室51供料的分支之间平衡,使得末端的两个地带被冲洗。这可通过改变壳体50的流体端口 56的数目和尺寸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口 56具有约0.0035英寸的直径。另外,可调节分支的横截面面积,以增加或减小任何给定分支的液压阻力。图7B显示了给腔室51供料的分支94,所述分支具有在支撑构件52的远侧部分52D的外表面上的“平的”表面102。改变平的表面的深度将会相反地改变分支94的有效横截面。以类似的方式,可改变分支92/96和96/98的T形交叉点的宽度和深度,以影响它的液压阻力。改变供料器分支本身的几何形状提供用于调节颈和充气地带之间的流分布的额外参数,这胜过单独对端口尺寸和数目的调节。如在Clark等人的专利申请12/769,592中讨论的,有益的是考虑扩散比率,其为输出面积的总和(冲洗端口)除以输入面积(流体内腔横截面)。在具有传导性的和非传导性的冲洗表面的电极的情况下,有益的是,减小冲洗端口的数目和尺寸,或增加流体内腔的直径,以便使总扩散比率保持在大约2或更小,更理想地在1.3或更小。
[0045]壳体50和支撑构件52由生物相容的金属(包括生物相容的金属合金)构成。合适的生物相容的金属合金包括选自以下的合金:不锈钢合金、贵金属合金和/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由合金构成,所述合金包含约80重量%的钮和约20重量%的钼。在一个替代实施例中,壳体50和构件52由合金构成,所述合金包含约90重量%的钼和约10重量%的铱。所述壳体可通过深拉制造过程来形成,所述深拉制造过程产生足够薄、但是结实的壳体壁,所述壳体壁适用于操作、穿过患者的身体运输、以及在绘图和消融操作过程中的组织接触。
[0046]如图4A所示,热电偶线41和42的远端可嵌入非传导性的覆盖件或护套75 (例如,聚酯热收缩套管)中。护套75是在热电偶线(近端与热电偶接合部80)上面的电绝缘的第二保护罩,以防止支撑构件52的磨损。在护套75的远侧部分周围可以是另一个非传导性管道76,例如,聚酰亚胺管道。管道76由导热材料构成,所述导热材料提供热电偶接合部80与支撑构件52 (其由射频势供能)之间的电绝缘。
[0047]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装配末端电极17的过程中,将传感器34和缆线33预加载到支撑构件52中。也就是说,在将壳体50安装在支撑构件52上之前,将传感器34和其缆线33从支撑构件的远端送入(缆线的近端先进入)通孔61中。用合适的粘合剂填充和包装覆盖传感器34的管道82的远端,以便密封管道82以防止流体从腔51渗漏。然后将壳体50安装到支撑构件52上,使远侧部分52延伸进腔51中,使近侧部分52D填充颈62,并使边缘55邻接唇缘67。所述框和所述唇缘被焊接以牢固地附接壳体60和支撑构件52。
[0048] 如图4A和4B所示,可将环状电极21安装在远侧部分15的连接器管24上。它们可由任何合适的固体传导性材料(诸如钼或金,优选钼和铱的组合)制成。可用胶等将环状电极安装在连接器管24上。作为另外一种选择,通过用导电材料(如钼、金和/或铱)涂覆管道24,可形成环状电极。使用溅射、离子束沉积或等效的技术,可施加涂层。在管道24上的环状电极的数目可根据需要变化。所述环可以是单极的或双极的。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存在一个远端单极环状电极和一对近端双极环状电极。每个环状电极连接至各个导线30R。
[0049]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通过任何合适的方法将每个导线30R附接到其对应环状电极。一种将导线附接到环状电极的优选方法包括,首先穿过管道24的壁制造小孔。这样的孔可如下形成:例如,将针插入非传导性的覆盖件并充分加热所述针以形成永久性孔。然后通过使用微型钩等牵拉导线穿过所述孔。然后将导线的末端剥掉任何涂层,并焊接至环状电极的下侧,然后使其滑动进入在孔上面的位置,并用聚氨酯胶等固定就位。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如下形成每个环状电极:将导线30R在非传导性管道24周围缠绕许多次,并剥掉在导线的向外表面上的自身绝缘涂层。
[0050]末端电极17通过导线30T电连接至消融能量源(未示出)。环状电极21通过各自的导线30R电连接至适当的绘图或监测系统。
[0051]导线30T和30R穿过可偏转中间部分14的管道19的内腔27 (图3)和导管主体12的中央内腔18。导线的延伸穿过导管主体12的中央内腔18的部分和内腔27的近端可被包封在保护性护套(未示出)内,所述保护性护套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优选聚酰亚胺)制成。所述保护性护套在其远端处通过将用聚氨酯胶等将它粘在内腔27中而锚定至中间部分14的近端。每个电极导线的近端终止于在控制柄部16的近端处的连接件。
[0052]已经参考本发明的某些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上述描述。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认识到,在不有意脱离本发明的原则、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对所述结构进行· 更改和修改。应当理解,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因此,前述描述不应解读为仅涉及在附图中描述和解释的精确结构。相反,应当解读为与下述将具有它们的最宽和适当范围的权利要求书一致,并且支持所述权利要书求。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管,其包括: 细长导管主体; 末端电极,其在所述导管主体的远侧;所述末端电极包括: 壳体,其具有近侧颈部部分和远侧腔室; 支撑构件,其具有近侧部分和远侧部分,所述近侧部分插入在所述壳体的颈部部分中,并且所述远侧部分延伸到所述壳体的腔室中,所述近侧部分具有流体通孔;以及 流体槽,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颈部部分与所述支撑构件的近侧部分之间,以限定所述流体通孔与所述腔室之间的流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至少部分地容纳于所述支撑构件的远侧部分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槽形成于所述支撑构件的远侧部分的外表面上。
4.根据权 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槽在所述外表面上具有螺旋状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槽具有轴向分支和径向分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图案沿着所述支撑构件的远侧部分的长度延伸至少约360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图案沿着所述支撑构件的远侧部分的长度延伸至少约720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图案沿着所述支撑构件的远侧部分的长度延伸至少约108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的近侧部分包括通孔,并且所述槽具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近侧开口以及与所述腔室连通的远侧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壳体壁,所述壳体壁形成有流体端口以允许所述腔室内部的流体流动至所述腔室外部。
11.一种导管,其包括: 细长导管主体; 末端电极,其在所述导管主体的远侧;所述末端电极包括: 壳体,其具有远侧腔室和近侧颈部部分;以及 支撑构件,其具有近侧部分和远侧部分,所述近侧部分插入在所述颈部部分中,并且所述远侧部分延伸到所述腔室中,所述近侧部分具有流体通孔,所述远侧部分具有面向所述壳体的颈部部分的内表面的外表面以及形成于所述外表面上的槽,所述槽在所述流体通孔与所述腔室之间提供流体通道, 其中,所述颈部部分的内表面适于暴露于穿过所述流体通道的流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至少部分地容纳于所述支撑构件的远侧部分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槽在所述外表面上具有螺旋状图案。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槽具有轴向分支和径向分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图案沿着所述支撑构件的远侧部分的长度延伸至少约360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图案沿着所述支撑构件的远侧部分的长度延伸至少约720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图案沿着所述支撑构件的远侧部分的长度延伸至少约1080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的近侧部分包括通孔,并且所述槽具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近侧开口以及与所述腔室连通的远侧开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还具有连接器管,所述连接器管的远侧部分覆盖所述颈部部分,所述颈部部分和所述连接器管的远侧部分具有对齐的冲洗端口,所述冲洗端口配置成允许冲洗流体从所述槽经过至所述末端电极外部以冷却所述连接器管的外 表面。
【文档编号】A61B18/12GK103908335SQ201310751744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J.L.克拉克, M.D.班南多 申请人:韦伯斯特生物官能(以色列)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