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可调全封闭式气道吸取分泌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1609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可调全封闭式气道吸取分泌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次性可调全封闭式气道吸取分泌物装置。
背景技术
医源性交叉感染,已引起医学领域的极大重视。而呼吸道的交叉感染更是临床上难以防控的一个主要方面。现在当病人患有呼吸系统疾患时,对感染轻微患者进行给予抗生素和对症治疗,而对呼吸已困难患者即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进行处理。无论何种方法,病人在患病期间均会产生大量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均会不同程度的给病人造成呼吸道的阻塞。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窒息甚至发生意外。分泌物的增多在临床处理就是立即进行吸引操作,多采用吸引管连接外负压吸引管进行吸引。目前这种操作主要是由医务人员在操作中带手套、口罩用适当的吸引管放入已插入病人气管的各种管径通道进行吸引操作。这种操作方法将吸引管完全暴露在操作空间。此时病人咳呛易将分泌物喷溅。而长长的吸引管在吸引操作过程中也难免污染周围用品。这样就极易造成病原菌的扩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次性可调全封闭式气道吸取分泌物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可调全封闭式气道吸取分泌物装置,其特 征在于:包括外管接头、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吸引管、透明塑料密封套和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侧面具有封闭操作吸引管控深度阀,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控深度阀穿过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侧壁,一端位于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外,另一端为分叉式结构,位于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内,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一端连接所述外管接头,另一端连接所述透明塑料密封套的一端,所述透明塑料密封套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所述吸引管套于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所述透明塑料密封套和所述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内,所述吸引管一端被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控深度阀具有分叉式结构的一端夹住。所述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的侧壁上具有一穿过所述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的侧壁的控制吸引阀,所述控制吸引阀位于所述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内的一端具有控制吸引阀凸起,所述控制吸引阀凸起与所述吸引管接触。所述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的侧壁内侧与所述控制吸引阀凸起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控制吸引阀调节平台,所述控制吸引阀调节平台与所述吸引管接触。所述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的侧壁上具有辅助呼吸侧接头,所述辅助呼吸侧接头上具有辅助呼吸侧接头密封帽。所述吸引管位于离所述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较近的一端具有吸引管圆头,所述吸引管位于离所述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较近的一端侧壁上具有若干吸引管侧吸口。所述外管接头上具有若干外管接头固定环形平台。[0010]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控深度阀位于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外的一端具有封闭操作吸引管控深度阀外操作手部分。所述吸引管的管身具有吸液管刻度。所述透明塑料密封套上具有透明塑料密封套折叠部分。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将气道吸引操作过程的系列动作整合成一套装置,即将该装置用国际标准接口直接连接于气管插管接头或气管切开接头处,在密闭空间中用吸引管进行气道分泌物吸引操作。并在全封闭情况下手控吸引管进入深度。当病人呼吸需要机械辅助时可以在连接呼吸机、麻醉机治疗辅助的同时进行吸取气道分泌物的操作。使整个过程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下进行,避免了二次污染和操作不当的弊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管接头 2、吸外管接头固定环 3、吸引管形平台4、吸引管管身5、透明塑料密封套 6、透明塑料密封套折叠部分7、吸引管刻度 8、封闭操作吸引管控9、封闭操作吸引管深度阀控深度阀外操作手部分10、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 11、控制吸引阀调节 12、控制连接气管接头平台导管接头 13、吸引管侧吸口 14、吸引管圆头15、辅助呼吸侧接头16、辅助呼吸侧接头密封17、控制吸引阀凸起18、控制吸引阀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性可调全封闭式气道吸取分泌物装置,包括用于与负压装置连接的外管接头1、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10、吸引管3、透明塑料密封套5和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12,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10侧面具有封闭操作吸引管控深度阀8,封闭操作吸引管控深度阀8穿过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10的侧壁,一端位于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10外,另一端为分叉式结构,位于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10内,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10 —端连接外管接头1,另一端连接透明塑料密封套5的一端,透明塑料密封套5另一端连接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12,吸引管3套于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10、透明塑料密封套5和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12内,吸引管3 —端被封闭操作吸引管控深度阀8具有分叉式结构的一端夹住。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12的侧壁上具有一穿过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12的侧壁的控制吸引阀18,控制吸引阀18位于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12内的一端具有控制吸引阀凸起17控制吸引阀凸起17与吸引管3接触。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12的侧壁内侧与控制吸引阀凸起17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控制吸引阀调节平台11,控制吸引阀调节平台11与吸引管3接触,当控制吸引阀18转动时,控制吸引阀凸起17与控制吸引阀调节平台11配合将吸引管3的下端夹住。[0025]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12的侧壁上具有辅助呼吸侧接头15,辅助呼吸侧接头15上具有辅助呼吸侧接头密封帽16,辅助呼吸侧接头15可以与呼吸机、麻醉机等医疗设备连接。吸引管3位于离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12较近的一端具有吸引管圆头14,吸引管3位于离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12较近的一端侧壁上具有若干吸引管侧吸口 13。外管接头I上具有若干外管接头固定环形平台2,用于外管接头和负压装置的固定连接。封闭操作吸引管控深度阀8位于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10外的一端具有封闭操作吸引管控深度阀外操作手部分9。吸引管管身4具有吸液管刻度7。透明塑料密封套5上具有透明塑料密封套折叠部分6,该透明塑料密封套折叠部分6的作用是增大透明塑料密封套5的折叠活动范围。其中外管接头1、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12和辅助呼吸侧接头15均为国际标准口径的径口。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 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次性可调全封闭式气道吸取分泌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接头、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吸引管、透明塑料密封套和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侧面具有封闭操作吸引管控深度阀,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控深度阀穿过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侧壁,一端位于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外,另一端为分叉式结构,位于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内,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一端连接所述外管接头,另一端连接所述透明塑料密封套的一端,所述透明塑料密封套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所述吸引管套于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所述透明塑料密封套和所述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内,所述吸引管一端被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控深度阀具有分叉式结构的一端夹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可调全封闭式气道吸取分泌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的侧壁上具有一穿过所述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的侧壁的控制吸引阀,所述控制吸引阀位于所述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内的一端具有控制吸引阀凸起,所述控制吸引阀凸起与所述吸引管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可调全封闭式气道吸取分泌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的侧壁内侧与所述控制吸引阀凸起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控制吸引阀调节平台,所述控制吸引阀调节平台与所述吸引管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可调全封闭式气道吸取分泌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的侧壁上具有辅助呼吸侧接头,所述辅助呼吸侧接头上具有辅助呼吸侧接头密封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次性可调全封闭式气道吸取分泌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位于离所述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较近的一端具有吸引管圆头,所述吸引管位于离所述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较近的一端侧壁上具有若干吸引管侧吸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次性可调全封闭式气道吸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接头上具有若干外管接头固定环形平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次性可调全封闭式气道吸取分泌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控深度阀位于所述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外的一端具有封闭操作吸引管控深度阀外操作手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次性可调全封闭式气道吸取分泌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的管身具有吸分泌物管刻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次性可调全封闭式气道吸取分泌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塑料密封套上具有透明塑料密封套折叠部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次性可调全封闭式气道吸取分泌物装置,包括外管接头、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吸引管、透明塑料密封套和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侧面具有封闭操作吸引管控深度阀,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一端连接外管接头,另一端连接透明塑料密封套的一端,透明塑料密封套另一端连接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吸引管套于封闭操作吸引管进口接头、透明塑料密封套和控制连接气管导管接头内,吸引管一端由封闭操作吸引管控深度阀夹住。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全封闭的环境下对病患进行气道吸液操作,避免了二次污染和操作不当造成的医源性交叉感染。
文档编号A61M1/00GK203154401SQ20132015909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日
发明者陈宁 申请人:陈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