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包括:加工单元;以及,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相对于所述加工单元装卸自如地与所述加工单元连接,并将驱动力从驱动单元传递到所述加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的传动轴的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形成有呈非圆形的连接凹部,所述加工单元的加工轴的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呈与所述连接凹部对应的非圆形的连接凸部,当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加工单元连接时,所述连接凹部与所述连接凸部卡合成相对无法转动。在交换加工单元时,不需要利用工具对加工单元与连接单元进行安装、拆卸作业,能够提高加工单元的交换的作业性。
【专利说明】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该制造装置包括:加工单元,该加工单元对吸收性物品的工件进行切割等加工;以及,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相对于加工单元装卸自如地与加工单元连接,并将驱动力从驱动单元传递到加工单元。
[0003]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对不同种类的工件进行加工时,需要交换加工单元,在交换加工单元时,需要利用工具对加工单元与连接单元进行安装、拆卸作业,加工单元的交换的作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在交换加工单元时,不需要利用工具对加工单元与连接单元进行安装、拆卸作业,能够提高加工单元的交换的作业性。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I为,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包括:加工单元;以及,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相对于所述加工单元装卸自如地与所述加工单元连接,并将驱动力从驱动单元传递到所述加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的传动轴的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形成有呈非圆形的连接凹部,所述加工单元的加工轴的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呈与所述连接凹部对应的非圆形的连接凸部,当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加工单元连接时,所述连接凹部与所述连接凸部卡合成相对无法转动。
[0006]采用技术方案1,在交换加工单元时,不需要利用工具对加工单元与连接单元进行安装、拆卸作业,能够提高加工单元的交换的作业性。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2为,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凹部呈正多边形,所述连接凸部呈正多边形。
[000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3为,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凹部呈六边形,所述连接凸部呈六边形。
[0009]采用技术方案2、3,能够可靠地将加工单元与连接单元连接,将驱动力从驱动单元传递到加工单元。
[00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4为,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凹部以及所述连接凸部设置有定位部件。
[00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5为,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中,形成在所述连接凹部的内侧壁的、向所述连接凹部的中心突出的键或者向所述连接凹部的周侧凹入的凹槽;以及形成在所述连接凸部的外侧壁的、向所述连接凸部的中心凹入的凹槽或者向所述连接凸部的周侧突出的键,当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加工单元连接时,所述连接凹部的所述键与所述连接凸部的所述凹槽卡合,或者所述连接凹部的所述凹槽与所述连接凸部的所述键卡合。
[0012]采用技术方案4、5,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对连接凹部与连接凸部进行定位,成本较低。
[00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6为,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单元的传动轴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带轮,所述带轮上挂设有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的驱动带。
[0014]采用技术方案6,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驱动力从驱动单元传递到加工单元,成本较低。
[00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7为,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包括:加工单元;以及,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相对于所述加工单元装卸自如地与所述加工单元连接,并将驱动力从驱动单元传递到所述加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的传动轴的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呈非圆形的连接凸部,所述加工单元的加工轴的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表面形成有呈与所述连接凸部对应的非圆形的连接凹部,当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加工单元连接时,所述连接凸部与所述连接凹部卡合成相对无法转动。
[0016]采用技术方案7,在交换加工单元时,不需要利用工具对加工单元与连接单元进行安装、拆卸作业,能够提高加工单元的交换的作业性。
[001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8为,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凹部呈正多边形,所述连接凸部呈正多边形。
[001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9为,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凹部呈六边形,所述连接凸部呈六边形。
[0019]采用技术方案8、9,能够可靠地将加工单元与连接单元连接,将驱动力从驱动单元传递到加工单元。
[002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0为,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凹部以及所述连接凸部设置有定位部件。
[002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1为,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定位部件包括:形成在所述连接凸部的外侧壁的、向所述连接凸部的中心凹入的凹槽或者向所述连接凸部的周侧突出的键;以及形成在所述连接凹部的内侧壁的、向所述连接凹部的中心突出的键或者向所述连接凹部的周侧凹入的凹槽,当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加工单元连接时,所述连接凸部的所述凹槽与所述连接凹部的所述键卡合,或者所述连接凸部的所述键与所述连接凹部的所述凹槽卡合。
[0022]采用技术方案10、11,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对连接凹部与连接凸部进行定位,成本较低。
[002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2为,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所述连接单元的传动轴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带轮,所述带轮上挂设有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的驱云力带。
[0024]采用技术方案12,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驱动力从驱动单元传递到加工单元,成本较低。
[0025]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交换加工单元时,不需要利用工具对加工单元与连接单元进行安装、拆卸作业,能够可靠地将驱动力从驱动单元传递到加工单元,提高加工单元的交换的作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第一实施形态的立体图。
[0027]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第一实施形态的立体图。
[0028]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第一实施形态的侧视图。
[0029]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第二实施形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参照图1、2、3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0031]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包括:连接单元I以及加工单元2。
[0032]连接单元I相对于加工单元2装卸自如地与加工单元2连接,并将驱动力从驱动单元(未图示)传递到加工单元2。
[0033]连接单元I的支柱安装板13上设置有四根支柱19,通过这些支柱19,支柱安装板13固定在壁部(未图示)上。连接单元I的传动轴11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柱安装板13上。
[0034]传动轴11的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5,第一连接部15的表面形成有呈非圆形的连接凹部16。具体来说,该连接凹部16呈六边形。传动轴11的另一端部上设置有带轮17,带轮17上挂设有与驱动单元连接的驱动带(未图示)。
[0035]连接凹部16上设置有定位部件的一部分,该定位部件的一部分是指,形成在连接凹部16的内侧壁的、向连接凹部16的中心突出的键18。
[0036]在本实施形态中,加工单元2为切割单元,对沿输送方向被输送的吸收性物品的工件的落料部和切除对象部进行切开,但也可以是其他加工单元,例如是加压单元等。加工单元2具有:切割辊21,在该切割辊21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切割刃;以及砧辊22,该砧辊22利用与切割辊21的外周面相对配置的外周面而承受切割刃。切割辊21绕与输送方向垂直的轴心转动,砧辊22绕与输送方向垂直的轴心转动。工件通过切割辊21和砧辊22之间。
[0037]加工单元2的加工轴23的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为呈与连接凹部16对应的非圆形的连接凸部24。具体来说,该连接凸部24呈六边形。
[0038]连接凸部24上设置有定位部件的另一部分,该定位部件的另一部分是指,形成在连接凸部24的外侧壁的、向连接凸部24的中心凹入的凹槽25。
[0039]当连接单元I与加工单元2连接时,连接凹部16与连接凸部24卡合成相对无法转动,且连接凹部16的键18与连接凸部24的凹槽25卡合。驱动力从驱动单元经过连接单元I传递到加工单元2。
[0040]因此,当要将加工单元2安装到连接单元I时,只要将加工单元2沿加工轴23的轴向向连接单元I侧移动,使连接凹部16与连接凸部24卡合,连接凹部16的键18与连接凸部24的凹槽25卡合而使连接单元I与加工单元2连接即可。
[0041]当要将加工单元2从连接单元拆卸时,只要将加工单元2沿加工轴23的轴向向远离连接单元I侧移动,使连接凹部16与连接凸部24的卡合解除,连接凹部16的键18与连接凸部24的凹槽25的卡合解除而使连接单元I与加工单元2的连接解除即可。
[0042]因此,不需要工具就能够对加工单元与连接单元进行安装、拆卸作业,能够提高加工单元的交换的作业性。
[0043]以下,参照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另外,对第二实施形态中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部件标注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0044]第二实施形态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区别仅仅在于:连接凹部、连接凸部的设置位置不同,而连接凹部、连接凸部的本身结构相同。即,在第二实施形态中,连接单元I的传动轴13的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为呈非圆形的连接凸部24,具体来说,该连接凸部24呈六边形。加工单元2的加工轴23的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5,第二连接部15的表面形成有呈与连接凸部24对应的非圆形的连接凹部16,具体来说,该连接凹部16呈六边形。
[0045]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述实施形态。关于具体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适当的改变,也可以对上述的实施形态进行任意地组合。
[0046]例如,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形态中,连接凹部16和连接凸部24都为六角形。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连接凹部和连接凸部为八角形、四角形等其他正多边形,甚至也可以是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只要是非圆形即可。
[0047]例如,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形态中,定位部件包括:形成在连接凹部16的内侧壁的、向连接凹部16的中心突出的键18以及形成在连接凸部24的外侧壁的、向连接凸部24的中心凹入的凹槽25,当连接单元I与加工单元2连接时,连接凹部16的键18与连接凸部24的凹槽25卡合。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定位部件包括:形成在连接凹部的内侧壁的、向连接凹部的周侧凹入的凹槽;以及形成在连接凸部的外侧壁的、向连接凸部的周侧突出的键,当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加工单元连接时,连接凹部的凹槽与连接凸部的键卡合。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包括: 加工单元; 以及,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相对于所述加工单元装卸自如地与所述加工单元连接,并将驱动力从驱动单元传递到所述加工单元, 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单元的传动轴的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形成有呈非圆形的连接凹部, 所述加工单元的加工轴的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呈与所述连接凹部对应的非圆形的连接凸部, 当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加工单元连接时,所述连接凹部与所述连接凸部卡合成相对无法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凹部呈正多边形,所述连接凸部呈正多边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凹部呈六边形,所述连接凸部呈六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凹部以及所述连接凸部设置有定位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包括: 形成在所述连接凹部的内侧壁的、向所述连接凹部的中心突出的键或者向所述连接凹部的周侧凹入的凹槽;以及 形成在所述连接凸部的外侧壁的、向所述连接凸部的中心凹入的凹槽或者向所述连接凸部的周侧突出的键, 当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加工单元连接时,所述连接凹部的所述键与所述连接凸部的所述凹槽卡合,或者所述连接凹部的所述凹槽与所述连接凸部的所述键卡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的传动轴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带轮,所述带轮上挂设有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的驱动带。
7.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包括: 加工单元; 以及,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相对于所述加工单元装卸自如地与所述加工单元连接,并将驱动力从驱动单元传递到所述加工单元, 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单元的传动轴的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呈非圆形的连接凸部, 所述加工单元的加工轴的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表面形成有呈与所述连接凸部对应的非圆形的连接凹部, 当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加工单元连接时,所述连接凸部与所述连接凹部卡合成相对无法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凹部呈正多边形,所述连接凸部呈正多边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凹部呈六边形,所述连接凸部呈六边形。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凹部以及所述连接凸部设置有定位部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包括: 形成在所述连接凸部的外侧壁的、向所述连接凸部的中心凹入的凹槽或者向所述连接凸部的周侧突出的键;以及 形成在所述连接凹部的内侧壁的、向所述连接凹部的中心突出的键或者向所述连接凹部的周侧凹入的凹槽, 当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加工单元连接时,所述连接凸部的所述凹槽与所述连接凹部的所述键卡合,或者所述连接凸部的所述键与所述连接凹部的所述凹槽卡合。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的传动轴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带轮,所述带轮上挂设有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的驱动带。
【文档编号】A61F13/15GK203749697SQ201320883357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越智公太, 三野准一, 篠永敬三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