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叶中黄酮成分的提取方法

文档序号:1315421阅读:1118来源:国知局
辣木叶中黄酮成分的提取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辣木叶中黄酮成分的提取方法,它包括如下操作步骤:取辣木叶粉以50~60%v/v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50~60g/ml,进行微波萃取,收集提取液,即可;其中,微波功率为300~400W,提取时间为6~10min。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提取方法制备的提取物。本发明研究发现,以相同的辣木叶粉为样品,微波萃取的方法所得辣木叶总黄酮含量高于回流提取方法,同时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节约了提取时所耗的水和电,降低提取成本。
【专利说明】辣木叶中黄酮成分的提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辣木叶中黄酮成分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辣木(moriga oleifera)属辣木科、辣木属,起源于印度北部的亚喜马拉雅山地带。印度和非洲国家常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肥胖症等疾病。近年来,辣木在我国广东、云南、海南和四川等都有引种栽培。2012年辣木叶被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各种辣木产品开发火热,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水质净化、化妆品等领域。
[0003]陈瑞娇等以70%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60°C,提取时间lh,提取3次,提取液中黄酮含量达到3.5% (陈瑞娇等,辣木叶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J],2007,28 (4): 29-31)。孙鸣燕等,以70%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80°C,提取时间
1.5h,提取次数3次,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达到6.593% (孙鸣燕等,辣木叶总黄酮提取方法的优化研究,韶关学院学报[J],2007,28 (12):88-92) 0然而,发明人发现,采用回流提取的时间长,能耗成本较高。
[0004]微波萃取是利用微波能使细胞内部的温度迅速上升,细胞内部压力增高使细胞破裂,药材内有效成分流出,并在较低的温度下溶于萃取液。该方法加热均匀,热效率较高,提取速度快。目前还未见使用微波萃取技术对辣木叶总黄酮进行提取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辣木叶中黄酮成分的微波提取方法。
[0006]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了辣木叶中黄酮成分的提取方法,它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0007]取辣木叶粉以50?60% v/v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50?60g/ml,进行微波萃取,收集提取液,即可;其中,微波功率为300?400W,提取时间为6?lOmin。
[0008]本发明研究表明,各提取条件参数对提取效率有显著影响:
[0009](I)乙醇体积分数在50-60%时,提取量较大,而乙醇浓度再增加时,提取量降低。
[0010](2)当提取时间约为Smin时,总黄酮得率最高,提取时间稍短,提取不完全,而时间过长,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可能被破坏,而导致得率下降。
[0011](3)随着提取功率增加,总黄酮得率增加,功率达到约400w时最高,高于400w时则下降。在微波提取过程中,电磁波把能量直接传递到原料内部,使之瞬时加热,当提取功率过高,使辣木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分解或异构化,导致总黄酮得率降低。
[0012](4)料液比从1:30至1:60过程中,总黄酮得率逐渐提高,而溶剂用量再增加,总黄酮得率逐渐降低。
[0013]进一步地,乙醇浓度为58?60% v/v,料液比为1:58?60g/ml,微波功率为390?400W,提取时间为8.0?8.5min。
[0014]更进一步地,乙醇浓度为58.45?60% v/v,料液比为1:59?60g/ml,微波功率为397.15?400W,提取时间为8.13?8.50min。
[0015]优选地,乙醇浓度为58.45% v/v,料液比为1:59g/ml,微波功率为397.15W,提取时间为8.13min。
[0016]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低极性成分对黄酮提取结果的影响因素,从而较为准确的判定提取工艺优劣,在微波萃取前对辣木叶粉选择了脱脂处理。当然,即便不使用脱脂处理,本发明优选的最佳方案,仍然最适合辣木叶黄酮的微波萃取。
[0017]其中,脱脂处理的方法如下:
[0018]取辣木叶粉,以石油醚或乙醚为溶剂提取,取提取后的辣木叶粉,挥干溶剂,即可。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溶剂为石油醚。
[0020]优选地,所述石油醚沸程为60_90°C。
[0021 ] 进一步地,提取方法选自索氏提取。
[0022]优选地,索氏提取时间为8h。
[0023]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提取方法制备的辣木叶提取物。
[0024]本发明研究发现,以相同的辣木叶粉为样品,微波萃取的方法所得辣木叶总黄酮含量高于回流提取方法,同时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节约了提取时所耗的水和电,降低提取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乙醇浓度对辣木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0026]图2提取时间对辣木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0027]图3微波功率对辣木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0028]图4料液比对辣木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0029]图5辣木叶微波萃取响应面曲线及3D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1本发明提取方法
[0031]取辣木叶粉以58.45% v/v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59g/ml,进行微波萃取,收集提取液,即可;其中,微波功率为397.15W,提取时间为8.13min。
[0032]实施例2本发明提取方法
[0033]取辣木叶粉以60% v/v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l:60g/ml,进行微波萃取,收集提取液,即可;其中,微波功率为400W,提取时间为8.5min。
[0034]实施例3本发明提取方法
[0035]取辣木叶粉以58% v/v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58g/ml,进行微波萃取,收集提取液,即可;其中,微波功率为390W,提取时间为8.0min。
[0036]实施例4本发明提取方法
[0037]取辣木叶粉,以石油醚索式回流脱脂处理8h,取提取后的辣木叶粉,挥干溶剂,再以58.45% v/v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l:59g/ml,进行微波萃取,收集提取液,即可;其中,微波功率为397.15W,提取时间为8.13min。
[0038]实施例5本发明提取方法的工艺考察
[0039]1.材料与方法
[0040]1.1材料与仪器
[0041]辣木叶粉(moriga oleifera),购自云南景洪。
[0042]为了避免辣木叶中其他低极性成分对黄酮提取工艺考察结果的影响,本发明在工艺考察过程之前,选择对辣木叶粉进行脱脂处理,并使用同批次处理后的原料进行考察试验。
[0043]本发明使用的辣木叶,均需要脱脂处理,可以采用中药化学或天然植物化学中常用的的脱脂方法,例如用低极性溶剂提取,所用的低极性溶剂可以是石油醚、乙醚等。本发明中主要采用石油醚进行脱脂处理,具体方法为:
[0044]取辣木叶粉,以石油醚索式回流提取8h,取提取后的辣木叶粉,挥干溶剂,即可。使用的石油醚的沸程可以是60-90°C,也可以是30-60°C。
[0045]芦丁: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
[0046]电脑微波超声波紫外光组合催化合成仪:北京祥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XH-300UL型;
[004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UV-1100型;
[0048]1.2试验方法
[0049]1.2.1标准曲线的建立
[0050]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10mg,置50ml容量瓶中,用30%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0.2mg/mL的对照液。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0、1.0,2.0,3.0,4.0,5.0ml,分别置1ml容量瓶中,各加70 %乙醇至5ml,摇匀,加5 %亚硝酸钠0.5ml,摇匀,放置6min,加1 %硝酸铝0.5ml,摇匀,放置6min,再加4%氢氧化钠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在51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所得吸光值与浓度作线性回归方程。
[0051]1.2.2回流提取辣木叶黄酮及含量测定
[0052]方法一:
[0053]按照陈瑞娇的方法,准确称定已去脂辣木叶样品30g,加入70%乙醇,液料比20:1,60°C回流提取3次,每次lh。提取液过滤,合并滤液,即得回流提取总黄酮(Flavonoidby reflux extract1n, FRE)。冷却至室温后,取滤液lml,按照芦丁标准品溶液吸光值测定方法测定吸光值,测3次取平均值4。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总黄酮含量。
[0054]方法二:
[0055]按照孙鸣燕的方法,准确称定已去脂辣木叶样品30g,加入70 %乙醇,液料比20:1,80°C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提取液过滤,合并滤液,即得回流提取总黄酮。冷却至室温后,取滤液1ml,按照芦丁标准品溶液吸光值测定方法测定吸光值,测3次取平均值Ap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总黄酮含量。
[0056]1.2.3微波萃取辣木叶黄酮及含量测定
[0057]准确称定已去脂辣木叶样品,按试验设计的条件加入溶剂,置微波提取仪中,仪器设定为微波功率恒定模式,超声波功率为200w,磁力搅拌。反应完成后过滤,即得微波萃取总黄酮(Flavonoid by microwave extract1n, FME)。冷却至室温后取滤液lml,按照测芦丁标准品溶液吸光值方法测定吸光值,测3次取平均值A2。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总黄酮含量。
[0058]1.2.4辣木叶黄酮得率计算根据标准曲线,由吸光值A计算出黄酮质量浓度C,辣木叶总黄酮得率F则由下式计算:
[0059]F1 = C1XlOXV1ZM1......(I)
[0060]式(I)为回流提取总黄酮得率计算公式=C1为黄酮质量浓度mg/ml ; 10为10倍J1为滤液体积W1为样品质量;
[0061]F2 = C2X10X50/M2......(2)
[0062]式⑵为微波萃取总黄酮得率计算公式:C2为黄酮质量浓度mg/ml ; 10为10倍;50为50ml,M2为样品质量。
[0063]1.2.5响应面法优化实验
[0064]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醇浓度、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液料比等因素为考察变量,以总黄酮得率F为响应值,应用DeSign-EXpert8.0.6软件,优化微波提取辣木叶总黄酮得工艺条件。实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1.
[0065]表I Box-Behnken设计实验因素水平
[0066]

H孝
X1醇浓度 X2微波功率 X3提取时间 X4液料比
水干
(%)(W)(min)(mL/g)
-150300650:1
060400860:1
1705001070:1
[0067]2结果与分析
[0068]2.1线性回归方程
[0069]根据各浓度芦丁对应的吸光值,计算得到线性回归C = 0.0817A+0.0018,相关系数 R2 = 0.9998.
[0070]2.2回流提取辣木叶黄酮含量
[0071]方法一:经回流后的提取液过滤,平均吸光值为0.499,体积为1575ml,按照标准曲线计算得总黄酮含量为2.05%。
[0072]方法二:经回流后的提取液过滤,平均吸光值为0.375,体积为1590ml,按照标准曲线计算得总黄酮含量为1.72%。
[0073]2.2单因素实验
[0074]2.2.1乙醇浓度的影响准确称取Ig辣木叶粉5份,分别加入50%、60%、70%、80%、90%乙醇微波提取,微波功率200w,提取时间6min,液料比50:1,结果见图1。
[0075]由图1可见,乙醇体积分数在50-70%时,提取量最大,而乙醇浓度再增加时,提取量降低。因此选择体积分数为60%。
[0076]2.2.2提取时间的影响准确称取Ig辣木叶粉5份,加入60%乙醇,微波功率200w,液料比 50:1,分别提取 6min、8min、lOmin、12min、14min。结果见图 2。
[0077]由图2可见,当提取时间为Smin时,总黄酮得率最高,低于Smin时,提取不完全,而高于Smin时,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可能被破坏,而导致得率下降。因此,选择提取时间为8min。
[0078]2.2.3微波功率的影响准确称取Ig辣木叶粉5份,加入60 %乙醇,液料比50:1,分别于微波功率100w、200w、300w、400w、500w,提取8min。结果见图3。
[0079]由图3可见,随着提取功率增加,总黄酮得率增加,功率达到400w时最高,高于400w时则下降。在微波提取过程中,电磁波把能量直接传递到原料内部,使之瞬时加热,当提取功率过高,使黄酮类化合物分解或异构化,导致总黄酮得率降低。因此,选择提取功率为 400w。
[0080]2.2.4料液比的影响取60%乙醇50ml,按照1:70、1:60、1:50、1:40、1:30加入辣木叶粉,微波功率400w,提取8min,结果见图4。
[0081]由图4可见,当料液比为1:60时,总黄酮得率最高,因此选择料液比为1:60。
[0082]2.3响应面法对辣木叶总黄酮微波提取工艺参数的优化
[0083]试验分析方案及结果见表2
[0084]表2试验方案与结果
[0085]

【权利要求】
1.辣木叶中黄酮成分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取辣木叶粉以50?60% v/v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50?60g/ml,进行微波萃取,收集提取液,即可;其中,微波功率为300?400W,提取时间为6?lO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乙醇浓度为58?60%v/v,料液比为1:58?60g/ml,微波功率为390?400W,提取时间为8.0?8.5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乙醇浓度为58.45?60% v/v,料液比为I:59?60g/ml,微波功率为397.15?400W,提取时间为8.13?8.50mi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乙醇浓度为58.45%v/v,料液比为1:59g/ml,微波功率为397.15W,提取时间为8.13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微波萃取前,对辣木叶粉进行脱脂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取辣木叶粉,以石油醚或乙醚为溶剂提取,取提取后的辣木叶粉,挥干溶剂,即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石油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油醚沸程为60-90°C。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方法选自索氏提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索氏提取时间为8h。
10.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提取方法制备的辣木叶提取物。
【文档编号】A61K36/185GK104173393SQ201410366619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9日
【发明者】汪开毓, 吉莉莉, 陈德芳, 赵玲, 黄小丽, 杨倩, 阳磊 申请人:四川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