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眼核萃取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503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龙眼核萃取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龙眼核萃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特定浓度的萃取溶液;(2)将萃取溶液温度加热至特定温度;(3)于萃取溶液中放入磨碎的龙眼核颗粒,进行萃取;(4)将萃取后的溶液过滤、浓缩;(5)将浓缩后的溶液进行冷冻及干燥;(6)制备出龙眼核萃取物。经试验证实:由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龙眼核萃取物可以应用于生物体,能够产生抗发炎反应、降低尿酸生成、抑制细菌活性,并可促进皮肤角质细胞生长、增加伤口愈合速度,同时不会造成生物体内脏器受损或增加脏器负担。
【专利说明】-种龙眼核萃取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 本申请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日:2009年7月8日;申请号:200980160302. 2 ; 发明名称:一种龙眼核萃取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龙眼核萃取物的制备方法,所得龙眼核萃取物应用于生物体具有 抗发炎、降低血液中尿酸的浓度、促进皮肤角质细胞的生长、增强伤口愈合机转及抵制细菌 活性等多种功效。

【背景技术】
[0003] 一、发炎(Inflammation):
[0004] 发炎在药物治疗上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对人体而言,它是生成疾病前的警告 讯息。当人体组织受伤时,不论是由细菌、外伤、化学物品还是其它原因导致的,受伤组织 附近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会被活化而进行吞噬外来物质的任务,同时也会释放一些 因子来启动更深一层的防御反应;倘若发炎组织持续受外来物质刺激,其防御机转可达数 月甚至数年,故处于发炎状态时,所释放的因子含量往往较多。经研究证实:所述因子包 含有: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0)、肿瘤坏死因数(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细胞 界白素(Interleukin, IL)、颗粒白血球群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单核球群落刺激因子(Mon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M-CSF)、 颗粒白血球及单核球群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on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学者将由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产生的TNF命名为TNF- α,将T淋巴细胞产 生的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命名为TNF-β来加以区别。
[0005]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是内毒素的主要成份,经由动物实验证明: LPS能够延缓胃部排空,此作用与LPS诱导下前炎细胞因子以及一氧化氮的升高有关。机体 受到LPS的刺激后,会触发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合成TNF-α、IL-1 β、IL-6等多种细胞因子, 参与机体防御反应和修复。TNF-a、IL-1 β、IL-6这三种细胞因子的合成是有序的级联,即 LPS诱导TNF-a的合成、TNF-a诱导IL-Ιβ的合成、而IL-Ιβ又诱导IL-6的合成。但过 量的细胞因子也会对机体产生不良作用,例如过量的TNF-a会引起多种脏器功能衰竭、弥 漫性血管内凝血及中毒性休克,甚至引起死亡,而应用TNF抗体的动物则能有效地阻止致 死性内毒素休克的发生。
[0006] 现今医药界所使用的抗发炎药物种类繁多,例如抗生素(Antibiotics)、非 类固醇抗发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ion drugs ;NSAIDs)、抗组织氨药 (Anti-histamine drugs)等,虽具有相当良好的消炎作用,却有抗药性及损伤肠胃等副作 用。
[0007] 二、痛风:
[0008] 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 症(Hyperuricemia)、反复发作的急性单一关节炎(Recurrent acute monoarthritis)、尿 酸钠盐形成痛风石(Tophi)沉积、慢性痛风石关节炎等,若未经适当治疗,通常最终会发展 为痛风性肾病(Gouty nephropathy)。本病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患 者中有近1%患者为酶缺陷所致,而大多数病因不明,临床以痛风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且 常伴有高血脂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继发性痛风常由肾脏病、血液病 及药物等原因引起,痛风为其并发症。
[0009]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但并不是痛风的同义词,研究指出:约有 5?18. 8%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痛风,但痛风患者在其病程中的某一阶段必将 有高尿酸血症的存在。
[0010] 实验室可利用尿酸酶法(Uricase differential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精确测定血尿酸值。高尿酸血症可分为绝对性和相对性两大类。当血中尿酸浓度超过可溶 性的上限时,称为绝对性高尿酸血症,在37°C时血中尿酸饱和值是7mg/dl,超过这个饱和 点,逐渐有针状晶体析出。一般流行病学研究则以正常人血尿酸平均值加上二个标准差为 上限,认为男性血中的尿酸值超过7mg/dl,女性超过6mg/dl时,称为相对性高尿酸症。若血 尿酸值超过7mg/dl,则痛风或肾结石的发生率将会增加。
[0011] 痛风的临床表现分为四个阶段:无症状高尿酸血症(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急性痛风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间歇期(Inter-critical gout)、慢性痛风石关节炎(Chronic tophaceous gout)。
[0012] 诊断痛风较正确的方法为:在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时抽取关节液,如发现有被嗜 中性白血球吞噬的针状尿酸盐结晶(Monosodium urate crystal),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负 性双折光(Negative birefringent),即为痛风。其它常见的临床表征或实验室检查:突然 发作第一大脚趾、足背、踝等单一关节红肿剧痛、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者或高尿酸血症者, 仅可作为诊断痛风的参考。
[0013] 由于原发性痛风缺乏病因治疗,因此不能根治。临床治疗的目的在于:1、及时控制 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2、长期治疗高尿酸血症,以预防尿酸钠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 及肾脏损害。
[0014] 至于降尿酸药物的选择:在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24小时尿酸排出量低于 600mg时,可使用促进尿酸排泄药;在肾功能为中等损害(肌酐廓清率< 35ml/分钟)或24 小时尿液尿酸明显升高时,应使用抑制尿酸生成物。血尿酸明显升高及痛风石大量沉积时, 可合用以上两种药物,以防止渐进性痛风性并发症。
[0015] 前述的促进尿酸排泄药(Uricosuric agent)主要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 的重吸收而促进尿酸排泄。为防止尿酸在肾脏大量排出时引起肾脏损害及肾结石的副作 用,均应从小剂量开始,于7?10天内逐渐加量,并考虑咸化尿液。此类药品有丙磺殊 (Probenecid)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等。
[0016] 前述的抑制尿酸生成药(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仅有别噪呤醇 (Allopurinol),其结构类似次黄噪呤(hypoxanthine),有较强的抑制黄噪呤氧化酶 (xanthine oxidase)的作用,可抑制痛风石和肾结石的形成,并促进痛风石的溶解。同时使 用抗癌药如巯噪呤(Mercaptopurine)或硫唑噪呤(Azathioprine)时,会提高抗癌药的血 中浓度,此时需酌量或留心临床副作用。
[0017] 三、伤口愈合(Wound healing):
[0018] 伤口愈合是一种动态的(Dynamic)许多细胞交互作用(Interactive)且为多重步 骤的(Multiple steps)过程,包括细胞移动、细胞增生、细胞分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组 织再造 (Tissue remodeling)等。这个过程与伤口处表皮的再生以及皮下结缔组织的修复 有关。在皮肤伤口愈合的过程中,伤口两边表皮边缘的角质细胞会增生,并且向伤口中间移 动而形成新的表皮层,这些过程需几天甚至数星期才能完成。
[0019] 与伤口愈合有密切关系的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包括有成纤维细胞生长 因子 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 growth factor,FO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角质细胞生长 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KGF)、转化生长因子-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a,TGF_ α)、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_i3)以及血 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这些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中,H)GF、EGF、TGF-β与VEGF由角质细胞分泌。其中,H)GF能够吸引巨噬细胞 (Macrophages)与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并促进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的制造; EGF能够以自分泌(Autocrine)的形式促进自身的移动与增生;TGF-β能够促进成纤维 细胞(Fibroblasts)的增生、细胞移动及血管新生,而且在伤口愈合的初期就会大量释出; VEGF则能够促进血管通透性、促血管再生基质(Proangiogenic matrix)的沉积及血管新 生,并且能够刺激单核细胞(Monocyte)的移动。由以上研究结果显示:这些角质细胞所释 放的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均与伤口愈合过程密切相关。
[0020] 另一方面,根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龙眼核可用于治疗胃痛、烧烫伤、刀伤出 血、疳气痛、外伤出血、疥癣、湿疮等。古人将龙眼核用于治疗外伤,有良好的止血、定痛、生 肌之效。《黄氏医抄方》记载:「治刀斧伤,桂圆核不拘多少,用火烧枯存性,研末,掺患处即 愈」。古文献记载:「龙眼核末,敷金刀伤,昔在西秦及巴理坤军营救愈多人」。《殷红趾传方》 亦云:「治刀伤出血,以龙眼核炒捣细磨,敷之」。由以上古书及药典的记载可以知道:龙眼 核对皮肤刀伤及相关疾病具有治疗效果,对促进伤口的愈合有效果,但是其作用机转并不 清楚。


【发明内容】

[0021]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龙眼核萃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体中的应 用。
[0022]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龙眼核萃取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0023] (1)配制特定浓度的萃取溶液;
[0024] (2)将萃取溶液温度加热至特定温度;
[0025] (3)于萃取溶液中放入打碎的龙眼核颗粒,进行萃取;
[0026] (4)将萃取后的溶液过滤、浓缩;
[0027] (5)再将浓缩后的溶液进行冷冻及干燥;
[0028] (6)制备出龙眼核萃取物。
[002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制备方法的优选方案:
[0030] 萃取溶液为水溶液或醇溶液;
[0031] 醇溶液为乙醇溶液;
[0032] 乙醇溶液的浓度为20%?95% ;
[0033] 步骤⑵中,所述萃取溶液加热至70°C?90°C ;
[0034] 步骤(3)中,所述萃取的萃取温度为70°C?90°C ;
[0035] 步骤(3)中,所述萃取的萃取时间为1?3小时。
[0036]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述方法制备出的龙眼核萃取物,其成分包含有鞣料云实素 (Corilagin)、革柔花酸(Ellag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
[0037] 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上述龙眼核萃取物的主要应用:
[0038] 该龙眼核萃取物应用于生物体抗发炎;
[0039] 该龙眼核萃取物应用于降低生物体的尿酸者;
[0040] 该龙眼核萃取物应用于促进生物体伤口愈合;
[0041] 该龙眼核萃取物应用于抑制细菌活性。
[0042] 本发明还涉及以下方面:
[0043] 项1. 一种龙眼核萃取物的用途,所述用途是作为制备抑制细菌活性的药物,其中 所述龙眼核萃取物是由一制备方法所制备,所述制备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0044] (1)配制特定浓度的萃取溶液;
[0045] (2)将萃取溶液温度加热至特定温度;
[0046] (3)于萃取溶液中放入打碎的龙眼核颗粒,进行萃取;
[0047] (4)将萃取后的溶液过滤、浓缩;
[0048] (5)再将浓缩后的溶液进行冷冻及干燥;及
[0049] (6)制备出龙眼核萃取物。
[0050] 项2.依据项1所述的用途,其中该萃取溶液为亲水性溶液或亲脂性溶液。
[0051] 项3.依据项2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亲脂性溶液为乙醇水溶液。
[0052] 项4.依据项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乙醇溶液的浓度为20%?95%。
[0053] 项5.依据项1所述的用途,其中步骤(2)所述萃取溶液加热至70°C?90°C。
[0054] 项6.依据项1所述的用途,其中步骤⑶所述萃取的萃取温度为70°C?90°C。
[0055] 项7.依据项1所述的用途,其中步骤(3)所述萃取的萃取时间为1?3小时。
[0056] 项8.依据项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的龙眼核萃取物,其成分包含有鞣料云实素、 鞣花酸和没食子酸。
[0057] 项9.依据项1至8任何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的细菌是选自由大肠杆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痤疮杆菌及红色毛癣菌所组成的群组。
[0058] 项10.依据项1至8任何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用途是作为制备治疗青春痘 及/或香港脚的药物。
[0059] 由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龙眼核萃取物具有以下优点:
[0060] 可以应用于生物体,能够产生抗发炎反应、降低尿酸生成、抑制细菌活性,并可促 进皮肤角质细胞生长、增加伤口愈合速度,同时不会造成生物体内脏器受损或增加脏器负 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61] 图1 :包含没食子酸、鞣料云实酸、鞣花酸的标准品溶液的高效液相层析仪分析图 (HPLC 图)。
[0062] 图2 :本发明提供的龙眼核萃取物的高效液相层析仪分析图(HPLC图)。
[0063] 图3 :表3所建构的折线图。
[0064] 图4 :表4所建构的折线图。
[0065] 图5 :表7的平均值所建构的长条图。
[0066] 图6 :表8的平均值所建构的长条图。
[0067] 图7 :表9的平均值所建构的长条图。
[0068] 图8 :表10所建构的折线图。
[0069] 图9 :表11所建构的折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 施方式。根据现有技术对本发明所进行的不脱离本发明实质内容的改变,仍属于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
[0071] 实施例1
[0072] (1)以亲水性溶液(例如水)或亲脂性溶液作为萃取溶液;本实施例是配制浓度 为20?95 %的乙醇溶液作为萃取溶液;
[0073] (2)将萃取溶液温度加热至70?90°C ;
[0074] (3)将打碎后的龙眼核放入萃取溶液中,使萃取温度维持在70?90°C,萃取时间 约为1?3小时,进行萃取;
[0075] (4)将萃取后的溶液经过滤、浓缩;
[0076] (5)再进行低温低压的冷冻干燥;
[0077] (6)制备出龙眼核萃取物。
[0078] 利用高效液相层析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 制备的龙眼核萃取物,可得出其主要组成成份包含有没食子酸(Gallic acid)鞣料云实素 (Corilagin)縣花酸(Ellagic acid),结构式分别如下:
[0079] 縣料云实素(Corilagin):
[0080]

【权利要求】
1. 一种龙眼核萃取物的用途,所述用途是作为制备抑制细菌活性的药物,其中所述龙 眼核萃取物是由一制备方法所制备,所述制备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1) 配制特定浓度的萃取溶液; (2) 将萃取溶液温度加热至特定温度; (3) 于萃取溶液中放入打碎的龙眼核颗粒,进行萃取; (4) 将萃取后的溶液过滤、浓缩; (5) 再将浓缩后的溶液进行冷冻及干燥;及 (6) 制备出龙眼核萃取物。
2.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该萃取溶液为亲水性溶液或亲脂性溶液。
3. 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亲脂性溶液为乙醇水溶液。
4. 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乙醇溶液的浓度为20%?95%。
5.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步骤(2)所述萃取溶液加热至70°C?90°C。
6.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步骤(3)所述萃取的萃取温度为70°C?90°C。
7.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步骤(3)所述萃取的萃取时间为1?3小时。
8.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的龙眼核萃取物,其成分包含有鞣料云实素、 鞣花酸和没食子酸。
9. 依据权利要求1至8任何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的细菌是选自由大肠杆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痤疮杆菌及红色毛癣菌所组成的群组。
10. 依据权利要求1至8任何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用途是作为制备治疗青春痘及 /或香港脚的药物。
【文档编号】A61P31/10GK104147205SQ201410387909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8日
【发明者】黄文田, 侯建维, 李英中, 曾焕中, 廖哲逸, 黄乔志, 黄介纬, 耿俊兰 申请人:乔本生医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