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阴两虚、湿热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颗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4430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气阴两虚、湿热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颗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治疗气阴两虚、湿热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颗粒,可有效解决治疗气阴两虚,湿热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用药问题,方法是,由党参230-270g、黄芪270-330g、沙参230-270g、白芍230-270g、黄连185-215g、蒲公英400-500g、莪术230-270g和丹参400-500g制成,将莪术加水浸没,加热、蒸馏提取挥发油,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和挥发油保存;莪术药渣与党参、黄芪、沙参、白芍、黄连、蒲公英和丹参混合,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加入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滤过,减压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35的浸膏,制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即得。本发明具有益气健脾,养阴益胃,清化湿热,活瘀通络功能,有效用于治疗气阴两虚湿热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携带服用方便,疗效好,价格低,易生产。
【专利说明】-种治疗气阴两虚、湿热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颗 粒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治疗气阴两虚、湿热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 颗粒(又称健胃愈萎颗粒)。

【背景技术】
[000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粘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其发病率 有逐年增多的趋势,1978年WHO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据有关统计CAG发生癌变率可 达10 %,异型增生癌变率为4 % -19 %,因此,深入研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想疗法和 药物,已成为消化科医师孜孜追求的目标和义不容辞的义务。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的 "痞满"、"胃痛"等范畴。其主要症状可表现为上腹部胀满、或疼痛,纳差,消瘦乏力,后期可 见营养不良、贫血等。迄今为止,西医对本病尚无良好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在治疗上虽显示 出明显的优势,但大都处在以汤药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这种疗法服用不方便,患者难 以坚持服药。已开发研制上市的中成药物很少,且疗效不甚满意,因此加强对慢性萎缩性胃 炎治则方药的研究,在规范病例标准、疗程与疗效评定的前提下,寻求理想的治疗方法和中 成药物,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气阴两虚、 湿热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颗粒,可有效解决治疗气阴两虚,湿热血瘀型慢性萎缩 性胃炎患者的用药问题。
[0004]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颗粒是由以重量计的:党参230_270g、黄芪 270-330g、沙参 230-270g、白芍 230-270g、黄连 185-215g、蒲公英 400-500g、莪术 230-270g 和丹参400-500g制成,其中:将莪术加水浸没,加热、蒸馏提取挥发油,提取挥发油后的水 溶液和挥发油保存,备用;提取挥发油后的莪术药渣与党参、黄芪、沙参、白芍、黄连、蒲公英 和丹参混合,每次加水浸没,煎煮三次,第一次I. 5h,第二、三次各lh,合并三次煎液,加入 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滤过,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35的浸膏,制粒,干燥,加入 挥发油混匀,即得本发明中药颗粒。
[0005] 本发明具有益气健脾,养阴益胃,清化湿热,活瘀通络功能,有效用于治疗气阴两 虚湿热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携带服用方便,疗效好,价格低,易生产,有良好的经济和社 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06]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07]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可由以下实施例给出。
[0008] 实施例1
[0009]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该中药颗粒是由以重量计的:党参240_260g、黄苗 290-310g、沙参 240-260g、白芍 240-260g、黄连 190-210g、蒲公英 480-520g、莪术 240-260g 和丹参480-520g制成,其中:将莪术加水浸没,加热、蒸馏提取挥发油,提取挥发油后的水 溶液和挥发油保存,备用;提取挥发油后的莪术药渣与党参、黄芪、沙参、白芍、黄连、蒲公英 和丹参混合,每次加水浸没,煎煮三次,第一次I. 5h,第二、三次各lh,合并三次煎液,加入 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滤过,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35的浸膏,用制粒机制粒,干 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即得本发明中药颗粒。
[0010] 实施例2
[001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也可是由以重量计的:党参250g、黄芪300g、沙参250g、白 芍250g、黄连200g、蒲公英450g、莪术250g和丹参450g制成,其中:将莪术加水浸没,加热、 蒸馏提取挥发油,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和挥发油保存,备用;提取挥发油后的莪术药渣与 党参、黄芪、沙参、白芍、黄连、蒲公英和丹参混合,每次加水浸没,煎煮三次,第一次I. 5h,第 二、三次各lh,合并三次煎液,加入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滤过,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 度为1. 35的浸膏,用制粒机制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即得本发明中药颗粒。
[0012] 实施例3
[0013]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还可由以重量计的:党参235g、黄苗325g、沙参235g、白巧 265g、黄连188g、蒲公英490g、莪术235g和丹参490g制成,其中:将莪术加水浸没,加热、 蒸馏提取挥发油,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和挥发油保存,备用;提取挥发油后的莪术药渣与 党参、黄芪、沙参、白芍、黄连、蒲公英和丹参混合,每次加水浸没,煎煮三次,第一次I. 5h,第 二、三次各lh,合并三次煎液,加入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滤过,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 度为1. 35的浸膏,用制粒机制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即得本发明中药颗粒。
[0014] 实施例4
[0015]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该中药颗粒是由以重量计的:党参265g、黄苗275g、沙参 265g、白芍235g、黄连213g、蒲公英420g、莪术265g和丹参410g制成,其中:将莪术加水 浸没,加热、蒸馏提取挥发油,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和挥发油保存,备用;提取挥发油后 的莪术药渣与党参、黄芪、沙参、白芍、黄连、蒲公英和丹参混合,每次加水浸没,煎煮三次, 第一次I. 5h,第二、三次各lh,合并三次煎液,加入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滤过,减压浓缩 至80°C相对密度为1.35的浸膏,用制粒机制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即得本发明中药颗 粒。
[0016] 在上所述药物中,其中:
[0017] 党参性甘平,入肺脾二经,"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鼓舞清阳,振动中 气"(《本草正义》),《本草从新》谓党参"主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为益气健脾之良药。
[0018] 生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汤液本草》谓其"补五脏诸虚不足。"《本草正》言 其:"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本草备要》云:"补中、益元气、壮脾胃"。现代药 理研究表明,生黄芪有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增加胃肠血液供给,纠正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促 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并能调整胃肠运动,保护胃粘膜,有利于屏障功能的改善。
[0019] 沙参性甘,微寒,归肺、胃二经,《本经》云:"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具 有益胃生津之功。
[0020] 白芍苦酸微寒,入肝、脾经,王好古谓其"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珍珠囊》 中称其:"白补赤散,泻肝补脾胃……其用有六:安脾经,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气,三也; 止泻痢,四也;和血脉,五也;固腠理,六也。"白芍与沙参合用可明显增强补阴养阴之功。
[0021] 黄连,大苦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本草经疏》谓其: "除水,厚肠胃,涤除肠、胃、脾三家之湿热。""痞满腹痛能消,痈疚疮疡能愈"。
[0022] 蒲公英味甘、苦、寒,归肝、胃经;功用清热解毒,散结消痈。《本草衍义补遗》谓其有 "化热毒""散滞气"之功。
[0023] 莪术味苦、辛,性温,无毒,归肝、脾经,功能破血散瘀,消积开胃,行气止痛,《本草 通玄》称其"破积聚恶血,疏痰食作痛",《日华子本草》称其"治一切气,开胃消食",《本草备 要》言其"消瘀通经,开胃化食,解毒止痛。"
[0024] 丹参气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和肝经,《本草纲目》谓"丹参色赤味苦,气平而降, 阴中之阳也……能破宿血也"。《妇人明理论》云:"丹参一味,功兼四物"。现代药理研究表 明,丹参可增加血液流速,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使微循环功能恢复80 %。
[0025] 丹参、莪术相须为用,行气化瘀而散结,共奏"辛以散结"之效。且党参、生黄芪得丹 参、莪术补气而不壅中,丹参、莪术得生黄芪攻邪而不伤正,攻补并施,共奏益气化瘀之功, 使使慢性萎缩性胃炎之器质性病变的病理变化获得逆转。
[0026] 上述药物之间的相互支持,具有益气健脾,养阴益胃,清化湿热,活瘀通络功能,特 别是针对气阴两虚,湿热血瘀型的患者,消除上腹部胀满、或疼痛,纳差等病症,有效用于治 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经临床试验得到了充分证明,并取得了令人非常满意的有益技术效 果,有关临床资料如下:
[0027] -、选择病例的标准
[0028]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 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 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口苦咽干或口苦 粘腻,或消瘦、贫血等,凡是具有上述症状者,均可作为选择病例的标准,并给予本发明中药 治疗。
[0029] 二、诊断标准
[0030]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 准。
[0031] (1)临床表现
[0032] 长期反复发生的慢性上腹部满闷,或疼痛,食欲减退,食后饱胀,乏力,消瘦等。查 体可无明显的阳性体征或有上腹部的不适,无肌紧张及反跳痛。
[0033] (2)胃镜诊断标准
[0034] ①胃黏膜失去正常黏膜的橘红色,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②黏膜皱襞变平 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③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等。
[0035] (3)病理诊断标准
[0036] 慢性胃炎病理活检示固有腺体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而不必考虑活检标 本的萎缩块数和程度。
[0037] (4)病情分度标准
[0038] ①胃黏膜胃镜观察分度标准
[0039] 轻度:红白相间,以白为主,血管网透见,常呈局灶性;
[0040] 中度:红白相间,以白为主,血管网明显可见,常呈弥漫性;
[0041] 重度:除上述表现外,并见黏膜呈颗粒状。
[0042] ②胃黏膜慢性炎症病理组织学分度标准
[0043] 轻度:慢性炎性细胞较少并局限于黏膜浅层,不超过黏膜层的1/3 ;
[0044] 中度:慢性炎性细胞较密集,不超过黏膜层的2/3 ;
[0045] 重度:慢性炎性细胞密集,占据黏膜全层。
[0046] ③腺体萎缩病理组织学分度标准
[0047] 轻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不超过原有腺体的1/3 ;
[0048] 中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介于原有腺体的1/3?2/3之间;
[0049] 重度:固有腺体数减少超过2/3,仅残留少数腺体,甚至完全消失。
[0050] ④肠上皮化生病理组织学分度标准
[0051] 轻度:肠化区占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1/3以下;
[0052] 中度:肠化区占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的1/3?2/3 ;
[0053] 重度:肠化区占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的2/3以上。
[0054] 2、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 究指导原则》及七版中医内科学教材拟定。
[0055] 主症:(1)胃脘部胀满,或胀痛,或隐痛,或刺痛,或灼痛。
[0056] (2)食欲减退或食后饱胀。
[0057] 次证:(1)神疲懒言;(2)肢体倦怠;
[0058] (3)腹胀满;(4) 口苦咽干或口苦粘腻;
[0059] (5)呃逆嗳气;(6)大便溏泻或干结。
[0060] 舌象:舌质红或淡红,或暗红;苔薄黄。
[0061] 脉象:细弱、或虚弱、或细数。
[0062] 注:按上述症状、胃镜、病理的轻重分为轻、中、重三级并积分。
[0063] 3、排除病例标准(包括不适应症或剔除标准)
[0064] 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本药过敏者。
[0065] ②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
[0066] ③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0067] ④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或安全性判 断者。
[0068] 三、治疗方案
[0069] 对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60例,对照组60例。
[0070]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中药颗粒,每次6克,每日3次,用温开水冲服。
[0071] 对照组:服用胃复春片,每次4粒,每日3次。
[0072] 疗程:三个月为一疗程,共观察二个疗程,统计疗效。
[0073] 在治疗中,随时观察症状,具体是:
[0074] 1、症状观察:制定统一表格,对胃脘部胀满,胀痛,隐痛,刺痛,或灼痛,食欲减退, 食后饱胀,神疲懒言,肢体倦怠等临床症状进行观察,每月记录一次症状变化(患者若有不 适或与本病有关的特殊情况,可随时就诊并做记录),认真书写病例。
[0075] 2、胃镜和病理观察:均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和病理医师专人负责,所有病例在治疗 前后胃镜检查,分别在窦部小弯或大弯2点、或胃角部小弯1点可能存在的病灶取活检组 织,标本要足够大,达到黏膜肌层。不同部位的标本必须分瓶装,并向病理科提供取材部位、 内镜所见和简要病史,病理检查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
[0076] 四、疗效评定标准
[0077]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包括:中医证 候疗效评定标准、胃镜疗效评定标准、病理疗效评定标准)
[0078] 1、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0079]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气阴两虚、湿热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由以重量 计的:党参 230-270g、黄芪 270-330g、沙参 230-270g、白芍 230-270g、黄连 185-215g、蒲公 英400-500g、莪术230-270g和丹参400-500g制成,其中:将莪术加水浸没,加热、蒸馏提取 挥发油,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和挥发油保存,备用;提取挥发油后的莪术药渣与党参、黄 芪、沙参、白芍、黄连、蒲公英和丹参混合,每次加水浸没,煎煮三次,第一次1. 5h,第二、三次 各lh,合并三次煎液,加入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滤过,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35 的浸膏,制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即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气阴两虚、湿热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颗粒,其 特征在于,由以重量计的:党参240-260g、黄芪290-310g、沙参240-260g、白芍240-260g、 黄连190-210g、蒲公英480-520g、莪术240-260g和丹参480-520g制成,其中:将莪术加水 浸没,加热、蒸馏提取挥发油,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和挥发油保存,备用;提取挥发油后的 莪术药渣与党参、黄芪、沙参、白芍、黄连、蒲公英和丹参混合,每次加水浸没,煎煮三次,第 一次1. 5h,第二、三次各lh,合并三次煎液,加入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滤过,减压浓缩至 80°C相对密度为1. 35的浸膏,制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即得。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气阴两虚、湿热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颗粒,其 特征在于,由以重量计的:党参250g、黄芪300g、沙参250g、白芍250g、黄连200g、蒲公英 450g、莪术250g和丹参450g制成,其中:将莪术加水浸没,加热、蒸馏提取挥发油,提取挥发 油后的水溶液和挥发油保存,备用;提取挥发油后的莪术药渣与党参、黄芪、沙参、白芍、黄 连、蒲公英和丹参混合,每次加水浸没,煎煮三次,第一次1. 5h,第二、三次各lh,合并三次 煎液,加入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滤过,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35的浸膏,制粒, 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即得。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气阴两虚、湿热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颗粒,其 特征在于,由以重量计的:党参235g、黄芪325g、沙参235g、白芍265g、黄连188g、蒲公英 490g、莪术235g和丹参490g制成,其中:将莪术加水浸没,加热、蒸馏提取挥发油,提取挥发 油后的水溶液和挥发油保存,备用;提取挥发油后的莪术药渣与党参、黄芪、沙参、白芍、黄 连、蒲公英和丹参混合,每次加水浸没,煎煮三次,第一次1. 5h,第二、三次各lh,合并三次 煎液,加入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滤过,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35的浸膏,制粒, 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即得。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气阴两虚、湿热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颗粒,其 特征在于,由以重量计的:党参265g、黄芪275g、沙参265g、白芍235g、黄连213g、蒲公英 420g、莪术265g和丹参410g制成,其中:将莪术加水浸没,加热、蒸馏提取挥发油,提取挥发 油后的水溶液和挥发油保存,备用;提取挥发油后的莪术药渣与党参、黄芪、沙参、白芍、黄 连、蒲公英和丹参混合,每次加水浸没,煎煮三次,第一次1. 5h,第二、三次各lh,合并三次 煎液,加入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滤过,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35的浸膏,制粒, 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即得。
【文档编号】A61K9/16GK104436072SQ201410809503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2日
【发明者】郭淑云, 李墨航, 陈天朝 申请人:河南中医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