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8195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它解决了现有引流接头与引流管密封性差等问题。包括接头本体、安装座与引流管体上,接头本体包括管状体,管状体一端插于安装孔内,且该端设有两个定位板,安装座内设有两个定位槽,管状体另一端分别依次套设有第一锥形座和第二锥形座,第一锥形座的小头端和第二锥形座的小头端同向设置且均朝向远离定位板一侧,在第一锥形座与第二锥形座之间形成定位间隙,定位间隙内周向设有环形囊体,环形囊体与设置在管状体内壁上的连接通道一端相连通,且连接通道另一端与注气口相连。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安装连接快捷方便,连接强度高,密封性好,不易出现泄漏现象,稳定性强。
【专利说明】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常见的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多情况需要器械与外接设备相连从而在外接设备与人体之间形成通道用于将人体内的废液、废气抽出,因此需要透过许多的医疗管材来输送这些液体或气体,这些医疗管材之间的引流接头与引流管的连接多采用旋转卡接方式,这些连接方式存在着:安装过程繁琐,拆装不便,连接强度低,密封性差,易产生泄漏现象,稳定性差等问题。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次实用导尿管接头[申请号:201420042575.5],包括导尿管接头及与导尿管接头相互连接的螺帽,所述导尿管接头内部为直管状,所述导尿管接头一端连接有输液器,所述导尿管接头另一端连接有导尿管,所述导尿管接头连接输液器端外侧为圆柱体,末尾外设有连接螺帽的螺纹,所述导尿管接头连接导尿管端外侧为圆锥体,圆锥体设置有台阶,所述导尿管接头内径与输液器直径一致,或导尿管接头内径与注射乳头直径一致。
[0004]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接头与引流管连接不方便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拆装不便,连接强度低,密封性差,易产生泄漏现象,稳定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拆装,密封性好的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包括接头本体,所述的接头本体一端与安装座相连,另一端插接在引流管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头本体包括管状体,所述的管状体一端插于安装座上的安装孔内,且该端设有两个相互对称设置在管状体端部周向外侧的定位板,所述的安装座内设有两个分别与定位板相对应的定位槽且所述的定位板卡接设置在定位槽内,所述的管状体另一端分别依次套设有均呈具有小头端与大头端的锥形结构且均与引流管体内壁抵靠的第一锥形座和第二锥形座,所述的第一锥形座的小头端和第二锥形座的小头端同向设置且均朝向远离定位板一侦牝在第一锥形座与第二锥形座之间形成定位间隙,所述的定位间隙内周向设有套设于管状体上且与周向外侧抵靠设置在引流管体内壁的环形囊体,所述的环形囊体与设置在管状体内壁上的连接通道一端相连通,且所述的连接通道另一端与设置在管状体中部的注气口相连。该结构中的接头本体一端设有对称设置的两块定位板,定位板嵌于安装座内的定位槽中,无需连接螺钉即可实现定位,便于拆装,连接本体采用两级密封结构,能与外接的引流管体实现高密封,防止液体渗漏,另外,当该接头本体与引流管体连接时通过向注气孔内注入气体使得环形囊体膨胀抵靠设置在引流管体内壁进一步增强本接头的密封性。
[0007]在上述的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的定位板均垂直于管状体,所述的定位板设置在管状体端部边缘且定位板与管状体连为一体。显然,该结构使得接头本体结构强度闻。
[0008]在上述的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的定位板的宽度大小大于管状体的外径大小且两个定位板端部相连从而在管状体端部形成凹陷槽。
[0009]在上述的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的第一锥形座的小头端周向外侧设有能周向包裹整个第一锥形座外侧且延伸至第一锥形座的大头端的第一环形密封垫,所述的第二锥形座的小头端周向外侧设有能周向包裹整个第二锥形座外侧且延伸至第二锥形座的大头端的第二环形密封垫,且所述的第一环形密封垫与第二环形密封垫均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0010]在上述的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的第一锥形座包括套设在管状体上且与管状体相连的第一直筒体,所述的第一直筒体连接有第一锥形筒体,且所述的第一锥形筒体与第一直筒体相连的一端的直径至另一端直径逐渐变小;所述的第二锥形座包括套设在管状体上且与管状体相连的第二直筒体,所述的第二直筒体连接有第二锥形筒体,所述的第二锥筒筒体端部延伸至管状体端部,且所述的第二锥形筒体与第二直筒体相连的一端的直径至另一端直径逐渐变小。
[0011]在上述的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的环形囊体周向外侧超出第一锥形座周向外侧,所述的环形囊体周向外侧不超出第二锥形座周向外侧;所述的第一直筒体的直径大小大于第二直筒体的直径大小;所述的第一锥形筒体的长度大小大于第二锥形筒体的长度大小。显然,该结构使得接头本体与引流管体相连时密封性更好。
[0012]在上述的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的安装座由两个半体相互拼合而成,每一个半体上分别设有上述的定位槽。
[0013]在上述的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的环形囊体周向内侧与管状体的周向外侧固定相连。
[0014]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安装连接快捷方便,连接强度高,密封性好,不易出现泄漏现象,稳定性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接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接头本体1、管状体11、安装座2、安装孔21、定位槽22、定位板3、凹陷槽31、引流管体3a、第一锥形座4、第一直筒体41、第一锥形筒体42、第二锥形座5、第二直筒体51、第二锥形筒体52、定位间隙6、环形囊体61、注气口 62、第一环形密封垫7、第二环形密封垫8。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如图1-2所示,本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包括接头本体I,接头本体I 一端与安装座2相连,另一端插接在引流管体3a上,接头本体I包括管状体11,管状体11 一端插于安装座2上的安装孔21内,且该端设有两个相互对称设置在管状体11端部周向外侧的定位板3,安装座2内设有两个分别与定位板3相对应的定位槽22且定位板3卡接设置在定位槽22内,安装座2由两个半体相互拼合而成,每一个半体上分别设有上述的定位槽22,管状体11另一端分别依次套设有均呈具有小头端与大头端的锥形结构且均与引流管体3a内壁抵靠的第一锥形座4和第二锥形座5,第一锥形座4的小头端和第二锥形座5的小头端同向设置且均朝向远离定位板3 —侧,在第一锥形座4与第二锥形座5之间形成定位间隙6,定位间隙6内周向设有套设于管状体11上且与周向外侧抵靠设置在引流管体3a内壁的环形囊体61,环形囊体61周向内侧与管状体11的周向外侧固定相连,环形囊体61与设置在管状体11内壁上的连接通道一端相连通,且连接通道另一端与设置在管状体11中部的注气口62相连,接头本体I 一端设有对称设置的两块定位板3,定位板3嵌于安装座2内的定位槽22中,无需连接螺钉即可实现定位,便于拆装,连接本体I采用两级密封结构,能与外接的引流管体3a实现高密封,防止液体渗漏,另外,当该接头本体I与引流管体3a连接时通过向注气孔62内注入气体使得环形囊体61膨胀抵靠设置在引流管体3a内壁进一步增强本接头的密封性。
[0020]优选地,这里的定位板3均垂直于管状体11,定位板3设置在管状体11端部边缘且定位板3与管状体11连为一体,使得接头本体I结构强度高。其中,这里的定位板3的宽度大小大于管状体11的外径大小且两个定位板3端部相连从而在管状体11端部形成凹陷槽31。
[0021]进一步地,这里的第一锥形座4的小头端周向外侧设有能周向包裹整个第一锥形座4外侧且延伸至第一锥形座4的大头端的第一环形密封垫7,第二锥形座5的小头端周向外侧设有能周向包裹整个第二锥形座5外侧且延伸至第二锥形座5的大头端的第二环形密封垫8,且第一环形密封垫7与第二环形密封垫8均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0022]更进一步地,这里的第一锥形座4包括套设在管状体11上且与管状体11相连的第一直筒体41,第一直筒体41连接有第一锥形筒体42,且第一锥形筒体42与第一直筒体41相连的一端的直径至另一端直径逐渐变小;第二锥形座5包括套设在管状体11上且与管状体11相连的第二直筒体51,第二直筒体51连接有第二锥形筒体52,第二锥筒筒体端部延伸至管状体11端部,且第二锥形筒体52与第二直筒体51相连的一端的直径至另一端直径逐渐变小。
[0023]另外,这里的环形囊体61周向外侧超出第一锥形座4周向外侧,环形囊体61周向外侧不超出第二锥形座5周向外侧;第一直筒体41的直径大小大于第二直筒体51的直径大小;第一锥形筒体42的长度大小大于第二锥形筒体52的长度大小,使得接头本体I与引流管体3a相连时密封性更好。
[002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5]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接头本体1、管状体11、安装座2、安装孔21、定位槽22、定位板3、凹陷槽31、引流管体3a、第一锥形座4、第一直筒体41、第一锥形筒体42、第二锥形座5、第二直筒体51、第二锥形筒体52、定位间隙6、环形囊体61、注气口 62、第一环形密封垫7、第二环形密封垫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包括接头本体(1),所述的接头本体(1) 一端与安装座(2)相连,另一端插接在引流管体(3a)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头本体(1)包括管状体(11),所述的管状体(11) 一端插于安装座(2)上的安装孔(21)内,且该端设有两个相互对称设置在管状体(11)端部周向外侧的定位板(3),所述的安装座(2)内设有两个分别与定位板(3)相对应的定位槽(22)且所述的定位板(3)卡接设置在定位槽(22)内,所述的管状体(11)另一端分别依次套设有均呈具有小头端与大头端的锥形结构且均与引流管体(3a)内壁抵靠的第一锥形座(4)和第二锥形座(5),所述的第一锥形座(4)的小头端和第二锥形座(5)的小头端同向设置且均朝向远离定位板(3) —侧,在第一锥形座(4)与第二锥形座(5)之间形成定位间隙(6),所述的定位间隙(6)内周向设有套设于管状体(11)上且与周向外侧抵靠设置在引流管体(3a)内壁的环形囊体(61),所述的环形囊体¢1)与设置在管状体(11)内壁上的连接通道一端相连通,且所述的连接通道另一端与设置在管状体(11)中部的注气口(6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板(3)均垂直于管状体(11),所述的定位板(3)设置在管状体(11)端部边缘且定位板(3)与管状体(11)连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板(3)的宽度大小大于管状体(11)的外径大小且两个定位板(3)端部相连从而在管状体(11)端部形成凹陷槽(3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锥形座(4)的小头端周向外侧设有能周向包裹整个第一锥形座(4)外侧且延伸至第一锥形座(4)的大头端的第一环形密封垫(7),所述的第二锥形座(5)的小头端周向外侧设有能周向包裹整个第二锥形座(5)外侧且延伸至第二锥形座(5)的大头端的第二环形密封垫(8),且所述的第一环形密封垫(7)与第二环形密封垫(8)均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锥形座(4)包括套设在管状体(11)上且与管状体(11)相连的第一直筒体(41),所述的第一直筒体(41)连接有第一锥形筒体(42),且所述的第一锥形筒体(42)与第一直筒体(41)相连的一端的直径至另一端直径逐渐变小;所述的第二锥形座(5)包括套设在管状体(11)上且与管状体(11)相连的第二直筒体(51),所述的第二直筒体(51)连接有第二锥形筒体(52),所述的第二锥筒筒体端部延伸至管状体(11)端部,且所述的第二锥形筒体(52)与第二直筒体(51)相连的一端的直径至另一端直径逐渐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囊体(61)周向外侧超出第一锥形座(4)周向外侧,所述的环形囊体¢1)周向外侧不超出第二锥形座(5)周向外侧;所述的第一直筒体(41)的直径大小大于第二直筒体(51)的直径大小;所述的第一锥形筒体(42)的长度大小大于第二锥形筒体(52)的长度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座(2)由两个半体相互拼合而成,每一个半体上分别设有上述的定位槽(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接头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囊体(61)周向内侧与管状体(11)的周向外侧固定相连。
【文档编号】A61M39/10GK204208188SQ201420550728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4日
【发明者】钟鸣, 岳计强 申请人:杭州康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