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吸气过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8782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吸气过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手持式吸气过滤装置,包括:上壳(1)、下壳(4)以及中间的滤盒(2)和滤盒(3),吸气通路中包括一个单向阀(8),呼气通路中包括一个单向阀(7),装置的上壳(1)的前置部分包括可以连接口腔的咬嘴的空腔(10)及一个可以接气袋的插针(9),装置吸气时气流从下壳(4)的底部开口(6)进入,经过滤盒(2)、单向阀(8)和上壳前端(10)所接的咬嘴,吸入人体,呼气时气流从插针(9)进入滤盒(3)再通过单向阀(7)和连接测试仪器的管路(5)进入测试仪器。
【专利说明】一种手持式吸气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源性呼出气体检测的过滤器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呼气检测目前作为一项新兴医疗诊断技术,已经在临床广为使用。例如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是气道炎症的重要标志物,14CO2是胃溃疡的标志物等,呼气检测的专业性与准确性正为人类医疗诊疗的快速,便捷,安全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人体的呼出气主要有人体内源性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部分残留在人体内的气体组成。
[0003]由于人体内源性气体分子相对于大气中的气体分子而言含量极低,因此吸入的空气中残留在人体内的气体含量将影响到我们实际的呼出气体检测。为了解决此问题,提高呼气检测准确性,对呼出气NO测试,ATS/ERS组织推荐“应在检测仪器上安装NO过滤器或让被检测者吸入不含NO的气体”。CN1688251A中公开了一种涤气器,包括至少一个进口孔和第一出口孔并包括过滤材料,第二出口孔设置在壳体中与第一出口孔和任何进口孔隔开一定距离的位置,对流过该涤气器的空气中NO的过滤,但该装置置于仪器内部,长期使用时,更换较繁琐,也只对吸入气体中NO进行了过滤,并没有对呼出气进行过滤。
[0004]受试者在呼气时的唾液、飞沫、食物残渣、病原菌等都会喷洒、粘附并沉积在检测仪管道回路中,造成污染,这些管道不能在每个被测试者使用时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极易导致交叉感染,CN203075786U公开了一种呼吸过滤器件,包括上下壳及其之间的过滤膜,上壳连接咬嘴下壳连接仪器接口,过滤膜可以有效吸附呼出气中的唾液、飞沫、食物残渣、细菌等。
[0005]为了将呼吸过程的过滤统一在一个装置上,现有技术的吸气过滤器由一个三通和一个滤盒组成,通过两个伞型阀控制吸气和呼气时候的气流走向,但这种结构有以下几个缺点:呼气和吸气有共用一段管体,这些管道不能在每个被测试者使用时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极易导致交叉感染;滤盒暴露在外头,不能很好的保证滤料寿命;三通结构难以在手持做到很好的握感;现有技术中的吸气过滤器只能用于口呼气,并不能连接气袋也无法做为零点参考。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而提出的吸气过滤装置的改进,使得吸气和呼气各有一段独立的通路,防止交叉感染,将滤盒放置在内部提高使用寿命,上下壳设计可以拆卸更换滤盒,上下壳组合成一套筒状式结构,方便手持,插针的加入可以连接气袋,上壳的开口处可用一密闭上盖封住,从而进行空气零点参考值的检测。
[0007]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手持式吸气过滤装置,包括:上壳(I)、下壳(4)以及中间的滤盒(2)和滤盒(3),其中下壳(4)的底部有一个开口(6),上壳(I)前端包括一个空腔
(10)及一个的插针(9),装置中有两个单向阀(7)和(8)。
[0008]所述装置可分为进气通路和出气通路,其中进气通路由下壳(4)的开口(6)、滤盒(2)、单向阀⑶及空腔(10)组成;出气通路由插针(9)、滤盒(3)、单向阀(7)及管路(5)组成,单向阀(8)置于滤盒(2)的后端,单向阀(7)置于滤盒(3)的后端,通过单向阀(8)和单向阀(7)将进气通路与出气通路彼此独立,这在呼气测试时,呼气和吸气没有共用的管路,防止了交叉感染。
[0009]上壳(I)中空腔(10)的与连接口腔的咬嘴尺寸一致,设定为标准尺寸22mm,插针
[9]可以连接气袋,根据气袋尺寸订制,小于等于12_。
[0010]所述手持式吸气过滤装置中的滤盒(2)用于过滤吸入气体中的待测组分,当进行呼气一氧化氮测试时,滤盒(2)的过滤材料为高锰酸钾或与适量级碳结合的高锰酸钾;滤盒(3)用于过滤呼出气体中唾液、飞沫、食物残渣、细菌,其过滤材料为纤维高分子材料、干燥剂及医用无纺布。
[0011]上壳(I)和下壳(4)扣合连接或螺纹连接,上壳(I)和下壳(4)打开后,其中的滤盒(2)和滤盒(3)都可以拆卸更换。上壳(I)和下壳(4)连接后组合成套筒状一体式结构,方便手持,同时将滤盒封闭在装置内部,延长其使用寿命。
[0012]使用所述装置进行吸气时气流从下壳(4)的底部开口(6)进入,经过滤盒(2)、单向阀(8)和上壳前端(10)所接的咬嘴,吸入人体,呼气时气流从插针(9)进入滤盒(3)再通过单向阀(7)和连接测试仪器的管路(5)进入测试仪器,吸气通路与呼气通路彼此独立,不会互相干扰。
[0013]用密封上盖(11)可将上壳(I)的开口处封闭,外界气体在装置中的运动轨迹为U形,进气气流从下壳(4)的底部开口(6)进入,经过滤盒(2)、单向阀(8)和上壳前端(10)处,出气气流从前端(10)中间的插针(9)进入滤盒(3)再通过单向阀(7)和连接测试仪器的管路(5)进入测试仪器,此时进入仪器中的气体为空气中过滤了待测组分的零参考气流。
[0014]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呼气检测时,吸气时环境空气中待测组分的干扰,呼气时呼出气体中其他杂质的干扰,并在实现此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使得吸气和呼气各有一段独立的通路,防止交叉感染。
[001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上下壳的设计使其可以拆卸更换滤盒,延长了使用寿命,他们组合成一套筒状式结构,方便手持,制造方便,易于推广实施,长期使用时。
[0016]本实用新型中插针的加入使得该装置可以直接连接气袋,而其上壳的开口处可用一密闭上盖封住,从而可以直接进行空气零点参考值的检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0018]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吸气过滤装置的剖面,装置由上壳(I)、下壳(4)以及中间的滤盒(2)及滤盒(3)组成,吸气通路中包括一个单向阀(8),呼气通路中包括一个单向阀
(7),装置的上壳(I)的前置部分包括可以连接口腔的咬嘴的空腔(10)及一个可以接气袋的插针(9)。
[0019]实施例一
[0020]利用该装置进行吸气时气流从下壳(4)的底部开口(6)进入,经过滤盒(2)、单向阀(8)和上壳前端(10)所接的咬嘴,空气中一氧化氮被滤盒(2)中的高锰酸钾过滤后,无一氧化氮的空气被吸入人体,进行呼气时呼出气气流从插针(9)进入滤盒(3)再通过单向阀
(7),此时呼出气中的唾液、飞沫、余痰、食物残渣、细菌等被滤盒(3)过滤后,通过连接测试仪器的管路(5)进入测试仪器。
[0021]实施例二
[0022]利用该装置进行零参考测试时,用密封上盖(11)可将上壳(I)的开口处封闭,夕卜界气体在装置中的运动轨迹为U形,进气气流从下壳(4)的底部开口(6)进入,经过滤盒
(2)、单向阀(8)和上壳前端(10)处,出气气流从前端(10)中间的插针(9)进入滤盒(3)再通过单向阀(7)和连接测试仪器的管路(5)进入测试仪器,此时进入仪器中的气体为空气中过滤了待测组分的零参考气流。
[0023]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显示和描述的实施例,但是任何变化和改进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式吸气过滤装置,由上壳(I)、下壳(4)及中间的过滤材料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分为进气通路和出气通路,进气通路由下壳(4)的开口(6)、滤盒(2)、单向阀(8)及空腔(10)组成;出气通路由插针(9)、滤盒(3)、单向阀(7)及管路(5)组成,进气通路与出气通路彼此独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壳(I)前端包括一个空腔(10)及一个的插针(9),单向阀(8)置于滤盒(2)的后端,单向阀(7)置于滤盒(3)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材料分为滤盒(2 )和滤盒(3 ),滤盒(2 )用于过滤吸入气体中的待测组分,滤盒(3 )用于过滤呼出气体中唾液、飞沫、食物残渣、细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壳(I)可被一个密封上盖(11)封住,外界气体在装置中的运动轨迹为U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I)中的空腔(10)用于连接口腔的咬嘴,插针(9)用于连接气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壳(I)开口部分的直径为22mm,插针(9)的直径配合气袋口径定制,小于等于1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壳(I)和下壳(4)扣合连接或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壳(I)和下壳(4)连接组合成套筒状一体式结构,方便手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滤盒(2)用于过滤一氧化氮时,其过滤材料为高锰酸钾或与适量级碳结合的高锰酸钾。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滤盒(3)的过滤材料为纤维高分子材料、干燥剂及医用无纺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壳(I)和下壳(4)打开后,其中的滤盒(2)和滤盒(3)都可以拆卸更换。
【文档编号】A61B5/097GK204106011SQ201420567347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9日
【发明者】韩益苹, 韩宏益, 汪振胜 申请人:无锡市尚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