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8930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芪提取物,为豆科植物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提取物,具有增强免疫力,增强能量,抗疲劳,抗突变,保肝,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黄芪多糖具有降血脂,即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能够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病变、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高脂血症等。黄芪甲苷具有显著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尿蛋白的作用,可降低血清中的AGEs,显示黄芪甲苷具有抗氧化作用,并对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还有抑制系膜细胞增生的作用。

黄芪提取物中主要含有皂苷类、黄酮、多糖以及氨基酸等几类成分。

其中,皂苷类在黄芪及其同属近缘共分离出四十余种三萜皂苷,其结构为四环三萜及五环三萜苷类,苷的糖多为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多接于苷元3,6位。有些苷的某些羟基乙酰化,膜荚黄芪中分离出黄芪苷Ⅰ、黄芪苷Ⅱ。在膜荚黄芪中有乙酰黄芪苷Ⅰ(Acetytastragaloside)、黄芪苷(Astragaloside)Ⅰ~Ⅷ、异黄芪苷(Isoastragaloside)Ⅰ~Ⅱ、黄芪皂苷乙(Atramembrannin)、环黄芪醇(Cycloastragenol)(Cyclosiversigenin)和大豆皂苷(ISoyasaponin);膜荚黄芪皂苷呆板厂蒙古黄芪中有黄芪苷1、I、W和大豆皂苷1。

多糖类从内蒙黄芪中分得4种多糖,其中两种为葡聚糖AG-1和AG-2、另两种为杂多糖AH—1和AH-2,其中AG-1和AH-1具有免疫促进作用。

黄酮类黄芪所含黄酮主要为黄酮类。异黄酮类,二氢黄酮类,主要有山奈素、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柠檬素、熊竹素、芝柄花素、毛蕊异黄酮(calycosm),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m)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黄烷(2’,4’-dihydroxv—5,6-dimethoxvisoflavane)L-3-羟基-9-甲氧基紫檀烷-(L-3-hydroxv-9-methoxypterocarpan)及其苷类,其苷类的糖多为葡萄糖,鼠李糖, 从膜荚黄芪的茎叶中分出鼠李柠檬素3-葡萄糖苷及槲皮素3-葡萄糖苷。

氨基酸类黄芪根中测出21种游离氨基酸,其中有天冬酰胺(asparamide)、刀豆氨酸(canaraine)、脯氨酸(prolin)、精氨酸、天冬氨酸、1氨基丁酸(r-amiinnobutyricacid)等。

生物碱类从膜荚黄芪中分离出胆碱(eholme)和甜菜碱(betaine)。

有机酸类黄芪的有机酸主要有香草酸、阿魏酸、异阿魏酸、对羟苯基丙烯酸、咖啡酸、绿原酸及棕榈酸。

微量元素黄芪中微量元素以铁、锰、锌和铷含量较大,另有报道其富含硒。

其他黄芪中还含有胡萝卜苷(daucostero1)、叶酸(fol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1)。其代表性物质为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苷。这些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均较低,有文献结果表明黄芪甲苷口服生物利用度仅3.2%。黄酮类化合物由于胃肠道中P糖蛋白等外排因素的存在,生物利用度也较低。

综上所述,由于黄芪提取物的溶出度较低,因此研究一种溶出度较高的黄芪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可以使得黄芪提取物在载体辅料中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态高度分散,极大提高了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出度。方法简单、易行,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芪固体分散体,其由黄芪和载体材料经固体分散技术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黄芪固体分散体中所述黄芪与所述载体材料的质量比为1:(1~20)。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黄芪固体分散体中所述黄芪与所述载体材料的质量比为1:(2~20)。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黄芪固体分散体中所述载体材料为聚乙二醇(PEG)、聚维酮(PVP)、胶态二氧化硅、多孔二氧化硅、维生素E、聚 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壳聚糖、泊洛沙姆188、聚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两者以上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制剂处方见表1。

表1 制剂处方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黄芪固体分散体中所述固体分散技术为热熔法、溶剂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黄芪固体分散体中所述固体分散技术为将所述载体材料混合加热至熔融,与所述黄芪混合,冷却、干燥。

作为优选,所述干燥为真空干燥。真空度为93.3~98.6kPa。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黄芪固体分散体中所述固体分散技术为将所述载体材料和所述黄芪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去除有机溶剂后,干燥。

作为优选,所述有机溶剂为60~95%乙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将所述载体材料和所述黄芪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可以为将所述载体材料溶于有机溶剂,再与所述黄芪混合;也可以为将所述载体材料和所述黄芪分别溶于有机溶剂后再混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黄芪固体分散体中所述干燥为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

作为优选,所述有机溶剂为40~95%乙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黄芪固体分散体中所述黄芪为黄芪用药部位或者黄芪提取物。其中,黄芪提取物可以由市场购买,也可以自行提取。提取方法为取干燥黄芪根原料,清洗,干燥,粉碎,10倍量水,加热沸 腾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三次提取液,浓缩蒸发水至比重d=1.20的浸膏,静置放凉,浸膏加入乙醇搅拌至含醇量60%,静置沉淀,过滤,浓缩回收乙醇,鼓风干燥或真空干燥,得黄芪提取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黄芪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将所述载体材料混合加热至熔融,与所述黄芪混合,冷却、干燥;

或者将所述载体材料和所述黄芪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去除有机溶剂后,干燥。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制备方法是将PEG4000或PEG6000以及表面活性剂泊洛沙姆等载体材料一起混匀,加热搅拌至完全熔融,加入黄芪提取物搅拌均匀,迅速冷却得到固体,固体经过干燥、粉碎、过筛,即得到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制备方法是将胶态二氧化硅、多孔二氧化硅等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混匀,加入有机溶剂使溶解,或将载体材料与黄芪提取物分别溶于有机溶剂后混合,黄芪提取物与载体材料在有机溶剂中形成均一混合物,减压蒸发有机溶剂,30-70℃真空干燥,干燥物经研磨或粉碎,过筛,即得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所用的有机溶剂为60-95%乙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制备方法是将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聚丙烯酸树脂等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混匀,加入有机溶剂使溶解,黄芪提取物与载体材料在有机溶剂中形成均一混合物,减压蒸发有机溶剂,喷雾干燥,干燥物过筛,即得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所用的有机溶剂为40-95%乙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制备方法是将壳聚糖、泊洛沙姆188等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混匀,加入有机溶剂使溶解,黄芪提取物与载体材料在有机溶剂中形成均一混合物,减压蒸发有机溶剂,冷冻干燥,干燥物经研磨,过筛,即得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所用的有机溶剂为40-95%乙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黄芪固体分散体制剂,包括上述黄芪固体分散体。固体分散体技术,即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是指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系指难溶性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等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所采用的制剂技术。固体分散体(SolidDispersion,SD)是由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的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体系。自从1961年Sekiguchi 和Obi首次采用熔融法将难溶性药物与水溶性材料制成固体分散体,提高了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以来,固体分散技术的研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近年来,又有国内外学者用水不溶性聚合物、肠溶性聚合物、脂质材料等为载体制备缓释固体分散体,从而使固体分散体的研究应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缓释制剂的制备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本发明提供的固体分散体技术具有以下作用特点:1、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难溶性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后,药物以分子、胶体、无定型或微晶状态分散在载体中,比表面积增加,溶出速度加快。2、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难溶性药物因不易被机体吸收,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了一定限制。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可使之达到高度分散均相状态,从而保证所制成的制剂的吸收与利用。本实验表明,黄芪固体分散体可提高生物利用度。3、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不稳定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其稳定性增加,制剂的质量易于控制,并可降低成本。本发明制得的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固体分散体是一种中间剂型,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制成胶囊剂、片剂等适宜剂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芪固体分散体,其由黄芪和载体材料经固体分散技术制成。使得黄芪提取物在载体辅料中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态高度分散,极大提高了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出度。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黄芪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将所述载体材料混合加热至熔融,与所述黄芪混合,冷却、干燥;或者将所述载体材料和所述黄芪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去除有机溶剂后,干燥。该方法增加黄芪提取物体外溶出度,提高黄芪提取物体外溶出速率,增加体内黄芪提取物生物利用度。方法简单、易行,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示实施例1制得的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累计溶出曲线;

图2示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扫描电镜图;

图3示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DSC曲线;

图4示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与黄芪提取药代动力学比较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中所用原料、载体及试剂均可由市场购得。其中,黄芪提取物可以由市场购买,也可以自行提取。提取方法为取干燥黄芪根原料,清洗,干燥,粉碎,10倍量水,加热沸腾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三次提取液,浓缩蒸发水至比重d=1.20的浸膏,静置放凉,浸膏加入乙醇搅拌至含醇量60%,静置沉淀,过滤,浓缩回收乙醇,鼓风干燥或真空干燥,得黄芪提取物。本专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3723,81473633)、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支持。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黄芪固体分散体处方筛选试验

每份称取黄芪提取物100g,按照处方设计,加入不同的载体材料,按照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黄芪固体分散体。对照组选择微晶纤维素、乳糖、环糊精、明胶等载体材料以物理混合的方式与黄芪提取物混匀。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所制得的样品进行差示量热扫描分析与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黄芪固体分散体DSC结果中黄芪提取物的吸热峰和载体的吸热峰均未见,可见新的吸热峰,对照组可同时看见黄芪提取物吸热峰和载体的吸热峰。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黄芪固体分散体中未见黄芪提取物结晶及载体结晶,而对照组中可见黄芪提取物及载体结晶,说明实验组中所制备的为固体分散体而非物理混合物。

实施例2 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称取黄芪提取物原料药100g,加2-10倍体积无水乙醇溶解。按药物与载体质量比例1:2,1:4,1:6,1:8,1:10分别准确称取泊洛沙姆188,加无水乙醇适量分散或溶解。药物与载体的乙醇溶液充分混匀。50℃减压除去溶剂,真空干燥,研细过80目筛,得黄芪提取物的固体分散体,备用。

实施例3 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称取黄芪提取物原料药100g,按药物与载体质量比例1:2,1:4,1:6,1:8,1:10分别准确称取聚乙二醇,60-90℃加热使熔融。加入药物乙醇溶液充分混匀,继续搅拌至溶剂挥尽。迅速倒入冰浴容器中使其冷却为固体,25℃真空干燥,研细过80目筛,得黄芪提取物的固体分散体,备用。

实施例4 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称取黄芪提取物原料药100g,加2-10倍体积无水乙醇溶解。按药物与载体质量比例1:2,1:4,1:6,1:8,1:10分别准确称取壳聚糖、泊洛沙姆188,加入乙醇使溶解,加入药物乙醇溶液充分混匀,减压挥干有机溶剂,倒入容器中,4℃冰箱放置6h,-20℃预冻4h,冷冻干燥48h,研细过80目筛,得黄芪提取物的固体分散体,备用。

实施例5 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称取黄芪提取物原料药100g,加无水乙醇适量溶解。按药物与载体质量比例1:2,1:4,1:6,1:8,1:10分别准确称取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聚丙烯酸树脂,加无水乙醇适量分散或溶解。药物与载体的乙醇溶液充分混匀。50℃减压除去溶剂,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100℃,出风口温度160℃,进样速度为10mL/min,得黄芪提取物的固体分散体,备用。

实施例6 黄芪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称取黄芪原料药100g,加无水乙醇适量溶解。按药物与载体质量比例1:2,1:4,1:6,1:8,1:10分别准确称取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聚丙烯酸树脂,加无水乙醇适量分散或溶解。药物与载体的乙醇溶液充分混匀。50℃减压除去溶剂,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100℃,出风口温度160℃,进样速度为10mL/min,得黄芪提取物的固体分散体,备用。

实施例7 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实验

精密称取实施例1表中制备所得黄芪提取物原料药和各种固体分散体分别装于胶囊中,按溶出度测定方法(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XC桨法),以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9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50r·min-1,温度(37±0.5)℃,分别于15,30,45,60,90,120min取样5mL(同时补加同温度等量溶出介质),以0.8μm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20μL进行HPLC测定,计算浓度累积溶出率,结果见图1。

根据图1所示,黄芪提取物120min内体外溶出度为28%,黄芪泊洛沙姆188以1:2,1:4,1:6,1:8,1:10比例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在120min时间内体外释放百分率分别为:35%、42%、48%、60%、85%,与黄芪提取物相比,明显增加(P<0.05),表明按照实施例2所制备的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与黄芪提取物原料药相比,具有较好的溶出效果,且具有显著差异。

实施例8 固体分散体进行扫描电镜分析

对实施例1中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进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黄芪提取物与固体分散体材料形成均一的整体,没有观察到游离的药物 晶体,表明黄芪提取物与以固体分散体而非物理混合存在。

对实施例2至实施例6制得的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进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与实施例1制得的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结果相同。

实施例9 差示量热扫描分析(DSC)

测试条件为铝坩埚;气氛氮气;升温速率10.0℃·min-1;升温范围0~400℃。分别对黄芪提取物原料药(A)、载体(B)、黄芪提取物与壳聚糖、泊洛沙姆188物理混合物(C)、黄芪提取物壳聚糖、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D,实施例2)进行DSC分析,结果表明黄芪提取物在270℃左右有一明显的吸热峰;载体在40℃左右有吸热峰;黄芪提取与载体物理混合时,药物与载体的吸热峰分别存在,表明该混合物是原料药和载体的简单混合,固体分散体药物的吸热峰消失,而在40℃左右只有载体的吸热峰,提示药物与载体形成了固体分散体,药物以非晶形态分散于载体中,见图3。

图3中,A为黄芪提取物原料,B为固体分散材料,C为黄芪提取物与固体分散体物理混合,D为黄芪固体分散体。由图中可以看出黄芪提取物与固体分散材料物理混合时可同时观察到黄芪提取物的吸热峰以及固体分散材料吸热峰,而固体分散体中已经观察不到黄芪提取物的吸热峰以及固体分散材料吸热峰,可以观察到新生成的吸热峰,说明按照实施例1制备所获得的是黄芪固体分散体而非物理混合物。

对实施例2至实施例6制得的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进行差式量热扫描分析,结果与实施例2制得的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结果相同。

实施例10 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与黄芪提取药代动力学比较

大鼠12只,雌雄各半,体重为180~200g,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2h,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按组别分别灌胃80mg/kg黄芪甲苷的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实施例2)和黄芪提取物(实施例2中的)后于15,30,60min和,2,4,8,12,24h采集血样,眼眶取血0.5mL置肝素化试管中,于3000r/min离心10min,转移血浆,色谱柱:InertsilODS-SP(4.6×150mm,5μm);流动相:乙腈-1%冰乙酸=32:68(v/v);流速为1.0mL/min;柱温30℃;漂移管温度:85℃;载气(空气)流速:2.8L·min-1;进样量:20μL分别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并对 结果用3p97实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进行模型拟合。结果见图4,表2。

表2 黄芪提固体分散体与黄芪提取物药动学参数

试验结果表明,黄芪固体分散体给药后生物利用度为黄芪提取物的1.51倍,吸收达峰时间由2h缩短至1h,清除速率由1.05(mg)/(μg/ml)/h降低为0.70(mg)/(μg/ml)/h。

对实施例2至实施例6制得的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与实施例2制得的黄芪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药代动力学结果相同,表明本发明制得的黄其提取物固体分散体与黄芪提取物原料药相比,具有较好的溶出效果,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