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9182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按摩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使气囊膨胀·萎缩来进行按摩的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基于人的手艺的按摩方法,颇具代表性且有效的方法有被称为线状揉捏的按揉方法。这是用拇指对治疗部位加压并且使拇指相对于肌肉纤维直线移动运动而缓解僵硬的手艺。

作为使用按摩用气囊来实现与线状揉捏相同的按揉方法的装置,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按摩装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具备:安装于装置主体的基座部件并能够朝向使用者的肩侧前后进退的可移动支承板、设置于可移动支承板并能够朝向使用者的颈部的左右侧部后侧进退的一对夹持用支承板、以及突出地设置于各夹持用支承板的指压部件。另外,该装置具备:配设于基座部件与可移动支承板之间的第1气囊、配设于可移动支承板与夹持用支承板之间的第2气囊、进行气体相对于各气囊的供给以及排气的气体供气排气单元、以及控制气体供气排气单元的工作的控制单元。该按摩装置中,控制单元控制气体供气排气单元,在时间T1期间对第1气囊供给气体,其后,在时间T2期间使第1气囊的气体排气并且对第2气囊供给气体。指压部件通过第1气囊膨胀对使用者的颈部的根部附近的肩部进行按压,通过使第1气囊的气体排气并且对第2气囊供给气体,对使用者的颈部的侧部后侧进行按压并且朝使用者的头部方向移动。这样,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按摩装置通过控制单元按照规定的顺序控制第1气囊以及第2气囊的供气排气,从而实现与线状揉捏相同的按揉方法的方法。

另外,作为使用了气囊的施疗装置,公知有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按摩装置。在该按摩装置中,使按压肩胛骨的一对第二气囊的一部分与按压背骨的第一气囊重叠,使一对第二气囊膨胀后,使第一气囊膨胀,由此使重叠于其第一气囊上的第二气囊左右移动。由此,该按摩装置能够以打开使用者的肋间的方式进行动作。

此外,作为以与气囊连接的送气系统的简单化和降低成本为目的的按摩装置,公知有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按摩装置。该按摩装置中,将相同的大小的两个气囊以相互重叠的方式使用连结单元而连结,并且通过该连结单元连通,通过利用设置于一个气囊的供气排气口对气体进行供气排气来实现两个气囊膨胀以及收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4621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98742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77358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按摩装置而言,构成装置的部件较多从而构造复杂。另外,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按摩装置而言,需要使构成部件按照规定的顺序工作从而控制也复杂。因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按摩装置存在构造复杂以及成本增加的缺点。

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按摩装置也使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分开独立,因此分别需要气体注入机构。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按摩装置使第一气囊、第二气囊膨胀的时机不同,因此需要增加阀的数量,存在控制更复杂的缺点。

对于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按摩装置而言,相对于两个气囊能够使送气系统简单化,但基于气囊的按压仅限定于特定的部分,从而无法使按压部分移动。因此,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按摩装置无法实现与线状揉捏相同的按揉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提供通过简单结构以及控制来实现与线状揉捏相同的按揉方法的按摩装置。

本发明提供按摩装置,其具备:基台;一对气囊,其由第一气囊以及第二气囊构成,在上述第一气囊以及上述第二气囊错开的状态下上下重叠,上述第一气囊配置于上述第二气囊的上侧,并且上述第一气囊以及上述第二气囊在重叠的部位接合;以及气体注入排出部,其与上述第一气囊连接而对上述第一气囊注入气体并且使气体从上述第一气囊排出,在上述一对气囊接合的部位设置具备使上述一对气囊内连通的通孔的连结部,并且,在上述第一气囊的不与上述第二气囊重叠的部位设置将上述第一气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固定于基台的固定部。

本发明的按摩装置通过经由单一的气体注入排出部相对于在上下重叠的一对按摩用气囊进行气体的注入以及排出来实现线状揉捏。因此,能够提供构造简单且不需要复杂的控制而带来与人的手艺相同的按摩效果的按摩装置。

根据参照附图例示性示出的以下的实施例的说明披露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按摩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且是表示向气囊注入气体前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正向图1的按摩装置的气囊注入气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正进一步向图2的按摩装置的气囊注入气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从图3的按摩装置的气囊排出气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按摩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按摩装置的控制部等的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按摩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6的按摩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向图6的按摩装置的气囊注入气体的情况下的阀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从图6的按摩装置的气囊排出气体的情况下的阀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按摩装置的椅子式的按摩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说明的尺寸、材料、形状、构成要素的相对的位置等是任意的,能够根据本发明应用的装置的结构或者各种条件而变更。另外,附图中,为了表示相同或者功能类似的要素在附图间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本说明书中,关于重叠的一对气囊的上侧以及下侧是指重叠的气囊的相对的关系的上下,不局限于重力方向的上下。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按摩装置10进行说明。图1~图5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按摩装置10。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按摩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且示出向气囊注入气体前的状态。图5是从上方观察图1的按摩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此外,图1~图5中,为了简化说明省略与气体注入排出管5连接的泵等。

本发明的按摩装置10能够应用于例如椅子式的按摩机、足部按摩机以及臂按摩机等各种类型的按摩机、车辆用座椅。本实施例中,对将按摩装置10应用于包含车辆用座椅的椅子式的按摩机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椅子式的按摩机100应用本发明的按摩装置10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能够将本发明的按摩装置10以设置于按摩装置10的气囊与就座于按摩机100的人(使用者)的背部等抵接的方式设置。具体而言,能够以与使用者的颈部、肩部、腰部以及脚部等抵接的方式设置。按摩装置10能够在任意的方向安装,例如,能够在气囊的移动与治疗部位的肌肉纤维正交或者平行那样的方向安装。

如后述那样,本发明的按摩装置10与向气囊的内部注入气体而且从该内部排出气体的动作相应地使气囊反复进行膨胀与萎缩。由此,按摩装置10能够进行与按摩的施疗者用拇指按压治疗部位、施力且移动运动的线状揉捏接近的动作。

如图1以及图5所示那样,在按摩装置10设置有一对按摩用气囊1(第一气囊1a、第二气囊1b)。并且,在按摩装置10设置有设置该一对气囊1的基台2、以及用于对气囊1注入气体并且从气囊1将气体排出的气体注入排出管5(气体注入排出部)。

一对气囊1构成为包括:由任意形状的柔软部件构成的第一层的气囊(第一气囊)1a、和同样由柔软的部件构成的第二层的气囊(第二气囊)1b。气囊1a以及气囊1b在相互错开的状态下上下重叠,并且在该重叠的部位接合。具体而言,气囊1a以及气囊1b的接合使用熔敷以及粘合等手段。

气体注入排出管5与重叠的上侧(第一层)的气囊1a的适当位置连接,对上侧的气囊1a注入气体并且使气体从上侧的气囊1a排出。此外,作为用于经由气体注入排出管5供给(注入)气体而且吸引(排出)气体的泵(气体注入排出装置),能够应用使用气囊的现有的按摩机所使用的泵。

在上下(第一层以及第二层)的气囊1a、1b接合的部位设置有具备通过(连通)该上下的气囊1a、1b的内部空间的通孔1c的连结部1d。此处,如图5所示,通孔1c形成为通孔1c的内径D1小于气体注入排出管5的内径D2。此外,气囊1a、1b接合的部位亦即连结部1d可以形成为在通孔1c的周边使气囊1a、1b相互熔敷或者粘合等。

在上侧(第一层)的气囊1a的不与下侧(第二层)的气囊1b重叠的部位设置有用于将上侧的气囊1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固定于基台2的固定部3。在图5所示的按摩装置10中,固定部3被设置为一对板状部件,该一对板状部件设置于上侧(第一层)的气囊1a的不与下侧(第二层)的气囊1b重叠的一侧的一边A。固定部3通过安装部件4固定于基台2。此处,固定部3的结构不限定于该结构,只要是能够将上侧的气囊1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固定于基台2的结构即可。因此,固定部3也可以是仅为一个的板状部件,也可以作为上侧气囊1a的一部分而形成。作为安装部件4,能够使用线材、螺钉、纤维(线)、铰链等。下侧的气囊1b不需要特别固定,可以使用任意的粘合剂等与基部2粘合。

接下来,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按摩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发明的按摩装置10的主要部分。图2以及图3表示正向气囊1注入气体的状态的按摩装置10,图4表示气体从气囊1排出的状态的按摩装置10。

使用者依靠在安装了本发明的按摩装置10的按摩机100,由于落座、仰卧等而由按摩装置10的基台2承载体重。接下来,若从未图示的泵等经由气体注入排出管5对上侧(第一层)的气囊1a注入气体,则首先,上侧(第一层)的气囊1a膨胀。由此,按摩装置10从图1的状态成为图2的状态。

在图2的状态(上侧的气囊1a膨胀后的时刻)下,表示使用者的身体的轮廓的轮廓线6上的部位6a成为通过气囊1以最大的力施加于使用者的身体的位置(最大加重点)。此时,对于下侧(第二层)的气囊1b而言,由于连结部1d的通孔1c的直径D1小于气体注入排出管5的内径D2,通过通孔1c的气体的量比通过气体注入排出管5的气体的量相对少,因此还未充分膨胀。若从图2的状态进一步注入气体则上侧(第一层)的气囊1a充分膨胀,通过通孔1c的气体的量增加,下侧(第二层)的气囊1b膨胀,成为图3的状态。

在从图2的状态至图3的状态的过程中,下侧(第二层)的气囊1b缓缓膨胀,从而以将上侧(第一层)的气囊1a向上推的方式作用。上侧(第一层)的气囊1a在由于下侧的气囊1b的作用而被推起时,以固定部3作为轴,从由图3中的双点划线示出的图2的状态的上侧的气囊1a的位置沿着图中的箭头转动直至实线的位置。即,上侧的气囊1a通过下侧的气囊1b缓缓膨胀被向上推,以固定部3作为轴,向与基台2相反方向转动。与该上侧的气囊1a的转动相应地,由气囊1对使用者的身体施加最大力的位置(最大加重点)从轮廓线6上的部位6a沿上侧的气囊1a的转动方向移动直至部位6b。此外,此时,为了使上侧的气囊1a无障碍地转动,可以将固定部3以比该气囊1a的下部更靠外侧的方式固定于基部2。

之后,若使气体经由气体注入排出管5从气囊1排出,则如图4所示上侧(第一层)的气囊1a萎缩,若进一步排出气体则下侧(第二层)的气囊1b萎缩。若下侧的气囊1b萎缩,则上侧的气囊1a沿与膨胀的情况相反的方向朝基台2的方向转动而返回图1的状态。此外,气体的排出也可以经由气体注入排出部5通过未图示的泵吸引气体来进行,也可以利用使用者的体重进行。

在图1~图4所示的气囊1的一系列的动作中,由气囊1对使用者施加最大力的位置(最大加重点)随着上侧的气囊1的移动(转动),从图2的轮廓线6上的部位6a移动至图3的轮廓线6上的部位6b。本实施例的按摩装置10中,由于气囊1的最大加重点随着上侧的气囊1a的移动而移动,从而能够实现与按摩的施疗者用拇指按压治疗部位、施力并且移动运动的线状揉捏接近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6,对本实施例的按摩装置10的气体的注入以及排出的控制进行说明。图6是本实施例的控制部12等的框图。操作部11、控制部12以及泵13设置于按摩机100。控制部12能够由CPU、MPU等构成。此处,控制部12与通过使用者输入对按摩机100的操作的操作部11、用于对气囊1注入气体并且使气体从气囊1排出的泵13、以及设置于同气囊1连接的气体注入排出管5的电磁阀E连接。另外,泵13经由气体注入排出管5与气囊1连接。此外,图6中,气囊1设置有四个,但气囊1的数量不局限于此。气囊1也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有两个以上。另外,图6中,与四个气囊1对应地设置有四个电磁阀E1、E2、E3、E4,但电磁阀E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能够设置与气囊1的数量对应的任意的数量的电磁阀E。

控制部12能够基于来自操作部11的输入信号控制泵13所进行的气体的注入以及排出,并且能够对各电磁阀E的动作进行控制。另外,泵13能够基于来自控制部12的信号对气体注入排出管5供给气体以及从气体注入排出管5吸引气体。电磁阀E能够基于来自控制部12的信号,向允许气体朝气囊1注入的位置或者允许气体从气囊1的排出的位置动作。

若使用者将按摩机100的操作输入操作部11,则操作部11向控制部12发送输入信号。控制部12基于从操作部11接受的输入信号,使泵13工作。另外,控制部12基于从操作部11接受的输入信号所包含的气囊识别信息确定出应该动作的气囊1,对与该气囊1对应的电磁阀E发送供气动作信号。电磁阀E若从控制部12接受供气动作信号,则向允许气体朝气囊1的注入的位置动作,将气体朝气囊1注入直至气囊1膨胀。在气囊1充分膨胀后,控制部12向该电磁阀E发送排气动作信号,电磁阀E基于排气动作信号向允许气体从气囊1的排出的位置动作,使气体从气囊1排出直至气囊1萎缩。在气囊1萎缩后,控制部12使电磁阀E再次进行相同的动作,重复气囊1的膨胀以及萎缩,从而能够由气囊1实现与线状揉捏接近的动作。此外,控制部12可以基于从对电磁阀E发送供气动作信号以及排气动作信号的时间的经过时间来判断气囊1的膨胀以及萎缩。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按摩装置10具备:基台2、以及设置于基台2的以相互错开的状态上下重叠并且在该重叠的部位接合的一对气囊1。而且按摩装置10具备气体注入排出管5,气体注入排出管5与重叠的上侧的气囊(第一气囊)1a连接,向该上侧的气囊1a注入气体并且从该上侧的气囊1a排出气体。另外,在一对气囊1接合的部位设置有具备使一对气囊1内连通的通孔1c的连结部1d。并且,在上侧的气囊1a的不与下侧的气囊(第二气囊)1b重叠的部位设置有将该上侧的气囊1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固定于基台2的固定部3。根据该结构,在按摩装置10中,上侧的气囊1a随着从气体注入排出管5注入的气体而鼓起,接下来下侧的气囊1b随着从上侧的气囊1a经由连结部1d流入的气体而鼓起,并且将上侧的气囊1a向上推,使得上侧的气囊1a以固定部3为轴转动。在按摩装置10中,气囊1所产生的最大加重点随着该上侧的气囊1a的转动而移动,因此能够实现与按摩的施疗者用拇指按压治疗部位、施力并且运动的线状揉捏接近的动作。另外,在按摩装置10中,仅通过一个气体注入排出管5进行一对气囊1的膨胀以及萎缩,并且能够通过气囊1的膨胀以及萎缩实现与线状揉捏接近的动作。因此,按摩装置10实现与线状揉捏接近的动作,并且与以往的按摩装置相比,使构造以及气囊1的膨胀以及萎缩的控制简化,从而能够抑制成本。

此外,本实施例的按摩装置10中,使下侧的气囊1b的气体的收纳容积比上侧的气囊1a大。如此具有使气囊的动作稳定,气囊难以从治疗部位偏离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的按摩装置10中,气体注入排出管5在上侧的气囊1a的安装有固定部3的部分的附近与上侧的气囊1a连接。若像这样将气体注入排出管5与上侧的气囊1a连接,则能够防止在上侧的气囊1a通过下侧的气囊1b被抬起时气体注入排出管5与上侧的气囊1a的连接部分的移动。因此,即使在上侧的气囊1a由于下侧的气囊1b而被抬起时,也能够稳定地进行气体朝气囊1的注入以及气体从气囊1的排出。

此外,本实施例的按摩装置10中,将气体注入排出管5直接与上侧的气囊1a连接,但也可以经由任意的连接部件而与上侧的气囊1a连接。该情况下,该连接部件作为气体注入排出部发挥功能,因此使通孔1c的径D1比该连接部件的内径小。

另外,本实施例按摩装置10中,构成为可以使电磁阀E基于来自控制部12的信号向允许气体朝气囊1注入的位置、或者允许气体从气囊1排出的位置动作。与此相对地,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使电磁阀E进一步向禁止气体的注入以及排出的位置动作。该情况下,在使气囊1膨胀后,通过使电磁阀E向该位置动作,能够维持气囊1膨胀的状态。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电磁阀E而仅通过泵13的控制进行气囊1的膨胀以及萎缩。

实施例2

接下来,参照图7~图10对在一对气囊的连结部设置了使气体的通路开闭的阀的实施例2的按摩装置20进行说明。此外,实施例2的按摩装置20的气囊21、控制部以及泵的动作与实施例1的按摩相同,因此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一般,在接受人的手艺按摩的情况下,在用手指按压治疗部位时缓慢按压且在离开时迅速抽离更能够得到好的按摩感。本实施例中,在气囊的连结部使用使气体的通路开闭的阀,根据该阀的动作,在气囊膨胀时减少气体朝下侧的气囊的流入量,在气囊萎缩时增大气体从下侧的气囊的流出量。本实施例中,如此能够得到上述的更好的按摩感。

图7示出实施例2的一对气囊21的截面。图8是从上方观察该气囊21的俯视图。图9示出在气囊21注入有气体的情况下的阀8的动作,图10示出气体从气囊21排出的情况下的阀7的动作。本实施例中,除了在一对气囊21的连结部21d设置阀7、阀8之外,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此外,图7~图10中为了简化说明,省略基台、轮廓线、固定部以及安装部。

本实施例的一对气囊21的连结部21d具有:将一对气囊21内连通的两个通孔21c、7a、以及分别使通孔21c、7a开闭的两个阀7、8。阀(第一阀)8在从气体注入排出管5注入气体时打开通孔(第一通孔)7a,在排出气体时关闭通孔7a。阀(第二阀)7在从气体注入排出管5排出气体时打开通孔(第二通孔)21c,在注入气体时关闭通孔21c。本实施例中,在气囊21膨胀时减少气体向下侧的气囊(第二气囊)21b的流入量,在气囊21萎缩时增大气体从下侧的气囊21b的流出量。为此,如图8所示,形成为阀7开闭的通孔21c的直径D3大于阀8开闭的通孔7a的直径D4。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通孔7a设置于阀7的主体,对于阀7而言,其主体的一边固定于上侧的气囊(第一气囊)21a的内侧的壁面,另一边成为自由边。例如,将阀7的主体的一部分在通孔21c的外侧且通孔21c的附近熔敷。阀7的主体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为方形,但不局限于此。阀7的主体的形状只要是具有固定阀主体的部分即可,其他的部分为任意(自由)形状。阀7的主体能够由具有柔性以及弹性的材料制作。

阀8被设置为沿与阀7的开闭方向相反的方向将设置于阀7的主体的通孔7a开闭。具体而言,阀7被设置为在打开通孔21c时如图10所示向上侧的气囊21a的内侧打开,阀8被设置为如图9所示,在打开通孔7a时向下侧的气囊21b的内侧打开。即,阀8设置于阀7的主体的与阀7的开闭侧相反的一侧。另外,对于阀8而言,其主体的一边固定(例如熔敷)于通孔7a的外侧的部位,另一边成为自由边。阀8的主体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为方形,但不局限于此。阀8的主体的形状只要具有固定阀主体的部分即可,其他的部分为任意形状。阀8的主体能够由具有柔性以及弹性的材料制作。

在注入气体时,如图9所示,阀7关闭,闭塞通孔7a的阀8打开而气体流入下侧的气囊21b,但通孔7a的直径D4比通孔21c的直径D3小,因此气囊21缓慢地膨胀。因此能够得到缓慢的按摩感。在排出气体时,如图10所示,阀7打开,气体经由比连结部大的通孔21c从下侧的气囊21b迅速排气因此气囊21快速萎缩,从而能够得到手快速抽离的按摩感。

此外,本实施例中,在注入气体使下侧的气囊21b膨胀时,气体通过通孔7a从上侧的气囊21a流入下侧的气囊21b。因此,本实施例中,上侧的气囊21a膨胀,接下来下侧的气囊21b膨胀,因此如图8所示,形成为通孔7a的直径D4比气体注入排出管5的内径D2小。

本申请主张来自2014年8月20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4-167038号的优先权,并援引其内容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

附图标记的说明

1、21...气囊;1a、21a...上侧的气囊(第一层、第一气囊);1b、21b...下侧的气囊(第二层、第二气囊);1c...通孔;1d、21d...连结部;2...基台;3...固定部;4...安装部件;5...气体注入排出管;6...轮廓线;6a...上侧的气囊膨胀时的最大加重点;6b...下侧的气囊膨胀时的最大加重点;7...阀(第二阀);8...阀(第一阀);7a...通孔(第一通孔);10、20...按摩装置;11...操作部;12...控制部;13...泵;21c...通孔(第二通孔);100...按摩机;E...电磁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