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在座椅式按摩器上的遥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6112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设置在座椅式按摩器上的遥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能够适用于座椅式按摩器等按摩器的遥控装置。



背景技术:

在座椅式按摩器等按摩器中,存在附带具备显示装置的遥控装置的按摩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的遥控装置构成为:遥控装置与按摩器的主体侧通过信号线进行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43249号公报(图1)



技术实现要素:

在这样的遥控装置中,也存在不使用该遥控器时信号线造成障碍这一问题。

另外,在具备斜度调整(reclining)功能的座椅式按摩器的情况下,在使用遥控器时,也存在发生如下问题的危险性。

例如,在呈靠背朝向后方侧倾倒的状态(倾斜状态)的座椅式按摩器中,存在就座于该座椅式按摩器上的使用者不小心将遥控装置从手中掉落到地面上的情况。该情况下,使用者需要自己起身伸手去捡起遥控装置、或者暂时从按摩器下来去捡起遥控装置,否则无法停止按摩动作、或者使靠背立起为接近垂直的状态(非倾斜状态)。在使用者中,也有例如体力欠佳者,其无法起身去捡起遥控装置,从而也存在在倾斜状态的座椅式按摩器上无法动弹这一情况(问题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在座椅式按摩器上的遥控装置,该遥控装置能够以信号线不会造成障碍的方式进行收纳,并且,使用者能够以倾斜姿态操作座椅式按摩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中采用下述技术方法。

即,本发明涉及的设置在座椅式按摩器上的遥控装置中,所述座椅式按摩器具备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和支撑使用者背侧的靠背部,并且,所述遥控装置被构成为对设置在所述座部或者所述靠背部中的斜度调整机构或者按摩机构进行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装置通过信号线与所述座椅式按摩器侧连接;所述信号线的座椅式按摩器侧的端部能够以卷绕状态收纳在所述座椅式按摩器的内部;所述座椅式按摩器上设有凹腔部,所述凹腔部用于在将所述信号线卷绕时收纳设置于所述信号线的前端的所述遥控装置;所述凹腔部被构成为:在将所述遥控装置收纳在所述凹腔部中时,所述遥控装置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凹腔部的外部露出;在所述遥控装置的、朝向所述凹腔部的外部露出的部位上,设有操作所述斜度调整机构或者所述按摩机构的操作开关。

优选所述凹腔部形成于扶手部的前部上方部位上,其中,所述扶手部设置于所述座部的侧部。

优选所述扶手部的内部设有卷绕所述信号线的卷绕机构。

优选所述凹腔部的开口部边缘处形成有防止所述信号线与该开口边缘摩擦的防止摩擦机构。

优选所述凹腔部形成于如下位置上,即:当所述靠背部呈向后倾倒的倾斜状态时,倚靠在所述倾斜状态的靠背部上的使用者的手能够到达的位置。

优选所述操作开关是使用所述斜度调整机构使所述靠背部朝向立起方向摆动的立起键。

优选所述操作开关是使所述按摩机构停止进行按摩动作的停止键。

优选所述卷绕机构上设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能够以分多个阶段改变所述信号线从所述座椅式按摩器中引出的长度的状态固定所述信号线的引出。

优选所述凹腔部被构成为:能够以所述遥控装置的上表面与所述扶手部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方式收纳所述遥控装置;所述操作开关形成于所述遥控装置的与所述扶手部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的上表面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遥控装置,能够以信号线不会造成障碍的方式收纳遥控装置,且使用者能够以倾斜姿态操作座椅式按摩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座椅式按摩器的立体图(遥控装置、收纳状态)。

图2是本发明的座椅式按摩器的立体图(遥控装置、取出状态)。

图3是本发明的座椅式按摩器的立体图(遥控装置、最大限度引出状态)。

图4是将遥控装置收纳后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5是将防止摩擦机构放大进行表示的图。

图6是遥控装置的主体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遥控装置

2座椅式按摩器

3座部

4靠背部

5放脚架

6底座

7侧部揉捏机构

8扶手部

9信号线(电缆线)

10凹腔部

11操作开关(立起键)

12画面部

13显示操作键部

14驱动操作键部

15确认键

16选择键

17卷绕机构

18防止摩擦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以下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通用的同一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符号和相同名称。因此,省略被赋予相同符号和相同名称的构成部件的重复说明。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装备有该遥控装置1的座椅式按摩器2的一例。

图1所示的座椅式按摩器2具备:具有足够从下方支撑使用者臀部的宽度的座部3、设置在该座部3的后部的靠背部4以及设置在座部3的前部的放脚架5。

座部3的下部设有用于将该座椅式按摩器2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6,通过该底座6而将座部3支撑在规定高度上。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图1中记载的表示前后、左右方向的箭头来说明座椅式按摩器2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些各方向与就座于座椅式按摩器2上的使用者所观察的方向一致。

靠背部4是从后方支撑使用者的肩部、背部、腰部的部件,且被配置在座部3的后部或者底座6的后部。靠背部4的下端部以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枢轴支撑(pivotallysupport)在座部3的后部或底座6的后部,靠背部4的上端部被保持为相对于被枢轴支撑在底部3或者底座6上的下端部前后摆动自如的状态。该靠背部4能够在配设于底座6内的线性驱动机构等的斜度调整机构的作用下向后倾斜。

另外,靠背部4的内部设有进行揉捏、拍打或者振动等按摩动作的背部用按摩机构(省略图示)。该背部用按摩机构能够沿靠背部4的倾斜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使背部用按摩机构移动至使用者的肩部、背部或者腰部,由此能够选择性地对这些施疗部位进行施疗。

靠背部4的两侧设有侧部揉捏机构7。该侧部揉捏机构7被构成为:通过使气囊(airbag)以规定的节奏反复进行膨胀和收缩等,从而从左右两侧按压按摩倚靠在靠背部4上的使用者的双臂或双肩的侧部。

即,上述背部用按摩机构和侧部揉捏机构7构成设置于座椅式按摩器2中对使用者的施疗部位进行按摩的按摩机构。

放脚架5能够支撑就座于座部3上的使用者的下肢(左右腿的腿肚~脚部)。该放脚架5能够通过配设于底座6内的放脚架移动机构(省略图示)而在收纳位置、使用位置(第一位置)以及使用位置(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收纳位置是指放脚架5被收纳在座部3下方时的位置(图1表示放脚架5被收纳于该收纳位置处的状态),第一位置是指放脚架5从座部3向前突出,并且以前低后高的倾斜姿态将座部3前方的地面与座部3的上表面之间加以连接时的位置,第二位置是指放脚架5从该倾斜姿态进一步朝向地面上方抬起,并且以与座部3的高度相同的高度变为大致水平姿态时的位置。

进而,座部3的左右两侧设有扶手部8。也可以在该扶手部8的相互对置的内侧面(左侧扶手部8的右侧面和右侧扶手部8的左侧面)上设有作为按摩机构之一的大腿或腰部按摩机构。

另外,上述座椅式按摩器2设有遥控装置1,该遥控装置1被构成为能够对斜度调整机构或者按摩机构进行操作。

该斜度调整机构或者按摩机构与遥控装置1通过信号线9(电缆线)且经由座椅式按摩器2内的控制部(省略图示)进行连接。换言之,遥控装置1通过信号线9而与座椅式按摩器2侧连接。该信号线9能够自如地进行弯曲和卷绕。

另外,信号线9的座椅式按摩器2侧的端部能够以卷绕状态收纳在座椅式按摩器2的内部,座椅式按摩器2上设有凹腔(pocket)部10,该凹腔部10用于在将信号线9卷绕时收纳设置于该信号线9前端的遥控装置1。而且,凹腔部10被构成为:在将遥控装置1收纳在该凹腔部10中时,遥控装置1的一部分(例如上表面)露出凹腔部10的外部,在遥控装置1的露出于凹腔部10外部的部位上设有操作开关11,其中,该操作开关11用于将座椅式按摩器2的姿态变更为靠背部4立起的立起姿态。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特征之处、即凹腔部10和收纳在该凹腔部10中的遥控装置1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遥控装置1呈纵长的形状,其厚度小于纵横长度。在遥控装置1的表面侧(操作侧)的上部配置有画面部12,中央部配置有驱动操作键部14,下部配置有显示操作键部13。显示操作键部13由电源键、暂停键、停止键构成。

画面部12中以“文字显示”或者“图标”的形式显示座椅式按摩器2的各按摩机构(背部用按摩机构、侧部揉捏机构7、脚部揉捏机构、大腿或腰部按摩机构以及臂部按摩机构)所进行的按摩动作的内容(以下,将文字表示、图标等总称为“项目”)。画面部12内所显示的项目既可以是多个,也可以为一个。

另外,驱动操作键部14用于选择画面部12中所显示的项目、或者确定所选择的项目(指示执行项目所表示的动作)。

该驱动操作键部14主要进行与按摩内容相关的操作,例如按摩路线(massagecourse)的选择或者按摩强度的调节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操作键部14具备位于中央位置的确认键15、和设置于该确认键15周围的选择键16。选择键16被形成为中心具有孔的圆形状(环状),并且,该选择键16外周部的上部、下部、左部、右部共计四个部位能够分别进行按压操作。另外,确认键15配置在选择键16的中心孔内且被形成为圆形,并且,在确认键15的表面上形成有“ok”这一标记。

除此之外,该驱动操作键部14的选择键16的周围也配置有多个操作键。

进而,在遥控装置1的上表面(顶部、与信号线9连接的面相反侧的面)上,配设有之后详细进行说明的立起键等的操作开关11。另外,根据遥控装置1插入凹腔部10中的方法的不同,操作开关11也可以配设在遥控装置1的下表面(与信号线9连接的面)上。

收纳遥控装置1的凹腔部10是在左侧扶手部8的上表面开口且朝向下方延伸的纵孔状部分,能够将上述遥控装置1以沿上下方向竖立的状态收纳在扶手部8的内部。另外,凹腔部10的开口呈与遥控装置1的剖面形状(沿水平方向剖切时的剖面形状)对应的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腔部10的开口形状从上方观察时呈椭圆形状(被压扁的圆形状),但也可以将开口形成为如长方形状等的形状。

上述凹腔部10的开口被形成为:收纳在凹腔部10中的遥控装置1的方向相对于左右方向稍微倾斜,从而凹腔部10能够以使用者容易观察、操作上述立起键等的方式收纳遥控装置1。

另外,凹腔部10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内部尺寸)被形成为与遥控装置1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外部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或者比遥控装置1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稍短的尺寸。在将凹腔部10和遥控装置1形成为相同尺寸的情况下,当将遥控装置1放置收纳在凹腔部10时,遥控装置1(遥控装置主体)的上表面与扶手部8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从而在将手臂放置于扶手部8上时,遥控装置1不会造成障碍。另外,在将凹腔部10形成为比遥控装置1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稍短的尺寸的情况下,遥控装置1的一部分从扶手部8的上表面向上突出,从而容易操作下述操作开关11。

进而,上述凹腔部10形成在倾斜时使用者的手能够到达的位置处。具体而言,上述凹腔部10形成在如下位置处,即:当就座于呈倾斜状态的座椅式按摩器2上的使用者伸开手臂时,使用者的手(指尖)能够充分到达操作开关11处的位置。

另外,上述遥控装置1能够适用于靠背部4、座部3以及扶手部8相互联动的形式的座椅式按摩器(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12-179214号公报中公开的座椅式按摩器等)中。在该形式的座椅式按摩器的斜度调整机构中,即使使靠背部4大幅向后倾斜,倚靠在靠背部4上的使用者与操作开关11(凹腔部10)之间的距离也几乎不会变化。因此,即使进行靠背部4的倾斜动作,使用者也能够可靠地操作收纳在凹腔部10中的遥控装置1的操作开关11。

操作开关11是为了向上述斜度调整机构或者按摩机构发送指令,从而进行使用者自己从座椅式按摩器2上起身、或者中断施疗等最低限度的操作而设置的。具体而言,该“最低限度的操作”是指:使座椅式按摩器2的姿态变更(恢复)为靠背部4立起的立起姿态、或者使摆动动作或按摩动作暂时中断等的操作。操作开关11设置在遥控装置1的一部分且在收纳于凹腔部10内时露出于凹腔部10外部的位置上。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遥控装置1被收纳在凹腔部10中时,遥控装置1的一部分露出于凹腔部10的外部”是指:在遥控装置1以处于同一平面上的状态被收纳于凹腔部10中的情况下,遥控装置1的上表面成为露出于凹腔部10外部的部分。另外,在遥控装置1以从扶手部8的上表面向上突出的状态被收纳于凹腔部10中的情况下,遥控装置1中位于扶手部8的上表面上方的部分成为露出于凹腔部10外部的部分。若将操作开关11设置在如上所述露出于凹腔部10外部的部分上,则遥控装置1的操作开关11配置在与扶手部8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的位置处、或者与使用者侧相对的位置处,从而使用者能够利用手指(指尖)准确且充分地操作操作开关11。

具体而言,上述操作开关11可以采用对斜度调整机构产生作用,而使靠背部4相对于座部3朝向立起方向摆动的立起键(非倾斜开关)。另外,操作开关11可以采用使按摩机构停止进行按摩动作的停止键。该立起键和停止键既可以仅采用其中任意一种,也可以同时采用两种。

在操作开关11采用上述立起键的情况下,倚靠在呈倾斜状态的靠背部4上的使用者能够自己伸开手臂,利用操作开关11操作斜度调整机构。即,即使在使用者以倾斜状态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使用者也可以以向后倾倒的姿态容易地使靠背立起至接近垂直的状态。

另外,在操作开关11采用上述停止键的情况下,可以在倾斜状态下中断按摩动作。

上述凹腔部10的底部形成有引导遥控装置1的信号线9的引导孔(省略图示)。该引导孔被形成为:贯穿凹腔部10的底部,将扶手部8的内部与外部连通。而且,信号线9的、穿过引导孔延伸至扶手部8内部的前端设有卷绕信号线9的卷绕机构17。

卷绕机构17具备将信号线9卷绕在其外周面上的圆筒状卷轴。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卷轴以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在左侧扶手部8的内部。另外,卷轴上设有对卷轴施加使其朝向卷绕方向旋转的作用力的旋转弹簧等的施力部件(省略图示)。在设有如上所述对卷轴施加使其朝向卷绕方向旋转的作用力的卷绕机构17的情况下,当不使用遥控装置1时,可以将信号线9拉入扶手部8的内部,从而能够以卷绕状态收纳多余的信号线9,由此,即使在使用信号线9连接遥控装置1的情况下,信号线9也不会造成障碍。另外,经由信号线9对遥控装置1的主体施加作用力,而使其保持被拉入凹腔部10中的状态,因此,当不使用遥控装置1时,通过卷绕机构17而使遥控装置1始终收纳于凹腔部10的内部。因此,能够将遥控装置1始终保持在使用者伸开手臂便可到达的位置处,从而能够格外提高遥控装置1的操作性。

另外,也可以在上述卷轴上设置例如棘轮机构这样的锁定机构,以在卷轴朝向卷绕方向旋转规定角度时,与施力机构所施加的作用力相抵抗而抑制卷轴的旋转。另外,在解除锁定机构对于卷轴的卡定时,也可以通过朝向引出方向引出信号线9(使卷轴旋转)而解除卷轴的卡定。

在设有上述锁定机构和锁定解除机构的情况下,能够以分多个阶段改变引出长度的方式引出信号线9。即,在想要将遥控装置1拉到手边时,只要使用上述锁定机构和锁定解除机构使信号线9的引出长度变长即可,在信号线9造成障碍时,只要使信号线9的引出长度缩短即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遥控装置1的便利性。

如图5所示,上述凹腔部10的开口边缘(口部边缘)处,设有防止信号线9摩擦的防止摩擦机构18(anti-frictionmechanism)。该防止摩擦机构18用于防止信号线9与凹腔部10的开口边缘摩擦而导致包覆在信号线9上的皮膜等被磨损从而导致信号线9损坏。作为上述防止摩擦机构18,可以通过例如在凹腔部10的开口边缘处设置r曲面等方式来防止信号线9损坏,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腔部10的开口边缘处设有绕水平方向轴心旋转自如的棒状滚轮。

即,如图5所示,在凹腔部10的开口边缘处设有旋转自如的棒状滚轮的情况下,引出或者引入信号线9时滚轮进行旋转,从而能够抑制信号线9与开口边缘摩擦。因此,能够防止包覆在信号线9上的皮膜等磨损,从而能够防止信号线9损坏。

以下,对于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2所具备的遥控装置1的工作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2中,遥控装置1能够收纳于扶手部8上的凹腔部10内,并且,遥控装置1被施加作用力而保持朝向座椅式按摩器2侧(凹腔部10的内部侧)引入的状态,因此,遥控装置1几乎不会落到距离使用者很远的位置处。

除此之外,在收纳于凹腔部10中的遥控装置1上,在使用者容易操作的遥控装置1的上表面或者与使用者侧相对的一侧设有操作开关11。因此,只要按下操作开关11,便可使座椅式按摩器2的姿态变为非倾斜姿态、或者使按摩动作紧急停止。

例如,当作为操作开关11而按下上述立起键时,朝向斜度调整机构发送指令而使靠背部4立起,从而使座椅式按摩器2的姿态变为立起姿态(靠背部4沿垂直方向立起的姿态)。因此,能够方便地从座椅式按摩器2起身。另外,当作为操作开关11而按下上述停止键时,能够使按摩机构紧急停止。

另外,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各实施方式的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内容。尤其是关于本次所公开的各实施方式中未明确公开的事项,例如运转条件或操作条件、各种参数、构成部件的尺寸、重量、体积等并未超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通常实施的范围,而是采用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想到的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遥控装置1的表面侧被配置为朝向远离使用者的一侧,但是,也可以将遥控装置1以其表面侧朝向使用者侧(内侧)的方式收纳在凹腔部10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