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雪草苷的治疗抑郁症复合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8776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制药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积雪草苷的治疗抑郁症复合药物。



背景技术:

抑郁障碍已经成为常见的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世界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1%,目前在世界致残疾病中排名第四,预期到2020年将排名第二,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中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目前已经有超过2600万患者。2004年一项在14个国家开展的有关抑郁症的15项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症的年患病率在0.8%‐9.6%,其中美国最高,尼日利亚最低;中国北京、上海分别为2.5%和1.7%。《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提到,按如今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更值得关注的是,儿童、青少年患抑郁症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学龄前期患病率约0.3%,学龄期约2%,青少年期患病率明显增高到5%‐10%。在10岁以前男女患病比例相似,以后随年龄的增加女性患病率逐渐增加,男女比约为1:2,其中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在中国的调查研究中,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0%‐38%。同时,其子女患精神疾病的风险是正常母亲的子女的4倍。

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中化学药物疗效明显起效快,普遍公认的为两类药物:第一代经典抗抑郁药:单胺类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和第二代新型抗抑郁药。其中第二代新型抗抑郁药物中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是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上述药物虽然临床有效,但药物副作用较大,例如,SSRI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另外还有头疼,失眠,皮疹和性功能障碍等。

积雪草是伞形科植物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L.)Urh的全草。积雪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主要化学成分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研究表明积雪草制剂对改善焦虑症状亦有一定效果。张中启等发现,积雪草的3种提取物均均能抑制小鼠体外单胺氧化酶A的活性,其中以50%醇提物抑制效果最佳,在剂量50μg/mL时,抑制程度与抗抑郁剂吗氯贝胺5μg/mL相当,抑制率达80%。积雪草中所含单体成分积雪草苷对强迫游泳所致抑郁倾向有对抗作用。并有研究结果显示,积雪草苷具有改善抑郁大鼠已紊乱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作用,提高机体对各种非特异性刺激的抵抗力,避免过度应激所致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等功能紊乱,因而具有一定的抗抑郁效果。

目前抗抑郁的中药研究面临的问题是,许多中药的化学成分不能够或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从而使靶部位的脑组织中药物成分含量低,成药性不好,影响药物的开发。积雪草苷也面临同样问题,虽然有报道具有一定抗抑郁效果,但一直未能开发出新药。以冰片为代表的芳香开窍中药有效成分脂溶性强、相对分子质量小,不仅自身易有效迅速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而且可以辅助其他中枢治疗性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该药对脑组织的损害性小,并且具有双向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但能否促进积雪草苷透过血脑屏障,目前未见报告。

冰片(1,7,7‐三甲基‐二环庚~2‐醇)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树脂的加工品或菊科植物艾纳香叶提取的结晶,或以樟脑、松节油等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合成的精制品。冰片相对分子质量为154.24,是小分子脂溶性单萜类物质。中医认为,冰片有通窍、散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的效果。现代研究结果均表明:冰片内服后可经胃肠道迅速吸收,广泛分布于心肌、肺、脾脏,且极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冰片主要以原形从粪、尿排出,在肝、肾、肺中下降都很迅速,冰片不仅通过肝肾排泄,还可以通过肺脏从呼吸或其他途径排出,提示冰片在临床可反复多次给药。

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的精神疾病。临床研究发现,治疗想笑越快的患者,痊愈率越高。1周起效和4‐6周起效的患者的痊愈率分别为60%‐70%和20%左右。但在抑郁症患者治疗时,中药和天然药物存在起效滞后的难题。大多数患者希望治疗后,症状可以立即缓解,但通常中药或天然药起效平均需要2‐4周,导致部分患者在治疗初期就容易放弃。缩短药物起效时间是提高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重要保障,提高整个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起效快、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抗抑郁中药或天然药物,以缩短治疗滞后时间,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药物副作用。

所以开发出副作用小,起效快的中药或天然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积雪草苷的抑郁症复合药物,相比单独使用同等剂量的积雪草苷疗效更高,并具有起效快,效果明显的特点。对现有的抗抑郁药物在临床上运用的缺点,特别是长期服用存在副作用大,治疗成本高的缺陷,提供起效快,价格低廉,副作用更小的一种药物组合。积雪草苷与传统中药冰片组合应用可以取得比单独使用积雪草苷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实验证明,该药物组合物不仅可以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降低积雪草苷实际使用剂量,从而大幅降低治疗成本。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积雪草苷的治疗抑郁症复合药物,含有积雪草苷和冰片,其重量比为1:(1~100)。

优选地,上述药物组合物中积雪草苷和冰片的重量比为1:3。

所述的复合药物,采用但不限于片剂、颗粒剂、胶囊剂、软胶囊、注射剂或透皮贴剂形式,其中:片剂、颗粒剂含有如下两种以上辅料:可压性淀粉、乳糖、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硬脂酸镁、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淀粉浆乳糖、甘露醇、丙二醇、微粉硅胶、交联羧甲基纤维素纳;所述胶囊剂含有如下两种以上辅料:可压性淀粉、乳糖、低取代羟丙基纤维、微晶纤维素和微粉硅胶;所述注射剂含有如下一种以上辅料:苯甲醇、大豆油、丙二醇、聚乙二醇、卵磷脂、生理盐水、葡萄糖;所述透皮贴剂含有如下两种以上辅料:医用多孔高分子薄膜、丙二醇、壬苯醇醚、氮酮、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上述含有积雪草苷的药物制剂中,每一份制剂单位含有积雪草苷的有效量为0.1mg~30mg。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积雪草苷的抑郁症复合药物的颗粒剂制备方法,通过将积雪草苷和冰片混合均匀,加入丙二醇和乙醇为溶剂搅拌均匀后制成软材,经过制粒、干燥、整粒后与硬脂酸镁混合制粒得到。

所述的混合均匀,优选进一步加入淀粉、糊精和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所述的乙醇,浓度为60%(v/v)。

所述的积雪草苷、冰片、淀粉、糊精和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的重量比为:(0.6~1.2):3:40:30:5。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积雪草苷的抑郁症复合药物的胶囊剂制备方法,将积雪草苷和冰片混合均匀,加入丙二醇和乙醇为溶剂搅拌均匀后制成软材,经过筛粉后与硬脂酸镁混合制粒得到。

所述的混合均匀,优选进一步加入乳糖、甘露醇、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或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所述的乙醇,浓度为60%(v/v)。

所述的积雪草苷、冰片、乳糖、甘露醇、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重量比为:1:(1~100):(10~100):(0.2~0.8):(0.05~0.1):(0.05~0.3):(0.05~0.3)。

所述的硬脂酸镁与筛粉的重量比为:0.5%‐2%。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积雪草苷的抑郁症复合药物的口服液制备方法,通过将冰片溶解于丙二醇中后加入聚乙二醇、吐温和积雪草苷,充分混合后加入蒸馏水稀释即得。

所述的冰片、聚乙二醇、吐温和积雪草苷的用量比例为:

(1~100):(0.01~0.2):(0.01~0.2):1。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含有积雪草苷冰片的组合物治疗抑郁症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组合物能够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病情,其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优势:

1)积雪草苷冰片复合物治疗抑郁症时,积雪草苷具有一定抗抑郁效果,但单独灌胃给予积雪草苷(30mg/kg),大鼠闹组织中检测不出积雪草;同等剂量积雪草苷的复合物灌胃给药后,15分钟至180分钟之间在脑组织中均检测出积雪草苷,说明冰片可能通过改善积雪草苷吸收和靶部位分布,使得效果持久,起效快,有望增加了抑郁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且可以减少积雪草苷的给药量,从而更进一步巩固了药物组合物的治疗效果。

2)由于积雪草苷、冰片都是传统中药中提取出来的单体,从实施例情况看安全无毒,副作用小,动物没有明显的胃肠道副反应。

3)积雪草苷是从传统中药积雪草中提取的中药单体,冰片是从菊科艾纳香茎叶或樟科植物龙脑樟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并重结晶而得,现有的技术中公开了较多的制备方法,其制备简单,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毒副作用低。其与现有的抑郁症治疗药物相比,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加冰片后积雪草苷用量减半,而冰片价格仅为积雪草苷的1/800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药物组合物颗粒剂制备

本实施例采用的组分含量为:积雪草苷1.2g、冰片3g、淀粉40g、糊精30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5g、60%乙醇、丙二醇、硬脂酸镁1g。

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原料配比的积雪草苷、冰片、淀粉、糊精、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另取适量的丙二醇、60%乙醇,加入混合粉末中,混合均匀后制软材,通过16目筛制粒,45℃以下干燥。干燥完成后,用18目筛进行整粒,筛出干粒中的细粉,与过筛的硬脂酸镁混匀,然后再与干颗粒混合均匀,分装400包即得,规格。

实施例2

药物组合物颗粒剂制备

本实施例采用的组分含量为:积雪草苷0.6g、冰片3g、淀粉40g、糊精30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5g、60%乙醇、丙二醇、硬脂酸镁1g。

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原料配比的积雪草苷、冰片、淀粉、糊精、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另取适量的丙二醇、60%乙醇,加入混合粉末中,混合均匀后制软材,通过16目筛制粒,45℃以下干燥。干燥完成后,用18目筛进行整粒,筛出干粒中的细粉,与过筛的硬脂酸镁混匀,然后再与干颗粒混合均匀,分装400包即得。

实施例3

积雪草苷颗粒剂制备

本实施例采用的组分含量为:积雪草苷1.2g、淀粉40g、糊精30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5g、60%乙醇、丙二醇、硬脂酸镁1g。

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原料配比的积雪草苷、淀粉、糊精、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另取适量的丙二醇、60%乙醇,加入混合粉末中,混合均匀后制软材,通过16目筛制粒,45℃以下干燥。干燥完成后,用18目筛进行整粒,筛出干粒中的细粉,与过筛的硬脂酸镁混匀,然后再与干颗粒混合均匀,分装400包即得。

实施例4

积雪草苷颗粒剂制备

本实施例采用的组分含量为:积雪草苷0.6g、淀粉40g、糊精30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5g、60%乙醇、丙二醇、硬脂酸镁1g。

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原料配比的积雪草苷、淀粉、糊精、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另取适量的丙二醇、60%乙醇,加入混合粉末中,混合均匀后制软材,通过16目筛制粒,45℃以下干燥。干燥完成后,用18目筛进行整粒,筛出干粒中的细粉,与过筛的硬脂酸镁混匀,然后再与干颗粒混合均匀,分装400包即得。

实施例5

冰片颗粒剂制备

本实施例采用的组分含量为:冰片3g、淀粉40g、糊精30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5g、60%乙醇、丙二醇、硬脂酸镁1g。

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原料配比的冰片、淀粉、糊精、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另取适量的丙二醇、60%乙醇,加入混合粉末中,混合均匀后制软材,通过16目筛制粒,45℃以下干燥。干燥完成后,用18目筛进行整粒,筛出干粒中的细粉,与过筛的硬脂酸镁混匀,然后再与干颗粒混合均匀,压片即得。

实施例6

药物组合物胶囊剂制备

本实施例采用的组分含量为:积雪草苷1.2g、冰片6g、乳糖30g、甘露醇50g、微粉硅胶15g、微晶纤维素50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20g、60%乙醇、丙二醇。

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将上述组分配比中的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和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过100目筛,称取积雪草苷、冰片、乳糖、甘露醇混合均匀后,再加入上述组分配比的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加入60%乙醇溶液、丙二醇制成软材,18目筛制颗粒,湿颗粒于45度下干燥,16目筛整粒,填装胶囊,即得。

实施例7

药物组合物口服液制备

本实施例采用的组分含量为:积雪草苷12g、冰片30g、丙二醇、聚乙二醇、吐温‐80 20mL、蒸馏水8000mL。

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根据上述组分配比的冰片,加入适量的丙二醇溶解,再加入聚乙二醇9‐10mL滴振荡混匀,再加入吐温‐80 20mL振荡混匀,再加入积雪草苷,振荡溶解后,加入蒸馏水8000mL即得,灭菌,罐装成10mL/支。

实施例8

药物组合物口服液制备

本实施例采用的组分含量为:积雪草苷6g、冰片30g、丙二醇、聚乙二醇、吐温‐80 20mL、蒸馏水8000mL。

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根据上述组分配比的冰片,加入适量的丙二醇溶解,再加入聚乙二醇9‐10mL滴振荡混匀,再加入吐温‐80 20mL振荡混匀,再加入积雪草苷,振荡溶解后,加入蒸馏水8000mL即得,灭菌,罐装成10mL/支。

实施例9

药物组合物口服液制备

本实施例采用的组分含量为:积雪草苷12g、冰片15g、丙二醇、聚乙二醇、吐温‐80 20mL、蒸馏水8000mL。

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根据上述组分配比的冰片,加入适量的丙二醇溶解,再加入聚乙二醇9‐10mL滴振荡混匀,再加入吐温‐80 20mL振荡混匀,再加入积雪草苷,振荡溶解后,加入蒸馏水8000mL即得,灭菌,罐装成10mL/支。

实施例10

药物组合物口服液制备

本实施例采用的组分含量为:积雪草苷6g、冰片15g、丙二醇、聚乙二醇、吐温‐80 20mL、蒸馏水8000mL。

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根据上述组分配比的冰片,加入适量的丙二醇溶解,再加入聚乙二醇9‐10mL滴振荡混匀,再加入吐温‐80 20mL振荡混匀,再加入积雪草苷,振荡溶解后,加入蒸馏水8000mL即得,灭菌,罐装成10mL/支。

实施例11

冰片口服液制备

本实施例采用的组分含量为:冰片30g、丙二醇、聚乙二醇、吐温‐80 20mL、蒸馏水8000mL。

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根据上述组分配比的冰片,加入适量的丙二醇溶解,再加入聚乙二醇9‐10mL滴振荡混匀,再加入吐温‐80 20mL振荡混匀,加入蒸馏水8000mL即得,灭菌,罐装成10mL/支。

实施例12

冰片口服液制备

本实施例采用的组分含量为:冰片15g、丙二醇、聚乙二醇、吐温‐80 20mL、蒸馏水8000mL。

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根据上述组分配比的冰片,加入适量的丙二醇溶解,再加入聚乙二醇9‐10mL滴振荡混匀,再加入吐温‐80 20mL振荡混匀,加入蒸馏水8000mL即得,灭菌,罐装成10mL/支。

实施例13

积雪草苷口服液制备

本实施例采用的组分含量为:积雪草苷12g、丙二醇、聚乙二醇、吐温‐80 20mL、蒸馏水8000mL。

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取丙二醇溶解,再加入聚乙二醇9‐10mL滴振荡混匀,再加入吐温‐80 20mL振荡混匀,加入积雪草苷,振荡溶解后,加入蒸馏水8000mL即得,灭菌,罐装成10mL/支。

实施例14

积雪草苷口服液制备

本实施例采用的组分含量为:积雪草苷6g、丙二醇、聚乙二醇、吐温‐80 20mL、蒸馏水8000mL。

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取丙二醇溶解,再加入聚乙二醇9‐10mL滴振荡混匀,再加入吐温‐80 20mL振荡混匀,加入积雪草苷,振荡溶解后,加入蒸馏水8000mL即得,灭菌,罐装成10mL/支。

上述药物对慢性不可预知刺激模型(CUS)所致的大鼠抑郁模型的药效学测试

实验动物为SD雄性大鼠180‐‐220g,由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负责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购买。

动物模型的制作:大鼠适应一周后,经过72h的蔗糖水消耗训练,进行蔗糖水饮水水平测试。蔗糖水消耗训练:实验开始在笼架上放置两瓶完全相同的蔗糖水,24h后把其中一瓶蔗糖水换成同样的水,放置24h,再禁食禁水14h。然后单鼠单笼饲养,笼架上放置一瓶75mL水和一瓶75mL蔗糖水进行蔗糖水饮水水平1h测试,剔除不合格的大鼠。其他大鼠随机分配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氟西汀组10mg/kg/d)、冰片对照组(30mg/kg/d)、组合药物低剂量组(15mg/kg/d)、组合药物高剂量组(15mg/kg/d)、积雪草苷低剂量组(15mg/kg/d)、积雪草苷高剂量组(30mg/kg/d),共计八组,每组8只。空白组每笼4只,与其他组别大鼠在相互隔离的环境下饲养,按照需要正常给与饲料及饮水,不接受任何刺激。其余组单鼠单笼饲养。在应激刺激1h前灌胃给药。除了空白组不给任何刺激外,其他组接受九种刺激。每种刺激被采用2‐3次,同种刺激不连续出现,使大鼠不能预料将发生的刺激。

具体为:20‐20KHZ白噪音1‐2h频闪照明(120flashes/min)过夜12h、禁食24h、禁水24h、限制活动1‐2h及通宵照明12h、夹尾1min、潮湿环境24h、强迫游泳10℃5min、45°倾斜饲养,群养过夜12h。每种刺激随机,每天一种刺激,持续21天。在应激刺激期间,除了禁食禁水和蔗糖水水平测试外,自由饮食饮水。

评价方式1:游泳实验:大鼠在造模第三天开始进行强迫游泳实验,实验开始前大鼠放入直径20cm、高40厘米,水深15cm的园型树脂透明玻璃桶中适应15min,24h后,末次给药1h后,将大鼠放入上述装置中,摄像记录各大鼠5min内的游泳不动时间。

评价方式2:蔗糖偏好实验:造模过程中进行4次蔗糖偏好实验,实验前夜禁水禁食14h,第二天早上开始实验,将大鼠的饮用水改为150ml 1%新鲜蔗糖溶液一瓶和一瓶正常饮用水,1h后撤走蔗糖溶液。蔗糖偏好实验指数=蔗糖水饮用量/(蔗糖水+正常饮用水)。实验结束1h后,大鼠可以自由饮食。

评价方式3:敞箱实验:造模21天后进行敞箱实验。将大鼠先置100分贝白噪音1h后,将大鼠放入敞箱(100cm×100cm×50cm 5*5方格)正中间,测试6分钟,记录大鼠后5min内方格间穿行次数、抬肢次数。大鼠的活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水平活动,可以表示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以四肢共同处于一个方格内为得1分;二是垂直活动,代表其好奇程度,以前肢抬起、后肢直立一次为得1分。

评价方式4:动物模型评价:由下表可以看出,模型组在实验的第三天开始,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相比空白组就明显延长(P<0.05或P<0.01),在14天时,模型组其蔗糖偏好指数就显著低于空白组和阳性药组,表明用该方法建立的大鼠抑郁模型可靠,可用于抑郁症治疗药物的药学评价。上述动物造模21天后,进行蔗糖消耗实验、敞箱实验,测试大鼠自发活动、学习能力、食欲等。各组大鼠行为学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评价方式5: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用x±s表示,用SPSS 21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ANOVA post‐hoc test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表1各给药组对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

与正常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表2各给药组对大鼠CUS所致的大鼠蔗糖偏好指数的影响

与正常组相比,#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表3各给药组对大鼠CUS所致的大鼠饮水量、食量的影响

与正常组相比,#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表4各给药组对大鼠CUS所致的大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与正常组相比,#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由表1可以看出:各组给药在第三天开始动物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模型组显著高于阳性组和给药组,说明连续给药3天,表示急性给药有效的缩短了大鼠的不动时间,可以改善大鼠的在强迫游泳过程的绝望行为,表明积雪草苷组合药物组和非组合药物组均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且口服液效果好于颗粒剂。具体表现为:

1)积雪草苷治疗组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高低剂量都可以缩短大鼠的不动时间。

2)组合药物治疗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高低剂量都可以缩短大鼠的不动时间,并且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不动时间小,表明急性给药,在强迫游泳实验中可能存在剂量依赖性。

由表2可以看出:21天造模过程中,第14天时,其蔗糖偏好指数模型组和空白组、阳性药组、组合药物高剂量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造模成功,在第21天时蔗糖偏好指数模型组和空白组、阳性药组、组合药物高剂量、积雪草苷低剂量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组合药物给药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具有进一步的开发前景。

由表3可以看出:大鼠在经历21天慢性不可预知刺激后,模型组大鼠的食欲相比空白组、阳性药组、给药组有显著降低,表明组合药物长期给药可以改善慢性不可预知刺激造成抑郁症状,组合药物高剂量组效果和阳性药给药组效果相当。

由表4可以看出:造模21天后,进行敞箱实验测试,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自主活动能力想比其他组明显降低。在慢性不可以预知刺激下,组合药物给药组可以增加大鼠的活动量,提高其自发活动能力。组合药物给药效果比阳性药要好。

上述药物组合物给药优选为口服给药。如本发明实施例所示,可以看出:各给药组,第三天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差异加大,其中积雪草苷给药组以及积雪草苷冰片复方组均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具体表现为:

1)积雪草苷冰片复方治疗组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与模型组相比显著性减少,与阳性药物氟西汀组、积雪草苷组、冰片对照组相比,积雪草苷冰片复方高剂量组和积雪草苷冰片复方低剂量组均显著缩短大鼠不动时间,其中药物组合物治疗21天后,其蔗糖偏好指数与阳性药物氟西汀组接近,敞箱实验得分低于阳性药氟西汀组,说明该药物组合疗效显著,且比单独给予同等剂量的积雪草苷疗效更好(表1,表2)。

2)与对应剂量的积雪草苷组比较,积雪草苷和冰片组合复方治疗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蔗糖偏好指数明显提高,饮水量和进食量明显增加,特别是自主活动测试结果显示复方组的穿行次数和抬肢次数均显著性增加,提示积雪草苷和冰片组合复方组比同等剂量积雪草苷组疗效显著性增强(表4),这表明本发明所述的积雪草苷可以和冰片对照组合,复方治疗组存在协同作用,副作用少,起效快,改善抑郁患者的症状。

3)冰片治疗组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虽较模型组相比显著性缩短,但仍然显著性大于阳性药物氟西汀组相比和正常组;饮水量和进食量及自助活动次数显著性低于阳性药物氟西汀组,仅蔗糖偏好结果与阳性药氟西汀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冰片本身无显著抗抑郁效果。

上述具体实施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和宗旨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局部调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且不由上述具体实施所限,在其范围内的各个实现方案均受本发明之约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