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止泻口服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8187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止泻药,尤其涉及一种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纯中药止泻口服液。



背景技术:

学龄前儿童腹泻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比较高,在南方尤其是夏秋季发病多。小儿腹泻症的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糊或如水或如蛋花,或伴有粘液,或有不消化食物,常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胀气等症状,患儿常会厌食,哭闹,精神不振。小儿由于自身抵抗力不强,气血尚未完全养成, 小儿腹泻如治疗不及时会对儿童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影响,久泻不止会伤败原气,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儿科医生常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主要有思密达、蒙脱石散、以及部分中成药等,这些药物有的效果不理想,或使用不方便,有的或有副作用,尤其对南方夏秋季湿热型小儿腹泻症的疗效欠佳,因此,积极运用中药资源,开发针对南方湿热型腹泻的纯中药小儿腹泻制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纯中药小儿止泻口服液,尤其是一种针对小儿夏秋季湿热型腹泻治疗的止泻口服液,其有效成分按中药干重的重量百分比计组分如下:马齿苋 15--25%、木香6--10 %、白术10--20 % 金樱子5--15%、鸡内金 5--15%、炒米仁 5—15%、苦参5—15% 、鱼腥草3—8%、鸡骨草3—8%、甘草6—10%、红糖适量。对上述组分采用科学合理的制备方法,更能有效发挥每种成分的有效功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1)把白术、金樱子、鸡内金、苦参作为第1组分,加入10-12倍清水浸泡5-10小时,于煎药容器中非明火煎至水开后文火煎1小时;(2)将马齿苋、炒米仁、木香、鱼腥草、鸡骨草、甘草等作为第2组分,加10-12倍清水浸泡2-3小时文火煎半小时;(3)将1、2组分合并加入适量红糖,再水浴煎蒸半小时,过滤得药液;(4)将过滤后的药渣加清水2-3倍,加入适量红糖,水浴煎蒸1小时,过滤得药液;(5)将两次药液合并,冷却静置后取澄清液,并再次过滤,即得小儿止泻口服液。

小儿止泻口服液的使用,按2-4岁儿童计量一般一日3次,每次50毫升,小于2岁的适当减少用量,大于5岁的适当增加用量。

本发明小儿止泻口服液,采用纯中药配方,精心备制而成,对儿童腹泻治疗效果好,见效快,副作用极小,尤其对小儿夏秋季湿热型腹泻有很好的疗效。

之所以本发明对儿童腹泻治疗效果好,可以从本发明各中药成分的功能及科学的配伍中得到诠释。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之功,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称,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都有强力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木香,可调理胃肠滞气,并能抗菌消炎,可治疗腹痛、腹胀、腹泻、里急后重;白术,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之功,可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小便不利、头晕等症;金樱子,有涩肠止泻之功,对遗尿、小便频数、脾虚泻有疗效;鸡内金,有消积滞、健脾胃之功,可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炒米仁,能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等症;苦参,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的治疗;鱼腥草,清热除湿、抗菌消炎,对溶血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鸡骨草,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南方在春夏潮湿季节用来煲汤作食疗;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之功,具有清热、解热毒作用。对上述成分经合理配伍更具有很强的抗菌消炎、止泻除痹、清热解毒作用,同时又能除湿利尿、理气和中、消食化积、补脾健胃,因此本发明对小儿腹泻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对小儿夏秋季湿热型腹泻更显著,同时本发明的保健功能有利于病后较快恢复健康。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一种小儿止泻口服液,按中药各组分以重量份计:马齿苋 25克、白术15克、金樱子15克、鸡内金 10克、炒米仁 10克、木香8 克 、鸡骨草5 克、苦参 5 克、甘草8克、红糖适量。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1)把白术、金樱子、鸡内金、苦参作为第1组分,加约450毫升清水浸泡5-10小时,于煎药容器中非明火煎至水开后文火煎40分钟;(2)马齿苋 、炒米仁、木香、鸡骨草、甘草作为第2组分,加约650毫升清水浸泡2-3小时文火煎20分钟;(3)将1、2组分合并加入适量红糖,再水浴煎蒸半小时,过滤得药液;(4)将过滤后的药渣加清水300毫升,加入适量红糖,水浴煎蒸1小时,过滤得药液;(5)将两次药液合并,冷却静置后取澄清液,并再次过滤,即得小儿止泻口服液。

实施例二:一种小儿止泻口服液,其有效成分按中药各组分以重量份计如下:马齿苋 15克、木香10克、白术10克、 金樱子15克、鸡内金15克、炒米仁 5克、苦参 15克、鱼腥草3克、鸡骨草3克、甘草10克、红糖适量。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1)把白术、金樱子、鸡内金、苦参作为第1组分,加约600毫升清水浸泡5-10小时,于煎药容器中非明火煎至水开后文火煎40分钟;(2)马齿苋 、炒米仁、木香、鸡骨草、甘草作为第2组分,加约600毫升清水浸泡2-3小时文火煎20分钟;(3)将1、2组分合并加入适量红糖,再水浴煎蒸半小时,过滤得药液;(4)将过滤后的药渣加清水300毫升,加入适量红糖,水浴煎蒸1小时,过滤得药液;(5)将两次药液合并,冷却静置后取澄清液,并再次过滤,即得小儿止泻口服液。

实施例三:一种小儿止泻口服液,其有效成分按中药各组分以重量份计如下:马齿苋 25克、木香6克、白术20克、金樱子5克、鸡内金 5克、炒米仁 15克、苦参 5克、鱼腥草8克、鸡骨草8克、甘草5克、红糖适量。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1)把白术、金樱子、鸡内金、苦参作为第1组分,加约400毫升清水浸泡5-10小时,于煎药容器中非明火煎至水开后文火煎40分钟;(2)马齿苋 、炒米仁、木香、鸡骨草、甘草作为第2组分,加约700毫升清水浸泡2-3小时文火煎20分钟;(3)将1、2组分合并加入适量红糖,再水浴煎蒸半小时,过滤得药液;(4)将过滤后的药渣加清水300毫升,加入适量红糖,水浴煎蒸1小时,过滤得药液;(5)将两次药液合并,冷却静置后取澄清液,并再次过滤,即得小儿止泻口服液。

实施例四:一种小儿止泻口服液,根据需要可将中药各组分按比例放大用量,以重量份计:马齿苋 2500克、白术1500克、金樱子1500克、鸡内金 1000克、炒米仁 1000克、木香800 克 、鸡骨草500克、苦参 500 克、甘草800克、红糖适量。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1)把白术、金樱子、鸡内金、苦参作为第1组分,加约50000毫升清水浸泡5-10小时,于煎药容器中加压煎煮40-50分钟;(2)马齿苋 、炒米仁、木香、鸡骨草、甘草作为第2组分,加约60000毫升清水浸泡2-3小时不加压煎煮40-60分钟;(3)将1、2组分合并加入适量红糖,过滤得药液;(4)将过滤后的药渣加清水30000毫升,加入适量红糖,煎煮30-40小时,过滤得药液;(5)将两次药液合并,冷却静置后取澄清液,并再次过滤,即得小儿止泻口服液。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疗效,我们进行了两年的临床应用对比观察,先后对320例腹泻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1)患儿条件:发病前患儿大便次数和性状正常,现急性发病;就诊前病程在5天内,排除慢性腹泻;患儿年龄在1-6岁;患儿临床症状为腹泻次数大于4次/天,常伴有发热、脱水,或还有呕吐、或有消化不良等症,大便性状为稀水样或蛋花样或糊状,有的伴有粘液;患儿被确诊为腹泻后收为住院治疗。(2)分组观察:先后将收治的3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级,第一治疗组(小儿止泻口服液组)132例,其中男74例,女58例,1-2岁81例,3-4岁的46例,5-6岁的5例;腹泻伴发热的68例,伴呕吐的23例,伴中度脱水的101例;第二治疗组(思密达组)113例,其中男70例,女43例,1-2岁80例,3-4岁的31例,5-6岁的2例;腹泻伴发热的78例,伴呕吐的62例,伴中度脱水的101例;第三治疗组(对照组)75例,其中男49例,女26例,1-2岁39例,3-4岁的32例,5-6岁的4例;腹泻伴发热的48例,伴呕吐的32例,伴中度脱水的51例;(3)治疗方法:三组均采用补液、纠酸、抗感染等处理,治疗观察3天;治疗一组加用小儿止泻口服液,日服3次,每次2岁以下40毫升、2-3岁50毫升、4岁以上60毫升;治疗二组加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每天2次,每次用量3克加温生理盐水50毫升,同时口服锌制剂,每天1次,每次10毫升;(4)疗效判定:参照第二届全国小儿腹泻病会议制定的标准:治疗后24-48小时内腹泻次数减少至少于2次/天,大便性状正常,脱水症状消失停止,定为显效;治疗后48-72小时腹泻次数小于2次/天,大便水分减少,脱水症状基本消失,定为有效;治疗72小时后,腹泻无缓解,甚至加重,或改为其他治疗方案,定为无效。(5)观察结果:

结果表明,小儿止泻口服液显效率为74.2%,总有效率达96.2%,优于思密达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之下有显著差异,而且小儿止泻口服液组平均治疗时间为2.3天,而思密达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为2.8天,可见, 小儿止泻口服液具有治疗效果好,见效快,成本低,无副作用等特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