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胃肠炎的合成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8185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治疗胃肠炎的合成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胃肠炎通常因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因化学毒物或药品导致。典型临床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及腹痛。对于健康成人,胃肠炎通常只会引起不适感及生活上的不便,并不会导致严重后果,但是在病重、虚弱、年幼或年老的患者中却可以导致威胁生命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感染性胃肠炎可因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毒物及药物可引起化学性胃肠炎。病毒感染是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因,有多种病毒可引起胃肠炎,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其次是诺沃克病毒、星状病毒和肠腺病毒。

常见感染途径有:食物(尤其是海鲜),污染的水源,接触被感染者,餐具不洁,进食前未洗手等。

胃肠炎症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取决于微生物或毒物的类型和量的大小。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其他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可能是脱水的征象)、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肌肉痛或关节僵硬、大便失禁等。

剧烈的呕吐和腹泻可以很快导致脱水,其表现有虚弱、极度口渴、少尿或尿色加深、皮肤干燥、口干、眼球下陷,婴儿还可表现为啼哭时少泪。严重的呕吐或腹泻可以引起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血压等。饮用大量含盐少或不含盐的水分来补充液体的病人尤易出现低钠血症。水和电解质紊乱有潜在的风险,特别是对于病重、虚弱、年幼或年老的患者,严重的病例可以出现休克和肾功能衰竭。

胃肠炎通常根据症状即可诊断,但病因往往不明显。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可行大便培养检测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怀疑严重脱水的病人应注意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用于治疗胃肠炎的合成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出一种既能治标又能治本的胃肠炎中药合成物,所制备的合成药物在临床应用毒副作用小,且不会引起胃肠黏膜的损坏;所设计的制备方法,能够高效快捷的进行合成药物的制备,且能够有效的保障各种药物成份的有用物质被高效的利用,能够在现有制备技术基础上提高药物成份利用率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治疗胃肠炎的合成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黄芪8~12份,薏苡仁10~14份,党参8~12份,茯苓9~15份,血余炭7~12份,赤石脂9~11份,白芍6~15份,白术炭4~8份,陈皮炭4~8份,柴胡5~7份,厚朴5~7份,黄连4~8份,鸡内金8~20份,甘草10~15份。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黄芪10份,薏苡仁12份,党参9份,茯苓11份,血余炭10份,赤石脂9份,白芍8份,白术炭6份,陈皮炭7份,柴胡6份,厚朴6份,黄连6份,鸡内金12份,甘草11份。

一种用于治疗胃肠炎的合成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黄芪、薏苡仁、茯苓、柴胡、厚朴、黄连、甘草用醇提方式回流提取,得醇提回流液;

2)党参加4~9倍量水,浸泡1~3小时,蒸馏提取2~5小时,收集党参提取物,加适量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蒸馏后的药渣与残留液另器存放;

3)白芍、鸡内金与党参提取后药渣、残留液和醇提方式回流提取后药渣合并,加水4~12倍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煮液;

4)经步骤3)后,将煎煮液加乙醇至浓度为40-80%,放置20~36小时,过滤,得醇沉液,醇沉液与醇提回流液合并,减压回收醇液,得浓缩液;

5)经步骤4)后,将浓缩液浓缩至浸膏,浸膏干燥成细粉,加入包合物,再加适量辅料混匀,用常规制剂方法制成临床所能接受的各种剂型。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醇提方式采用甲醇或乙醇进行醇提,所述醇液为甲醇或乙醇。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剂型是散剂、丸剂、丹剂、膏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制备出一种既能治标又能治本的胃肠炎中药合成物,所制备的合成药物在临床应用毒副作用小,且不会引起胃肠黏膜的损坏;所设计的制备方法,能够高效快捷的进行合成药物的制备,且能够有效的保障各种药物成份的有用物质被高效的利用,能够在现有制备技术基础上提高药物成份利用率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胃肠炎的合成药物,制备出一种既能治标又能治本的胃肠炎中药合成物,所制备的合成药物在临床应用毒副作用小,且不会引起胃肠黏膜的损坏;所设计的制备方法,能够高效快捷的进行合成药物的制备,且能够有效的保障各种药物成份的有用物质被高效的利用,能够在现有制备技术基础上提高药物成份利用率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黄芪8~12份,薏苡仁10~14份,党参8~12份,茯苓9~15份,血余炭7~12份,赤石脂9~11份,白芍6~15份,白术炭4~8份,陈皮炭4~8份,柴胡5~7份,厚朴5~7份,黄连4~8份,鸡内金8~20份,甘草10~15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黄芪10份,薏苡仁12份,党参9份,茯苓11份,血余炭10份,赤石脂9份,白芍8份,白术炭6份,陈皮炭7份,柴胡6份,厚朴6份,黄连6份,鸡内金12份,甘草11份。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胃肠炎的合成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黄芪、薏苡仁、茯苓、柴胡、厚朴、黄连、甘草用醇提方式回流提取,得醇提回流液;

2)党参加4~9倍量水,浸泡1~3小时,蒸馏提取2~5小时,收集党参提取物,加适量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蒸馏后的药渣与残留液另器存放;

3)白芍、鸡内金与党参提取后药渣、残留液和醇提方式回流提取后药渣合并,加水4~12倍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煮液;

4)经步骤3)后,将煎煮液加乙醇至浓度为40-80%,放置20~36小时,过滤,得醇沉液,醇沉液与醇提回流液合并,减压回收醇液,得浓缩液;

5)经步骤4)后,将浓缩液浓缩至浸膏,浸膏干燥成细粉,加入包合物,再加适量辅料混匀,用常规制剂方法制成临床所能接受的各种剂型。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醇提方式采用甲醇或乙醇进行醇提,所述醇液为甲醇或乙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剂型是散剂、丸剂、丹剂、膏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