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7939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丸剂药物,特别是供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祖国医学认为: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 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织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发生的必要条件有三 个:①特异性抗原即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②特应性个体即所谓个体差异、过敏体质。③特异性抗原与特应型个体二者相遇。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可导致许多疾病和劳动力丧失。临床以突然和反复发作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症状,属中医的“鼻鼽”范畴。西医以避免过敏原接触,使用抗组胺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变应原减敏疗法等为治疗原则,有一定疗效,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远期疗效不理想。中医治疗此病的方法颇多,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据文献记载,《灵枢• 经脉篇》“实则鼽窒,头背痛。”东汉• 华佗《中藏经》曰: “肺实则鼻流清涕”。论述了平素高粱厚味,伤及脾胃,脾胃生化乏源,肺气不足,而脾虚痰湿内聚,壅阻于肺,肺失宣降,故反复发作鼻塞喷嚏。肺气虚弱,风寒外袭 《素问• 金匮真言论》言: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指出了肺与鼻的密切关系,所以肺的生理功能异常,将导致鼻功能的异常。《灵枢• 本神》言: “肺气虚则鼻塞不通。”肺在体合皮,主宣发肃降,输布卫气,宣散水谷精微和精液。若肺气虚,则卫表不固,腠理不密,风寒之邪易乘虚而入。肺受寒邪,肺气不得通调,鼻为肺窍,肺气不宜,鼻窍不利; 正邪相争,祛邪外出,则鼻痒、喷嚏频作; 又肺在液为涕,肺气虚,风寒外袭,肺失清肃,上犯鼻窍,津液外溢则清涕不断。如《诸病源候论》: “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气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又《灵枢• 脉度》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气虚,宗气衰少,鼻失濡养,则发生嗅觉障碍,不能知香臭也。脾气虚弱,痰湿困阻,水湿犯鼻 《素问• 玉机真脏论》言: “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肺气无以充养,鼻窍不荣,肺失宣降,津液停聚,致水湿浊邪上犯鼻窍而致病。《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盖脾主运化水液,若脾气虚弱,脾失健运,则水液内停,日久聚湿成痰,停聚于肺,痰湿内困,循经上犯鼻窍,故鼻塞不通,流清涕不止。又《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然宗气又为脾运化水谷之精微与肺吸之清气相和而成,若脾气虚,则宗气不足,发生嗅觉障碍。临床诊断:临床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二项以上( 含2 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时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和/或血清特异性IgE 阳性,必要时可行鼻激发试验。治疗原则:本病治疗,虚证以补脾益肺, 调和营卫为主;实证以通利鼻窍为主,同时配合针灸、激光、外治等法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应之间的平衡出现Th1 耐受而 Th2 高敏感( 即 Th2 反应的优先)。Th2 类淋巴细胞释放IL-3、IL-4 和IL-5、GM-CSF 等细胞因子, 其中IL-4 促进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从而在 IgE 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而GM-CSF、IL-5 在 EOS 祖细胞的产生、EOS 的活化、募集、成熟及存活中起重要作用。在整个变应性炎症过程中, 对变应原特异的血清IgE 和EOS 是两个重要的环节。B 细胞产生的特异性 IgE 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当同一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 通过与肥大细胞表面的 IgE 结合, 激活肥大细胞, 使其脱颗粒, 释放炎症递质( 组胺、激肽类、白三烯等) 和细胞因子等, 作用于鼻黏膜的血管和神经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这些递质和细胞因子也可作用于EOS, 使鼻黏膜上皮及黏膜下EOS 浸润、增多、活化, 并释放ECP、MBP等递质。

治疗上多采取三大策略:避免过敏源,药物治疗,免疫治疗。

避免接触变应原:①室内的尘螨数量最好<20/m2 只;维持居住空间相对湿度至60% 以下,但过低(如低于30% ~ 40%)会造成不适;清扫地毯;清洗床上用品、窗帘,螨变应原溶于水,水洗纺织品可清除其中的大部分变应原;使用有滤网的空气净化机、吸尘器等。②相应花粉致敏季节,规避致敏原。③对动物皮毛过敏的患者回避过敏原。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上述过敏性鼻炎的药物,是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过敏性鼻炎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丸剂药物,以解决过敏性鼻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并可有效治疗上述过敏性鼻炎。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炙黄芪90~350g、炒白术60~120g、防风80~160g、白芷30~120g、乌梅肉60~120g、银柴胡50~100g、荆芥80~160g、辛夷50~160g、炒苍耳30~90g、细辛15~90g、蝉蜕30~60g、麻黄15~120g、甘草25~160g,蜂蜜适量。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炙黄芪120~290g、炒白术80~100g、防风100~140g、白芷80~140g、乌梅肉80~100g、银柴胡60~85g、荆芥100~140g、辛夷100~140g、炒苍耳60~80g、细辛60~80g、蝉蜕40~50g、麻黄80~100g、甘草100~140g,蜂蜜适量。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炙黄芪250g、炒白术85g、防风120g、白芷120g、乌梅肉85g、银柴胡75g、荆芥120g、辛夷120g、炒苍耳70g、细辛70g、蝉蜕45g、麻黄85g、甘草120g,蜂蜜适量。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除蜂蜜外,将其它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研为极细末待用;

B、按照传统制备中药水蜜丸的方法,将研磨好的极细末药物过筛后,放入无菌室中的专用药器中拌均,然后制备成水蜜丸(其水蜜丸的粒度为:4.8mm-4.9mm),进而晒干,分装密封即可。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水蜜丸药物以每日三次服用,五天为一疗程,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2~4g /次(小儿酌减),饭前1小时服,服药2个疗程后,自觉鼻塞、流涕症状消失,嗅觉恢复,季节更替及饮酒后再无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炙黄芪,性味:甘、温,具有益气补中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一般与党参等合并使用;

炒白术,性味:苦、甘、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防风,性味:味辛、甘、性微温,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等症;

白芷,性味:味辛、性温,具有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等症;

乌梅肉,性味:味酸;性平,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生津、安蛔之功效,用于治疗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等症;

银柴胡,性味:甘、性微寒,具有清虚热、除疳热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积发热;

荆芥,性味:辛、温,具有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等症;

辛夷,性味:辛、温,具有祛风、通窍之功效,用于治疗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等症;

炒苍耳,性味:辛、苦、温,有毒,具有散风除湿、通鼻窍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细辛,性味:辛、温,小毒,具有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等症;

蝉蜕,性味:味甘、咸、性凉,具有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咳嗽音哑、单板机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痫抽搐、破伤风;

麻黄,性味:辛、微苦、性温,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治疗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等症。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从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认为:就过敏性鼻炎,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炙黄芪250g、炒白术85g、防风120g、白芷120g、乌梅肉85g、银柴胡75g、荆芥120g、辛夷120g、炒苍耳70g、细辛70g、蝉蜕45g、麻黄85g、甘草120g,蜂蜜适量。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炙黄芪290g、炒白术100g、防风1140g、白芷140g、乌梅肉100g、银柴胡85g、荆芥140g、辛夷140g、炒苍耳80g、细辛80g、蝉蜕50g、麻黄100g、甘草140g,蜂蜜适量。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炙黄芪350g、炒白术120g、防风160g、白芷120g、乌梅肉120g、银柴胡100g、荆芥160g、辛夷160g、炒苍耳90g、细辛90g、蝉蜕60g、麻黄120g、甘草160g,蜂蜜适量。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共375例,年龄为15岁以上的205例,只有170例为15岁以下。375例患者中痊愈的369例,显效的6例,总有效率达1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