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的多流体泵装置、驱动和致动系统以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5858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连续的多流体泵装置、驱动和致动系统以及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9月20日、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2/056355、国家申请号为201280057101.1、名称为“连续的多流体泵装置、驱动和致动系统以及方法”的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1年9月21日提交的且标题为“连续的多流体输送系统和方法(continuousmulti-fluiddeliverysystemandmethod)”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1/537,371的权益,并且该临时申请以其全部内容结合在此。

发明背景

发明领域

在此描述的本发明涉及包括一个流体泵装置以及一个关联的驱动和致动系统的一种流体输送系统,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程序中的连续的多流体输送应用,其中一种或多种流体被输注/注射到患者中。

相关技术说明

在医学领域中,用于向患者提供流体的流体输送装置通常是公知的并且存在许多不同的形式。通常用于此目的的一种系统是重力馈送系统,其中一个包含流体的袋被支撑在患者身体的水平面上方,并且其中流向患者的流速通过在袋与患者之间延伸的柔性管上的一个夹具的总压力来控制。应容易了解,流体穿过管的流速是管的收缩量的函数。医学领域中已知手动操作的装置用于在压力作用下将流体输送到患者。这类手动操作的泵送装置的例子已知于金(king)等人的美国专利号3,464,359、伯格曼(bergman)的美国专利号2,062,285以及万德尔(wandel)的美国专利号1,748,810,等等。

在医学领域中还已经使用基于注射器的输注泵和蠕动泵来用于在压力作用下将流体输送到患者,并且这提供了对输送到患者的流体的流速和体积量的更为精确的控制。被适配成将流体输送到患者的注射器泵的一个例子描述于莱尔(layer)等人的美国专利号5,529,463,该专利披露了用于此目的的一种多注射器泵。适用于在压力作用下将恒定流量的流体输送到患者的一种蠕动泵系统描述于同属futterknecht的美国专利号6,558,125和6,488,660。

存在许多需要以精确控制的方式将流体输送到患者的医学程序。一种这样的应用涉及在诊断计算机断层摄影(ct)扫描过程中将造影剂流体输送到患者以便提供增强的x射线图像。传统上,使用基于注射器的注射系统将这种造影剂流体输送到患者。这类注射系统需要将造影剂流体从其原有容器转移到一次性注射器。然后注射系统在注射器内对流体加压,以便以一个控制(需要时精确控制)的流速将流体输送到患者。一些基于注射器的注射系统能够容纳两个单独的注射器,以便于按顺序或同时输送两种不同类型的流体。

基于注射器的流体注射系统的一个局限性是,在每个患者程序之前需要再填充和更换这些一次性注射器。evans,iii等人的美国专利号5,806,519描述了一种流体输送系统,它能够用于接连地将流体输送到多位患者,而不需要为每位患者再填充和更换注射器。另一种支持克服这一局限性的流体输送系统披露于美国专利号6,558,125和6,488,660(futterknecht)。这些后面的专利披露了一种流体输送系统,它利用蠕动泵将流体直接从造影剂瓶输送到患者。虽然此系统消除了在每个患者之后更换一次性注射器的需要,但滚压式蠕动泵的使用固有地将系统的压力能力限制为大约200psi。遗憾的是,许多ct程序以及几乎所有血管造影程序需要在更高压力下输送流体。

为了提供对输送到患者的流体的流速和体积量的更精确控制,已经在医学领域中开发了正排量泵平台。这些装置消除了注射器的使用并且提供了相比蠕动泵增加的压力范围。一种这样的正排量泵装置披露于雷利(reilly)等人的美国专利号5,196,197和6,197,000,这两个专利描述了一种用于向患者连续输送造影剂流体的系统,该系统使用一个凸轮驱动的多活塞泵。这种泵能够以一种控制的方式在相对高压力下输送流体。旨在用于向经历医学程序的患者输送流体的正排量泵平台的另一个例子披露于国际公开号wo2006/056828,该公开披露了具有多个往复和旋转运动活塞的一种容积泵,所述活塞被适配成在医学程序过程中输送一个受控制且连续流速的流体。同被转让给nemotokiyourindoukk的日本公开号jp61-42199和jp61-4220披露了另一种多活塞缸泵,它能够在医学程序过程中进行流体的控制且连续的输送。

在医学领域中已知用于将流体输送到患者的正排量泵平台中存在若干缺点。一个缺点在于,这些泵平台典型地被局限于泵送单一流体类型。如ct程序等许多医学程序经常涉及使用被精确地输送到患者体内相关区域的造影剂流体和盐水的组合。例如,在进行造影剂流体的初始注射之后,可以给予一定体积的盐水流体,以便将造影剂流体移动到相关区域内。为了具有输送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类型流体的能力,必须在泵入口的上游添加一个外部选择阀(如旋塞),以便允许流体输送系统从两个可利用的流体源之一中做选择,或者如果还设有一个混合装置,则可能选择这两个流体源。如果在流体输送系统中有两个互连的泵,则系统可能够输送两种流体的一种控制的混合物。然而,两个泵中的每个泵必须独立地受控制以提供其对应流体类型所要求的流速。下游混合装置也可以用于这样的两泵系统中。

发明概述

本披露提出用于与一个驱动和致动系统关联的一种流体泵装置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该驱动和致动系统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以及包括该驱动和致动系统以及流体泵装置的一种流体输送系统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还提出组装该流体泵装置的方法和操作该流体泵装置、驱动和致动系统以及流体输送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流体泵装置包括:多个泵筒、在这些泵筒的每一个之内可往复地操作的一个柱塞、以及用以建立在至少一个流体来源与这些泵筒之间的选择性流体连通的一个入口换向阀。该入口换向阀可以侧向地位于这些泵筒的外侧。

该入口换向阀可以定向为大体上与这些泵筒平行。该流体泵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到这些泵筒的流体连通的一个泵歧管,并且该入口换向阀控制与该至少一个流体来源的流体连通以便控制进入该泵歧管中的流体流。该泵歧管包括一个入口歧管通道和一个出口歧管通道,并且进一步包括一个出口换向阀,该出口换向阀与该出口歧管通道处于流体连通以控制来自该泵歧管的流体流。该出口换向阀包括一个出口换向阀筒,该出口换向阀筒具有一个布置于其中的阀杆,并且其中该出口换向阀包括一个患者出口端口和一个废物出口端口。该出口换向阀杆限定一个流动通路以建立与该患者出口端口或该废物出口端口的选择性流体连通。该出口换向阀杆可以限定一个锥形端。该泵歧管可以包括一个入口歧管通道和一个出口歧管通道,并且这些泵筒可以各自包括用于与该入口歧管通道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入口开口和用于与该出口歧管通道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这些泵筒可以与该入口歧管通道和该出口歧管通道经由对应入口止回阀和出口止回阀而处于选择性流体连通。该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可以被定位在这些泵筒的每一个中的一个高点处以便气泡排出。

该入口换向阀可以包括一个入口换向阀筒,该入口换向阀筒具有一个布置于其中的阀杆,该阀杆限定一个轴向通路和多个连接至该轴向通路的径向入口端口。这些径向入口端口可以布置于该阀杆周围的不同角定向处。这些径向入口端口可以可替代地布置于该阀杆周围的不同角定向处以及沿着该阀杆的不同轴向位置处。一个盐水歧管可以经由该入口换向阀与这些泵筒处于选择性流体连通,从而建立一个盐水流体来源与这些泵筒之间的选择性流体连通。该盐水歧管可以横过该多个泵筒延伸。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流体泵装置可以包括:多个泵筒、在这些泵筒的每一个之内可往复地操作的一个柱塞、以及用以建立在至少一个流体来源与这些泵筒之间的选择性流体连通的一个入口换向阀。该入口换向阀可以侧向地位于这些泵筒的外侧,并且标识标记可以设置在该流体泵装置上并且用该流体泵装置的标识信息来编码。

该入口换向阀可以包括一个入口换向阀筒,该入口换向阀筒具有一个布置于其中的阀杆,该阀杆限定一个轴向通路和多个连接至该轴向通路的径向入口端口,并且该标识信息至少包括该入口换向阀筒中的该阀杆的一个初始角定向或其代表物(representation)。这些径向入口端口可以布置于该阀杆周围的不同角定向处。可替代地,这些径向入口端口可以布置于该阀杆周围的不同角定向处以及沿着该阀杆的不同轴向位置处。该入口换向阀筒可以被定向为大体上与这些泵筒平行。

该标识标记可以是一个经光学编码的透明构件。该标识标记可以被布置于这些泵筒之一上。该入口换向阀可以包括一个入口换向阀筒,该入口换向阀筒具有一个布置于其中的阀杆,并且该标识信息可以至少包括该入口换向阀筒中的该阀杆的一个初始角定向或其代表物。该阀杆可以包括多个径向入口端口,这些径向入口端口布置于该阀杆周围的不同角定向处。可替代地,该阀杆可以包括多个径向入口端口,这些径向入口端口布置于该阀杆周围的不同角定向处以及沿着该阀杆的不同轴向位置处。该入口换向阀筒可以被定向为大体上与这些泵筒平行。该入口换向阀筒可以包括用于连接至多个流体来源的多个入口端口。

该标识信息可以包括泵配置号/型号、生产批号、泵型标识符、泵序列标识号中的至少一个、或其任何组合。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该流体泵装置包括:多个泵筒;在这些泵筒的每一个之内可往复地操作的一个柱塞,每个柱塞包括一个在近侧从其延伸的活塞接口构件,该活塞接口构件被分为向着彼此可压缩的至少两部分;以及用以建立在至少一个流体来源与这些泵筒之间的选择性流体连通的一个入口换向阀。该入口换向阀可以侧向地位于这些泵筒的外侧。

这些柱塞可以各自包括一个远端盘和一个近端盘。这些柱塞在这些对应的泵筒之内可以是可往复地操作的,从而使得每个柱塞的该远端盘在这些泵筒的一个泵送区之内是可操作的并且该近端盘在这些泵筒的一个隔离区之内是可操作的。一个密封可以设在该远端盘和该近端盘各自的至少周向周围处。

一个径向唇可以设在该活塞接口构件的该至少两部分的每一个上以与一个传动活塞接合。一个支撑构件可以同轴地布置于该活塞接口构件中。该活塞接口构件的该至少两部分的每一个上的径向唇可以与一个传动活塞中的一个插口所限定的一个接收槽接合。该活塞接口构件大体上可以是圆柱形,并且该至少两部分可以限定至少两个弧形段。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流体输送系统,该流体输送系统包括一个流体泵装置,该流体泵装置包括:多个泵筒;在这些泵筒的每一个之内可往复地操作的一个柱塞;以及用以建立在至少一个流体来源容器与这些泵筒之间的选择性流体连通的一个入口换向阀,该入口换向阀侧向地位于这些泵筒的外侧。一个驱动和致动系统独立地且往复地操作这些泵筒中的这些柱塞。

该入口换向阀可以被定向为大体上与这些泵筒平行。

一个泵歧管可以控制到这些泵筒的流体连通,并且该入口换向阀可以控制与该至少一个流体来源的流体连通以便控制进入该泵歧管中的流体流。该泵歧管可以包括一个入口歧管通道和一个出口歧管通道,并且这些泵筒可以各自包括用于与该入口歧管通道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入口开口和用于与该出口歧管通道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这些泵筒可以与该入口歧管通道和该出口歧管通道经由对应入口止回阀和出口止回阀而处于选择性流体连通。该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可以被定位在这些泵筒的每一个中的一个高点处以便气泡排出。

该入口换向阀可以包括一个入口换向阀筒,该入口换向阀筒具有一个布置于其中的阀杆,并且该阀杆可以限定一个轴向通路和多个连接到该轴向通路的径向入口端口。这些径向入口端口可以布置于该阀杆周围的不同角定向处。该阀杆可以可替代地包括多个径向入口端口,这些径向入口端口布置于该阀杆周围的不同角定向处以及沿着该阀杆的不同轴向位置处。

一个盐水歧管可以经由该入口换向阀与这些泵筒处于选择性流体连通,从而建立一个盐水流体来源与这些泵筒之间的选择性流体连通。该盐水歧管可以横过该多个泵筒延伸。该入口换向阀可以是独立于这些柱塞由该驱动和致动系统可操作的。

标识标记可以设在该流体泵装置上,并且用该流体泵装置的标识信息来编码。该入口换向阀可以包括一个入口换向阀筒,该入口换向阀筒具有一个布置于其中的阀杆,并且该标识信息可以至少包括该入口换向阀筒中的该阀杆的一个初始角定向或其代表物。该阀杆可以包括多个径向入口端口。这些径向入口端口可以布置于该阀杆周围的不同角定向处。可替代地,这些径向入口端口可以布置于该阀杆周围的不同角定向处以及沿着该阀杆的不同轴向位置处。该入口换向阀筒可以被定向为大体上与这些泵筒平行。

该标识标记可以是一个经光学编码的透明构件。该标识标记可以被布置于这些泵筒之一上。

这些柱塞的每一个可以包括一个在近侧从其延伸的活塞接口构件,并且该活塞接口构件可以被分为向着彼此可压缩的至少两部分。这些柱塞可以各自包括一个远端盘和一个近端盘。这些柱塞在这些对应的泵筒之内可以是可往复地操作的,从而使得这些柱塞的每一个的该远端盘在这些泵筒的一个泵送区之内是可操作的并且该近端盘在这些泵筒的一个隔离区之内是可操作的。一个密封可以设在该远端盘和该近端盘各自的至少周向周围处。一个径向唇可以设在该活塞接口构件的该至少两部分的每一个上以与该驱动和致动系统的一个传动活塞接合。一个支撑构件可以同轴地布置于该活塞接口构件中。

可以提供一个驱动和致动系统以用于操作该流体泵装置。该驱动和致动系统包括一个可延伸的且可缩回的泵抽屉(pumpdrawer)以接纳该流体泵装置,其中该流体泵装置包括多个泵筒和在这些泵筒的每一个之内可往复地操作的一个柱塞。多个传动活塞被提供并且被适配成用于对应地机械连接到这些柱塞,以独立地且往复地操作这些泵筒中的这些柱塞。多个活塞线性致动器对应地联接至这些传动活塞,并且多个驱动电动机对应地可操作地联接至这些活塞线性致动器,以便向这些活塞线性致动器提供原动力来独立地且往复地操作这些柱塞。

该流体泵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以建立在至少一个流体来源容器与这些泵筒之间的选择性流体连通的一个入口换向阀,并且该入口换向阀可以侧向地位于这些泵筒的外侧。

可以提供一个入口换向阀致动器,该入口换向阀致动器被适配成用于机械连接至该入口换向阀以控制对该入口换向阀的操作,从而建立该至少一个流体来源容器与这些泵筒之间的选择性流体连通。

一个泵歧管可以控制到这些泵筒的流体连通,并且一个泵夹紧机构可以是可操作的,以便将该流体泵装置固定在该泵抽屉中,并且在该流体泵装置被装载在该泵抽屉中时对该泵歧管施加一个压缩力。该泵夹紧机构可以包括一个夹紧块,以便在该流体泵装置被装载在该泵抽屉中时啮合该泵歧管。该夹紧块可以由一个夹具致动机构来操作,以便使该夹紧块与该泵歧管啮合和脱离啮合。该泵歧管可以包括具有一个压力传感膜片的一个压力传感端口,并且该驱动和致动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压力测量机构,该压力测量机构被适配成用于与该压力传感端口接合。操作该夹具致动机构以使该夹紧块与该泵歧管啮合同时可以引起该压力测量机构可操作地与该压力传感膜片接合。该驱动和致动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被适配成用于与该压力传感端口接合的压力测量机构。

该泵歧管可以包括一个入口歧管通道和一个出口歧管通道,并且一个出口换向阀可以与该出口歧管通道处于流体连通以控制来自该泵歧管的流体流。该驱动和致动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出口换向阀致动器来控制对该出口换向阀的操作。

该流体泵装置的这些柱塞可以各自包括一个被分为至少两部分的活塞接口构件,该至少两部分是向着彼此可压缩的以便实现与这些对应传动活塞的机械连接。一个径向唇可以设在该至少两部分的每一个上以与这些对应传动活塞接合。一个支撑构件可以同轴地布置于该活塞接口构件中。此外,一个径向唇可以设在这些对应活塞接口构件的这些至少两部分的每一个上,以便与该驱动和致动系统的这些相应传动活塞中的插口中的一个接收槽接合。

另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使一个流体泵装置与一个流体输送系统的一个驱动和致动系统接合的方法。该流体泵装置大体上包括:多个泵筒;以及在这些泵筒的每一个之内可往复地操作的一个柱塞,这些柱塞的每一个包括一个在近侧从其延伸的活塞接口构件。该活塞接口构件被分为向着彼此可压缩的至少两部分。这些柱塞与该驱动和致动系统的对应传动活塞接合,从而使得这些活塞接口构件的每一个的该至少两部分向着彼此压缩,以实现与这些对应传动活塞的机械啮合。这些传动活塞独立地且往复地操作这些对应泵筒中的这些柱塞。

该流体泵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以建立在至少一个流体来源容器与这些泵筒之间的选择性流体连通的一个入口换向阀,其中该入口换向阀侧向地位于这些泵筒的外侧。

这些柱塞可以各自包括一个远端盘和一个近端盘。这些柱塞在这些对应的泵筒之内可以是可往复地操作的,从而使得这些柱塞的每一个的该远端盘在这些泵筒的一个泵送区之内是可操作的并且该近端盘在这些泵筒的一个隔离区之内是可操作的。一个一个密封可以设在该远端盘和该近端盘各自的至少周向周围处。一个径向唇可以设在这些对应活塞接口构件的这些至少两部分的每一个上,以便与该驱动和致动系统的这些对应传动活塞中的一个插口中的一个接收槽接合。一个支撑构件可以同轴地布置于该活塞接口构件中。在一种替代构造中,一个径向唇可以设在这些活塞接口构件的这些至少两部分的每一个上,并且这些对应传动活塞可以各自包括限定一个接收槽的一个远端插口,从而使得使这些柱塞与这些对应传动活塞接合的步骤包括:将这些活塞接口构件接收到这些对应传动活塞的该远端插口中,并且将这些至少两部分上的该径向唇与这些对应传动活塞的每一个中的该远端插口中的该接收槽啮合。

另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组装一个流体泵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个泵本体,该泵本体具有多个泵筒和侧向地位于这些泵筒的外侧的至少一个入口换向阀筒;将包括一个阀杆的一个入口换向阀本体插入到该入口换向阀筒中,从而使得该阀杆在该入口换向阀筒中处于一个预定角定向中;并且将多个对应柱塞插入到这些泵筒中。

该泵本体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盐水歧管,该盐水歧管横过这些泵筒延伸并且限定至少一个盐水通道,并且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将一个盐水歧管盖安装到该泵本体上以封闭该至少一个盐水通道。

该泵本体可以包括一个前板并且这些泵筒可以在近侧从该前板延伸,并且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将一个泵歧管板安装到该前板上以形成一个泵歧管。在将该泵歧管板安装到该前板上以形成该泵歧管的步骤过程中,至少一个止回阀可以被锁固在该歧管板与该前板之间。该前板可以包括由至少一个通道构件限定的至少一个入口歧管通道,并且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将一个入口歧管盖安装在该至少一个通道构件上以封闭该至少一个入口歧管通道。该歧管板可以包括一个出口换向阀筒,并且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将包括一个阀杆的一个出口换向阀本体插入到该出口换向阀筒中。该出口换向阀筒可以包括一个患者出口端口和一个废物出口端口,并且该出口换向阀本体的该阀杆限定一个流动通路,并且将该出口换向阀本体插入到该出口换向阀筒中的步骤可以包括:将该流动通路对准成与该废物出口端口处于流体连通。在将该出口换向阀本体插入到该出口换向阀筒中的步骤之前可以将润滑剂喷涂到该出口换向阀筒的内壁表面上。

该方法在将该入口换向阀本体插入到该入口换向阀筒中的步骤和将这些对应柱塞插入到这些泵筒中的步骤之前可以进一步包括:将润滑剂喷涂到这些泵筒的内壁表面上和该至少一个入口换向阀筒的内表面上。

将该入口换向阀本体插入到该入口换向阀筒中的步骤和将这些对应柱塞插入到这些泵筒中的步骤可以同时发生。

该入口换向阀本体的该阀杆的预定角定向可以编码在被设在该泵本体上的标识标记中,并且该标识标记可以是一个条形码。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生成一个入口换向阀位置编号并且将该入口换向阀位置编号编码为设在该泵本体上的标识标记。该入口换向阀位置编号可以对应于该入口换向阀本体的该阀杆在该入口换向阀筒中的预定角定向。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将该标识标记蚀刻在这些泵筒之一上。

在结合附图阅读以下对不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之后,在此详细描述的这些不同实施例的另外的细节和优点将变得清楚。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一种用于连续的多流体输送应用的流体输送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一种用于在图1中所示的流体输送系统中使用的流体泵装置的前透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流体泵装置的后透视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流体泵装置的底部透视图。

图5a是图2中所示的流体泵装置的底部视图。

图5b是图5a中的细节5b的详细视图。

图6是图2中所示的流体泵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图2中所示的流体泵装置的泵本体的前透视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泵本体的后透视图。

图9是图7中所示的泵本体的泵筒的后视图。

图10是沿图2中的线10-10所取得的截面视图,并且其中为清楚起见移除了流体泵装置的柱塞。

图11是图2中所示的流体泵装置的柱塞的后透视图。

图12是沿图11中的线12-12所取得的截面视图。

图13是被适配成用于锁固并致动图11中所示的柱塞的传动活塞的远侧部分的截面透视图。

图14是示出图13中所示的传动活塞与图11中所示的柱塞的啮合的截面透视图。

图15是流体泵装置的透视图,示出从该流体泵装置分解出的入口歧管盖。

图16是被适配成用于与图7中所示的泵本体关联的泵歧管板的右前部分的透视图。

图17是流体泵装置的支撑入口止回阀和出口止回阀的泵歧管板的后透视图。

图18是被适配成用于与图7中所示的泵本体关联的泵歧管板的右侧部分的后透视图。

图19是被适配成用于与图7中所示的泵本体关联的泵歧管板的一部分的纵向截面透视图。

图20是图2中所示的流体泵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透视图,示出对该流体泵装置的入口止回阀的操作。

图21是图2中所示的流体泵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透视图,示出对该流体泵装置的出口止回阀的操作。

图22是沿图17中的线22-22所取得的截面透视图。

图23是沿图3中的线23-23所取得的截面透视图。

图24a是用于图2中所示的流体泵装置的出口换向阀本体的等距透视图。

图24b是沿图24a中的线24b-24b所取得的截面透视图。

图25a至图25q示出出口换向阀的另外的实施例,其中出口换向阀本体被体现为具有不同的密封安排。

图26是用于与图24中所示的出口换向阀关联的可抽汲阀的等距透视图。

图27是沿图3中的线27-27所取得的截面透视图。

图28a是用于图2中所示的流体泵装置的入口换向阀杆的等距前透视图。

图28b是用于图2中所示的流体泵装置的入口换向阀杆的等距后透视图。

图28c至图28d是图28a至图28b中所示的并且进一步包括第一示例性密封安排的入口换向阀杆的等距透视图。

图28e至图28f是图28a至图28b中所示的并且进一步包括第二示例性密封安排的入口换向阀杆的等距透视图。

图29a至图29h是入口换向阀的示出其示例性操作的示意性截面视图。

图30是沿图3中的线30-30所取得的截面透视图。

图31是图2的流体泵装置的泵筒之一的截面透视图,示出布置于右内侧泵筒中的柱塞的最前方部分。

图32是图2中所示的流体泵装置的右侧部分的水平截面透视图,示出来自与该流体泵装置关联的第一流体来源容器的流入。

图33是图2中所示的流体泵装置的右侧部分的水平截面透视图,示出来自与该流体泵装置关联的第二流体来源容器的流入。

图34是图2中所示的流体泵装置的右侧部分的水平截面透视图,示出来自与该流体泵装置关联的右侧盐水来源的流入。

图35是图2中所示的流体泵装置的右侧部分的水平截面透视图,示出来自与该流体泵装置关联的左侧盐水来源的流入。

图36是图35中所示的截面透视图的放大视图。

图37是穿过图2中所示的流体泵装置的一个泵筒取得的截面透视图,并且示出该流体泵装置的入口止回阀和出口止回阀。

图38是一个截面透视图,它是图37中所示视图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39是穿过图37中所示的同一泵筒取得的截面透视图,并且示出该流体泵装置的出口歧管通道中的流体流。

图40是示出图2的流体泵装置的示意图,该流体泵装置具有与该流体泵装置关联的流体供应组的第一或基础实施例。

图41是示出图2的流体泵装置的示意图,该流体泵装置具有与该流体泵装置关联的流体供应组的第二或高使用率实施例。

图42是示出图2的流体泵装置的示意图,该流体泵装置具有与该流体泵装置关联的流体供应组的第三或有限使用率实施例。

图43是示出图2的流体泵装置的示意图,该流体泵装置具有与该流体泵装置关联的流体供应组的第四或另外的有限使用率实施例,该实施例可以与单一患者流体来源容器一起使用。

图44是用于与图2中所示的流体泵装置一起使用的示例性患者供应组的透视图。

图45是一个示意图,示出具有如图41中所示的流体供应组的第二或高使用率实施例的流体泵装置,并且进一步示出与该流体泵装置关联的废物收集系统。

图46a是体现为移动式系统的用于连续的多流体输送应用的流体输送系统的透视图。

图46b是图46a的流体输送系统的示意图,示出为与包括远程定位的显示器、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仪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等的外部装置接合。

图47是用于图46a中所示的流体输送系统的驱动和致动系统的示意性图示,并且进一步示出用于该流体输送系统的控制系统的特征。

图48是用于图46a中所示的流体输送系统的驱动和致动系统的顶透视图,其中泵抽屉处于闭合位置中。

图49是用于图46a中所示的流体输送系统的驱动和致动系统的顶透视图,其中泵抽屉处于打开位置中。

图50是用于图46a中所示的流体输送系统的驱动和致动系统的侧面透视图,其中泵抽屉处于打开位置中。

图51是用于图46a中所示的流体输送系统的驱动和致动系统的侧视图,其中泵抽屉处于闭合位置中。

图52是用于图46a中所示的流体输送系统的驱动和致动系统的顶视图,其中泵抽屉处于闭合位置中。

图53是沿图52中的线53-53所取得的用于图46a中所示的流体输送系统的驱动和致动系统的截面视图。

图54是沿图52中的线54-54所取得的用于图46a中所示的流体输送系统的驱动和致动系统的截面视图。

图55是用于图46a中所示的流体输送系统的驱动和致动系统的后部分的顶透视图。

图56是用于图46a中所示的流体输送系统的驱动和致动系统的前透视图,其中泵抽屉处于闭合位置中。

图57是用于图46a中所示的流体输送系统的驱动和致动系统的前部分的顶透视图。

图58是沿图52中的线58-58所取得的用于图46a中所示的流体输送系统的驱动和致动系统的截面视图。

图59是用于图46a中所示的流体输送系统的压力测量机构的顶视图。

图60是设在图46a中所示的移动式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流体处理隔间的透视图。

优选实施方案的说明

在下文中出于描述的目的,空间定向术语在使用时应涉及参考的实施例,如它在附图中所定向或在以下详细说明中以其他方式所描述。然而,应理解,下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采取许多替代变体和构造。还应理解,附图中所示和在此所描述的特定部件、装置、特征以及操作顺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理解为是限制性的。

首先参照图1至图6,示出一般以一次性泵盒的形式提供的一个流体泵装置10。虽然流体泵装置或泵盒10(在下文中被称为“泵10”)意图作为一次性部件,但是泵10意图在处置之前用于多次使用。这样的多次使用可以是用于多位患者或用于在可能涉及一位患者或多位患者的医学诊断和治疗程序中的多次且离散数量的使用。泵10被适配成用于与接纳、驱动和致动泵10上的各个部件的一个驱动和致动系统400接合。在此结合图46至图60描述该驱动和致动系统400。还提供一个控制系统800以控制对该驱动和致动系统800的各个部件的操作,如在此结合图46至图60所描述。

泵10可以被认为是具有一个前侧或远侧12、一个后侧或近侧14、一个右侧16(在从该前侧或远侧12朝向该后侧或近侧14观看时)以及一个左侧18(在从该前侧或远侧12朝向该后侧或近侧14观看时)。一般来说,如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泵10可以是包括驱动和致动系统400的一个流体输送系统2的一部分,如在此所讨论。泵10一般包括一个流体供应区段20、一个泵计量和加压区段22以及一个泵出口区段24。该流体供应区段20包括容纳了有待向该泵10供应的各种流体的一个或多个流体来源容器30,以及将该一种或多种流体引到该泵10的一个流体供应组32(参见在此讨论的图40至图43)。该流体供应组32的各种版本和实施例可以与泵10关联,以便满足不同患者和/或程序需要。该流体供应组32的各种版本和实施例的每一个包括一根或多根流体供应管34,该一根或多根流体供应管各自具有连接至该泵10的一端和连接至用于接取一个流体来源容器30的一个长钉36的相反端。

该泵出口区段24包括一个一次性单次使用或单一患者供应组40(在下文中,“患者供应组40”;参见在此所讨论的图44),该供应组包括医学管路,该医学管路具有各自具有一个流体连接器42的相反自由端,该流体连接器用于进行流体连接,例如流体连接到被插入至一位患者中的一根导管,以便将一种所希望的流体或多种流体的混合物运送到患者身体内一个所希望的位置。这些流体连接器4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一个止回阀(未示出)以防止来自该患者的逆流。另外,泵出口区段24包括与泵10关联的一个废物收集系统44以收集并存储废物流体。该废物收集系统44一般包括连接至一个废物收集容器48的一个废物收集管组46,如在此进一步所讨论的图45中所示。该废物收集管组46被适配成与泵10进行流体连接。

泵10形成泵计量和加压区段22的一部分。泵10大体上包括:一个泵歧管80;一个泵本体100;多个独立可操作的柱塞200,这些柱塞可操作地与该泵本体100关联;一个泵歧管板230,该泵歧管板连结到该泵本体100以形成该泵歧管80;一个出口换向阀280,该出口换向阀与该泵本体100关联以用于控制来自该泵10的流体输送或输出;以及多个入口换向阀300,这些入口换向阀与该泵本体100关联以用于控制流向该泵本体100的流体流。在操作中,泵10典型地与容纳在这些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多种且不同的流体接合,并且是由驱动和致动系统400来致动或操作以从若干流体来源容器30选择一种流体类型并且独立地抑或作为一种流体混合物连续地将多种流体输送到患者。在该驱动和致动系统400的受指挥的操作下,该泵10直接从这些流体来源容器30抽进流体,并且准确地计量经由患者供应组40(图44中所示)到患者的适当体积和指定的流体流速以及输注时间。如前述所指出,各个流体供应组32可以与泵10关联以满足不同患者和/或程序需要,并且在此结合图40至图43进一步详述这些不同版本或实施例。

操作泵10的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对从该泵10分送到患者供应组40的流体进行充分加压,以便克服穿过该患者供应组40和连接至该患者供应组的导管的任何阻力,这样使得准确的流体体积和压力被输送到患者身体内所希望的治疗或诊断位置。来自泵10的流体流经由一根留置导管而被大致上连续地输送到患者,并且该流体流可以是一种单一流体、或大致上同时地被输送的多种流体,该多种流体经由出口换向阀280被组合成具有任何所希望比例的一种混合物并且作为一个单一流被输送。

另外参照图7至图10,泵本体100典型地被形成为由聚碳酸酯和类似聚合材料经由一种注塑模制工艺所形成的一个整体本体或单个本体。该泵本体100包括一个前板或远侧板102和在近侧从该前板102延伸的多个泵筒104。在所示实施例中,该泵10中一共设有四个(4个)泵筒104,其中两个(2个)右侧泵筒104提供一个流体回路并且两个(2个)左侧泵筒104提供一个第二流体回路,如在此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当有四个(4个)泵筒104设在该泵10中时,该泵10可以是“可扩展的”以便包括另外多对泵筒104,或可以仅设有两个(2个)串联泵筒104。虽然这些泵筒104优选具有一个圆柱形形状,但是它们也可以在垂直截面或横截面中具有其他对称或非对称截面形状(如d形)。每个泵筒104限定一个泵室106并且接纳一个柱塞200,该柱塞在该泵筒104内是可往复地操作的。这些柱塞200是独立地由该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可操作的。这些对应泵筒104各自具有限定该泵室106的一个内壁或内表面108。这些泵筒104各自具有由前板102形成的一个大体上封闭的前端或远端壁110、以及一个开放的后端或近端112。

另外,泵本体100包括多个入口换向阀筒114,该多个入口换向阀筒在近侧从该前板102延伸、侧向地在两个(2个)外泵筒104的外侧。每个入口换向阀筒114限定一个圆柱形室116,该圆柱形室接纳在该入口换向阀筒114内可旋转地操作的一个入口换向阀300。该驱动和致动系统400还独立地操作布置于这些入口换向阀筒114内的这些对应入口换向阀300。在所示实施例中,两个(2个)入口换向阀筒114被设在泵10中,以便对应地控制在泵10中的到提供一个流体回路的这两个(2个)“右侧”泵筒104的流入和到提供第二流体回路的这两个(2个)“左侧”泵筒104的流入。这些对应入口换向阀筒114具有形成于前板102中的一个前端或远端开口118和接纳入口换向阀300的一个后端或近端开口120。

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个入口换向阀筒114包括一对入口端口122、124,用于将泵10连接到有待接收在这些泵筒104的这些泵室106中的诊断或治疗(例如,药用)流体(如成像造影剂)的两个(2个)流体来源。此外,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个入口换向阀筒114包括一个另外的后侧或近侧入口端口126,用于将该泵10连接到(典型地)如盐水等的一个冲洗流体或稀释流体来源。因此,最后方入口端口126在下文中被称为一个“盐水端口126”,而入口端口122、124在下文中对应地被称为“第一入口端口122和第二入口端口124”。这些入口端口122、124、126沿着该入口换向阀筒114轴向地间隔开,其中该第一入口端口122位于前板102附近,并且该盐水端口126位于该入口换向阀筒114的后端或近端开口120附近。盐水端口126与第一入口端口122和第二入口端口124相比位于一个较低水平面处,并且连接到位于泵本体100的下侧上的一个盐水歧管,如在此所描述。因此,该盐水端口126位于一个较低水平面处并且通向该入口换向阀筒114和盐水歧管130以接取该盐水歧管130中的两个(2个)盐水通道之一(如在此所描述),而不是与入口换向阀300的阀本体相交或直接相对,如同在第一入口端口122和第二入口端口124的情况下。该入口换向阀筒114上的第一入口端口122和第二入口端口124以及盐水端口126可以形成为具有鲁尔型连接器端头或有倒钩的连接端头以及相似流体连接安排,以用于进行到流体供应管34的可移除的抑或永久的流体连接,这些流体供应管用于将该泵10连接到向该泵10提供治疗或诊断(例如,药用)流体或盐水的该一个或多个流体来源容器30。

出于示例性目的,泵10的所示实施例显示为具有六个(6个)供应端口:该泵10的右侧16和左侧18上各自有三个(3个)供应端口。这些供应端口包括泵本体100上的两个(2个)右侧入口端口122、124和右侧盐水端口126以及泵本体100上的两个(2个)左侧入口端口122、124和左侧盐水端口126。然而,这种特定构造是为了便于解释泵10的各个部件、特征以及所希望的操作特性而被示出并且应被认为是非限制性的。因此,该泵10可以根据需要在每一侧16、18上包括更少或更多数量的端口122、124、126。

对应入口换向阀筒114上的盐水端口126与一个盐水歧管130处于流体连通,该盐水歧管横过泵本体100的下侧并且横过这些泵筒104延伸。该盐水歧管130定向为大体上与前板102平行。盐水歧管130典型地被适配成用于放置成经由两个(2个)盐水端口126与容纳在两个(2个)对应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两个(2个)盐水来源s1、s2处于流体连通。该盐水歧管130分叉成两个(2个)盐水通道132、134。对应入口换向阀300被构造成使得可以经由这些盐水通道132、134从这些盐水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s1、s2来源中的任一个抽吸盐水,即使盐水流体来源容器30与入口换向阀300在物理上可以是在泵10的相反侧,如在此进一步所描述。在泵10的所示实施例中,盐水歧管130的前方或远侧或“第一”盐水通道132是由连接到位于右侧入口换向阀筒114上的盐水端口126的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盐水来源s2供应,并且后方或近侧或“第二”盐水通道134是由连接到位于左侧入口换向阀筒114上的盐水端口126的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盐水来源s1供应。这些盐水通道132、134的形状可以形成为具有平滑内部表面和曲率,以便使穿过每个盐水通道132、134的滞留空气和压力降(例如,流动限制)的可能性最小化。一个盐水歧管盖136封闭这些盐水通道132、134,并且可以经由医用级粘合剂、溶剂粘合、激光和超声波焊接以及相似连结技术而被紧固在形成于泵本体100的下侧上的盐水歧管130上的适当位置。

在该前方盐水通道132被连接到右盐水来源s2并且该后方盐水通道134被连接到左盐水来源s1时,希望使用来自左盐水来源s1的盐水来清除空气,因为这是最后方盐水通道。通过使用连接到左盐水来源s1的最后方盐水通道134进行流体灌注操作,泵10中的流体通路可以从后向前地被灌注以盐水,并且空气从这些入口换向阀300的每一个的后部向前地被清除。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在最后方盐水通道134“后面”不存在其他端口。例如,如果这些入口端口122、124之一用于供应灌注流体,那么将不可能将所有空气从这些入口换向阀300中清除。这是因为在这些入口换向阀300中在两个(2个)前入口端口122、124后面将会存在一个没有流体流过的“死区”。在灌注之后,该入口换向阀300的这个部分中的任何空气将会留下。

前板102的一个前侧或远侧140限定多个入口开口142,每个泵筒104一个入口开口。这些入口开口142设在这些泵筒104的每一个的远端壁110中。这些入口开口142允许流体进入这些对应泵筒104的泵室106。这些入口开口142在前板102上间隔开以便对应地与这些对应泵筒104的这些泵室106相符。因此,在所示实施例中,设有四个(4个)间隔开的入口开口142,每个泵筒104一个入口开口,并且这些入口开口被定位成是在这些泵筒104的每一个的底部中心附近,如图9中所示。一个入口止回阀支撑结构144设在这些入口开口142的每一个中,并且理想地凹陷到这些入口开口142的每一个内以用于支撑一个入口止回阀194。这些入口止回阀194是调节进入每个泵筒104的流体流的柔性聚合物、典型地聚氨酯盘状物。这些入口止回阀支撑结构144包括一个中心毂146和径向地从该中心毂146向外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叉状物148。在所示实施例中,该入口止回阀支撑结构144中一共存在三个(3个)叉状物148。该中心毂146理想地包括位于中心的一个预紧销钉150,该预紧销钉允许对该入口止回阀194施加一个预紧力,以确保该入口止回阀194在穿过该入口止回阀194不存在压力梯度时关闭。未将该预紧力设置得太高而过度地增大该入口止回阀194的“开启”或打开压力,因为这将会不理想地造成穿过该止回阀194的一个较高压力降。这些预紧销钉150还帮助抵消长期存储可能造成这些入口止回阀194随时间产生压缩形变的影响。前板102中的通向这些入口换向阀筒114的前端或远端开口118被一个或多个同心凸肋或凸缘152周向地邻接,该一个或多个凸肋或凸缘形成于该前板102的前侧140上并且在这些前端或远端开口118周围延伸。

该前板102的前侧140进一步限定一个狭长凹陷154,该狭长凹陷横过该前侧140在这些入口开口142的标高位置上方延伸,但是仍与这些对应泵筒104的这些泵室106相符。该狭长凹陷154被一个周长凹陷156邻接,这样使得一个密封元件(如一个狭长o形环或垫圈或相似密封元件)可以被放置在该周长凹陷156中并且围绕该狭长凹陷154形成一个流体密封边界。多个凹陷区域158限定在该狭长凹陷154中,并且在该狭长凹陷154中间隔开以便对应地与由这些泵筒104限定的泵室106相符。因此,在所示实施例中,一共设有四个(4个)凹陷区域158。每个凹陷区域158典型地在这些泵筒104的每一个的远端壁110中限定至少一个顶部或空气排出开口160,并且理想地被定位成是在这些泵筒104的每一个的顶部中心附近(如图9中所示),用于为这些对应泵筒104的这些泵室106中的气泡提供一个排出开口。这些凹陷区域158的每一个在前板102中、典型地在顶部空气排出开口160的任一侧并且在这些泵筒104的每一个的远端壁110中进一步限定一个或多个出口开口162,以便允许流体离开这些对应泵筒104。还应注意,狭长凹陷154的上表面或上支腿是大致上平坦且水平的,并且该狭长凹陷的中线稍微高于该凹陷区域158,这允许存在于该狭长凹陷154中的任何空气被向上喷射通过出口换向阀280。

总之,每个泵筒104具有与其泵室106处于流体连通的一个入口开口142和与其泵室106处于流体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出口开口162,其中该一个或多个出口开口162限定于狭长凹陷154(该狭长凹陷限定于前板102的前侧140中)中的这些凹陷区域158之一中。接着参照图10,泵筒104大体上具有在泵室106中由箭头164所标识的一个工作或泵送域或区、以及在泵室106中由箭头166所标识的一个隔离域或区。为清楚起见,在图10的视图中移除了柱塞200。

一个板支撑结构或槽168可以设在这些泵筒104中的至少一个上,如设在这些外侧泵筒104之一的顶部或向上面上。该板支撑结构168支撑一个泵指示板170,该泵指示板被编码有关于泵10的标识信息,以便使控制驱动和致动系统400的操作的控制系统800能够例如确定该泵10的构造。该泵10的构造典型地取决于如被制造有该泵10或与该泵关联并且用于满足不同患者和/或程序需要的流体供应组32的类型或构造。

此外或可替代地,该泵10的构造可以被编码到标识标记172(例如像图2中所示的条形码标记)中,该标识标记被附加在或蚀刻于这些泵筒104之一的顶部或向上面,如被附加在或蚀刻于与携带泵指示板170的泵筒104相反的外侧泵筒104。应将理解,泵指示板170和标识标记172可以位于泵本体100上的或泵歧管板230上的任何适合的表面或位置上。如图3中所示,该标识标记172还可以是一个适合的rfid(无线射频标识装置)标签,以作为用于存储关于泵10的相关信息的一种适合安排。在将泵10安装成与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关联之前扫描该标识标记172,以便确定该泵10的构造以及其他标识信息。泵指示板170和/或标识标记172可以包括另外的相关信息,如泵序列号、制造标识号、有效期、制造批次代码/批号、入口换向阀300在泵本体100上的对应入口换向阀筒114中的初始角定向、用于确认信息有效性的加密散列码、以及相似信息。更多有限信息可以由泵指示板170而不是由标识标记172携带,标识标记172典型地包括所有前述信息。因此,泵指示板170可以可替代地仅被编码有有限信息(如泵型信息),以便标识如例如在此所讨论的图40至图43中所示的泵10的特定构造。此外,如果标识标记172是一个rfid(无线射频标识装置)标签,那么该rfid标签或装置可以存储以上所列出的相同信息,如泵型/构造、泵序列号、制造标识号、有效期、制造批次代码/批号,以及入口换向阀300在泵本体100上的对应入口换向阀筒114中的初始角定向。因为rfid标签可以具有读取/写入能力,所以rfid标签还可以存储关于已经用过“标记的”泵10的次数、所泵送的流体的体积、峰值压力的信息以及相似操作信息。rfid标签可以位于泵10的任何适合的表面上并且能够由紧靠该泵10的一根天线(如与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关联的)来读取和写入。

泵指示板170典型地被设置为配合在板支撑结构168内并且由该板支撑结构紧固的一个经光学编码的透明聚合物构件。泵指示板170提供沿壁的至少一部分布置的一段材料。该段材料传播穿过其的电磁能。该段材料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指示器或槽174,每个槽沿该段材料位于一个不同的预定纵向位置处,并且每个槽被定位成:在一个泵管(barrel)(如这些泵筒104之一)与该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啮合并且由此附接到流体输送系统2的流体注射器部分时,与一个传感器纵向地对准。泵指示板170包括一系列槽174,这些槽允许在将泵10安装成与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关联之后至少对该泵的构造进行光学读取或验证。因此,该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可以包括一个光学检测器和相似技术,并且泵指示板170可以根据同属考恩(cowan)等人的美国专利号7,018,363和7,462,166的披露内容被设置和编码信息,这些专利披露用于确定构造(包括安装到一个动力流体注射器的一个流体泵送部件的大小)的光学技术并且针对这些和任何其他相关应用通过引用以其全部内容结合在此。前述考恩专利大体上涉及注射器和相似泵装置,这样,其中的光学技术可以应用于泵10的这些泵筒104。这些泵筒104与如前述考恩专利中所披露的圆柱形注射器本体和相似泵装置类似并且大体上是以相同方式可操作的。因此,前述考恩专利中描述的光学技术可以应用于这些泵筒104,借此,以这些专利中详述的光学技术来设置泵指示板170,或以这些专利中所披露的多种方式和实施例来标记或以其他方式标识这些泵筒104。泵指示板170被设置为用于对泵10施加标识标记172的一个示例性元件,并且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因为本申请明确地包括前述考恩专利中所发现的光学技术大体上到该泵10、并且具体地到泵本体100的应用。泵本体100可以是不透明的以在泵10的组装期间在一种激光焊接工艺过程中吸收激光,但是不透明的泵本体100还有助于在光学读取容纳在泵指示板170中的这些槽174中的信息方面的光学传感器性能。另外,板支撑结构168可以被适配成用于与泵指示板170进行卡扣锁定配合(snap-lockfit)。板支撑结构168可以包括:泵筒104中的用于接纳泵指示板170的一个凹陷槽176,以及用于将该泵指示板170约束在该槽176中的一对凸边178。此外,该卡扣锁定配合可以由形成于泵筒104中的槽176内的一个卡扣锁定凸片180和限定在泵指示板170下侧中的一个相应配对凹陷(未示出)来提供。

进一步参照图11至图14,如先前所指出,一个柱塞200在这些泵筒104的每一个之内是可往复地操作的并且是独立地由驱动和致动系统400来控制的。每个柱塞200包括由聚碳酸酯和相似聚合物材料注塑模制的一个刚性柱塞本体202。柱塞本体202可以是被形成为包括一系列壁段204的一个整体式、实心本体,这些壁段在一个前端或远端盘206与一个后端或近端盘208之间延伸。该后端或近端盘208被形成为具有一个活塞接口构件或装置210,该活塞接口构件或装置被适配成用于与一个独立的传动活塞50接合,该传动活塞与用于泵10的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关联。活塞接口构件210被分为至少两(2)部分或两半部以形成相对的两半部或支腿212,这些相对的两半部或支腿可以向着彼此压缩或向着柱塞200的一个中心纵向轴线径向向内地压缩,从而被接收在传动活塞50的一个远端凹陷或插口52中。另外,活塞接口构件210包括一个周向径向唇或凸缘214,该周向径向唇或凸缘被设在这些接口两半部或支腿212的每一个上,以便啮合在近侧从被设在传动活塞50的远端插口52中的径向唇或凸缘54向内限定的一个相应槽或凹陷53。这些啮合唇或凸缘54、214紧固柱塞200与传动活塞50之间的啮合。因此,每个柱塞本体202的后端或近端盘208包括若干特征,这些特征允许柱塞200“卡扣”到致动传动活塞50中的远端插口52中。前述“卡扣配合”连接的一个所希望的结果在于:该卡扣配合是非定向特定的,并且该传动活塞50可以啮合处于柱塞200的任何径向定向中的柱塞200。此外,应将理解,活塞接口构件210可以分为可以向着该柱塞200的一个中心纵向轴线向内压缩的多个区部或部分212。另外,活塞接口构件210可以是大体上圆柱形的,并且因此,该多个区部或部分可以被形成为弧形区段或弧形段。

一旦柱塞200“卡扣”到位与传动活塞50关联,那么该传动活塞50可以使该柱塞200以一种往复的方式在关联的泵筒104中移动。当柱塞200通过在泵筒104中向前或在远侧移动来对该泵筒104的泵室106中的流体加压时,在近侧从后端或近端盘208延伸的一个中央环或筒支撑构件216坐靠在致动传动活塞50中的远端插口52的一个平坦内端或底部56,从而将压缩轴向负载转移到该传动活塞50。该支撑构件216同轴地布置于该活塞接口构件212中。当有待将泵10从驱动和致动系统400移除时,传动活塞50向后或在近侧缩回,直到柱塞本体202的后端或近端盘208接触一个固定的突起。传动活塞50的进一步缩回解开活塞接口构件210与该传动活塞50之间的卡扣配合接合。

每个柱塞200包括两个(2个)过模制密封:周向地设在前端或远端盘206的前侧周围或之上的一个前端或远端唇密封218,以及周向地设在后端或近端盘208周围的一个后侧或近侧焊道密封(beadseal)220。具有过模制唇密封218的前端盘206用于将液体密封在泵筒104的泵送区164内,并且具有过模制焊道密封220的后端盘208用于防止该泵筒104的内壁108的湿润部分接触周围环境。这些密封218、220可以由聚氨酯和相似聚合物材料制成。前唇密封218理想地被适配成用于经受至少400psi、并且理想地至少500psi的流体压力,并且理想地由流体压力液压赋能。因此,更高压力导致更大密封力。后焊道密封220典型地密封以防可能被吸进泵筒104的开放后端或近端112中的灰尘和微粒,并且通过在该泵筒104的隔离区166内的压缩来致动。密封滑槽222可以沿着壁段204中的两个(2个)或更多个或所有壁段从前唇密封218延伸到后焊道密封220。在所示实施例中,密封滑槽222沿着位于柱塞本体202的相反侧面上的这些壁段204中的两个(2个)延伸。这些密封滑槽222典型地是在用于对应地在前端盘206和后端盘208上形成前唇密封218和后焊道密封220的过模制工艺过程中形成的。前端盘206的“平坦”前面是用于使泵筒104的泵室106中的残余流体体积最小化所希望的、有助于在泵10的流体灌注过程中将气泡从该泵室106喷射出,并且此外有助于在冲洗程序过程中清洁该泵室106。

应指出,传动活塞50与柱塞200之间的卡扣配合连接的保持力显著大于有待施加到该柱塞200的预期缩回力。该预期缩回力是在填充泵筒104过程中柱塞200上的真空力/吸入力和前述柱塞密封218、220与该泵筒104的内壁108之间的摩擦力的总和。如果卡扣配合保持力太低,那么柱塞200可能在使用过程中过早地与传动活塞50断开连接。

另外参照图15至图19,泵10包括一个泵歧管80,如先前所指出,该泵歧管是通过泵歧管板230与泵本体100的连接或连结来形成。泵歧管80大体上是通过将泵歧管板230组装到泵本体100的前板102来形成。泵歧管板230(下文中,“歧管板230”)包括一个前侧或远侧232和一个后侧或近侧234。歧管板230大体上被成形成与泵本体100的前板102的形状相应并且与该前板102连结,这样使得该歧管板230的后侧234与该前板102的前侧140处于啮合。歧管板230的前侧232包括设在该歧管板230的侧向右和左两半部上的右和左入口歧管通道236。这些入口歧管通道236大体上沿着歧管板230的前侧232纵向地延伸。这两个入口歧管通道236对应地与泵本体100的两个(2个)右侧泵筒104和两个(2个)左侧泵筒104相应。如先前所指出,在所示实施例中,该泵10中一共设有四个(4个)泵筒104,其中两个(2个)“右”侧泵筒104提供一个流体回路并且两个(2个)“左”侧泵筒104提供一个第二流体回路。“右”入口歧管通道236与两个(2个)“右”侧泵筒104相应,并且“左”入口歧管通道236与两个(2个)“左”侧泵筒104相应。多个对准狭槽或洞237可以设在歧管板230中,以便于如在此所描述的将泵10装载成与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关联。

右和左入口歧管通道236的每一个是由设在歧管板230的前侧232上的一个凸起通道构件或凸边壁238来限定。歧管板230在这些入口歧管通道236的每一个中限定一个侧向开口240,该侧向开口与泵本体100的前板102中的通向入口换向阀筒114的远端或前端开口118相符。因此,每个侧向开口240与一个相应前端开口118配准以将“右”和“左”入口换向阀300放置成对应地与相应“右”和“左”入口歧管通道236处于流体连通。另外,歧管板230在右和左入口歧管通道236的每一个中限定与泵本体100的前板102中的这些入口开口142相应的两(2)组入口开口242。如先前所指出,这些入口开口142在前板102上间隔开以便对应地与对应泵筒104的泵室106相符,并且这些入口开口142被定位成是在这些泵筒104的每一个的底部中心附近,如图9中所示。对应组的入口开口242理想地是以一种预定图案(如圆形图案)被安排并且能够与泵本体100的前板102中的这些入口开口142进行流体连通的多个开口242。然而,每个入口歧管通道236中的这两(2)组入口开口242可以可替代地被设为这些对应入口歧管通道236中的两个(2个)单一大开口。这些入口开口242的所示圆形安排中理想地包括位于一个“高”点处(如在限定入口歧管通道236的通道构件238的顶部部分附近)的至少一个入口开口242。这个“高点”入口开口242使气泡变成滞留在这些入口歧管通道236内的可能性最小化,因为存在于这些入口歧管通道236中的任何空气在用于泵10的初始流体灌注过程中被吸进这些泵筒104中。入口开口242的数量和大小可以被选择成用于在填充这些泵筒104过程中,在使这些泵筒104中的高压可能引起下伏的入口止回阀194的聚合物材料在高压作用下“挤”进这些入口开口242中的可能性最小化的同时,使穿过这些入口止回阀194的压力降最小化。

歧管板230的后侧或近侧234还限定一个狭长出口歧管通道或凹陷244,该出口歧管通道或凹陷横过该后侧234在歧管板230中的这些组入口开口242的标高位置上方延伸,但是仍与这些对应泵筒104的这些泵室106相符或相应。出口歧管通道244大体上与限定在泵本体100的前板102的前侧140中的狭长凹陷154相应。该狭长凹陷154被确定大小成大于该出口歧管通道244并且被周长凹陷156邻接(如先前所描述),这样使得当歧管板230连结到泵本体100的前板102以形成泵歧管80时,一个狭长o形环或垫圈或相似物可以被放置在该周长凹陷156中并且在该出口歧管通道244周围形成一个流体密封边界。在前述密封安排的一个变体中,一个焊接节点(典型地,激光焊缝)占据该周长凹陷156的位置并且不需要密封o形环或垫圈,并且这个实施例或变体在附图中示出。狭长凹陷154还在歧管板230连结到泵本体100的前板102时形成该出口歧管通道244的背壁。

出口歧管通道244用于将对应泵筒104放置成与歧管板230上的出口换向阀280处于流体连通。多个出口止回阀接收凹陷246被限定为该出口歧管通道244的一部分。这些出口止回阀接收凹陷246在该出口歧管通道244中间隔开。这些接收凹陷246的每一个容纳一个出口止回阀196。因此,一个出口止回阀接收凹陷246被设置用于泵本体100的这些泵筒104的每一个,这样使得一个出口止回阀196与该泵本体100的前板102中的对应组的空气排出开口160和出口开口162的每一组相对。这些出口止回阀接收凹陷246对应地位于被限定在歧管板230中的这些组的入口开口242的正上方。这些出口止回阀接收凹陷246的每一个进一步包括一个位于中心的预紧销钉250,该预紧销钉允许对该出口止回阀196施加一个预紧力,以确保该出口止回阀196在穿过该出口止回阀196不存在压力梯度时关闭。这些出口止回阀196是调节来自每个泵筒104的流体流的柔性聚合物盘、典型地聚氨酯盘。因此,这些出口止回阀196位于出口歧管通道244中的这些对应出口止回阀接收凹陷246内,其中这些出口止回阀196的每一个对应地与前板102中的通向这些泵筒104的这些泵室106的一个相应组的出口开口162和顶部开口160关联。

歧管板230的后侧或近侧234进一步包括多个碟形状的区域或凹陷252,该多个碟形状的区域或凹陷与前板102中的通向这些泵筒104的这些泵室106的这些入口开口142相对。这些碟形状的区域或凹陷252形成用于对应入口止回阀194的阀座。如例如图7中所示,在限定在泵本体100的前板102的前侧140中的狭长凹陷154周围延伸的周长凹陷156还在这些入口开口142的每一个周围延伸或邻接这些入口开口的每一个。因此,这些入口开口142可以由围绕狭长凹陷154布置的同一密封元件(如o形环、垫圈或焊缝)来密封,以在对应碟形状的凹陷区域252周围形成一个流体密封边界。当歧管板230连结到泵本体100的前板102以形成泵歧管80时,该密封元件(例如,o形环、垫圈或焊缝)在出口歧管通道244和对应碟形状的凹陷区域252的周围形成一个流体密封边界。如先前所指出,一个焊接节点、激光或超声波焊缝优选处于附图中的周长凹陷156的位置中。

如先前所描述,入口止回阀194由设在泵本体100的前板102上的对应入口止回阀支撑结构144固持在相对的入口开口142中的适当位置。一个或多个接收狭槽254可以进一步被设在歧管板230的后侧234中并且位于碟形状的凹陷252周围的间隔开的周向位置处。该一个或多个接收狭槽254被适配成用于接收从设在泵本体100的相对前板102上的入口止回阀支撑结构144的这些径向叉状物148延伸的相应凸片256,从而将这些入口止回阀194紧固成与形成于歧管板230的后侧或近侧234中的碟形状的凹陷252相对。这些凸片256的进一步目的是相对这些入口开口142维持这些入口止回阀194居中。一般来说,希望在这些入口止回阀194的盘边缘与这些入口开口142的壁之间提供一些余隙,以便在被打开时允许流体流过这些入口止回阀194。在操作过程中,三个小凸片256在使这些入口止回阀194的大部分圆周免于与这些入口开口142的壁接触的同时,保持这些入口止回阀居中。

歧管板230的前侧232包括在该歧管板230的前侧232周围形成一个边界的一个外周向凸边或通道258、和一系列加强筋260。该外凸边258和这些加强筋260加强或提供泵歧管80的硬度而不会增加形成泵本体100和歧管板230的模制聚合物材料的厚度。另外,该外凸边258和这些加强筋260将由驱动和致动系统400所施加的夹紧力转移到经受高应力的焊接节点(如在此所描述)。此外,该外凸边258和这些加强筋260还可以用于将泵10定向和定位成与用于操作该泵10的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关联,这样使得该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可以操作对应传动活塞50以锁固并且独立地操作布置于泵筒104内的对应柱塞200。这些加强筋260可以位于歧管板230的前侧232的面上,或被形成为该歧管板230的前侧232上的外凸边258的一部分。一对定位或加强凸片261可以设在限定入口歧管通道236的对应通道构件238的每一个上,并且大体上布置于这些入口歧管通道236中的圆形的两(2)组入口开口242之间。这些加强凸片261有助于防止泵筒104的末端在它们经受例如大约至少400psi并且通常至少500psi和更大的内部流体压力时挠曲。多个歧管盖262被设置用于右和左入口歧管通道236的每一个,并且经由一种超声波或激光焊接工艺及相似连结技术而被紧固到限定这些入口歧管通道236的对应通道构件238。

歧管板230经由一种激光焊接工艺及相似连结工艺而连结到泵本体100的前板102的前侧140。这种激光焊接工艺将歧管板230紧固到泵本体100的前板102并且在限定于该歧管板230与该前板102之间的流体路径周围形成一个气密密封。因为这种激光焊接工艺,歧管板230中的对应组入口开口242被放置成与泵本体100的前板102的对应入口开口142相应,以便对应地提供右和左入口歧管通道236与两个(2个)右和两个(2个)左泵筒104之间(穿过分开的入口止回阀194)的流体连通。此外,该激光焊接工艺将这些入口止回阀194紧固成与形成用于入口止回阀194的阀座的对应碟形状的凹陷252关联。这些入口止回阀194由对应入口止回阀支撑结构144固持在这些入口开口142中的适当位置,如先前所提及。另外,该激光焊接工艺将与这些入口止回阀支撑结构144的径向叉状物148关联的啮合凸片256紧固在歧管板230的后近侧234中的相应接收狭槽254中,从而进一步将这些入口止回阀194紧固并且对准在形成用于这些入口止回阀194的阀座的碟形状的凹陷252中。此外,该激光焊接工艺将出口歧管通道244放置成与前板102中的对应组出口开口162和顶部开口160(穿过分开的出口止回阀196)处于流体连通,以允许流体离开对应泵筒104的泵室106并且进入这些出口歧管通道244。在该激光焊接工艺过程中,出口止回阀196类似地被紧固并且对准在出口歧管通道244中的出口止回阀接收凹陷246中,并且与限定在前板100的前侧140上的狭长凹陷154中的多个凹陷区域158相对。该多个凹陷区域158形成用于对应出口止回阀196的阀座,其方式类似于碟形状的凹陷252形成用于入口止回阀194的阀座的方式。此外,该激光焊接工艺在先前所描述的周长凹陷156中提供一个焊接节点,当歧管板230连结到泵本体100的前板102时,该焊接节点在出口歧管通道244和对应碟形状的凹陷区域252周围形成一个流体密封边界。

进一步参照图20至图21,在操作中,当入口歧管通道236中的压力大于关联的泵筒104内的压力时,这些入口止回阀194变形以允许流体(由箭头f1标出)流入关联的泵筒104的泵室106中。当泵筒104内的压力大于关联的入口歧管通道236内的压力时,这些入口止回阀194被压靠在形成于歧管板230的后侧或近侧234中的碟形状的凹陷252上,并且防止流体流出这些泵筒104而进入相应入口歧管通道236中。类似地,当泵筒104内的压力大于出口歧管通道244中的压力时,与这些泵筒104关联的出口止回阀196变形以允许流体(如由箭头f2标出)从这些泵筒104流出。当出口歧管通道244中的压力更大时,与这些泵筒104关联的这些出口止回阀196被按压进限定于前板102的前侧140上的狭长凹陷154中的对应凹陷区域158中,以密封该前板102中的通向这些泵筒104的这些泵室106的对应组出口开口162和顶部开口160,并且防止流体从该出口歧管通道244流进这些泵筒104中。

另外参照图22至图26,歧管板230进一步包括一个出口换向阀筒264,该出口换向阀筒从该歧管板230的一个顶部部分向上、并且具体地从在该歧管板230的前侧232周围形成一个边界的外凸边258向上延伸。该出口换向阀筒264限定一个阀孔266,以便将出口换向阀280的本体接纳在其中。该阀孔266和通向其的一个连接通路268理想地位于出口歧管通道244上方,从而在流体灌注过程中,允许起初滞留在该出口歧管通道244中的任何空气上升到该连接通路268和阀孔266中。

出口换向阀280控制来自泵10的流体输送或输出。该阀孔266经由该连接通路268与该出口歧管通道244处于流体连通。出口换向阀筒264进一步限定一对出口端口270、272,包括接纳一个可抽汲阀274的一个患者出口端口270以及一个废物出口端口272。该可抽汲阀274可以经由医用级粘合剂、溶剂粘合、激光和超声波焊接以及相似连结技术而被紧固在该患者出口端口270内。作为一个替代方案,该患者端口270可以被过模制在该可抽汲阀274的杆部周围,这消除了对粘合剂、溶剂或焊接的需要。该可抽汲阀274大体上用于将患者供应组40连接到该患者出口端口270。因为该阀是可抽汲的,所以可以做出多个连接而不会危及连接。该可抽汲阀274中的一个自密封硅酮杆部(未示出)还在移除患者供应组40时防止流体滴落。

出口换向阀280包括一个整体式出口换向阀本体282,该整体式出口换向阀本体具有一个致动器接口头部284和以一个圆滑的或锥形的底部边缘或底端288终止的一个下垂阀杆286。对出口换向阀本体282的适合材料选择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普通的和纤维增强的)、聚丙烯、尼龙(包括纤维增强的)、pei(聚醚酰亚胺)、聚碳酸酯(普通的和具有硅酮或硅氧烷的)以及相似材料。阀杆286限定向着该阀杆286的底部边缘或底端288平滑地成锥形的一个90°流动通路290。流动通路290的向着该阀杆286的圆滑底端288成锥形的“钟”形状使气泡变成滞留在该阀杆286以下的可能性最小化。流动通路290在阀杆286的一侧处终止以限定一个出口端口291,用于与患者出口端口270和废物出口端口272的流体连通。出口换向阀本体282的致动器接口头部284被适配成用于与在此描述的与操作泵10的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关联的一个阀致动器接合。该阀致动器控制对出口换向阀280的操作以将阀杆286放置成处于多个定向中,以便至少:(1)将流动通路290放置成与患者出口端口270处于流体连通、并且因此与通向出口歧管通道244的连接通路268处于流体连通;(2)将该流动通路290放置成与废物出口端口272处于流体连通、并且因此与通向该出口歧管通道244的该连接通路268处于流体连通;并且(3)将该流动通路290放置成处于一个切断位置或“关闭”位置中,在该位置中,该流动通路290既不与该患者出口端口270也不与该废物出口端口272对准,从而防止流体从该出口歧管通道244流动到任一出口端口270、272。

致动器接口头部284是大体上t形的,并且包括例如两个(2个)向外延伸的凸片292和一个凹陷区域294,以用于与同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关联的阀致动器啮合。致动器接口头部284的t形状允许出口换向阀本体282滑动以与阀致动器啮合并且还“锁上”该出口换向阀本体282,这样使得该出口换向阀本体可以被该阀致动器啮合在仅一个特定定向中。该致动器接口头部284与驱动和致动系统400的阀致动器之间的这种接合还防止该出口换向阀本体282在高操作压力作用下从歧管板230上的出口换向阀筒264被向上喷射。

另外,出口换向阀280包括限定于支撑出口换向阀本体282的出口换向阀筒264中的一个后侧或近侧压力传感端口296,该后侧或近侧压力传感端口支撑与驱动和致动系统400接合的一个压力传感膜片298,这样使得可以测量阀孔266中的流体压力。该压力传感膜片298是用于测量出口歧管通道244中的流体压力的一个薄聚氨酯(及相似聚合物材料)膜片。该压力传感膜片298理想地被过模制到该压力传感端口296中,并且在该压力传感端口296内的流体压力转移到该压力传感膜片的内表面时密封该端口296。该压力传感膜片298允许在任何时间(不仅是在将流体注射到患者中时)测量经由连接通路268而连接到阀孔266的出口歧管通道244中的压力。作为一个实例,在流体灌注或冲洗操作过程中,控制系统800可以监测出口歧管通道244中的压力并且确定废物收集管组46是否被阻塞或被扭结。被设为驱动和致动系统400的一部分的一个测力元件或相似装置与膜片298接合,以测量穿过该膜片298的流体压力,如在此结合该驱动和致动系统400所描述。

如先前所指出,废物收集系统44被连接到歧管板230上的出口换向阀筒264上的废物出口端口272并且用于收集和存储废物流体。具体来说,废物收集管组46被连接到废物出口端口272以便在出口换向阀280被致动以将流动通路290放置成与该废物出口端口272处于流体连通时,将废物流体引到废物收集容器48。

图25a至图25q示出出口换向阀本体282的另外的实施例,其中以不同密封安排来体现该出口换向阀本体282。在图25a至图25c中所示的一个第一这样的实例中,设置了一个唇密封安排1200,该唇密封安排包括由例如热塑性材料(如tpu(热塑性聚氨酯))形成于刚性阀杆286上的多个顺性过模制唇密封。这些顺性密封允许将阀杆286密封在歧管板230上的出口换向阀筒264的阀孔266中。该阀杆286可以是具有附接的柔性热塑性唇密封安排1200的一个刚性聚碳酸酯杆。该唇密封安排1200包括一个下唇密封1202,该下唇密封提供在阀杆286的一个下部与阀孔266之间的一个顺性密封并且使该阀杆286在阀孔266内居中。另外,该唇密封安排1200包括一个上唇密封1204,如果其他唇密封中的任何唇密封泄漏,则该上唇密封防止外来颗粒进入到该阀孔266中并且防止流体离开该阀孔266。此外,该唇密封安排1200包括一个端口唇密封1206,该端口唇密封围绕由流动通路290限定在阀杆286的侧壁上的出口端口291,并且在该阀杆286的侧壁与歧管板230上的出口换向阀筒264的阀孔266之间提供一个顺性密封。此外,唇密封安排1200包括一个隔离密封1208,该隔离密封位于该阀杆286上的与端口唇密封1206相反近似180°的一个位置处。该隔离密封1208用于在阀杆286处于“关闭”位置时使患者出口端口270与废物出口端口272隔离,其中这些端口的每一个与彼此和流动通路290隔离。在高压流体与这些密封接触(例如,这些密封经液压赋能)时,这些唇密封1202、1204、1206的几何结构提供一个更高水平的密封力。

流动通路290具有在阀杆286的底部处的一个入口并且一直连接到出口歧管通道244,如先前所描述。出口端口291位于阀杆286的侧壁上并且可以旋转以将流体指引到患者出口端口270抑或废物出口端口272。该流动通路290的形状使滞留气泡的可能性最小化,如先前所描述。另外,因为该出口端口291是在高于通向该流动通路290的入口的一个标高处,所以存在气泡上升到所选的出口端口、患者出口端口270或废物出口端口272并且典型地从出口换向阀280经由该废物出口端口272被喷射的一种自然趋势。

这些唇密封1202、1204、1206的直径稍微大于阀孔266的直径,这样使得当阀杆286被组装到该阀孔266中时,这些唇密封1202、1204、1206被稍微压缩抵靠在该阀孔266的壁上。在低流体压力下,来自组装过程的初始压缩足以抵抗低流体压力进行密封,并且因为这些密封是顺性的且容易变形,所以阀杆286与出口换向阀筒264的阀孔266之间的密封力是低的。在高流体压力下,这些唇密封1202、1204、1206变成“经液压赋能”。抵抗这些唇密封1202、1204、1206的流体的液压造成一个另外的密封力。随着压力增大,这个另外的力按压这些唇密封1202、1204、1206更牢固地抵靠在该出口换向阀筒264上,并且更高压力造成更大密封力而无需一个大程度的初始压缩。

当阀杆286被定位以使得流动通路290与患者出口端口270处于流体连接时,下唇密封1202防止高压流体进入该阀杆286周围的环隙。端口唇密封1206将流体从流动通路290的中央指引到患者出口端口270并且防止高压流体进入该阀杆286周围的环隙。因为在出口换向阀筒264中不存在与患者出口端口270直接交叉的端口,所以当阀杆286处于这个位置中时不需要隔离密封1208。当流体被喷射通过出口端口291时,存在一个趋向于推动阀杆286远离患者出口端口270的液压反作用力。刚性支撑垫1210可以设在阀杆286的侧面上以抵抗这个反作用力并且防止下唇密封1202过度变形。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上唇密封1204用于保持阀杆286在阀孔266中居中,并且如果其他唇密封之一泄漏,则防止流体排出。

当阀杆286被定位以使得流动通路290与废物出口端口272处于流体连接时,下唇密封1202防止低压流体进入阀杆286周围的环隙。端口唇密封1206将流体从流动通路290的中央指引到废物出口端口272并且防止低压流体进入阀杆286周围的环隙。因为在出口换向阀筒264中不存在与废物出口端口272直接交叉的端口,所以当阀杆286处于这个位置中时不需要隔离密封1208。患者出口端口270连接到阀杆286周围的环隙,并且因为此时这个环隙并未被连接到任何其他端口,所以患者出口端口270保持与所有其他端口隔离。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上唇密封1204用于保持阀杆286在阀孔266中居中,并且如果其他唇密封之一泄漏,则防止流体排出。

在图25d中所示的一个第二密封实例中,阀杆286被形成为具有一个圆柱形薄壁1212,并且一个弹性体核心1214布置于该薄壁的圆柱形阀杆286中。阀杆286的开放中心以由如tpu(热塑性聚氨酯)或硅酮橡胶等材料制成的一个顺性的弹性体核心1214来填充,并且限定流动通路290以提供通过阀杆286的一个限定的流体途径。圆柱形薄侧壁1212限定连接到流动通路290的出口端口291的一个开孔1216。阀本体282的上部维持先前所描述的用于与驱动和致动系统400接合的特征。阀杆286的并且形成阀本体282的下部的圆柱形薄壁1212可以容易地变形,以允许该阀杆286的外径符合出口换向阀筒264的阀孔266并且密封抵靠在该阀孔上。弹性体核心1214限定流动通路290,该流动通路用于将来自通向其的入口的流体指引到连接到阀杆286中的开孔1216的出口端口291,并且该流动通路290维持先前所描述的用于使流动路径中的滞留空气和停滞区域的可能性最小化的特征。该弹性体核心1214大体上足够柔软且顺性,以使得它不会显著地硬化阀杆286的一个或多个圆柱形壁1212。当阀杆286经受内部压力时,该阀杆286的圆柱形侧壁1212向外膨胀以增大该阀杆286的外径与阀孔266之间的密封力。

在图25e至图25g中所示的一个第三密封实例中,设置了一个密封安排1220,该密封安排类似于先前所描述的密封安排1200,但是现在包括在阀杆286上的多个o形环密封,该阀杆是一个刚性聚碳酸酯杆并且具有与先前结合图24a至图24b以及图25a至图25c所描述相同的一个总体结构。在该密封安排1220的一种实施例中,四个(4个)o形环密封1222至1228被安装在模制于阀杆286中的多个槽中。一个第一o形环密封1222提供阀杆286的下部与阀孔266之间的一个顺性密封,并且使该阀杆286在该阀孔266内居中。如果其他密封中的任何密封泄漏,则一个第二o形环密封1224防止外来颗粒进入该阀孔266中并且防止流体离开该阀孔266。一个第三o形环密封1226围绕该阀杆286的侧壁中的出口端口291,并且提供该阀杆286与出口换向阀筒264的阀孔266之间的一个顺性密封。一个第四隔离o形环密封1228位于该阀杆上与围绕该出口端口291的第三o形环密封1226相反近似180°。该隔离o形环密封1228用于在该阀杆286处于“关闭”位置中时,使患者出口端口270与废物出口端口272隔离。这些o形环密封1222至1228可以由任何类型的适合弹性体材料(包括聚氨酯、硅酮或epdm)制成。

在图25h至图25i中所示的一种混合(hybrid)实施例中,将如图25d中所示的具有一个圆柱形薄壁1212和布置于该薄壁的圆柱形阀杆286中的一个弹性体核心1214的阀杆286与布置于由该阀杆286的上部限定的一个凸耳1232中的一个槽中或坐靠在该凸耳上的一个密封o形环1230结合。该o形环1230可以是由硅酮橡胶、聚氨酯、epdm或其他适合的弹性体制成。由在阀杆286的顶部处的上o形环1230防止了可能在阀杆286与出口换向阀筒264之间泄漏的任何流体泄漏到该出口换向阀筒264的外部。

在如图25j至图25l中所示的另一种密封安排1234中,阀杆286被分段成用于限定多个指状元件1236,这些指状元件中间具有多个间隙1238,并且该阀杆286由一个配合的套管元件1240封闭。每个指状元件1236像一个被偏置成向外展开以抵靠在阀孔266的壁上的悬臂式片弹簧一样起作用。这些指状元件1236可以被模制成一种圆柱形构造(如所示),或可以被模制成一种圆锥形构造,使得这些指状元件1236向内压缩以初始地将阀杆286安装到阀孔266之中。在任一构造中,这些指状元件1236提供抵靠该阀孔266的一个径向向外的力以改进密封。

套管元件1240用作抵靠该阀孔266的壁的密封表面并且可以由tpu和其他适合的弹性体材料制成。该套管元件1240包括内部的、轴向延伸的径向隆脊1242,这些隆脊设置在这些指状元件1236中间的多个间隙1238中,从而迫使这些指状元件1236分开并且径向向外。该套管元件1240进一步限定流动通路290的上端,并且相应开孔1246、1248对应地被限定在阀杆286和该套管元件1240中,以限定该流动通路290的出口端口291。在低流体压力下的使用中,这些指状元件1236的弹簧作用径向向外地按压该套管元件1240,直到该套管元件密封抵靠在阀孔266的壁上。设置在这些指状元件1236中间的多个间隙1238中的这些径向隆脊1242也可以有助于迫使这些指状元件1236周向地分开,从而增大密封力。在高流体压力下的使用中,阀杆286中的流动通路290之内的流体压力也有助于在这些指状元件1236和该套管元件1240上产生一个径向向外的力,从而增大抵靠阀孔266的壁的密封力。

在如图25m至图25n中所示的另一种密封安排1250中,阀本体282是复合形式的,即具有由一种硬的聚碳酸酯材料或相似材料形成的一个上部1252和由tpu或其他适合的弹性体材料形成的一个顺性下部1254。该下部1254大体上形成阀杆286,而该上部1252限定先前所描述的用于与驱动和致动系统400接合的特征。大体上形成阀杆286的下部1254具有用以抵靠阀孔266的壁进行密封的整体的上密封焊道1256和下密封焊道1258,以及用以围绕流动通路290的出口端口291形成一个密封以便在这个端口周围造成足够的密封力的另一个密封焊道1260。与用于结合图25a至图25l所描述的之前的密封安排中的各种流体密封的材料相比,用于大体上形成阀杆286的下部1254的材料可以具有一个更高的硬度计(和更高的硬度)。

在如图25o至图25q中所示的又一种密封安排1270中,由顺性密封材料形成的一个套管或衬管1272坐落于出口换向阀筒264的阀孔266内而不是位于阀杆286上。阀本体282具有与先前结合图24a至图24b所描述相同的总体构造,其中添加了一个上隆脊或凸耳或密封焊道1274,该上隆脊或凸耳或密封焊道形成在致动器接口头部284下方;以及一个外部凸起焊道1276,该外部凸起焊道在阀杆286中的流动通路290的出口端口291周围,以确保阀孔266中的适当的密封特性。该阀本体282可以是由一种刚性材料(如聚碳酸酯)制成。弹性体套管或衬管1272可以是由tpu或一种类似弹性体制成。该衬管1272限定一个上凹陷区域1278以接收设在阀杆286上的隆脊或凸耳和/或密封焊道1274,并且限定对应的侧开孔1280以提供与该阀杆286中的流动通路290的出口端口291以及患者出口端口270和废物出口端口272的流体连通。该衬管127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轴向凹陷区域1282以防止与在该流动通路290的出口端口291周围的外部凸起焊道1276接触,并且这个轴向凹陷区域1282是在泵装置10的装运或存储过程中定向该凸起焊道1276的一个适合的位置。在装运或存储过程中通过将凸起焊道1276放置在凹陷区域1282中,衬管1272不易发生可能造成密封特性下降的压缩形变或蠕变。还可能希望将压力传感膜片298整合为衬管1272的一部分以加固部件。

进一步参照图27至图29,如前述所指出,一个入口换向阀300被设在入口换向阀筒114的每一个中。每个入口换向阀筒114限定一个圆柱形室116,该圆柱形室接纳在该入口换向阀筒114内可旋转地操作的入口换向阀300。操作泵10的驱动和致动系统400还理想地包括操作对应入口换向阀300的分开的阀致动器。对应入口换向阀300各自包括一个入口换向阀本体302,该入口换向阀本体具有一个致动器接口头部304和一个狭长且空心的阀杆306,该阀杆以一个远边缘或远端308终止,该远边缘或远端抵接(或被布置成邻近)前板102并且围绕形成于该前板102中的前端或远端开口118延伸。该阀杆306限定一个轴向孔或通路310。该入口换向阀本体302的致动器接口头部304被适配成用于与在此描述的与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关联的一个入口换向阀致动器接合。该致动器接口头部304在形状上可以是大体上圆滑或圆形的,并且包括一个在近侧延伸的凸片312或多个这样的凸片312,以及形成于该致动器接口头部304的内部的一个接口啮合构件314。该在近侧延伸的凸片312和内部啮合构件314形成用于与同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关联的入口换向阀致动器啮合的接合特征。出于安全目的,希望阀杆306以一个特定角定向啮合到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如果阀杆306可以多于一个角定向被安装,那么该阀杆则有可能输送错误类型的流体。

阀杆306限定连接到中央或轴向通路310的一系列径向入口开口或端口320。这些径向入口开口或端口320位于该阀杆306周围的不同角位置处以及沿着该阀杆306的不同轴向位置处。这些径向入口开口或端口320包括:一个第一入口端口322,用于将接收入口换向阀筒114上的第一入口端口122放置成与阀杆306中的轴向通路310处于流体连通;一个第二入口端口324,用于将该接收入口换向阀筒114上的第二入口端口124放置成与该阀杆306中的轴向通路310处于流体连通;以及第三入口端口326和第四入口端口328,它们被定位成用于允许盐水歧管130的盐水通道132、134中的任一者与该阀杆306中的轴向通路310之间流体连通。这些对应入口端口322、324、326、328被限定在该阀杆306周围的不同角位置处并且被定位在沿着该阀杆306的间隔开的轴向位置处,这样使得在任何给定时间,至多仅这些入口端口322至328之一允许与该阀杆306中的轴向通路310流体连通,并且由此允许流体从第一入口端口122、第二入口端口124或这些盐水通道132、134之一流进该阀杆306。具体来说,这些对应入口端口322至328被限定在该阀杆306周围的不同角位置处以及沿着该阀杆306的间隔开的轴向位置处,这样使得在任何给定时间,仅第一入口端口122和第二入口端口124以及盐水歧管130的这些盐水通道132、134之一与该阀杆306中的轴向孔或通路310处于流体连通。因此,如果第一入口端口322与第一入口端口122处于流体连通,那么第二入口端口124被该阀杆306堵塞流体流动,盐水歧管130的这些盐水通道132、134二者同样如此。类似地,如果第二入口端口324与第二入口端口124处于流体连通,那么第一入口端口122被该阀杆306堵塞流体流动,盐水歧管130的这些盐水通道132、134二者同样如此。如果第三入口端口326与第一或前方盐水通道132对准,那么第一入口端口122和第二入口端口124被该阀杆306堵塞流体流动,第二或最后方盐水通道134同样如此。此外,如果第四入口端口328与第二或最后方盐水通道134对准,那么第一入口端口122和第二入口端口124被该阀杆306堵塞流体流动,第一或前方盐水通道132同样如此。

在所描绘的安排中,入口端口322至328沿着阀杆306轴向地间隔开,其中第一入口端口322位于该阀杆306的远端308附近,并且最后一个或第四入口端口328位于致动器接口头部304附近。如先前所解释,端口122至126和相应端口322至328的前述轴向顺序是空气管理问题所希望的。具体来说,在附图中的泵10中,“左”盐水来源s1连接到左盐水端口126,这样使得最后方盐水通道134出于灌注目的而首先被充满盐水。阀杆306中的最后方或第四入口端口334位于最后方位置中以建立与该最后方盐水通道134的流体连通,从而允许用盐水从远后方或近端灌注整个入口换向阀300。如果这个“盐水”端口位于任何其他“前方”位置中,那么因为空气将会滞留在这个位置后面,所以将不可能将所有空气从该入口换向阀300的长度中移除。应指出,从盐水入口端口328到轴向通路310的邻近致动器接口头部304的近端或后端的距离尽可能被最小化,以便限制气泡滞留在这个入口端口328和该轴向通路310的末端后面的可能性。

具体参照图28c至图28d,入口换向阀300可以在阀杆306上设有一个密封安排1300。该密封安排1300使用类似于o形环的一系列弹性体密封来将该阀杆306密封在入口换向阀筒114中。根据所示实施例,四个入口端口322至328的每一个以两种(2)方式来密封。首先,一个圆形密封焊道1302被设在该阀杆306中的这些入口端口322至328的每一个周围,并且这个密封防止可能处于该阀杆306的中央或轴向通路310中的任何流体移动到该阀杆306与该入口换向阀筒114之间的间隙中。其次,两个(2个)周向密封环1304、1306轴向地位于每个入口端口322至328的两侧上,并且用于隔离该入口换向阀筒114中的这些入口端口322至328。这些周向密封环1304、1306防止连接到第一入口端口122、第二入口端口124、或盐水通道132、134之一的流体在入口换向阀筒114中与彼此混合。前述密封1302、1304、1306的每一个是由tpu(热塑性聚氨酯)或相似弹性体制成并且在过模制过程中附接到刚性阀杆306。阀杆306可以是由聚碳酸酯和相似材料制成。每个密封1302、1304、1306具有抵靠入口换向阀筒114进行密封的一个“d形”截面。

参照图28e至图28f,入口换向阀300可以在阀杆306上设有一个替代密封安排1310。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柔软(tpu-热塑性聚氨酯,或相似材料)套管1312被过模制到刚性阀杆306上,该刚性阀杆可以是聚碳酸酯的以对该阀杆306提供刚度和抗扭硬度。过模制套管1312提供一个顺性表面以允许阀杆306抵靠入口换向阀筒114进行密封。该顺性表面允许该阀杆306完全地抵靠该入口换向阀筒114的内壁进行密封,即使在这任一方部件中存在表面缺陷。

在这些入口端口322至328的前述径向和轴向位置的情况下,驱动和致动系统400的在此所描述的入口换向阀致动器控制对右和左入口换向阀300的操作以将阀杆306放置成处于一个定向中,以便:(1)连接第一入口端口322与第一入口端口122以提供容纳在一个连接的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第一治疗或诊断(例如,药用)流体来源a1、b1与相应入口歧管通道236之间的流体连通,而同时第二入口端口124及盐水歧管130的两个盐水通道132、134二者被该阀杆306堵塞流体流动;(2)连接第二入口端口324与该第二入口端口124以提供容纳在一个连接的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第二治疗或诊断(例如,药用)流体来源a2、b2与相应入口歧管通道236之间的流体连通,而同时该第一入口端口122及该盐水歧管130的两个盐水通道132、134二者被该阀杆306堵塞流体流动;(3)经由盐水端口332(图5b)连接第三入口端口326与该盐水歧管130的第一或前方盐水通道132以提供容纳在一个连接的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一个第二盐水来源s2与相应入口歧管通道236之间的流体连通,而同时该第一入口端口122和该第二入口端口124以及该盐水歧管130的第二或后方盐水通道134被该阀杆306堵塞流体流动;(4)经由盐水端口334(图5b)连接第四入口端口328与该盐水歧管130的第二或最后方盐水通道134以提供容纳在一个连接的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一个第一盐水来源s1与相应入口歧管通道236之间的流体连通,而同时该第一入口端口122和该第二入口端口124以及该盐水歧管130的第一或前方盐水通道132被该阀杆306堵塞流体流动;以及(5)一个“关闭”位置,其中该阀杆306处于一个堵塞该第一入口端口122和该第二入口端口124以及该第一盐水通道132和该第二盐水通道134的每一个的位置中,从而防止流体从容纳在这些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各个外部流体来源流动到相应入口歧管通道236。因此,在附图中所见的泵10的实施例中,对于这些入口换向阀300的每一个来说存在至少一共五种(5)不同操作状态。然而,这个实施例不应被视为是限制性的,因为另外的入口端口(未示出)可以设在对应入口换向阀筒114上,其中根据需要将相应入口端口(未示出)设在对应入口换向阀300的阀杆306中以适应另外的连接的流体来源。

具体参照图5a和图5b,应将理解,盐水歧管130被形成为横过泵筒104延伸,并且具有连接到对应入口换向阀筒114的相反末端。在这种构造下,盐水通道132、134延伸了在两个(2个)外侧入口换向阀筒114之间的长度。盐水端口332、334被限定于这些入口换向阀筒114的每一个的底部中,以将这些入口换向阀筒114连接到这些盐水通道132、134。第一或前方盐水端口332将入口换向阀筒114连接到第一或前方盐水通道132,并且第二或后方盐水端口334将入口换向阀筒114连接到第二或后方盐水通道134。因此,当致动的入口换向阀300的阀杆306旋转以连接第三入口或“盐水”端口326与盐水歧管130的第一或前方盐水通道132时,该第三入口“盐水”端口326实际上与入口换向阀筒114中的第一或前方盐水端口332对准。另外,当致动的入口换向阀300的阀杆306旋转以连接第四入口“盐水”端口328与盐水歧管130的第二或后方盐水通道134时,该第四入口或“盐水”端口328实际上与入口换向阀筒114中的第二或后方盐水端口334对准。

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泵10的示例性构造中,左侧入口端口122、124可以对应地连接到有待被接收在两个(2个)左泵筒104中的两个(2个)不同的治疗或诊断(例如,药用)流体来源a1、a2,并且左侧盐水端口126可以连接到指定为“s1”的一个第一盐水来源。在泵10的左侧18,提供在这些流体来源容器30之一中的流体“a1”可以被连接到第一入口端口122,并且提供在这些流体来源容器30之一中的流体“a2”可以被连接到第二入口端口124,或反之亦然。同样,右侧入口端口122、124可以对应地连接到有待被接收在两个(2个)右泵筒104中的两个(2个)不同的治疗或诊断(例如,药用)流体来源b1、b2,并且右侧盐水端口126可以被连接到指定为“s2”的一个第二盐水来源。两(2)通道盐水歧管130允许在泵10的操作过程中,来自任一盐水来源s1、s2的盐水被吸进入口换向阀300的任一个中。在泵10的右侧16,提供在这些流体来源容器30之一中的流体“b1”可以被连接到第一入口端口122,并且提供在这些流体来源容器30之一中的流体“b2”可以被连接到第二入口端口124,或反之亦然。此外,作为泵10的一个替代构造,流体a1、a2可以任何所希望的配对被连接到右侧入口端口122、124,并且流体b1、b2可以任何所希望的配对被连接到左侧入口端口122、124。因此,在本披露中仅出于示例性目的,容纳在这些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流体a1、a2的流体流由左侧入口换向阀300控制,并且容纳在这些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流体b1、b2的流体流由右侧入口换向阀300控制。如先前所指出,对应入口换向阀300可以从盐水歧管130的这些盐水通道132、134中的任一个抽吸盐水。因而,对应入口换向阀300可以从任一盐水来源s1、s2抽吸。因此,泵10的每“一半”具有允许从有待馈送到两个(2个)关联的泵筒104中的若干流体来源中进行选择的一个单个入口换向阀300。因此,对两个(2个)左侧泵筒104的控制是由左侧入口换向阀300提供,并且对两个(2个)右侧泵筒104的控制是由右侧入口换向阀300提供。这些入口换向阀300的阀杆306的初始角定向可以由制造商预设,并且这个定向可以被编码到泵本体100上的泵指示板170和/或标识标记172中(先前所描述)。控制系统800由此可以确定阀杆306的初始或预设角定向并且相应地操作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如果阀杆306的角定向不需要由控制系统800进行控制(例如,如果一个读-写rfid标签用于标识标记172),那么这些入口换向阀300的阀杆306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初始角定向,如先前所概述的“关闭”位置。一旦与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关联,那么对应柱塞200可以被向前驱动进入泵室106的泵送区164中,直到柱塞200的远端接触泵筒104的远端壁110。然后可以对泵10中的各个流体途径进行灌注。

在这些泵筒104的每一个中,存储/隔离区166具有比主要工作/泵送区164大的一个直径,以允许前方或远端唇密封218在存储过程中以一种未压缩状态驻留在该大直径的存储/隔离区166内。如果这个密封218被存储在工作/泵送区164中,那么存在以下可能性:该密封218随时间可能“蠕变”或“松弛”或发生压缩形变到一定程度,即该密封在使用中将不再被足够地挤压/压缩,从而妨碍它进行适当地密封。

进一步参照图30至图36,现在将主要参照如图32至图36中所示的泵本体100的右外侧泵筒104来提供对泵10中的“已灌注”泵筒104之一的一般操作。首先,如由图30中所示的泵10的水平截面视图所示,对应柱塞200位于对应泵筒104的泵室106中的隔离区166中,并且入口换向阀300是处于“关闭”位置中。假设已经完成对泵10中的流体途径的灌注,右侧换向阀300可以被致动以例如将阀杆306放置成在入口换向阀筒114中处于一个角定向中,以允许该阀杆306中的第一入口端口322与该右侧入口换向阀筒114上的第一入口端口122之间的流体连通,如图32中所示。右外侧泵筒104的泵室106中的柱塞200的缩回使得连接的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流体b1被抽吸通过阀杆306中的轴向通路310、并且进入右侧入口歧管通道236中,以作用于下伏的入口止回阀194上并且打开该入口止回阀194(还参见先前对图20的讨论)。流体流作用于由入口开口142中的入口止回阀支撑结构144支撑的入口止回阀194上并且打开该入口止回阀194,这样使得流体b1可以流过该入口开口142并且进入泵筒104的泵室106。该入口止回阀194调节进入泵筒104的泵室106中的流体流。在图32中,流体b1的流体流由箭头a1标识。

接着,如果需要的话,一种第二治疗或诊断(例如,药用)流体可以被抽吸到右外侧泵筒104的泵室106中,以与存在于该泵室106中的流体b1混合。如果是这样,那么右侧换向阀300可以被致动以将阀杆306放置成在入口换向阀筒114中处于一个角定向中,以允许该阀杆306中的第二入口端口324与该入口换向阀筒114上的第二入口端口124之间的流体连通,如图33中所示。右外侧泵筒104的泵室106中的柱塞200的另外的缩回使得连接的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流体b2被抽吸通过阀杆306中的轴向通路310、并且进入右侧入口歧管通道236中,以作用于下伏的入口止回阀194上并且打开该入口止回阀194(还参见先前对图20的讨论)。流体流作用于由入口开口142中的入口止回阀支撑结构144支撑的入口止回阀194上并且打开该入口止回阀194,这样使得流体b2可以流过该入口开口142并且进入泵筒104的泵室106。该入口止回阀194调节进入泵筒104的泵室106中的流体流。在图33中,流体b2的流体流由箭头a2标识。在前述所呈现的情景下,假设流体b1不同于流体b2,但是这些流体也可以是同一种医用流体。提供这个实例是在于说明泵筒104的对应泵室106中的流体的混合,前提是有此需要、并且控制系统800中包括关于流体混合的适当的安全协议。作为一个替代方案,如果流体b1、b2是同一种流体,那么流体输送系统2可以连续地从容纳流体b1的流体来源容器30输送流体,直到这个容器被耗尽,并且该系统2然后可以切换到容纳流体b2的“备用”流体来源容器30。

此外,如果需要的话,来自容纳在设在泵10的相反侧的连接的盐水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盐水来源s1、s2的盐水可以被抽吸到右外侧泵筒104的泵室106中以与存在于该泵室106中的流体b1、b2混合。右侧入口换向阀300可以被操作以从任一盐水来源s1、s2抽吸。在一个所希望的操作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混合盐水s1、s2与流体b1和/或b2:用泵10的一侧的两个(2个)泵筒104输送盐水,并且用该泵10的另一侧的两个(2个)泵筒104输送诊断或治疗(例如,药用)流体b1、b2。在本实施例中,如果需要,例如,接着混合进盐水s2,那么右侧换向阀300可以被致动以将阀杆306放置成处于一个角定向中,以允许该阀杆306中的第三入口端口326与连接到盐水歧管130的第一或前方盐水通道132的入口换向阀筒114中的盐水端口332之间的流体连通,如图34中所示。右外侧泵筒104的泵室106中的柱塞200的进一步缩回使得连接的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盐水s2从盐水通道132被抽吸通过该入口换向阀筒114中的盐水端口332、进入阀杆306中的轴向通路310中、并且进入右侧入口歧管通道236中,以作用于下伏的入口止回阀194上并且打开该入口止回阀(还参见先前对图20的讨论)。流体流作用于由入口开口142中的入口止回阀支撑结构144支撑的入口止回阀194上并且打开该入口止回阀194,这样使得盐水s2可以流过该入口开口142并且进入泵筒104的泵室106。该入口止回阀194调节进入泵筒104的泵室106中的流体流。在图34中,盐水s2的流体流由箭头a3标识。

此外,如果还希望将盐水s1混合到现在存在于泵筒104的泵室106中的流体b1、b2以及盐水s2中,那么右侧换向阀300可以被致动以将阀杆306放置成处于一个角定向中,以允许该阀杆306中的第四入口端口328与连接到盐水歧管130的第二或最后方盐水通道134的入口换向阀筒114中的盐水端口334之间的流体连通,如图35至图36中所示。右外侧泵筒104的泵室106中的柱塞200的进一步缩回使得连接的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盐水s1从盐水通道134被抽吸通过该入口换向阀筒114中的盐水端口334、进入阀杆306中的轴向通路310中、并且进入右侧入口歧管通道236中,以作用于下伏的入口止回阀194上并且打开该入口止回阀(还参见先前对图20的讨论)。流体流作用于由入口开口142中的入口止回阀支撑结构144支撑的入口止回阀194上并且打开该入口止回阀194,这样使得盐水s1可以流过该入口开口142并且进入泵筒104的泵室106。该入口止回阀194调节进入泵筒104的泵室106中的流体流。在图35至图36中,盐水s1的流体流由箭头a4标识。

如根据前述将清楚的,对应泵筒104的泵室106中的柱塞200的缩回使得流体被抽吸进入相应入口歧管通道236中,以作用于入口止回阀194上。流体流作用于入口止回阀194上,并且这些入口止回阀194调节进入泵筒104的泵室106中的流体流。当入口歧管通道236中的压力大于泵筒104的泵室106内的压力时,如当柱塞200在这些泵筒104中缩回时,这些入口止回阀194变形以允许流体流入这些泵室106中。当泵筒104的泵室106内的压力大于入口歧管通道236内的压力时,如当柱塞200在这些泵筒104内向前或在远侧移动时,这些入口止回阀194被按压抵靠在形成于歧管板230的后侧或近侧234中的止回阀凹陷252上,并且防止流体流出这些泵筒104而进入相应入口歧管通道236中。

当流体在柱塞200在泵筒104内缩回时经由入口开口142进入该泵筒104的泵室106时,该流体进入该泵筒104的前泵送区164。出于无菌目的而提供泵筒104的后隔离区166,如先前所描述。泵筒104在泵送区164的区域中的内径理想地稍微小于该泵筒104在隔离区166的区域中的内径。泵筒104在隔离区166的区域中的较大内径用作在使用之前用于存储柱塞200的一个位置并且防止前唇密封218在长期存储过程中被压缩并且永久地变形。图30中示出这种存储构造,如先前所讨论。在使用过程中,前唇密封218保持在泵筒104的前泵送区164内,并且后焊道密封220保持在后隔离区166中。因为这两个(2个)密封218、220并不接触相同表面,所以减小了来自周围环境的污染的可能性。

对于这些入口换向阀300的每一个,入口换向阀筒114上的最后面盐水端口334位于后端或近端开口120附近,并且因此位于入口换向阀本体302的阀杆306中的轴向通路310的近端附近,从而允许使用盐水来灌注大致上整个阀300。在灌注过程中,由灌注盐水从换向阀300的后部推动空气沿着阀杆306中的轴向通路310的长度、并且进入关联的入口歧管通道236中、并且进入关联的泵筒104的泵室106中。所希望的是,阀杆306中的轴向通路310是大体上水平的而不是定向在一定角度或具有一个斜率,这加强了气泡移除。然而,如果需要的话,阀杆306中的轴向通路310可以大体上向上朝向相应入口歧管通道236倾斜,以帮助从该阀杆306中移除空气。入口换向阀筒114和入口换向阀300的阀杆306还大体上与相应泵筒106平行。因为前述安排和灌注工序,使得入口换向阀筒114中以及阀杆306中的轴向通路310中的停滞区域或“死区”最小化,从而使滞留气泡的可能性最小化。容纳在流体来源容器30的盐水s1或盐水s2可以用于用流体灌注泵10。因为盐水比大多数治疗或诊断(例如,药用)流体便宜很多,所以优选盐水用于泵10的灌注操作。在涉及一种治疗或诊断(例如,药用)流体的一个流体注射或输注程序已经发生之后,可能希望从泵10冲洗泵筒104的泵室106的内容物,并且连接的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盐水s1、s2可以用于此目的。这个“盐水”冲洗步骤还理想地冲洗掉泵筒104上游和下游的流动路径中的残余流体。

参照图29a至图29h,入口换向阀300的阀杆306中的入口端口322至328理想地被放置在对应角位置处,以使未灌注的入口端口122、124或连接到盐水歧管130的未灌注的端口332、334的“交叉”最小化。在实践中,首先用盐水灌注最后方盐水端口334,因为第一安装的流体来源容器30是安装在泵10上的左后位置中的一个盐水流体来源容器30,并且对于入口122、124以及盐水端口332来说,首要关注的是“交叉”的最小化。与一个未灌注的端口交叉可能不理想地将空气引入到换向阀300的阀杆306中的轴向通路310中。因此,盐水歧管130的最后方盐水通道134是由连接到位于泵10的左侧18的盐水端口126的盐水来源s1供应,并且将盐水输送到左和右入口换向阀300二者上的最后方入口端口328。接着,前方盐水通道132是由连接到位于泵10的右侧16的盐水端口126的盐水来源s2供应,并且将流体输送到左和右入口换向阀300二者上的次最后方入口端口326。入口端口322至328被定位成使得阀杆306可以从允许最后方入口端口328与通向连接到容纳盐水“s1”的左侧盐水流体来源容器30的盐水通道134的盐水端口334之间的流体连通的一个位置和阀杆306的“关闭”位置移动,而剩余入口端口322至326中的任何端口不会与入口换向阀筒114的入口端口122、124中的任何端口或通向盐水歧管130的盐水通道132的前方盐水端口332交叉。因此,阀杆306可以从具有一个安装的或连接的流体来源的任何入口端口122、124和具有一个安装的或连接的盐水来源s1、s2的任何盐水端口332、334旋转到具有一个安装的或连接的流体来源的任何其他这样的端口,而不会与一个未灌注的入口端口交叉。图29a至图29h示出若干示例性情景,示出入口端口322至328的角定位如何防止未灌注的流体端口的“交叉”。

在图29a中,入口换向阀300的阀杆306被显示为在一个“关闭”位置处,并且容纳盐水s1的一个盐水流体来源容器30已经被安装、灌注并且已经准备好用作第一“盐水”端口s1。如图29b中所示,阀杆306可以在该关闭位置与该第一盐水端口s1之间旋转,而无需越过任何未灌注的端口,如端口a1、a2或s2,如在此所讨论。如果阀杆306越过一个未灌注的端口,那么有可能将空气引入到入口换向阀300的阀杆306中的轴向通路310中。此空气最终将会被输送到患者出口端口270并且到患者,除非控制系统800中断流体注射。如由图29a至图29b所示,希望第一盐水端口s1一直是第一灌注的端口,因为如果第二盐水端口s2在该第一盐水端口s1之前被灌注,那么阀杆306将会被迫越过未灌注的第一盐水端口s1。

图29c和图29d示出第一盐水端口s1和一个第一“造影剂”端口a1已经被安装、灌注并且已经准备好使用之后的入口换向阀300。同样,在这种情况下,阀杆306可以从第一盐水端口s1自由地旋转、经过关闭位置、并且到第一造影剂端口a1,而无需越过任何未灌注的端口,如端口a2或s2。再次,如果在第一造影剂端口a1之前已经用流体灌注第二“造影剂”端口a2,那么入口换向阀300的阀杆306将必须越过未灌注的第一造影剂端口a1。为此,这些流体来源容器30应以一个特定顺序被装载,如在此所概述。简言之,第一盐水来源s1应该在第二盐水来源s2之前被安装,第一“医用”流体来源a1应在第二这样的来源a2之前被安装,等等。

图29e和图29f示出容纳第一造影剂来源a1的流体来源容器30已经流空并且已经安装了容纳第二造影剂来源a2的流体来源容器30之后的入口换向阀300。当容纳第一造影剂来源a1的流体来源容器30流空时,与连接的流体供应管34关联的一个空气检测器警告控制系统800,该控制系统致动驱动和致动系统400,以在任何空气可能被吸进入口换向阀300中之前停止使用该流体来源容器30。因此,连接到容纳第一造影剂来源a1的流体来源容器30的流体供应管34保持被灌注,即使该流体来源容器30现在是空的。阀杆306可以从第一盐水端口s1移动经过关闭位置、经过仍被灌注的第一造影剂端口a1、并且到第二灌注的造影剂端口a2,而无需越过一个未灌注的端口,如第二盐水端口s2。即使连接到第一造影剂端口a1的流体来源容器30现在是空的,阀杆306仍可以越过这个端口,因为连接的流体供应管34保持以流体灌注。

图29g和图29h示出容纳第一盐水来源s1和第一造影剂端口a1的流体来源容器30已经流空并且已经安装了容纳第二盐水来源s2的流体来源容器30之后的入口换向阀300。同样,以与前述类似的方式,第一盐水端口s1和第一造影剂端口a1保持被灌注,即使它们对应的流体来源容器30已经流空。如果阀杆306最初位于第二盐水端口s2处,那么它可以安全地移动经过第一盐水端口s1、关闭位置以及第一造影剂端口a1以接取第二造影剂端口a2。

如从所有前述将清楚的,由入口换向阀300选择的流体经由泵本体100的前板102中和歧管板230中的相应或配准开口118、240而进入关联的入口歧管通道236。左和右入口歧管通道236较低地横过歧管板230、在出口歧管通道244下方,以允许滞留空气在盐水灌注过程中向上升并且进入对应泵筒104的泵室106中。这些入口歧管通道236还被形成为具有平滑内部表面和曲率以避免“死端”,从而使滞留气泡的可能性最小化并且允许容易地将流体从泵10冲洗掉。此外,这些入口歧管通道236的宽度和高度被确定大小和形状成在使总封闭体积保持为最小值以使灌注泵10所需要的流体体积最小化的同时,使压力降最小化(例如,流动限制)。来自入口换向阀300的流体可供用于泵10的同一侧的这些泵筒104中的任一个或两者。

进一步参照图37至图39,在柱塞200在泵筒104的泵室106中的前向或远侧移动过程中,该泵筒104的泵室106内的压力大于出口歧管通道244中的压力,并且与该泵筒104关联的出口止回阀196变形以允许流体从该泵筒104流出。因此,在先前所描述的实例中,右外侧泵筒104的泵室106容纳了包含诊断或治疗(例如,药用)流体b1、b2和盐水s1、s2的一种流体混合物。当右外侧泵筒104中的柱塞200在该泵筒104中向前或在远侧移动时,泵室106内的压力大于出口歧管通道244中的压力,并且与该右外侧泵筒104关联的出口止回阀196变形以允许包含流体b1、b2和盐水s1、s2的该流体混合物的一个流体流经由存在于这些泵筒104的远端壁110中的该空气排出开口160和这些出口开口162离开该右外侧泵筒104,并且进入该出口歧管通道244。在图38至图39中,从泵室106到出口歧管通道244的包含流体b1、b2和盐水s1、s2的流体混合物的流体流由箭头a5标识。出口歧管通道244收集从四个(4个)泵筒104的每一个中喷射出的流体,并且经由通向出口换向阀280和该出口换向阀中的流动通路290的连接通路268指引合并的流体流。因此,在前述实例中,包含流体b1、b2和盐水s1、s2的流体混合物的流体流在压力作用下被输送到出口歧管通道244中并且进入通向出口换向阀280中的流动通路290的连接通路268。出口换向阀280可以有选择地将流体混合物指引到具有患者供应组40连接到其上的患者出口端口270,或指引到具有废物收集系统44连接到其上的废物出口端口272。

相反,当出口歧管通道244中的压力更大时,如当柱塞200在泵筒104中缩回时,与该泵筒104关联的出口止回阀196被按压进限定于前板102的前侧140上的狭长凹陷154中的凹陷区域158中,以密封该前板102中的通向该泵筒104的泵室106的这些出口开口162和该顶部开口160,并且防止流体从该出口歧管通道244流进该泵筒104中。当相应柱塞200在泵筒104的泵室106中缩回时,对于这些出口止回阀196的每一个都出现这种结果以防止流体从对应泵筒104流出。

这些出口止回阀196调节来自每个泵筒104的流体流。因为压力限制不是在泵10的出口侧上显著关注的问题,所以通向这些泵筒104的每一个的一个或多个出口开口162和该顶部开口160与通向这些泵筒104的这些入口开口142相比可以是小的,以便减小相应出口止回阀196上的压力应力。另外,位于出口歧管通道244中的出口止回阀接收凹陷246中的预紧销钉250对出口止回阀196施加一个相对高的力,这使得这些阀196具有一个相对高的开启压力,并且帮助防止重力引起的从流体来源容器30自由流动到出口换向阀280。这些预紧销钉250的压缩和包括这些出口止回阀196的聚合物盘的厚度可以被优化,以便防止重力引起的从这些流体来源容器30自由流动到该出口换向阀280。这些预紧销钉250对包括这些出口止回阀196的这些聚合物盘施加一个偏置力或预紧力,这样使得需要通常被称为“开启压力”的一定最小流体压力来使聚合物盘初始打开。一般来说,与泵10关联的流体来源容器30位于高于患者供应组40连接到该泵10的位置(即,患者出口端口270)的一个标高处。因此,存在以下可能性:在泵10未操作时,流体可能仅仅在重力作用下从这一个或多个流体来源容器30流动到患者。为防止这种情况,可以使得这些出口止回阀196上的预紧力足够高,以使得它们的开启压力大于这个压头压力(headpressure)。

出口歧管通道244收集从四个(4个)泵筒104的每一个中喷射出的流体,并且将合并的流体流指引到出口换向阀280。该出口换向阀280允许将流体输出指引到具有患者供应组40连接到其上的患者出口端口270,或者指引到具有废物收集系统44连接到其上的废物出口端口272。如先前所指出,阀杆286可以旋转到三个(3个)可能的位置之一,这三个可能的位置包括:(1)将流动通路290放置成与患者出口端口270处于流体连通;(2)将该流动通路290放置成与废物出口端口272处于流体连通;以及(3)将该流动通路290放置成处于一个切断位置中,在该位置中,防止流动到该患者出口端口270抑或该废物出口端口272。

如先前所指出,歧管板230被激光焊接到泵本体100的前板102,以将这两个部件紧固在一起并且在临界流体路径区域周围形成一个气密密封。因为出口歧管通道244一般是在高压(例如,至少400psi,并且通常至少500psi和更大)下,所以在出口歧管通道244周围的周长凹陷156中的焊接接缝并不可以完全能够反复地经受高应力,而同时维持一个气密密封。为减小这个特定焊接节点上的应力,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包括用以向泵本体100的前板102的后侧施加几百英镑的力的一个弹簧承载式夹具(在此所描述),并且允许泵10经受至少400psi、并且理想地至少500psi和更大的流体压力。这个夹紧力同样防止泵本体100的前板102与歧管板230之间的该或这些激光焊接节点的分离。

如先前所指出,流体供应组32的不同版本和实施例可以与泵10关联,以便满足不同患者和/或程序需要,如在此所描述。泵10与一种特定构造的流体供应组32的组合形成用于流体输送系统或单元2的多用途或多患者一次性装置。进一步参照图40至图43,流体供应组32的不同版本和实施例的每一个包括一根或多根流体供应管34,该一根或多根流体供应管各自具有连接至泵10的一端和连接至用于接取一个流体来源容器30的一个长钉36的相反端。在某些变体或构造中,流体供应组32可以允许在不污染泵10的情况下更换流体来源容器30。

图40中示出流体供应组32的一“基础”实施例。该基础流体供应组32包括六根(6根)流体供应管34,它们将六个(6个)流体来源容器30连接到泵本体100上的入口换向阀筒114上的六个(6个)入口端口122、124、126。该基础构造是用于每天执行例如8至12个程序的一位典型终端用户,并且是可以用于例如多达约15位患者。在这种构造中,容纳造影剂流体a1、a2(例如,相同类型或品牌的造影剂流体)的两个(2个)造影剂流体来源容器30可以被连接到左侧入口换向阀筒114上的第一入口端口122和第二入口端口124,并且容纳造影剂流体b1、b2(例如,相同类型或品牌的造影剂流体,但是不同于造影剂流体a1、a2)的两个(2个)造影剂流体来源容器30可以被连接到右侧入口换向阀筒114上的第一入口端口122和第二入口端口124。然而,如果需要的话,前述安装的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所有四个(4)中可以存在相同类型的流体。容纳盐水s1、s2的流体来源容器30以先前所讨论的方式被连接到这些入口换向阀筒114的每一个上的盐水端口126。该基础流体供应组32典型地在这些流体供应管34的每一根的自由端上具有永久附接的长钉36,并且这些流体供应管34的每一根的另一端永久地连接到对应入口端口122、124、126。然而,如果需要的话,这些长钉36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是可更换的长钉。例如,可以提供可更换的长钉36以用于接取容纳盐水s1、s2的盐水流体来源容器30。一旦附接到每个长钉36的流体来源容器30是空的,那么因为在换掉一个流体来源容器30中所涉及的污染风险,应不再使用该特定流体供应管34和关联的入口端口122、124、126。

在图41中,示出一个“高使用率”流体供应组32,并且该流体供应组与基础构造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有这些长钉36是可更换的。一个可抽汲阀70可以设在流体供应组32的用于连接到这些长钉36的自由端。在这个变体中,一个流体来源容器30可以附接到每个长钉36,并且一旦变空,就可以移除并抛弃该空的容器30和所使用的长钉36。然后可以清洁该永久附接的可抽汲阀70,并且将一个新的长钉36附接到该阀70。多个流体来源容器30可以被安装在一个给定流体供应组32上,只要长钉36与每个新的容器30一起被更换并且相应可抽汲阀70适当地被清洁。

在图42中,示出流体供应组32的另一种变体,并且该变体意图用于仅几位患者的有限使用,如可以发生在周末。流体供应组32的这个变体可以用于例如多达约五位(5位)患者,并且具有容纳一种所希望的治疗或诊断(例如,药用)流体的一个单一流体来源容器30,该流体来源容器连接到左侧或右侧入口换向阀筒114上的第一入口端口122之一。容纳盐水的一个盐水流体来源容器30连接到同一入口换向阀筒114上的盐水端口126。示出这些长钉36永久地附接到流体供应管34,所以一旦流体来源容器30是空的,那么应不再使用该特定流体供应管34和入口端口122、126。然而,可抽汲阀70也可以图41中所示的方式来使用。

在图43中,示出流体供应组32的又一个变体,并且该变体意图用于与小的、一位患者流体来源容器30一起使用。这个变体意图用于例如多达约15位患者。在这个变体中,一个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一种第一类型的治疗或诊断(例如,药用)流体a1被连接到这些入口换向阀筒114之一上的第一入口端口122,并且一种第二类型的治疗或诊断(例如,药用)流体b1被连接到另一个入口换向阀筒114上的第一入口端口122。一个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盐水s1被连接到这些入口换向阀筒114之一上的盐水端口126。在这个变体中,多个可抽汲阀70被设在这些流体供应组32的用于连接到多个可更换的长钉36的自由端。因此,一旦附接到对应长钉36的流体来源容器30是空的,就可以移除并抛弃该空的容器30和所使用的长钉36。然后可以清洁该永久附接的可抽汲阀70,并且可以将一个新的长钉36连同一个新的流体来源容器30附接到该阀70。

如图44中所示,一位患者供应组40大体上包括具有各自具有一个流体连接器42的相反自由端的医用管路。患者端流体连接器42用于与被插进患者中的一根导管进行流体连接,以便将一种所希望的流体或多种流体的混合物运送到该患者身体内一个所希望的位置。患者端流体连接器42可以包括一个止回阀(未示出)以防止来自患者的逆流。另一自由端流体连接器42连接到歧管板230上的出口换向阀筒264上的患者出口端口272。

此外,图45示出与具有一个“高使用率”流体供应组32的一个泵10关联的废物收集系统44。如先前所描述,该废物收集系统44大体上包括连接到用于收集并存储废物流体的一个废物收集容器48的一个废物收集管组46。该废物收集管组46被适配成与泵10进行流体连接。具体来说,该废物收集系统44连接到歧管板230上的出口换向阀筒264上的废物出口端口272,如先前所指出,并且当出口换向阀280被致动成用于将流动通路290放置成与该废物出口端口272处于流体连通时,该废物收集管组46将废物流体引导到该废物收集容器48。一个止回阀(未示出)可以被加入到废物收集管组46上的流体连接器中,该止回阀防止来自该废物收集容器48的逆流意外进入泵10中。另外,如果该废物收集容器48被移除并且用一个新的废物收集容器48更换,那么该止回阀防止充满的废物收集容器48的内容物在处理过程中被喷射出。

如前述中所指出,流体输送系统2包括一个驱动和致动系统400,该驱动和致动系统与泵10接合以提供用于操作该泵10的各个部件的原动力。接着参照图46至图60,将会描述驱动和致动系统400的细节。该驱动和致动系统400由一个移动式支撑体或超结构700支撑,该移动式支撑体或超结构还支撑用于支撑、维持并且监测有待与泵10关联的各种诊断或治疗(例如,药用)流体的一个流体管理系统720。具体地,该流体管理系统720为流体输送系统2提供空气管理功能,如在此结合图60所描述。该移动式支撑体或超结构700允许该流体输送系统2是用于在不同医疗环境中的应用的一个移动式系统,例如像利用一个计算机断层摄影(ct)扫描仪的医学成像套件。因此,在一个流体注射和扫描程序过程中,流体输送系统2可以被定位成紧靠患者,并且可以使用一个“短的”患者供应组40。另外,取决于正在执行的程序的类型,可能希望将流体输送系统2放置在ct扫描仪机架(gantry)的前方或者该机架的后方。这个布置典型地是由正在用患者的手/臂在其头部上方进行胸部和腹部扫描还是在其身侧进行头部和颈部扫描来执行扫描所决定的。另外,系统2可以容易地被移动到旁边以允许将患者放在ct扫描仪的床上或从该床上移走。此外,流体输送系统2包括一个控制系统800,如先前所指出,该控制系统用于协调和控制对各自被支撑在移动式支撑体700上的驱动和致动系统400以及流体管理系统720的各种部件和功能的操作。

图47是流体输送系统2的驱动和致动系统400的示意性框图表示。大体上,该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包括一个可移动泵抽屉区段402,该可移动泵抽屉区段在移动式支撑体700上是可延伸的且可缩回的,以允许将泵10装载到该泵抽屉402中或从该泵抽屉卸载该泵。该驱动和致动系统400还包括一个驱动区段440,该驱动区段产生原动力以用于操作对应柱塞200的活塞50的往复操作和入口换向阀300的旋转操作。另外,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包括将来自驱动区段440的原动力转化和/或传输到活塞50和入口换向阀300的一个驱动接口区段460。另外,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包括将泵10紧固成与该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关联的一个泵夹紧区段520(在此还被称为一个泵夹紧机构520)。此外,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包括操作泵10上的出口换向阀280的一个出口换向阀致动区段580。驱动和致动系统400理想地进一步支撑控制系统800的若干部件,这些部件包括:一个驱动控制板802,该驱动控制板与该控制系统800电连接并接合以使得该控制系统能够控制驱动区段440的操作;以及一个传感器控制板804,该传感器控制板用于收集来自该驱动和致动系统400中的各个传感器的传感器信息,并且将此电子信息中继到该控制系统800以使得该控制系统800能够控制驱动区段440、驱动接口区段460、泵夹紧区段520以及出口换向阀致动区段580的操作。在下文中结合图46至图60描述前述区段的每一个。

泵抽屉402大体上是从移动式支撑体700可延伸的且可缩回的并且包括一个驱动和致动支撑结构420,该驱动和致动支撑结构安装并且支撑驱动区段440、驱动接口区段460、泵夹紧区段520以及出口换向阀致动区段580的各个部件。泵抽屉402包括一个手柄壳体部分404和一个废物收集隔间406,以容纳如先前所描述的废物收集容器48和关联的废物收集管组46的至少多个部分。该手柄壳体部分404由机械附加到一个抽屉搁板410的一个复合抽屉支撑结构408支撑。该手柄壳体部分404安装到该抽屉支撑结构408,这样使得该手柄壳体部分404形成该泵抽屉402的外装饰面的一部分。

一个泵托架412固定地安装在抽屉搁板410的顶面上以将泵10支撑和维持在该抽屉搁板410上。该泵托架412根据该泵10的形状被预成型以便将该泵10紧固在泵抽屉402中,并且该泵托架包括多个预成型托架附件414,以与先前所描述的流体供应组32的各个实施例的流体供应管34接合。形成这些托架附件414以便容易地将泵10装载在泵抽屉402中。手柄壳体部分404可以是一个单个部件或如以上所指示的包括夹在两个面板418之间的一个增强和锁定支撑板416的一个复合结构。一个抽屉手柄h整体地形成在手柄壳体部分404的外部面上,以使得用户能够可滑动地操作该泵抽屉402。废物收集隔间406可以从抽屉搁板410的横向侧可拆卸地悬吊下来。锁定支撑板416可以是由如不锈钢的金属或适合于医疗环境中的应用的另一种金属制成,并且这些面板418可以是适合于改进泵抽屉402的观赏性或装饰性外观的聚合物覆盖的面板。

驱动和致动支撑结构420包括支撑一个顶部、在远侧延伸的支撑板424和一个底部、在远侧延伸的支撑板426的一个后支撑板422。泵抽屉402的抽屉搁板410通过安装在该底部支撑板426的顶面的相反侧上的一对安装凸边428被轴接(journal)成用于相对于底部支撑板426可滑动地移动。一个驱动外壳或壳体430可以被紧固到底部支撑板426以封闭在后支撑板422前方或远侧并且在底部支撑板426下方的一个区域。该驱动外壳430封闭驱动和致动系统400的驱动区段的各个驱动电动机以及驱动控制板802,如在此所描述。一个底板432可以连接到后支撑板422的下端或从该下端延伸以支撑驱动控制板802,并且出于刚度目的,多个支撑杆可以从该驱动控制板802延伸到底部支撑板426。一个中间支撑板434位于底部支撑板426的顶部上并且在后支撑板422的前方,以便支撑这些传动活塞50和用于操作入口换向阀300的多个致动器部件,如在下文中所描述。该中间支撑板434中设有若干支撑开口436以用于这些传动活塞50和用于操作入口换向阀300的这些致动器部件。在该中间支撑板434中的这些支撑开口436的每一个中设有多个支撑元件438,以支撑这些传动活塞50和用于操作入口换向阀300的多个致动器部件。这些支撑元件438在这些传动活塞50的情况下可以是轴套,并且在这些致动器部件的情况下支撑滚珠轴承。

如在前述中所指出,泵抽屉402的抽屉搁板410通过安装在底部支撑板426的顶面的相反侧上的一对安装凸边428被轴接成用于相对于底部支撑板426可滑动地移动。这个可滑动的移动允许泵抽屉402从其中该泵抽屉402被接收在移动式支撑体700内的一个闭合位置移动到从该移动式支撑体700向外以允许用户将一个泵10装载到泵托架412中的一个伸出位置。手柄壳体部分404上的手柄h由用户使用以使泵抽屉402伸出或闭合。抽屉搁板410的滑动移动使得手柄壳体部分404和从该抽屉搁板410下垂的废物收集隔间406能够作为一个单个单元从泵抽屉402的闭合或缩回位置被一起移动到该泵抽屉402的伸出或加载位置。安装在底部支撑板426的顶面的相反侧上的这一对安装凸边428在泵抽屉402的伸出或加载位置和该泵抽屉402的闭合或缩回位置二者下都支撑抽屉搁板410,并且可以设置一个伸出限制器,这样使得不会使该抽屉搁板410伸出到该泵抽屉402完全地与这些安装凸边428脱离啮合的程度。如在此进一步所描述,可以在锁定支撑板416与驱动和致动支撑结构420之间提供一个锁定连接,以将泵抽屉402锁定在闭合位置中,这样使得泵10在流体输送系统2的操作过程中被紧固。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区段440包括四个(4个)活塞致动器驱动电动机442(如伺服电动机等等),这些活塞致动器驱动电动机提供驱动单独地操作这些传动活塞50的四个(4个)对应活塞线性致动器462的原动力。为这些活塞线性致动器462的每一个提供一个原位传感器824,这样使得活塞驱动电动机44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这四个(4个)活塞线性致动器462移动到一个“原位”位置:移动这四个(4个)活塞线性致动器462,直到用于每个致动器462的“原位传感器”824被触发,从而将这些活塞线性致动器的位置重设为零。每个原位传感器824与传感器控制板804电连接,如图54和图58中最佳所示。另外,一个电动机计数编码器826与这四个(4个)活塞驱动电动机442的每一个关联并且在该活塞驱动电动机442每次前进或缩回(例如,前进或缩回等于柱塞200在泵10的泵本体100的对应泵筒104中的0.075μl位移的一个距离)时记录一个编辑器计数。每个驱动电动机编码器826与驱动控制板802电连接。

驱动区段440包括一对入口换向阀致动器驱动电动机444(如步进电动机等等),这一对入口换向阀致动器驱动电动机提供驱动独立地操作对应入口换向阀300的一对入口换向阀致动器464的原动力,如还在此所描述的。这些活塞驱动电动机442在底部支撑板426的下方被安装到后支撑板422的前侧或面向远侧的一侧,并且这些活塞驱动电动机各自具有延伸穿过该后支撑板422中的一个开口的一个驱动轴446,以将原动力输出到活塞线性致动器462。同样,对应入口换向阀驱动电动机444在底部支撑板426的下方被安装到后支撑板422的前侧或面向远侧的一侧,并且这些入口换向阀驱动电动机各自具有延伸穿过该后支撑板422中的一个开口的一个驱动轴448,以向入口换向阀致动器464提供原动力。对应驱动电动机442、444经由与驱动控制板802的对应电子连接450而由控制系统800进行电子控制。一个传动皮带轮452被安装到这些活塞驱动电动机442的每一个的驱动轴446,并且同样地,一个传动皮带轮454被安装到这些入口换向阀驱动电动机444的每一个的驱动轴448。如从前述将会理解的,基于泵10包括四个(4个)单独的泵筒104和两个(2个)单独的入口换向阀300,为这些传动活塞50的每一个设置一个活塞驱动电动机442,并且为这些入口换向阀300的每一个设置一个入口换向阀驱动电动机444。然而,如以上所指出,这个示例性构造不应被视为是限制性的,因为具有更少或增大数量的泵筒104和入口换向阀300的其他构造对于流体输送系统2来说可能是所希望的。

如前述中所提及,可以在锁定支撑板416与驱动和致动支撑结构420之间理想地提供一个锁定连接,以将泵抽屉402锁定在闭合位置中,这样使得泵10在流体输送系统2的操作过程中或在其他适合的时间时被紧固。这个锁定连接可以由锁定支撑板416的上端或边缘上的一系列锁定齿456来提供,该一系列锁定齿啮合被设在相对的顶部支撑板424的一个前端或远端508中的对应一系列锁定狭槽458。这些锁定狭槽458可以限定一个大体上l形的构造以接收锁定齿456。锁定支撑板416被夹在并且支撑在两个相对的面板418之间,以便能够在这两个面板418之间进行有限的侧向的、一侧到另一侧的移动。这个有限的侧向的、一侧到另一侧的移动使得锁定齿456能够在啮合了l形的锁定狭槽458之后,通过锁定支撑板416的有限侧向移动,从这些锁定狭槽458的一个纵向支腿或进入支腿被放置在这些锁定狭槽458的横向延伸部分或“拐角支腿(dogleg)”中。锁定齿456到这些锁定狭槽458的横向延伸部分或“拐角支腿”中的移动将泵抽屉402放置成处于一个锁定位置或状态。与“上”锁定齿456类似的一组“下”锁定齿(未示出)可以被设在锁定支撑板416的底部上以啮合与“上”锁定狭槽458类似的设在底部支撑板426中的“下”锁定狭槽(未示出)。

这些锁定狭槽458大体上与这些锁定齿456相对,这样使得当由用户将泵抽屉402移动到闭合或缩回位置时,这些锁定齿456自动地啮合在这些锁定狭槽458的纵向支腿或进入支腿中。可以设置如凸轮机构的一个锁定致动器(未示出)以致动位于前述锁定位置(例如,其中锁定齿456啮合锁定狭槽458的一个横向延伸部分)与释放或解锁位置(其中锁定齿456与锁定狭槽458(与锁定齿456对准)的纵向支腿或进入支腿对准)之间的锁定支撑板416。一个抽屉闭合传感器818被设在顶部支撑板424上以确定锁定齿456存在于锁定狭槽458中。该抽屉闭合传感器818电联接到传感器控制板804,并且由此控制系统800可以确定锁定齿456何时啮合在锁定狭槽458中,以及锁定致动器是否应被致动以将锁定支撑板416侧向地移动成与这些锁定狭槽458的横向延伸部分处于一个锁定啮合,这样使该锁定支撑板与顶部支撑板424和底部支撑板426锁定、或从顶部支撑板424和底部支撑板426解锁,以使得泵抽屉402可以被打开以用于装载或移除泵10。

如上述中所指出,如凸轮机构的一个锁定致动器(未示出)可以与锁定支撑板416关联,以使该锁定支撑板416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该凸轮机构可以通过两个(2个)内侧活塞线性致动器462之一的伸出和缩回来操作或致动,该内侧活塞线性致动器之一是在此所描述的并且典型地是在图47至图59中所示的驱动和致动系统400的实施例中的左内侧活塞线性致动器462。左内侧活塞线性致动器462的操作使凸轮机构移动以使锁定支撑板416在锁定和解锁泵抽屉402的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例如,内侧活塞线性致动器462之一、典型地左内侧活塞线性致动器462的缩回使凸轮机构移动,以使锁定支撑板416侧向地移动到解锁泵抽屉402的解锁位置。泵抽屉402所具有的右侧和左侧对应于泵10的右侧16和左侧18。然后用户可以打开泵抽屉402并且将泵10插入到该泵抽屉402中。用户然后可以闭合该泵抽屉402。一旦泵抽屉402闭合,控制系统800就这样被抽屉闭合传感器818警告(如前述中所指出),并且可以致动左内侧活塞线性致动器462以使锁定支撑板416移动从而锁定泵抽屉402。具体来说,控制系统800经由抽屉闭合传感器818而检测到泵抽屉402闭合,并且操作与左内侧活塞线性致动器462关联的驱动电动机442,以使该左内侧活塞线性致动器462稍微向前移动以致动凸轮机构,从而使锁定支撑板416侧向地移动到锁定位置。控制系统800确认泵抽屉402已经与设在顶部支撑板424上的可以检测到锁定支撑板416的移位的侧向位置的一个抽屉锁定传感器820锁定。应将理解,一个手动致动的锁定装置可以被提供来代替前述自动化的锁定致动器,或可以被设置为该自动化锁定致动器的增加物,并且在移动式支撑体700的外部上具有一个手柄或其他适合的手动致动器,以便由用户或操作者操作。抽屉锁定传感器820可以用作一个安全装置,因为如果这个传感器未被触发来指示泵抽屉402闭合,那么控制系统800将不允许传动动作,以便防止可能的用户伤害。

提供驱动接口区段460以将活塞驱动电动机442的驱动轴446的旋转输出转换成传动活塞50的往复平移运动,并且此外将入口换向阀驱动电动机444的驱动轴448的旋转输出转移并转化成入口换向阀致动器464的相应且受控的旋转运动,这些入口换向阀致动器控制对应入口换向阀300的角定位,并且因此控制这些入口换向阀300的操作状态。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接口区段460包括呈滚珠螺杆线性致动器形式的四个(4个)活塞线性致动器462,它们将活塞驱动电动机442的驱动轴446的旋转驱动输出转换成活塞50的往复平移运动,这样使得这些活塞50可以往复地并且独立地操作在对应泵筒104中的柱塞200。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个滚珠螺杆型活塞线性致动器462包括通过如机械领域中公知的螺纹啮合而旋转地轴接在一个滚珠螺杆螺母468中的一个滚珠螺杆轴466。每个滚珠螺杆螺母468被固定地安装到一个单独的滑块470,并且可以被安装成用于在布置于驱动和致动支撑结构420的顶部支撑板424的顶面上的安装凸边428之间的一个支撑平台472上进行受引导的滑动往复运动。

这些滚珠螺杆轴466各自具有延伸穿过后支撑板422中的一个相应安装开口476的一个近侧部分474。每个滚珠螺杆轴466的近侧部分474通过一个适合的旋转、推力支撑轴承478而旋转地支撑在接收安装开口476中。一个支撑板480被设在后支撑板422的远侧或前侧上以将这些轴承478约束在对应安装开口476中。如从图53中的视图将理解,对应活塞50各自具有一个近端58并且限定在该近端58处向外部开放的一个中央或轴向孔60。这些活塞50的每一个的近端58可以具有一个唇或凸边62,以用于以任何所希望的方式将该近端58安装到一个相应滑块470,这样使得单独的滑块470的往复运动同时造成所连接的传动活塞50的往复运动。这些滚珠螺杆轴466的每一个的近侧部分474具有安装到其上的一个致动器皮带轮482,并且一个正时皮带484绕着相应活塞驱动电动机442的驱动轴446上的传动皮带轮452以及该致动器皮带轮482穿过,以旋转地接合驱动轴446和滚珠螺杆轴466。这些皮带轮452、482和正时皮带484允许关联的驱动轴446的驱动旋转运动被赋予给滚珠螺杆轴466,如机械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当滚珠螺杆轴466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滚珠螺杆螺母468将这个旋转运动转换成关联的滑块470的线性往复运动,并且因此转换成所连接的传动活塞50的线性运动。这些传动活塞50由中间支撑板434中的对应支撑开口436中的支撑元件438(即,轴套)支撑在这些对应支撑开口436中,以支持这些传动活塞50在这些支撑开口436中的线性往复运动。

对应入口换向阀致动器464是以下旋转运动致动器,这些旋转运动致动器被适配成用于将入口换向阀驱动电动机444的驱动轴448的旋转输出转移并转化成这些入口换向阀致动器464的相应且受控的旋转运动,这些入口换向阀致动器控制对应入口换向阀300的角定位,并且因此控制这些入口换向阀300的操作状态。这些对应入口换向阀致动器464包括一个选择器杆486,该选择器杆具有:一个远端或致动器端488,该远端或致动器端被适配成用于与相应入口换向阀300的入口换向阀本体302上的致动器接口头部304接合;以及一个近端490,该近端延伸穿过后支撑板422中的对应安装开口476之一。这些选择器杆486由一个适合的旋转支撑轴承492旋转地支撑在对应安装开口476中,并且由先前所指出的用于将支撑滚珠螺杆轴466的近侧部分474的旋转、推力支撑轴承478紧固在后支撑板422的对应安装开口476中的同一支撑板480约束在对应安装开口476中。一个机电角位置传感器494(如一个旋转编码器)机械联接到每个选择器杆486的近端490。该角位置传感器494经由通向传感器控制板804的一个电子链路或连接496而电子链接到控制系统800。这些角位置传感器494是可操作的以确定关联的入口换向阀300的入口换向阀本体302的阀杆306的特定角定向,该特定角定向经由传感器控制板804被中继到控制系统800。因此,通过由控制系统800对入口换向阀驱动电动机444进行的受控操作,关联的入口换向阀300可以被角定位到先前所讨论的若干操作位置之一。

这些选择器杆486的每一个的远端488可以被构造成具有多个啮合或接口元件498,以与这些换向阀300的入口换向阀本体302的致动器接口头部304上的相应啮合部件或结构接合。如先前所讨论,这些相应啮合部件或结构包括形成于致动器接口头部304上的近侧凸片312和接口啮合构件314。如先前所提及,出于安全目的,希望阀杆306以仅一个特定角定向被啮合到传动和驱动系统400。因此,致动器接口头部304上的前述特征优选地要求阀杆306是处于一个特定定向以与啮合或接口元件498啮合,并且此信息可以被编码到泵本体100上的泵指示板170和/或标识标记172中,如先前所描述。控制系统800由此可以确定入口换向阀筒114中的阀杆306的初始或预设角定向,并且操作入口换向阀致动器464啮合处于正确角定向的阀杆306。如果阀杆306可以多于一个角定向被啮合,那么有可能会将错误类型的流体输送到患者。可能会输送错误类型的流体是因为:在具有多于一个角啮合定向的情况下,在角位置传感器494与入口换向阀300的阀杆306的实际位置之间将不再有一个唯一预定义关系,并且控制系统800可能引起该入口换向阀300被定向在一个非预期位置中,从而,由泵10输送一种非预期流体。

对应选择器杆486被支撑在中间支撑板434中的支撑开口436中以允许这些选择器杆486的自由旋转运动。如先前所指出,在中间支撑板434中的支持传动活塞50的线性往复运动的这些支撑开口436的每一个中设有一个支撑元件438(如一个轴套)。在这些选择器杆486的情况下,这些支撑元件438是促进一对对应选择器杆486的旋转运动的支撑滚珠轴承。这些对应选择器杆486的每一个的近端490具有安装到其上的一个致动器皮带轮500,并且一个正时皮带502绕着驱动入口换向阀驱动电动机444的驱动轴448上的传动皮带轮454以及该致动器皮带轮500穿过,以便旋转地接合驱动轴448和选择器杆486。这些皮带轮454、500和正时皮带502允许关联的驱动轴448的驱动旋转运动被转移并且被赋予给关联的选择器杆486。当驱动轴448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这些皮带轮454、500和正时皮带502向选择器杆486传输该旋转运动,这样使得相应入口换向阀300可以被角定位到先前所讨论的若干操作位置之一、或编程到控制系统800中的任何角位置。这些皮带轮454、500和正时皮带502允许驱动轴448的受控旋转运动被转移并且被赋予给关联的选择器杆486,同时角位置传感器494连续地监测该选择器杆486的角位置,并且因此使得控制系统800能够确定并控制关联的入口换向阀300的入口换向阀本体302的阀杆306的特定角定向。这些对应选择器杆486的每一个的近端490上的致动器皮带轮500可以经由一个适合的机械紧固件安排而被紧固到选择器杆486,并且这些对应角位置传感器494可以由安装到后支撑板422的后侧或近侧的一个支撑架来支撑,以便机械连接到这些对应选择器杆486的近端490。先前所讨论的对应滑块470还各自限定一个锥形顶端部分504(在此讨论了该锥形顶端部分的用途)。

如先前所指出,驱动和致动系统400的泵夹紧区段或机构520将泵10紧固成与该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关联。顶部支撑板424大体上限定从该顶部支撑板424的前端或远端508向后或在近侧延伸的一个在近侧延伸的部分或狭槽512。该在近侧延伸的狭槽512包括沿着该近侧狭槽512的壁相对的内部凸耳514,这些内部凸耳支撑泵夹紧区段或机构520的某些部件,如在此所描述。在顶部支撑板424中在该顶部支撑板424的近端的前方或远侧还设有一系列狭长开孔516,以允许这些滑块470的顶端部分504向上突出穿过该顶部支撑板424,并且另外用于导引这些滑块470相对于上支撑板424的滑动往复运动。因此,在流体输送系统2的所示实施例中,在顶部支撑板424中在该顶部支撑板424的近端的前方或远侧一共设有四个(4个)狭长开孔516,四个(4个)滑块470的每一个一个开孔。另外,出于在此所描述的目的,在顶部支撑板424中在这些滑块开孔516的远侧或前方设有一对致动器开孔518。

泵夹紧区段或机构520大体上包括一个夹紧块522,该夹紧块具有一个前端或远端524和一个后端或近端526。一对导杆528从该夹紧块522在近侧或向后延伸。这些导杆528对应地与安装到后支撑板422的前侧或远侧的一对相应在远侧延伸的导杆530相对。一对预紧的夹紧弹簧532被安装在两对相对的导杆528、530上,以便在泵抽屉402、并且具体地该泵抽屉402的抽屉支撑结构408的方向上向夹紧块522施加一个偏置力。该夹紧块522由一系列间隔开的、c形的支撑附件534垂直地支撑,这些支撑附件从该夹紧块522向上延伸以啮合沿着顶部支撑板424中的近侧狭槽512的壁的相对的凸耳514,这样使得该夹紧块522被支撑以悬垂在该顶部支撑板424下方。在所示实施例中,一共设有四个(4个)支撑附件534,包括两个(2个)前方或远侧支撑附件534和两个(2个)后方或近侧支撑附件534。该夹紧块522的本体被定位在顶部支撑板424的下方,并且该顶部支撑板424限制该夹紧块522向上移动,同时这些夹紧块支撑附件534与沿着该顶部支撑板424中的近侧狭槽512的壁的相对凸耳514的啮合允许在该顶部支撑板424中的近侧狭槽512中向前和向后移动。

一般来说,在使用中,当一个泵10被装载到泵抽屉402的泵托架412中(如先前所描述)时,夹紧块522用于在泵歧管80、并且具体地泵本体100的前板102的后侧或近侧上施用一个压缩力。这个压缩力被施加到在对应碟形状的凹陷区域252周围并且在出口歧管通道244周围的位于周长凹陷156中的密封元件(例如,o形环、垫圈,或焊缝、典型地一个激光焊缝)。该压缩力密封该周长凹陷156中的密封元件(例如,o形环、垫圈,或激光或超声波焊缝)并且允许泵歧管80经受更高压力。在附图中,如先前所指出,一个激光焊接节点典型地占据周长凹陷156的位置,但是如果需要的话,一个o形环、垫圈或相似元件可以可替代地被设在这个位置中。夹紧块522的压缩力类似地紧固该密封元件(不论是否被设为一个焊接节点、o形环、垫圈等等)以使得泵歧管80能够经受更高的操作压力。泵夹紧机构520、并且具体地夹紧块522的另一个特征是帮助防止泵10在使用中时移动。当对应柱塞200在泵筒104中缩回时,既由于这些对应柱塞200上的柱塞密封218、220与泵筒104的内壁108之间的摩擦而存在一个摩擦力,又由于填充(例如,这些柱塞200在这些泵筒104中缩回或退回)过程中这些泵筒104中的真空而存在一个真空力。这些摩擦力和真空力将整个泵本体100向后“拉”进泵托架412中。泵夹紧机构520起作用抵抗这些摩擦力和真空力以帮助将泵10固持在适当位置。

位于歧管板230的前面或前侧232上的该外凸边258和这些加强筋260将由夹紧块522施加的夹紧力转移到周长凹陷156中的经受相对高的流体压力和应力的激光焊接节点、o形环或垫圈,并且转移到歧管板230与泵本体100的前板或远侧板102之间的其他一个或多个激光焊接节点。另外,封闭对应右和左入口歧管通道236的这些歧管盖262和歧管板230的前面或前侧232上的这些加强筋260都大致上位于同一平面中,这样使得由夹紧块522施加到歧管80的夹紧力并不使泵本体100的前板102和该歧管板230不均衡地和/或以下种方式挠曲,即:损害该歧管板230与该泵本体100的前板或远侧板102之间的各个激光焊接节点、并且具体地是经受相对高的流体压力和应力的周长凹陷156中的激光焊接节点。这种前“平面式”构造允许夹紧块522防止前述特征在经受高负载时挠曲。在没有由夹紧块522施加的夹紧力的情况下,泵本体100和歧管板230的各个激光焊接节点和模制特征将很可能不得不更强且更硬。

夹紧块522进一步包括一对致动器块536,这一对致动器块向上延伸穿过顶部支撑板424中的对应侧向开孔518。这些侧向致动器块开孔518比这些致动器块536稍大且稍长,以允许由这些致动器块536在这些致动器块开孔518中在一个前向或后向方向上进行有限移动。提供这样的移动实现夹紧块522在顶部支撑板424中的近侧狭槽512中的并且朝向后支撑板422的一个小的缩回,以允许装载泵10或从泵托架412卸载该泵,而无需手动地使该夹紧块522缩回并且压缩这些夹紧弹簧532。该夹紧块522进一步限定被设在该夹紧块522的一个顶面或顶表面上的一个前方唇或凸边538。

设置一个夹具致动机构540以实现夹紧块522在顶部支撑板424中的近侧狭槽512中并且朝向后支撑板422的一个小的缩回,以允许装载泵10或从泵托架412卸载该泵。该夹具致动机构540被适配成用于使夹紧块522缩回以脱离与泵10的泵本体100的前板102的啮合,而无需手动操纵该夹紧块522。该夹具致动机构540包括(例如)一对枢转凸轮臂542,这一对枢转凸轮臂由多个枢轴销钉544枢转连接到顶部支撑板424。这些凸轮臂542在致动器块536的外侧被枢转连接到该顶部支撑板424的顶面,以与这些致动器块536接合。这些凸轮臂542包括一个第一端或钩端546,该第一端或钩端与向上延伸穿过顶部支撑板424中的对应致动器块开孔518的对应致动器块536可操作地啮合。这些凸轮臂542的相反第二端被形成为凸轮端548,这些凸轮端接触两个(2个)外或外侧滑块470的顶端部分504,这些顶端部分向上突出穿过顶部支撑板424中的两个(2个)外或外侧滑块开孔516。至少这两个(2个)外或外侧滑块470的顶端部分504包括与这些凸轮臂542的这些凸轮端548相对的一个锥形凸轮表面550,这样使得这两个(2个)外或外侧滑块470的后向移动引起这些凸轮臂542围绕它们的对应枢轴销钉544的一个向外枢转运动。具体来说,当希望装载或从泵抽屉402中的泵托架412卸载一个一次性泵10时,与两个(2个)外滑块470关联的活塞线性致动器462可以被驱动,这样使得这些滑块470在它们的滑块开孔518中朝向后支撑板422在近侧或向后移动。这个近侧或后向移动引起两个(2个)外滑块470的顶端部分504上的锥形凸轮表面550接触这些凸轮臂542的每一个上的凸轮端548并且使这些凸轮臂542围绕枢轴销钉544枢转。这些凸轮臂542上的凸轮端548向外朝向顶部支撑板424的横向外侧侧向地枢转,同时这些凸轮臂542的钩端546使从夹紧块522向上延伸的对应致动器块536在顶部支撑板524中的对应致动器块开孔518中向后或在近侧并且朝向后支撑板422稍微移动,从而稍微压缩关联的夹紧弹簧532。当这些致动器块536向后或在近侧移动时,夹紧块522被移开以脱离与泵10的接触式压缩啮合,并且具体地脱离与泵10的泵本体100的前板102的后侧或近侧的压缩啮合。然后该泵10可以不受夹紧块522的妨碍地从泵抽屉402中的泵托架412被移开并且用一个新的泵10更换。一旦一个新的泵10被放置在泵托架412中并且泵抽屉402被闭合并锁定,如前述中所描述,那么与两个(2个)外滑块470关联的活塞线性致动器462可以被驱动,这样使得这些滑块470在它们的滑块开孔518中在远侧或向前移动,并且从而使得夹紧块522能够压缩地啮合该更换泵10的泵本体100的前板102的后侧或近侧。

泵夹紧区段或机构520进一步包括一个压力测量机构552,该压力测量机构用于与出口换向阀280、并且具体地限定于歧管板230上的出口换向阀筒264中的后侧或近侧压力传感端口296接合。该压力测量机构552包括坐落于夹紧块522的一个顶面上的一个空心的支撑块或壳体554。该支撑块或壳体554限定一个内部室556,该内部室支撑一个压力传感器接合销钉558和一个可操作地与该压力传感器接合销钉558啮合的一个压力测量测力元件560。该支撑块或壳体554包括限定一个圆柱形前侧或远侧端口564的一个前端或远端562,该前侧或远侧端口限定一个通孔,该压力传感器接合销钉558突出穿过该通孔,以便从该前侧端口564向外延伸以接触歧管板230上的出口换向阀筒264中的后侧或近侧压力传感端口296中的压力传感膜片298。该支撑块554的远端562接触或坐靠夹紧块522上的顶部唇或凸边538。前侧端口564被适配成啮合后侧或近侧压力传感端口296。压力测量测力元件560与压力传感器接合销钉558可操作地啮合,这样使得被施加在后侧或近侧压力传感端口296中的压力传感膜片298上的流体压力变化(这些流体压力变化反映出出口歧管通道244中的流体压力变化)被传输到该压力测量测力元件560。该压力测量测力元件560将该压力传感膜片298的移动转换成一个电子信号,该电子信号经由一个电子链路或连接566被传输到传感器控制板804。该传感器控制板804连续地将这个压力信息中继到控制系统800,这样使得可以测量并跟踪出口歧管通道244内的流体压力。这个测量使得该控制系统800能够根据出口换向阀280的旋转位置探知患者出口端口270或废物出口端口272中的流体压力。

压力测量测力元件560由一个预紧弹簧568预紧,该预紧弹簧在一端处被支撑在从支撑块或壳体554的后侧向后或在近侧延伸的一个弹簧导件570上,并且该预紧弹簧具有被紧固到一个弹簧支撑体572的一个第二端,该弹簧支撑体被紧固到从夹紧块522向上延伸的两个(2个)最后方(例如,近侧)支撑附件534。可以设置一个盖子574来封闭支撑块554中的内部室556。通过与沿着该近侧狭槽512的壁的相对凸耳514的一个适合的约束连接或与夹紧块522自身的适合连接,该支撑块554可以被紧固成防止在顶部支撑板424中的在近侧延伸的狭槽512中向上移动。预紧弹簧568向压力测量测力元件560提供足够的预加载并且进一步确保当泵10在操作中并且在压力作用下时,支撑块554的前端或远端562上的前侧端口564保持可操作地坐落于或啮合在歧管板230上的出口换向阀筒264中的后侧或近侧压力传感端口296中。前侧端口564与压力传感端口296之间的可操作啮合维持从该前侧端口564向外或在远侧突出的压力传感器接合销钉558与出口换向阀筒264中的压力传感端口296中的压力传感膜片298之间的可操作接触或接合。尽管许多使用膜片和测力元件测量压力的压力传感装置是可供使用的,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压力传感膜片298是位于一次性泵10中并且压力测量测力元件560和压力传感器接合销钉558是位于可再用的驱动和致动系统400中,所以一个更稳健且敏感的测力元件可以用于压力测量测力元件560。这种安排允许出于无菌目的而频繁地更换接触流体的膜片298,同时允许使用一种高精度测力元件用于压力测量测力元件560。

根据前述,应将理解,如前述中所描述的使夹紧块522从与泵本体100的前板102的压缩啮合缩回的夹具致动机构540还影响前述压力测量机构552的操作。例如,如果泵10被装载在泵抽屉402的泵托架412中并且希望移除现有泵10,那么与两个(2个)外或外侧滑块470关联的活塞线性致动器462可以被操作,这样使得这些滑块470在它们对应滑块开孔518中朝向后支撑板422在近侧或向后移动,这同时经由如前述中所讨论的夹具致动机构540使夹紧块522在近侧或向后移动。这个移动使夹紧块522脱离与泵10的泵本体100的前板102的接触。因为支撑块554由夹紧块522支撑,所以该夹紧块522的前向或后向移动同样使压力测量机构552以其整体移动。因此,当夹具致动机构540使夹紧块522以先前所描述的方式缩回时,压力测量机构552同样地缩回,并且支撑块554的前端或远端562上的前侧端口564同样与歧管板230上的出口换向阀筒264中的后侧或近侧压力传感端口296脱离啮合,并且压力传感器接合销钉558从与该压力传感端口296中的压力传感膜片298的可操作接触被移开。在将一个新的泵10装载在泵托架402中时,与两个(2个)外或外侧滑块470关联的活塞线性致动器462可以被驱动,这样使得这些滑块470在它们的对应滑块开孔518中在远侧或向前移动,并且使得夹紧块522能够压缩地啮合该更换泵10的泵本体100的前板102的后侧或近侧。夹紧块522的这个远侧或前向移动同样将支撑块554的前端或远端562上的前侧端口564放置成与歧管板230上的出口换向阀筒264中的后侧或近侧压力传感端口296处于啮合,并且压力传感器接合销钉558被放置成与该出口换向阀筒264中的该压力传感端口296中的压力传感膜片298处于可操作接触或啮合。如先前所描述,预紧弹簧568向压力测量测力元件560提供足够的预加载并且进一步确保当泵10在操作中并且在压力作用下时,支撑块554的前端或远端562上的前侧端口564保持可操作地坐落于或啮合在歧管板230上的出口换向阀筒264中的后侧或近侧压力传感端口296中。

在操作中,通过压力传感膜片298传输的流体压力对压力测量测力元件560施加一个代表性力,该压力测量测力元件将该随压力变化的力转换成可以由控制系统800使用的一个电子信号。施加到压力传感器接合销钉558的力大致上与该流体压力和压力传感膜片298的截面面积成比例。因为压力传感膜片298的截面面积保持大致上恒定,所以压力测量测力元件560的输出大体上与流体压力成比例。可以在支撑块554的前端或远端562上的前侧端口564与出口换向阀筒264中的后侧或近侧压力传感端口296之间提供多个特征,以确保该压力测量测力元件560与一次性泵10之间的适当对准。弹性体压力传感膜片298理想地在发生于模制歧管板230之后的一个二次模制操作过程中形成。

出口换向阀致动区段580被布置于支撑该出口换向阀致动区段580的各个部件的顶部支撑板424的顶部上。该出口换向阀致动区段580提供用于操作出口换向阀280的驱动和机械接合部件。该出口换向阀致动区段580包括布置和支撑在顶部支撑板424的顶面上的一个支撑平台582。该支撑平台582横过顶部支撑板424中的近侧狭槽512延伸。该出口换向阀致动区段580进一步包括由一个出口换向阀驱动电动机600驱动的一个出口换向阀致动器584。该出口换向阀致动器584包括一个致动器元件586,该致动器元件包括一个上端或顶端588和一个下端或底端590。该致动器元件586的顶端588由被支撑在支撑平台582上的一个致动器外壳壳体594中的多个适合的旋转支撑轴承592旋转地支撑。该致动器外壳594中的旋转支撑轴承592垂直地且旋转地支撑致动器元件586的上端或顶端588。一个机电角位置传感器596(如一个旋转编码器)机械联接到致动器元件586的上端或顶端588。该角位置传感器596经由通向传感器控制板804的一个电子链路或连接598而电子链接到控制系统800。该角位置传感器596是可操作的以确定入口换向阀280的入口换向阀本体282的阀杆286的特定角定向,该特定角定向经由传感器控制板804被中继到控制系统800。根据前述,应将理解,控制系统800接收来自与致动器元件586关联的角位置传感器596的信号信息,并且可以操作驱动电动机600以设置入口换向阀280的入口换向阀本体282的阀杆286处于先前所描述的操作状态中的任何一个下的角定向、或在歧管板230上的出口换向阀筒264中的任何所希望的角位置。

出口换向阀驱动电动机600邻近出口换向阀致动器584同样由支撑平台582支撑。该出口换向阀驱动电动机600具有延伸穿过支撑平台582的一个输出驱动轴602。一个传动皮带轮604在支撑平台582下方被安装在该驱动轴602上,并且一个致动器皮带轮606被安装到致动器元件586的下端或底端590。一个正时皮带608绕着驱动轴602上的传动皮带轮604和安装到致动器元件586的下端或底端590的致动器皮带轮604穿过,以旋转地接合该驱动轴602和该致动器元件586,这样使得该驱动轴602的旋转对该致动器元件586赋予相应旋转运动。出口换向阀驱动电动机600可以是一个伺服电动机或步进电动机,该伺服电动机或步进电动机经由一个电子链路或连接610而电子链接到传感器控制板804,这样使得控制系统800可以控制该驱动电动机600的操作,并且因此控制出口换向阀致动器584的操作。该传感器控制板804经由该电子链路或连接610向驱动电动机600提供动力。因此,通过出口换向阀驱动电动机600的受控操作,出口换向阀280可以被角定位到先前所讨论的所希望的操作位置之一、或任何所希望的角位置,并且该出口换向阀280的阀杆286的角位置是由角位置传感器596来监测,该角位置传感器联接到致动器元件586的顶端588并且经由传感器控制板804而链接到控制系统800。

致动器元件586的下端或底端590被形成为具有一个致动器头部612,该致动器头部限定一个u形插槽614,该插槽用于接收在出口换向阀280的出口换向阀本体282的阀杆286的顶端处的致动器接口头部284。如先前所描述,该致动器接口头部284是大体上t形的,并且包括两个(2个)向外延伸的凸片292。u形插槽614容纳t形接口头部284,其中向外延伸的凸片292坐靠在致动器头部612的面上。致动器接口头部284的t形状允许出口换向阀本体282滑动以与致动器头部612中的插槽614啮合并且“锁上”该出口换向阀本体282,这样使得该出口换向阀本体可以被该致动器头部612啮合在仅一个特定定向中。致动器接口头部284与致动器头部612之间的接合还防止出口换向阀本体282在高压作用下从歧管板230上的出口换向阀筒264被向上喷射,因为致动器元件586在垂直方向上受致动器外壳594中的旋转支撑轴承592的限制。该致动器元件586理想地被定位在夹紧块522和压力测量机构552的垂直上方,这样使得当泵10被装载到泵抽屉402中的泵托架412中时,出口换向阀280的出口换向阀本体282的阀杆286的顶端处的致动器接口头部284与致动器头部612中的u形插槽614在直径方向上相对。因此,当泵抽屉402关闭时,u形插槽614自动地接收t形致动器接口头部284。

一个主电源联接器620可以被安装在底板432和后支撑板422上。该电源联接器620向驱动控制板802和传感器控制板804提供动力,并且来自该驱动控制板802的适合的电源电缆622向驱动区段440中的各个活塞驱动电动机442和入口换向阀驱动电动机444提供动力。底板432包括用于将驱动控制板802电连接到控制系统800的一个电子连接端口624。传感器控制板804可以同样地电连接到电子连接端口624,以便将该传感器控制板804电连接到控制系统800。

一个动力和信号联接器620可以连接到驱动控制板802和传感器控制板804。该动力和信号联接器620向传感器控制板804提供动力,并且在驱动控制板802与传感器控制板804之间传递控制信号。来自驱动控制板802的适合的电源电缆622向驱动区段440中的各个活塞驱动电动机442和入口换向阀驱动电动机444提供动力。驱动控制板802可以包括用于将该驱动控制板802电连接到控制系统800的一个电子连接端口624。传感器控制板804可以同样地经由动力和信号联接器620以及电子连接端口624而电连接到控制系统800。驱动控制板802是由从后支撑板422向后延伸的底板432支撑。

如前述中所指出,驱动和致动系统400和(理想地)控制系统800是由移动式支撑体700支撑和容纳。该移动式支撑体700大体上包括一个支撑壳体702,该支撑壳体由连接到一个有轮底座706的一个支撑基柱(pedestal)或立柱704垂直地支撑。该有轮底座706允许该移动式支撑体700在医院或相似医疗机构内是可移动的。基柱704可以包括用于使移动式支撑体700移动的一个手柄结构708。多个瓶子或容器支撑体710可以被设在基柱704的横向侧上以用于在刺穿过程中稳定地支撑瓶子或容器,如先前所讨论的流体来源容器30。这些瓶子或容器支撑体710允许瓶子或容器被刺穿并且在刺穿过程中在泵抽屉402附近的一个位置处保持处于一个直立姿势,因为流体供应组32的各个实施例的流体供应管34典型地永久附加到泵10。另外,支撑壳体702可以包括两个(2个)侧向流体处理隔间712,如图60中所示,这些侧向流体处理隔间被支撑在对应侧向隔间门714之内,这些侧向隔间门抵靠移动式支撑体700的支撑壳体702闭合并且形成该支撑壳体的一部分。这些侧向流体处理隔间712收纳流体管理系统720的多个部件,并且因此这些侧向流体处理隔间712支撑并且维持有待与泵10关联的各种诊断或治疗(例如,药用)流体。移动式支撑体700还支撑控制系统800的多个部件,如图46a中所示。虽然在此提供控制系统800的细节,但是图46a示出该控制系统800的被支撑在支撑壳体702上的某些部件,这些部件包括:一个本地用户接口显示器806(典型地,触摸屏)、一个包装读取器808(如条形码或rfid标签读取器)以及一个患者出口空气检测器810,该患者出口空气检测器与患者供应组40的医用管路接合并且接纳该医用管路。支撑壳体702中进一步设有一个患者出口端口开口716,以便为坐落于歧管板230上的出口换向阀筒264上的患者出口端口270中的可抽汲阀274提供一个排出开口。此外,泵抽屉402的手柄壳体部分404和废物收集隔间406是从支撑壳体702的前面可接取的,并且被形成为作为该支撑壳体702的一部分而装饰性地融合。如果需要的话,该支撑壳体702可以是从基柱704可拆卸的,并且可以在一个顶面或上面上包括用于将该支撑壳体702安装到一个顶置支撑系统(未示出)的多个顶置安装点718。支撑壳体702和支撑基柱704一起可以具有任何适合的观赏性外观。

如图60中所示,每个流体处理隔间712封闭一个流体管理系统720。具体来说,该流体管理系统720包括多个完全相同的流体处理安排,每个流体处理隔间712中一个。每个流体处理安排包括支撑一个盐水流体来源容器30(如盐水袋)的一个盐水容器支撑体或挂钩724,以及用于支撑处于一个反转流体输送定向的这些流体来源容器30之一的一对流体容器支撑体726。针对支撑体或挂钩724、726可以提供任何类型的支撑体或挂钩,如degentesh等人的美国专利号7,240,882中所描述的那些,该专利出于此目的通过引用结合在此。

在流体处理隔间712的内部、在盐水容器支撑体724和对应流体容器支撑体726的每一个的上方和下方设有上指示灯728和下指示灯730。这些上指示灯728和下指示灯730可以由控制系统800控制,以便经由视觉手段(并且可能通过听觉或其他手段扩大)来警告操作者关于流体来源容器30应该被放置在对应流体处理隔间712中以用于一个注射程序的位置。这些指示灯728、730可以被颜色编码成对应于一种特定流体。例如,与盐水支撑体724关联的这些指示灯728、730可以是蓝色的,而用于左流体处理隔间712中的流体容器支撑体726的这些指示灯728、730是绿色的,并且用于右流体处理隔间712中的流体容器支撑体726的这些指示灯728、730是紫色的,等等。另外,一个泵连接状态条732在这些流体处理隔间712的每一个的内部设在一个下角落中,并且容纳在图60中指定为732a、732b、732c的三个(3个)指示灯。这些指示灯732a、732b、732c对应地与三(3)对指示灯728、730相对应,并且理想地具有与相应指示灯728、730相同的颜色编码。因此,指示灯732a可以是蓝色的以对应于与盐水支撑体724关联的这些指示灯728、730,并且指示灯732b可以是绿色的以对应于与左流体处理隔间712中的“中央”或“中间”流体容器支撑体726关联的这些指示灯728、730,等等。

当一个新的流体来源容器30被安装在流体处理隔间712中时,控制系统800引起用于该来源位置的所有三个(3个)指示灯728、730、732一起闪光或闪烁。这些指示灯728、730对应地向用户示出放置该流体来源容器30的位置以及哪一个关联的空气检测器对于该流体来源容器30是活性的。下指示灯730还向用户示出在泵10那一侧上的三根(3个)流体供应管34中的哪一根应当用于连接到该流体来源容器30。一旦流体来源容器30被安装并且成功地灌注,那么所有三个指示灯728、730、732从闪光或闪烁变成完全“打开”的。这表明该流体来源容器30是“活性的”并且可供使用(如果需要的话)。一旦流体来源容器30已经被耗尽,那么控制系统800关闭所有三个(3个)指示灯728、730、732以显示该流体来源容器30不再是可供使用的。如果流体来源容器30的“打开寿命”到期或如果用户指示不应再使用该流体来源容器30,那么将这些指示灯728、730、732“关闭”。这些指示灯728、730、732典型地并不在一个流体注射过程中使用,因为在流体注射过程中,它们典型地被闭合在侧向隔间门714之后。

如同先前所描述,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个泵10包括一个泵本体100,该泵本体在每个横向侧上具有三个(3个)入口端口122、124、126,包括两个(2个)流体入口端口122、124以及一个单个盐水入口端口126。为适应泵10的这个实施例,每个流体处理隔间712被适配成用于支撑有待与泵本体100的多个横向侧上的这些入口端口122至126关联的三个(3个)流体容器30。然而,泵10的这种构造(如先前所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泵10和前述对应流体处理隔间712的前述相应构造不应被理解为是排他的,并且泵10和对应流体处理隔间712可以扩展以包括另外的流体(例如,四种(4种)或更多种流体)或更少流体(例如,少于三种(3种)流体)。然而,两个(2个)流体处理隔间712(各自支撑多达三个(3个)流体来源容器30)的安排理想地对于与泵10接合来说是有效的。

对应流体处理隔间712还各自支撑用于流体供应管34(用于引导来自对应流体来源容器30的流体)的一系列流体入口空气检测器812、814、816。这些入口空气检测器对应地与流体处理隔间712中的盐水容器支撑体724和对应流体容器支撑体726关联。这些空气检测器812至816和患者出口空气检测器810向用于流体输送系统2的操作控制的控制系统800提供气泡检测信息。各个空气检测器810至816可以是如医学领域中公知的常规光学或超声波空气检测器。

此外,为了使患者舒适和其他目的,通常希望将容纳在每个流体处理隔间712中的各个流体来源容器30中的流体维持处于一种加温的状态。例如,在用于射线照相成像程序的造影剂的情况下,除其他优点之外,使造影剂的温度升高还具有降低造影剂的粘度以便更容易注射到患者中的所希望的作用。因此,每个流体处理隔间712由一个对流加热系统734来加温。该对流加热系统734可以包括多个装置或部件(未示出),它们可以通过每个流体处理隔间712中的一个进风口736吸入空气、对穿过一个加热系统(如简单的电阻线圈)的空气加温,并且经由一个空气出风口738将加热的空气返回到流体处理隔间712的内部中。

在一个流体注射过程中,用户接口显示器806上的一个或多个指示灯807可以由控制系统800打开以示出正在注射哪些流体。例如,这些指示灯807可以是位于用户接口显示器806的左上角和右上角中的两个(2个)多色指示灯。这些指示灯807可以是闪光的或是完全“打开”的,并且可以根据正在被注射的流体而发射白色、蓝色、绿色、紫色等的光。例如,如果盐水正在被注射到患者中,那么基于先前结合流体处理隔间712中的指示灯728、730、732所讨论的颜色惯例,指示灯807可以是蓝色的。两个指示灯807理想地一直显示同一状态(闪光或完全“打开”和同一颜色)。另外的和更大的指示灯(未示出)可以放置在用户接口显示器806上或放置在支撑壳体702上,并且可以被确定大小以使得用户能够从流体输送系统2所在的房间中的任何位置看见这些指示灯。这些“更大”指示灯(未示出)理想地在流体输送系统2处于待命状态和在一个流体注射过程中时指示,并且可以示出哪种类型的流体当前正在被注射。例如,如果正在注射盐水,那么这些更大的指示灯可以闪蓝色光;并且如果正在注射来自左流体处理隔间712的造影剂,那么这些更大的指示灯可以闪绿色光。

应将理解,控制系统800包括具有用于控制流体输送系统2的操作的适当软件的一个系统控制器或计算机822,并且这个控制计算机可以物理地驻留在移动式支撑体700的机上或位于某一外部位置处(如一个控制室中),并且经由一个硬线连接或无线连接(根据需要)与和支撑壳体702关联的电子部件接合,这些电子部件例如为:驱动控制板802和传感器控制板804、传感器(例如像,角位置传感器494、596、抽屉闭合传感器818以及抽屉锁定传感器820)、以及用户接口显示器806。虽然用于控制驱动和致动系统400的各个部件的微处理器和相似部件可以与系统控制器822整体地驻留,根据计算机领域中技术人员的需要,这些控制部件可以分布在该系统控制计算机822与驱动控制板802和传感器控制板804之间。该系统控制器822可以经由有线或无线连接与外部装置,如一个计算机网络900(经由一个以太网连接)、一个ct扫描仪902、一个远程定位显示器904(如触摸屏)以及相似外部装置接合,如图46b中所示。此外,计算机领域技术人员应将理解,所有处理、数据存储以及其他计算机实施的任务都可以由控制系统800、系统控制器822或与控制系统800和/或系统控制器822处于连通的具有此类能力的任何其他装置来执行。这样一个装置可以经由一个计算机网络900或用于有线或无线数据通信的任何其他手段与控制系统800和系统控制器822处于连通。

本披露现在提供关于组装用于在流体输送系统2中使用的泵10的进一步信息。以下讨论旨在对于一种用于构建一次性泵10的过程的组装来说是示例性的且非限制性的。在开始组装一“批”或一“连串”泵10之前,操作者将一个制造批号和泵型号输入到生产设施中的一个制造过程控制计算机中。如果泵序列标识编号不是以00001开始,那么还要指定起始号。该制造过程控制计算机向每个泵10分配一个唯一的序列标识。对于该批的第一泵10来说,这个编号典型地以00001开始,并且针对每个随后泵10增加1。接着,将盐水歧管盖136安装在盐水通道132、134上,并且焊接(典型地,激光焊接)到泵本体100。将入口止回阀194和出口止回阀196放置在它们对应凹陷中,如先前所描述。然后可以将前歧管板230安装到该泵本体100上,从而将止回阀194、196锁固在这两个部件之间。然后将该前歧管板230焊接(典型地,激光焊接)到该泵本体100。将一个入口歧管盖262安装到这两个通道构件238的每一个上,从而形成对应入口歧管通道236。

该制造过程控制计算机接着为每个泵10选择一个入口换向阀位置编号,并且针对该批中的第一泵10,这个编号可以按顺序被分配成以01开始,并且对于每个随后泵10增加一(1)。一旦已经达到一个最大允许值(例如36),计数器就对于下一个或第37个泵10重新设置回到为01的一个值。可替代地,该制造过程控制计算机可以在01与一个最大允许值(例如36)之间为入口换向阀300的阀杆306的初始角位置随机选择一个数,而不是按顺序分配值。组合指定的入口换向阀位置编号与唯一分配的序列号,根据需要还连同有其他信息,如制造批次代码和泵型/配置标识符。然后将这个组合的数据编码成一个14字符的字符串。该14字符的数据串用于,例如,创建标识标记172(如条形码标贴),该标识标记可以被直接激光蚀刻到泵10上,如本披露中先前所描述。该编码的数据串用于生成例如一个相应机器可读条形码矩阵,并且该标贴理想地还包括呈人类可读字母数字字符形式的相同信息。可以将硅酮润滑剂的薄雾喷涂到泵筒104的内部壁表面上、入口换向阀筒114的内部表面上、以及歧管板230上的出口换向阀筒264的内部表面上。接着,在制造设施的一个阀插入组装台处,制造过程设备读取泵本体100上的标识标记172(如条形码标贴)、使用一种解码算法来对编码的信息解码,并且提取入口换向阀位置编号。所提取的入口换向阀位置编号结合一个查找表使用,以确定左和右入口换向阀300的组装后的位置。例如,如果所提取的入口换向阀位置编号是19/36,那么可以将左入口换向阀300的阀杆306放置在对应于该阀杆306在左入口换向阀筒114中的一个特定角定向的一个预定位置中,如角位置“4”,并且可以将右入口换向阀300的阀杆306放置在对应于该阀杆306在右入口换向阀筒114中的一个特定角定向的另一个预定位置中,如角位置“1”。接着,将两个(2个)阀杆306和四个(4个)柱塞200装载到一个自动化的插入固定装置中,该自动化的插入固定装置使用伺服电动机来调整左和右阀杆306的角定向,以匹配由所提取的入口换向阀位置编号指示的角位置。该自动化的插入固定装置同时将两个阀杆306和所有四个(4个)柱塞200都插入到泵本体100上的对应入口换向阀筒114和泵筒104中。应将理解,可以在一个两步骤或更多步骤的过程中(例如,一次一个地)将这些阀杆306和这些柱塞200插入到该泵本体100上的对应入口换向阀筒114和泵筒104中。

另外,对于出口换向阀280来说,将出口换向阀本体282的阀杆286插入到歧管板230上的出口换向阀筒264中。在插入之前,调整阀杆286的角定向,以确保流动通路290与出口换向阀筒264上的废物出口端口272对准或处于流体连通。接着,经由例如这些入口换向阀筒114上的入口端口122、124、126上的整体的倒刺,将这些流体供应管34附接到这些入口端口122、124、126。接着,将泵指示板170安装到这些泵筒104之一的外部上的凹陷槽176中。如先前所描述,该指示板170包括多个槽174,这些槽至少指示基于用于泵10的关联的流体供应组32而言的泵10的特定泵构造。该泵指示板170中的槽图案174匹配泵10及其关联的流体供应管34的构造(参见图40至图43)。具有附接的废物收集容器48的废物收集管组46附接到歧管板230上的出口换向阀筒264上的废物出口端口272。

虽然在前述说明中提供了一种包括一个流体泵送装置(任选地被设为一次性泵盒)的流体输送系统、及其组装以及使用和操作的方法的多个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多种修改和变更。因此,前述说明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上文中所描述的本发明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并且落在权利要求书的等效意义和范围之内的对本发明的所有改变都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