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结构及具有其的吸湿用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4855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湿结构及具有其的吸湿用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卫生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湿结构及具有其的吸湿用品。



背景技术:

目前纸尿片、纸尿裤等卫生用品一般都设有吸水材料、透液性顶层和非透液性底层等结构。透液性顶层和非透液性底层构成一个容纳腔,将吸水材料包裹住。

在使用时,透液性顶层直接与人体肌肤接触。人体排泄物通过透液性顶层进入包裹层内部,与吸水材料接触。吸水材料可以吸收人体排泄物,将排泄物留在容纳腔的内部,从而保持人体肌肤干爽。

其中,吸水材料一般为棉芯或者复合芯体。与棉芯结构产品相比,复合芯体结构的产品具有超薄、透气和柔软等优点。但是,复合芯体的产品更容易出现漏尿或者使人体屁股发红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湿结构,使吸收芯体与透液性顶层之间形成一定空隙,提高透气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湿用品,使吸收芯体与透液性顶层之间形成一定空隙,提高透气性能,从而降低红屁股的风险。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吸湿结构,包括吸收芯体、透液性顶层和非透液性底层,以及包覆在所述吸收芯体外侧的芯体包裹层,所述透液性顶层和非透液性底层形成中空的容纳腔,所述吸收芯体和所述芯体包裹层整体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芯体包裹层包括贴合在所述吸收芯体的上表面的上包裹层,所述上包裹层具有通过褶皱形成的第一凹凸结构。

具体地,所述吸收芯体的上表面是平整的。

具体地,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使所述吸收芯体与所述透液性顶层之间形成一定空隙,能够提高透气性能,同时能够使吸湿结构更加柔软和有弹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若干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等间距排列。

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凹凸结构沿直线延伸,若干所述第一凹凸结构形成若干相互平行的直线沟壑。

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凹凸结构沿圆环延伸,若干所述第一凹凸结构形成若干同心的圆环沟壑。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第一凹凸结构沿所述吸收芯体的长度方向直线延伸,若干所述第一凹凸结构沿所述吸收芯体的宽度方向并列平行分布。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芯体包裹层还包括贴合在所述吸收芯体的下表面的下包裹层,所述下包裹层具有通过褶皱形成的第二凹凸结构。

具体地,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使所述吸收芯体与所述非透液性底层之间形成一定空隙,能够提高透气性能,同时能够使吸湿结构更加柔软和有弹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不同。

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相同或者不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芯体包裹层还包括贴合在所述吸收芯体的两个侧面的侧包裹层,所述侧包裹层具有通过褶皱形成的第三凹凸结构。

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三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三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相同。

具体地,通过设置所述第三凹凸结构,能够提高透气性能,同时能够使吸湿结构更加柔软和有弹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为光滑曲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为波浪状曲线或者半圆状曲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液性顶层具有通过褶皱形成的第四凹凸结构。

优选的,每个所述第四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四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相同。

具体地,通过设置所述第四凹凸结构,能够减少所述透液性顶层与人体的贴合面积,从而进一步降低红屁股的风险。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导流层,所述导流层设置在所述上包裹层与所述透液性顶层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左隔边和右隔边,所述左隔边、所述右隔边分别安装在所述吸收芯体的两侧。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吸湿用品,包括以上所述的吸湿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前腰围,与所述非透液性底层的一端连接;

后腰围,与所述非透液性底层的另一端连接;

腰贴面,固定在所述前腰围的两侧;

魔术贴扣,固定在所述后腰围的两侧,所述魔术贴扣与所述腰贴面贴合或分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吸湿结构及具有其的吸湿用品,通过折叠工艺使芯体包裹层形成凹凸结构,提高吸湿结构的透气性能,降低用户红屁股的风险,同时使吸湿结构更加柔软和有弹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所述的吸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所述的吸湿用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所述的吸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三所述的吸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四所述的吸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五所述的吸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6中:

1、吸收芯体;2、透液性顶层;3、非透液性底层;4、左隔边;5、右隔边;6、前腰围;7、后腰围;8、腰贴面;9、魔术贴扣;10、芯体包裹层;11、上包裹层;12、下包裹层;13、侧包裹层;14、导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一方面,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吸湿结构,包括吸收芯体1、透液性顶层2和非透液性底层3,以及包覆在所述吸收芯体1外侧的芯体包裹层10,所述透液性顶层2和非透液性底层3形成中空的容纳腔,所述吸收芯体1和所述芯体包裹层10整体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芯体包裹层10包括贴合在所述吸收芯体1的上表面的上包裹层11,所述吸收芯体1的上表面是平整的,所述上包裹层11具有通过褶皱形成的第一凹凸结构。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使所述吸收芯体1与所述透液性顶层2之间形成一定空隙,能够提高透气性能,同时能够使吸湿结构更加柔软和有弹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于本实施例中,若干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等间距排列,每个所述第一凹凸结构沿直线延伸,若干所述第一凹凸结构形成若干相互平行的直线沟壑。于其它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也可以沿圆环延伸,若干所述第一凹凸结构形成若干同心的圆环沟壑。

于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凹凸结构沿所述吸收芯体1的长度方向直线延伸,若干所述第一凹凸结构沿所述吸收芯体1的宽度方向并列平行分布。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为波浪状曲线。于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半圆状曲线。

该吸湿结构还包括左隔边4和右隔边5,所述左隔边4、所述右隔边5分别安装在所述吸收芯体1的两侧。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吸湿用品,包括以上所述的吸湿结构,还包括:

前腰围6,与所述非透液性底层3的一端连接;

后腰围7,与所述非透液性底层3的另一端连接;

腰贴面8,固定在所述前腰围6的两侧;

魔术贴扣9,固定在所述后腰围7的两侧,所述魔术贴扣9与所述腰贴面8贴合或分开。

本实施例的吸湿结构及具有其的吸湿用品通过折叠工艺使芯体包裹层10形成凹凸结构,提高吸湿结构的透气性能,降低用户红屁股的风险,同时使吸湿结构更加柔软和有弹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3所示,所述芯体包裹层10还包括贴合在所述吸收芯体1的下表面的下包裹层12,所述下包裹层12具有通过褶皱形成的第二凹凸结构。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使所述吸收芯体1与所述非透液性底层3之间形成一定空隙,能够提高透气性能,同时能够使吸湿结构更加柔软和有弹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于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相同。当然,于其它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同,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不同。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如图4所示,所述芯体包裹层10还包括贴合在所述吸收芯体1的两个侧面的侧包裹层13,所述侧包裹层13具有通过褶皱形成的第三凹凸结构。通过设置所述第三凹凸结构,能够提高透气性能,同时能够使吸湿结构更加柔软和有弹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于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三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三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相同。当然,于其它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三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同,所述第三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不同。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5所示,所述透液性顶层2具有通过褶皱形成的第四凹凸结构。通过设置所述第四凹凸结构,能够减少所述透液性顶层2与人体的贴合面积,从而进一步降低红屁股的风险。

于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四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四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相同。当然,于其它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上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同,所述第四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不同。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6所示,该吸湿结构还包括导流层14,所述导流层14设置在所述上包裹层11与所述透液性顶层2之间。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