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腮腺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719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腮腺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腮腺炎在中医学称为 “痄腮”,民间又俗称 “蛤蟆瘟”、“大头瘟”,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所致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冬季为流行高峰,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为多,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是其突出的特征,病毒可波及全身其他腺组织。因此,常可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病毒通过飞沫传染,侵入口腔粘膜、鼻粘膜后,经病毒血症,定位于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腺体,有时侵犯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腮腺,为非化脓性炎症改变。隋代 《诸病源候论》有 “风热毒气客于咽喉、颌颊之间,与气血相搏,结聚肿痛”的记载。金代窦杰 《疮经验全书》在 《诸病源候论》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指出 “痄腮毒受在耳根,耳聤,通于肝肾,气血不流,壅滞颊腮,是风毒症”。《温病条辨》说: “温毒者,秽浊也,凡地气之秽未有不因少阳之气而上升者,春夏地气发泄,故多有此证”。故中医学认为,腮腺炎是由感受风湿邪毒所致。其发病机理可归结为: 风热上攻,阻遏少阳; 胆热犯胃,气血亏滞和亏损,痰瘀阻留; 邪退正虚,气阴亏耗等。因足少阳之脉起于内眦,上底头角下耳后,绕耳而行,故见耳下腮部漫肿,坚硬作痛。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足厥阴之脉循少腹络阴器,若受邪较重则常常并发少腹痛、辜丸肿胀。若温毒炽盛,热极生风,内窜心肝,则出现高热、昏迷、痉厥等变症。治疗总则: 因本病是风热时毒或湿热蕴结郁阻少阳、阳明之经,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雍散结消肿为主。

催乳藤:本品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醉魂藤属植物催乳藤Hetrostemma oblongifolium Cost.的全株。秋季采收,晒干。【性味】微苦、甘;平。【归经】肝经。【功能主治】催乳。主产后气血郁滞;乳汁不下。【原植物形态】 柔弱缠绕藤本。全株具乳汁,茎被2列柔毛。叶对生;叶柄长2-4cm;叶片长圆形,稀卵状长圆形,长7.5-11cm,宽3.5-4.5cm,先端锐尖,基部圆形;侧脉每边5-7条,弧形上升。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长2-3cm,着花4-5朵;花萼5深裂,内面基部有腺体约10个;花冠外面淡绿色,内面黄色,辐状,直径1-1.5cm;花冠裂征5,向右覆盖;副花冠五角星芒状,花粉块每室1个,方圆形,直立。蓇葖果线状披针形,长达12cm,直径约1cm,向先端渐尖。种子长达2cm,宽约3mm,种子具长达3cm的白色绢质种毛。花期8-10月,果期9-12月。收载于中药大辞典。

蝈蝈:本品为螽斯科螽斯属动物螽斯Gampsaocleis gratiosa Brunner Wattenwyl.的全体。夏、秋季捕捉,捕后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性味】味辛;微甘;性平。【功能主治】利水消肿;通络止痛。主水肿尿少;腰膝肿痛;湿脚气。【性状】本品全体呈长圆形,灰绿色或黄褐色。头略呈圆形,复眼1对,卵圆形,触角1对,长鞭状,多脱落;前胸背板略呈细长圆柱形,中后胸被翅;胸足3对,多脱落,后足较大。气腥。收载于中药大辞典。

镰叶瘤足蕨:为瘤足蕨科瘤足蕨属植物镰叶瘤足蕨Plagiogyria rankanensis Hayata[P.distinctissima Ching;P.adnata Bedd.]的全草或根茎。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性味】辛;凉。【归经】入膀胱、肺、肝三经。【功能主治】发表清热;祛风止痒;透疹。主流行性感冒;麻疹;皮肤瘙痒;血崩;扭伤。【原植物形态】 植株高30-45cm。具直立或斜升的根茎。叶簇生,二型;营养叶柄长14-18cm,基部三棱形,有1-2对气囊体,向上略呈三棱形或半圆形;叶片狭长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7-25cm,基部宽8-11cm,一回羽状分裂;羽片纸质,15-20对,互生,长4-6cm,宽8-13mm,上下面均为绿色,渐尖头,向上微弯呈镰状披针形,基部不对称,上侧沿叶轴上延,下侧圆形,边缘近全缘或有齿;叶脉羽状,侧脉单一或二叉状。孢子叶叶柄长30-40cm;叶片一回羽状,长14-22cm,宽4-6cm;羽片15-25对,极度收缩呈线形,长5-7cm,宽2-3mm;侧脉通常二叉,伸至叶边1/2处。孢子囊生于小脉顶部,成熟时布满羽片下面。收载于中药大辞典。

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CAS号1616-93-9,分子式C32H52O2,分子量468.76。【成分来源】薛荔Ficus pumila,大蓟Il Cirsium japonicum,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茯苓 Poria cocos,灰苞篙Artemisia roxbugiana,芦竹根Arundo donax,梧桐叶Firmiana simplex,香加皮Periploca seplum。

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α-Amyrin palmitate):CAS号22255-10-3,分子式C46H80O2,分子量665.15。【成分来源】蒙古山萝卜Scabiosa comosa,球花牛奶菜Marsdenia globifera,天文草Spilanthes acmella。

细辛脂素(Asarinin ):CAS号133-05-1,分子式C20H18O6,分子量354.35。【药理作用】对除虫菊素有增敏作用。【成分来源】阿诺提花椒Zanthaxylum arnottianum,得卡瑞花椒Zanthoxylum decatyi,胡椒花椒Zanthoxylum piperitum,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细辛A.sarum .sieboldii。

3个原料药的化学结构:

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α-Amyrin palmitate)

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 细辛脂素(Asarinin )。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防治腮腺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制成该防治腮腺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

催乳藤4800-4900重量份 蝈蝈50-80重量份 镰叶瘤足蕨3500-3700重量份 β-香树脂醇乙酸酯40-70重量份 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100-110重量份 细辛脂素60-70重量份。

优选的用于防治腮腺炎的药物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催乳藤4850重量份 蝈蝈65重量份 镰叶瘤足蕨3600重量份 β-香树脂醇乙酸酯60重量份 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105重量份 细辛脂素65重量份。

一种防治腮腺炎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药物组合物可以采用制剂学的常规方法制备成片剂或胶囊剂或滴丸。

一种防治腮腺炎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药物组合物与化学药或中药组成的防治腮腺炎药物。

一种防治腮腺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制备:

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催乳藤4800-4900重量份 蝈蝈50-80重量份 镰叶瘤足蕨3500-3700重量份 β-香树脂醇乙酸酯40-70重量份 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100-110重量份 细辛脂素60-70重量份;

制备方法:

(1)按原料药配比取蝈蝈、镰叶瘤足蕨、催乳藤、β-香树脂醇乙酸酯、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细辛脂素,混匀,用重量百分比浓度19%乙醇作为溶剂,在28.5℃温浸提取,提取次数为21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9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24倍,滤过,得药渣A和提取液A,提取液A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04,滤过,药液通过DM-7HP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23%乙醇溶液洗脱DM-7HP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23%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A;

(2)取步骤(1)药渣A,用重量百分比浓度66%乙醇作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9次,每次提取时间为0.6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药渣A重量的31倍,滤过,得药渣B和提取液B,提取液B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06,滤过,药液通过GDX-501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53%乙醇溶液洗脱GDX-501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53%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B;

(3)将提取物A和提取物B混匀,即得药物组合物。

优选的一种防治腮腺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制备:

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催乳藤4850重量份 蝈蝈65重量份 镰叶瘤足蕨3600重量份 β-香树脂醇乙酸酯60重量份 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105重量份 细辛脂素65重量份;

制备方法:

(1)按原料药配比取蝈蝈、镰叶瘤足蕨、催乳藤、β-香树脂醇乙酸酯、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细辛脂素,混匀,用重量百分比浓度19%乙醇作为溶剂,在28.5℃温浸提取,提取次数为21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9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24倍,滤过,得药渣A和提取液A,提取液A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04,滤过,药液通过DM-7HP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23%乙醇溶液洗脱DM-7HP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23%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A;

(2)取步骤(1)药渣A,用重量百分比浓度66%乙醇作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9次,每次提取时间为0.6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药渣A重量的31倍,滤过,得药渣B和提取液B,提取液B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06,滤过,药液通过GDX-501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53%乙醇溶液洗脱GDX-501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53%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B;

(3)将提取物A和提取物B混匀,即得药物组合物。

一种防治腮腺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药物组合物可以采用制剂学的常规方法制备成片剂或胶囊剂或滴丸。

一种防治腮腺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药物组合物与化学药或中药组成防治腮腺炎药物。

药物组合物防治腮腺炎作用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防治腮腺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防治腮腺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催乳藤4850g 蝈蝈65g 镰叶瘤足蕨3600g β-香树脂醇乙酸酯60g 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105g 细辛脂素65g;

制备方法:

(1)按原料药配比取蝈蝈、镰叶瘤足蕨、催乳藤、β-香树脂醇乙酸酯、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细辛脂素,混匀,用重量百分比浓度19%乙醇作为溶剂,在28.5℃温浸提取,提取次数为21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9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24倍,滤过,得药渣A和提取液A,提取液A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04,滤过,药液通过DM-7HP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23%乙醇溶液洗脱DM-7HP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23%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A;

(2)取步骤(1)药渣A,用重量百分比浓度66%乙醇作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9次,每次提取时间为0.6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药渣A重量的31倍,滤过,得药渣B和提取液B,提取液B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06,滤过,药液通过GDX-501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53%乙醇溶液洗脱GDX-501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53%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B;

(3)将提取物A和提取物B混匀,即得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2:防治腮腺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防治腮腺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催乳藤4800g 蝈蝈80g 镰叶瘤足蕨3500g β-香树脂醇乙酸酯70g 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100g 细辛脂素70g;

制备方法:

(1)按原料药配比取蝈蝈、镰叶瘤足蕨、催乳藤、β-香树脂醇乙酸酯、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细辛脂素,混匀,用重量百分比浓度19%乙醇作为溶剂,在28.5℃温浸提取,提取次数为21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9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24倍,滤过,得药渣A和提取液A,提取液A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04,滤过,药液通过DM-7HP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23%乙醇溶液洗脱DM-7HP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23%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A;

(2)取步骤(1)药渣A,用重量百分比浓度66%乙醇作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9次,每次提取时间为0.6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药渣A重量的31倍,滤过,得药渣B和提取液B,提取液B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06,滤过,药液通过GDX-501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53%乙醇溶液洗脱GDX-501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53%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B;

(3)将提取物A和提取物B混匀,即得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3:防治腮腺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防治腮腺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催乳藤4900g 蝈蝈50g 镰叶瘤足蕨3700g β-香树脂醇乙酸酯40g 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110g 细辛脂素60g;

制备方法:

(1)按原料药配比取蝈蝈、镰叶瘤足蕨、催乳藤、β-香树脂醇乙酸酯、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细辛脂素,混匀,用重量百分比浓度19%乙醇作为溶剂,在28.5℃温浸提取,提取次数为21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9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24倍,滤过,得药渣A和提取液A,提取液A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04,滤过,药液通过DM-7HP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23%乙醇溶液洗脱DM-7HP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23%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A;

(2)取步骤(1)药渣A,用重量百分比浓度66%乙醇作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9次,每次提取时间为0.6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药渣A重量的31倍,滤过,得药渣B和提取液B,提取液B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06,滤过,药液通过GDX-501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53%乙醇溶液洗脱GDX-501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53%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B;

(3)将提取物A和提取物B混匀,即得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4:片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1药物组合物520g,加入淀粉540g,混匀,制粒,干燥,加微晶纤维素150g,硬脂酸镁18g,混匀,压制成10000片, 即得药物组合物片剂。

实施例5:胶囊的制备

取实施例2药物组合物195g,加入淀粉150g,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加入适量硬脂酸镁,混匀,装胶囊800粒,即得药物组合物胶囊。

实施例6:滴丸的制备

称取聚乙二醇 6000 230g水浴(80℃)加热煮熔,加入实施例3药物组合物12g,充分搅拌均匀,以液体石蜡为冷却剂,置玻璃管(4*80cm)中,冷却温度为3℃,滴口内外径为7.0/2.0(mm/mm),滴口距液面为2.0cm,滴速以每分40滴为最佳条件,用棉布吸干滴丸表面的冷凝剂,即得药物组合物滴丸。

实验例1:防治腮腺炎的试验研究

1、药物组成: 药物组合物(实施例1药物组合物 批号20110723)。

临床随证加减: 热盛者加用葛根、生石膏、天花粉。表热症加用黄芩、连翘、柴胡。风甚者加用炒牛子、荆芥。水煎服日 1 剂取 200ml,日 2 次温服,5 剂为一疗程,一般用药后 1 个疗程内症状减轻或消失。

2、治疗病例

典型病例 1: 林某某 ,男 14岁,学生,于 2013 年 3 月16 日感觉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舌苔淡黄舌质红,脉象浮数。

经某医院给与西药注射治疗,病势热稍有减缓,3 天后,热像非但不减,反呈上升趋势,继续治疗 2 日,病情未见好转来我处。经察患儿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舌红苔黄脉滑数,发热 39℃,独呈一派热像。遂投本方治疗,药进 2 剂症状大减,又进 4 剂诸症悉除。

典型病例 2: 曲某某,男,24岁,于2012年11月5日就诊。该患于 3 日前自觉精神倦怠,胃纳减退,右耳下肿胀,痠楚,曾自服板蓝根冲剂。昨日起发热微恶寒,右耳下肿胀加剧,张口及咀嚼受限,今日起阴囊肿胀、疼痛,行走不便,大便结,小便短,色深黄。经查患者,体温 38℃,脉搏 85次/分,舌淡红,苔薄黄,脉象濡数,右侧耳下漫肿,按之痠楚,皮色不红,无灼热感,左侧肿胀不明显,自诉有轻微痠痛感,阴囊皮色无潮红,灼热,右侧睾丸肿大,压痛明显。综合症状体征,本患者为典型的腮腺炎合并睾丸炎,治疗应以疏散风热,解毒透邪为主。采用本方治疗,每日 1 剂水煎服,连服 5 日后,病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