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方甘草酸苷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复方甘草酸苷制剂(商品名:美能)由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研制开发,最早于 1948 年在日本生产面市,最初用于皮肤病治疗,有注射剂和固体制剂两种剂型。1958年尝试用美能治疗肝病,20世纪70年代末正式报道作为治疗慢性肝炎的制剂应用于临床。日本从肝病理组织学上验证了其治疗慢性肝炎的确切疗效,治疗丙肝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可大大降低肝硬化的发生率;22年的远期疗效观察发现用药15年以上可使肝癌发生率减少50%以上。
目前,美能在日本作为慢性肝炎的标准治疗药物长期、广泛应用于临床。我国1985年开始应用该制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该制剂可显著改善慢性肝炎病人的肝功能,降酶和降低胆红素的有效率在 80%左右,而且对肝硬化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改善良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国内外均有大量文献报道美能广泛的临床应用及其显著疗效:在肝病领域、用于各种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肝硬化、肝癌、肝动脉化疗等的治疗;在非肝病领域用于治疗性反应(如皮疹、荨麻疹、药物疹)、小儿异位性皮炎、扁平苔藓、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综合征出血热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
复方甘草酸苷制剂含有三种有效成分:甘草酸苷、甘氨酸、DL-蛋氨酸,其中甘草酸苷被确认具有保护肝细胞膜、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及类固醇样等药理作用,还可诱生γ-干扰素,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降低谷丙转氨酶,抑制肝胶原纤维增生,防止肝纤维化形成,促进胆红素代谢等药理作用;甘氨酸能够直接保护肝细胞并使肝细胞的炎症及坏死程度明显减轻,显著改善肝功能,具有保肝、降酶、退黄作用,同时还可以可调节肾功能,防止伪醛固酮症状。DL-蛋氨酸可提高肝脏解毒能力,减少过敏反应,对于肝细胞再生、分化以及调节肝细胞对于各种损伤的敏感程度都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市场上可供患者选择的复方甘草酸苷制剂为注射剂和片剂,长期用药的情况下注射剂使用非常不方便,患者依从性较差;而片剂为糖衣片,处方工艺比较复杂,并且保证了片剂的强度时,常会影响到片剂药物的稳定性和溶出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在保证片剂强度和溶出度的前提下,增加药物的稳定性,缩短工艺流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方甘草酸苷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方甘草酸苷片剂,是由以甘草酸单铵盐、甘氨酸及DL-蛋氨酸为主药原料,以填充剂及崩解剂为辅料制成的片剂,主药原料与辅料的质量比为1:1.7~2.8;主药原料中,甘草酸单铵盐的质量以甘草酸苷计,甘草酸苷、甘氨酸及DL-蛋氨酸的质量比为1:1:1;辅料中,填充剂与崩解剂的质量比为20:1,所述填充剂由甘露醇和淀粉按照质量比2:1混匀而成,所述崩解剂为黄原胶。
优选地,每片复方甘草酸苷片剂含甘草酸苷25毫克。
上述复方甘草酸苷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原料药分别研磨、过筛,主药原料及填充剂过80目筛,黄原胶过200目筛;
(2)按质量配比称取各原料,先将主药原料及填充剂置于三维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再加入黄原胶,混合30~50分钟;
(3)将步骤(2)所得产物压片,即得。
优选地,步骤(3)所述压片包括预压片和二次压片,预压片的压力7~10 kN/cm2,二次压片的压力11~14 kN/cm2。
因甘草酸苷(C42H62O16)性质不稳定,在制备复方甘草酸苷片剂时,以甘草酸单铵盐(C42H62O16·NH3·xH2O,CAS:53956-04-0)作为原料。
本发明辅料中选择甘露醇,甘露醇不仅能避免因甘草酸苷的吸湿性导致的药品质量不合格,而且自身的甜味可以掩盖片剂的苦味,制得的复方甘草酸苷片剂无需包糖衣或者薄膜衣就具有较好的口感,此外,糖尿病患者也可放心使用;再配合一定比例的淀粉,以及一定配比的黄原胶作为崩解剂,使片剂原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并且无需制粒和干燥步骤,就可直接压片,本发明工艺简单,节能环保,产品的脆碎度符合规定,溶出度及稳定性均较好,生产成本较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但所述实施例旨在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下述实施例中甘草酸单铵盐、甘氨酸、DL-蛋氨酸、甘露醇、淀粉和黄原胶均为普通市售产品,其中,甘草酸单铵盐购自TCI,每35 mg甘草酸单铵盐含25 mg甘草酸苷;甘露醇为颗粒型,黄原胶的粒度为200目。
实施例1-4
一种复方甘草酸苷片剂,是由以甘草酸单铵盐、甘氨酸及DL-蛋氨酸为主药原料,以填充剂及崩解剂为辅料制成的片剂;每片复方甘草酸苷片剂中各原料的用量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每片剂中各原料的用量
实施例1及实施例3所述复方甘草酸苷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原料药分别研磨、过筛,主药原料及填充剂过80目筛,黄原胶过200目筛;
(2)按质量配比称取各原料,先将主药原料及填充剂混合均匀,再加入黄原胶,混合45分钟;
(3)将步骤(2)所得产物压片,即得。
其中,步骤(3)所述压片包括预压片和二次压片,预压片的压力6 kN/cm2,二次压片的压力12 kN/cm2。
实施例2及实施例4所述复方甘草酸苷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原料药分别研磨、过筛,主药原料及填充剂过80目筛,黄原胶过200目筛;
(2)按质量配比称取各原料,先将主药原料及填充剂混合均匀,再加入黄原胶,混合50分钟;
(3)将步骤(2)所得产物压片,即得。
其中,步骤(3)所述压片包括预压片和二次压片,预压片的压力8 kN/cm2,二次压片的压力13 kN/cm2。
对比例1、2
一种复方甘草酸苷片剂,是由以甘草酸单铵盐、甘氨酸及DL-蛋氨酸为主药原料,以填充剂及崩解剂为辅料制成的片剂;每片复方甘草酸苷片剂中各原料的用量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例每片剂中各原料的用量
对比例1及对比例2所述复方甘草酸苷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原料药分别研磨、过筛,主药原料及填充剂过80目筛,黄原胶过200目筛;
(2)按质量配比称取各原料,先将主药原料及填充剂混合均匀,再加入黄原胶,混合45分钟;
(3)将步骤(2)所得产物压片,即得。
其中,步骤(3)所述压片包括预压片和二次压片,预压片的压力6 kN/cm2,二次压片的压力12 kN/cm2。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相比,仅改变了黄原胶的用量;对比例2与实施例3相比仅改变了淀粉与黄原胶的用量。
试验结果:参考《中国药典》2015版相关规定进行
将实施例1~4及对比例1、2制得的复方甘草酸苷片剂,以及购买的普通市售复方甘草酸苷片剂进行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实施例、对比例及市购产品的检测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4制得的复方甘草酸苷片剂的溶出度结果均高于市购产品。虽然对比例1及对比例2仅对本发明配方辅料用量进行了较小的调整,但是对比例1和对比例2制备的产品不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的规定,脆碎度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下不再对其各项溶出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证实:填充剂和崩解剂的用量在是本发明实现技术效果的关键。
《中国药典》2015版相关规定进行对实施例1及实施例2制得的复方甘草酸苷片剂和市购产品进行稳定性试验,试验结果如表4及表5所示,表4及表5中总杂含量、甘草酸苷溶出度、甘氨酸溶出度、DL-蛋氨酸溶出度、甘草酸苷含量、甘氨酸含量及DL-蛋氨酸含量的单位均为%。
表4 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40℃±2℃,相对湿度75%±5%)
表5 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25℃±2℃,相对湿度60%±10%)
市购产品因生产日期无法把控,因此只测定产品近效期(有效期30个月)的数据,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市购产品的稳定性结果
根据表4、表5与表6的稳定性数据对比可知:本发明制得的复方甘草酸苷片在加速稳定性试验中,总杂质含量最高为0.51%,长期稳定性试验中存放两年内总杂最高仅为0.45%,含量和溶出度在稳定性试验中几乎没有变化,这些数值均优于市购产品,以上数据证明本发明制得的复方甘草酸苷片具有更好的产品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