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1836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药物,同时还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痛风依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继发性痛风指继发于肾脏疾病或某些药物所致尿酸排泄减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肿瘤化疗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

西医常用排尿酸、水杨酸纳片、强地松、地塞米松等药物,以去风活血为主,止痛为辅,服药期间有效果,停药后病情重新复发,而且服药期间伴有肝肾疼痛的症状出现,并有尿频、尿急、心慌等副作用,病情没有从根本上治愈和缓解。中医治疗主要是辨兼挟、辨虚实。治疗主要以活血行气、怯瘀通络、通痹止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主。中医关于痛风治疗的研究已有许多,但是疗效参差不齐,因此,有需要研制出一种疗效确切的中医配方来解决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痛风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治疗痛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独活36-38份、虎刺32-34份、钩藤30-34份、龙须草26-28份、辣根菜24-26份、菝葜20-22份、杜松16-18份、牡丹藤10-12份、三七4-6份、半夏4-6份。

上述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按重量份计,优选以下原料:

独活37份、虎刺32份、钩藤32份、龙须草27份、辣根菜25份、菝葜21份、杜松17份、牡丹藤11份、三七5份、半夏5份。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取样:独活36-38份、虎刺32-34份、钩藤30-34份、龙须草26-28份、辣根菜24-26份、菝葜20-22份、杜松16-18份、牡丹藤10-12份、三七4-6份、半夏4-6份;

(2)将各原料药粉碎,过120-160目筛,即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选用独活、虎刺、钩藤、龙须草、辣根菜、菝葜、杜松、牡丹藤、三七、半夏为原料,通过各药物的协同作用达到活血行气、消肿止痛、清热解毒、通络除痹、清热除湿之功效。本发明的药物治疗痛风,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临床180例使用,总有效率98.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本发明药物的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治疗病例180例,其中:年龄30-70周岁,男92例,女88例。

2、诊断标准: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3、治疗方法:

取本发明实施例制得的药物,加入适量食用油调成糊状,敷于痛风处即可,10 天为一疗程,一般 2-3 个疗程即可。

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

有效:症状明显缓解;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5、治疗结果:

患者使用本发明药物,显效16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显效率88.9%,总有效率98.9%。

通过以下实施例来阐明本药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独活36g、虎刺34g、钩藤30g、龙须草28g、辣根菜24g、菝葜22g、杜松16g、牡丹藤12g、三七4g、半夏6g;

(2)将各原料药粉碎,过120目筛,即得。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独活37g、虎刺32g、钩藤32g、龙须草27g、辣根菜25g、菝葜21g、杜松17g、牡丹藤11g、三七5g、半夏5g;

(2)将各原料药粉碎,过120-160目筛,即得。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独活38g、虎刺32g、钩藤34g、龙须草26g、辣根菜26g、菝葜20g、杜松18g、牡丹藤10g、三七6g、半夏4g;

(2)将各原料药粉碎,过160目筛,即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