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可回收胆管内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6028阅读:866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可回收胆管内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入人体的医用支架,具体涉及一种植入人体胆管内的胆管支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肝脏和胆囊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之一便是分泌胆汁,胆汁是由肝脏的肝细胞分泌后从肝细胞间的胆小管引流到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后在胆囊内贮存,之后胆汁在胆囊内被浓缩,当人体进食脂肪等脂类物质后,胆囊中的胆汁便从胆囊管出来并与经肝总管排出的胆汁汇合后进入胆总管,并经胆总管、胰壶腹后进入十二指肠,然后通过十二指肠再进入人体的小肠内,进入小肠内的胆法能够乳化脂肪,便于人体消化吸收脂类食物。即人体的胆道系统具有分泌、贮存、浓缩和输送胆汁的功能,对胆汁排入十二指肠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近些年来,由胆管癌、肝癌、胰腺癌及转移癌等恶性肿瘤所致的恶性胆道梗阻,其发病率较高,其胆总管梗阻后便会引发梗阻性黄疸,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在胆道梗阻中,其最为常见就是连接肝总管与十二指肠乳头之间的胆总管最易梗阻,过去主要采用外科手术解除胆管梗阻问题,自从德国Soehendra教授于1979年率先用塑料支架经内镜下置入治疗远端胆总管肿瘤引起的胆管狭窄以来,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良、恶性胆管狭窄和梗阻的治疗,目前将胆道支架植入到狭窄或阻塞部位已成为现今治疗胆道梗阻的较好方法。使用时,通过支架推送器在内镜显象的配合下将胆管支架推送至堵塞所在部位的胆管。但放入胆管内的支架,其内腔孔径较少,一般其内腔孔径为Φ3mm,其容易因为食物残渣或十二脂肠液逆流入胆管支架的内腔而发生支架梗阻问题,目前现有的支架,其内腔梗阻的时间平均为6至8个月。

当发生胆管支架梗阻或堵塞时,需要应用ERCP技术更换新的支架,但目前临床所使用的一体式胆管塑料支架,一旦送入胆管内,如果支架发生堵塞时,其现有支架不易从胆管内取出,其通过胆管取出现有胆管支架的一次成功率很低,另外如果将支架放入胆管外,有文献报道则有可能发生逆行胆管内感染的内险。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在研究如何更顺利高效的从胆管内取出已堵塞的胆管支架,如专利号为CN201310415500.7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带支架回收线的单侧冀胆管内支架,其由支架、侧翼和回收线组成,支架呈管状,侧翼位于支架的近端,回收线由线和回收杆组成,线的一端系于回收杆的腰部,另一端固定于支架的远端。该申请虽然便于从胆管内取出其胆管支架,但由于其回收杆和回收线太过于细小,在取出胆管支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其在内镜显象下不便于通过支架推送器进行支架取出操作,其在操作的过程中,回收线容易发生断线问题,同时,该结构还增加了支架完全滑入胆总管或肝总管的风险,当支架完全滑入胆总管或肝总管时则更不易取出,甚至需要进行手术切开十二指肠乳头来取出阻塞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从胆管中取出的一体式可回收胆管内支架,它包括支架本体、上侧翼、下侧翼和回收尾,所述支架本体呈管状,其外径与人体胆管的内腔相匹配,上侧翼为附着在支架本体外壁上部并斜向朝下的倒刺,其下侧翼为附着在支架本体外壁下部并斜向朝上的倒刺,其相向设置的上下侧翼能有效防止置入胆管的支架在胆管内发生移位,所述回收尾呈片状或半圆弧瓦状,当支架置入胆管后,其回收尾位于十二指肠内,当需要从胆管中取出支架时,只需在内镜配合下利用圈套器或是异物钳夹持住支架的回收尾即可轻松将支架从胆管内顺利拉出,其支架的一次性的取出成功率大大提升,提高了操作效率,减少了患者痛苦。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一体式可回收胆管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上侧翼、下侧翼,所述支架本体呈管状,上侧翼为附着在支架本体外壁上部并斜向朝下的倒刺,下侧翼为附着在支架本体外壁下部并斜向朝上的倒刺,其结构特点为:在支架本体的下端还设置有回收尾,所述回收尾与支架本体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回收尾长0.5至5厘米。

优选的,所述回收尾呈片状或半圆弧瓦状。

更优选的,将支架本体的下侧翼以下的下端管体剖切掉一半,其下端余下的另一半半圈弧瓦片状管体即构成回收尾。

优选的,所述支架本体、上侧翼、下侧翼、回收尾均采用塑料材料制作,并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塑料材料采用聚四氟乙烯高分子化合物塑料材料。

上述一种一体式可回收胆管内支架,当支架本体置入人体胆管后,其回收尾伸出人体胆管下端并位于人体十二指肠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的长度为5至25厘米,支架本体的内腔管径为Φ2至Φ5毫米,支架本体的壁厚为0.2至1毫米。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一体式可回收胆管内支架,其上侧翼为附着在支架本体外壁上部并斜向朝下的倒刺,上侧翼弹性抵靠在胆管内壁,其下侧翼为附着在支架本体外壁下部并斜向朝上的倒刺,下侧翼弹性卡限在胆管下端与胰管交汇处,其相向设置的上下侧翼能有效防止置入胆管的支架在胆管内发生移位,所述回收尾呈片状或半圆弧瓦状,当支架置入胆管后,其回收尾位于十二指肠内的乳头处,当需要从胆管中取出支架时,只需在内镜配合下利用圈套器或是异物钳夹持住支架的回收尾即可轻松将胆管支架从胆管内顺利拉出,其支架的一次性取出成功率大大提升,提高了操作效率,减少了患者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可回收胆管内支架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可回收胆管内支架的剖视结构图。

图中:1、支架本体;11、上侧翼;12、下侧翼;13、回收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一体式可回收胆管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和在支架本体1上设置的上侧翼11、下侧翼12和回收尾13,所述支架本体1、上侧翼11、下侧翼12和回收尾13均采用塑料材料制作,并一体成型,在本实施方式中,其支架本体1采用聚四氟乙烯高分子化合物塑料材料制作,该聚四氟乙烯高分子材料又称特富龙或特富隆,化学性能稳定,耐腐蚀、高润滑、不粘连,无毒无害且与人体组织的相容性较好。

支架本体1呈管状,其支架本体1的长度为5至25厘米,本实施方式优选支架本体1的长度为15厘米;支架本体1的内腔管径为Φ2至Φ5毫米,本实施方式优选其内腔管径为Φ3毫米,支架本体1的外径与人体胆管的内腔相匹配,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支架本体1的外径为Φ4毫米,支架本体1的壁厚为0.2至1毫米,本实施方式优选支架本体1的管壁厚度为0.5毫米。

上侧翼11为附着在支架本体1外壁上部并斜向朝下的倒刺,下侧翼12为附着在支架本体1外壁下部并斜向朝上的倒刺,在将支架本体1植入人体胆管中时,上侧翼11弹性抵靠在人体胆管的内壁,下侧翼12的向上的倒刺能弹性卡限在人体胆管下端与胰管交汇处,其相向设置的上下侧翼能有效防止置入胆管的支架在胆管内发生移位。

在支架本体1的下侧翼12以下的下端设置回收尾13,所述回收尾13呈片状或半圆弧瓦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收尾13呈半圆弧瓦状,且本实施方式是将支架本体1的下侧翼12以下的下端管体剖切掉一半,其下端余下的另一半半圈弧状的瓦片状管体即构成回收尾13,回收尾13伸出支架本体1的长度为0.5至5厘米,本实施方式优选回收尾13的长度为2厘米,当将支架本体1置入人体胆管后,其回收尾13伸出人体胆管下端并位于十二指肠内,回收尾13的上端进一步位于人体十二指肠内的乳头处,当需要从胆管中取出支架本体1时,只需在内镜配合下利用圈套器或是异物钳夹持住支架本体1的回收尾13即可轻松将胆管支架从胆管内顺利拉出,其支架的一次性取出成功率大大提升,提高了操作效率,减少了患者痛苦。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用,仅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列举,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提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