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器控制电路及电动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0070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吻合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吻合器控制电路及电动吻合器。



背景技术:

医用吻合器已成为辅助于刀口缝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医疗器械,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具有不同功能的吻合器产品已应用于临床。目前在微创手术领域中使用的腔镜吻合器,在击发缝钉的同时刀片从中间切断组织,同时两边各三排缝钉完成对组织的缝合、止血等功能。手术的操作过程是:将腔镜吻合器的一次性使用的末端执行器组装到器械上,末端执行器包括钉仓组件和砧座,所述钉仓组件和砧座可闭合或打开的连接,将闭合状态下的末端执行器穿过与吻合器配套使用的穿刺器进入人体组织,再手动调整钉仓组件的位置,待到合适位置后,打开钉仓组件的钉仓与抵钉座将组织夹持到其中,然后击发器械手柄对组织进行切割及钉合,切割、钉合完成后,打开钉仓组件以松开组织,将钉仓组件再次闭合后通过穿刺器取出。

上述腔镜吻合器没有外加动力源,仅靠医生手动击发,导致击发力不平稳,切割不均匀,使组织出现毛边,导致被操作的组织受力不均匀,致使组织本身的弹性变得不均衡,影响了手术效果。为了解决该问题,出现了具有动力源的电动吻合器,现有的电动腔镜吻合器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半电动腔镜吻合器,是通过手动控制将钉仓组件闭合或打开,当钉仓组件进入组织后,操作者需要用另一只手拨动旋钮控制钉仓组件的左右摆动,或手动调节钉仓组件的位置,再手动击发扳机以控制吻合器的切割和缝合,在切割的击发、回位动作是电动控制,除此之外,其余均是通过手动控制。这种半电动腔镜吻合器,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医生无法用单手实现,工作效率不高,使用不方便。

另一种是包括控制电路,但是控制电路只能完成驱动末端执行器的闭合或/和打开,或者只能完成驱动末端执行器缝合或切割,或者现有的控制驱动在完成驱动过程中至少使用了三个以上的电机来进行控制,比如一个电机控制驱动缝合,另一个电机控制运转闭合,再用一个电机控制驱动缝合的停止等等。只能完成一种驱动功能的控制电路需要辅助装置,比如传感器等或是手动辅助完成;多个电机控制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尤其是只针对一个病人使用的腔镜吻合器,成本相对过高,导致较高的负担,产生浪费。

再一种是全电动智能腔镜吻合器,全电动智能腔镜吻合器是由蓄电池、MCU控制电路系统、电机、传动结构系统等组成。通过MCU智能控制芯片强大的运算控制功能与电机相结合,能够用单手实现操作腔镜吻合器的闭合和打开动作,实现了电动控制钉仓左右旋转、击发、切割、回位等动作;虽然操作上相较于半电动腔镜吻合器简单、便捷,但是制造成本更高,很多手术都是一次性使用,或者是较少次数重复使用,增加了患者负担,影响产品的广泛应用。

而且在现有的腔镜吻合器中,在电能供能方面一种使用的是直接安装在器械内的电池给整个器械供电,使得器械本体一直处于被供电的状态,器械本体是随时被启动状态,这种器械随时被启动的状态使得器械在使用时安全性降低,很可能出现误操作或误接触而启动器械的情况;并且这种电能供能方式因器械的一次性使用而造成电池的电量未被完全用尽,电池随着器械本体被遗弃后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另一种是在器械上设置供电接口,利用外部电源与供电接口的连接给其供电,这种设置在使用时要对供电接口单独进行全面消毒,此部分消毒操作较为复杂而且要求较高,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吻合器控制电路,解决了原有手动腔镜吻合器操作不方便费时费力的问题,而且电路结构相对成本较低,仅利用一个电机完成了对器械的末端执行器的闭合,打开,缝合,切割,闭合到位后的刹车控制,左旋转到位的停止控制及右旋转到位的停止控制,击发到位后的刹车控制及击发后回位控制和回位刹车停止控制,即只用一个电机,完成腔镜吻合器的所有控制操作;相对现有的半电动腔镜吻合器,功能完善更加智能,工作效率高;相对全电动智能腔镜吻合器,解决了高成本问题,并且功能完善;因为是一次性使用,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吻合器控制电路,供电电源并非一直处于给整个器械供电状态,操作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供电的启动,提高了器械的安全性,同时在器械使用后的有限时间内供电电源的电量自动耗尽,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了电池随着器械被弃之后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且无需使用供电接口供电,解决了要对供电接口进行复杂的消毒工作的问题,操作更加方便,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吻合器,相对现有电动吻合器成本低,功能完善全面,操作更加方便,相对全电动智能腔镜吻合器成本低,并且供电电源在器械使用后有限的时间内自动耗尽电量,既不需要做复杂的消毒工作也不会因为电量没消耗的电源对环境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吻合器控制电路,包括:供电电源、第一放电元件、电源控制开关、导通回路、控制驱动回路;

所述第一放电元件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放电;

所述电源控制开关控制所述供电电源与电路供电输入端口连接,且所述电源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第一放电元件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放电;

所述导通回路与所述第一放电元件并联;

所述控制驱动回路与所述导通回路并联;

所述控制驱动回路包括直流电机、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开关电路,吻合器本体通过所述直流电机施加驱动力;

所述直流电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机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公共端连接;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通过所述开关电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通过所述开关电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电源负极连接;

所述开关电路控制所述直流电机的正转、反转、正转刹车停止、反转刹车停止和旋转量。

优选的,所述供电电源为可拆卸电源,所述供电电源可拆卸的与所述电路供电输入端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供电电源为多个电池所组成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正极、负极和公共极;

所述第一放电元件包括第一子放电元件和第二子放电元件,所述第一子放电元件一端与电池组正极连通,所述第一子放电元件的另一端与电池组公共极连通;所述第二子放电元件的一端与电池组公共极连通,所述第二子放电元件的另一端与电池组负极连通。

优选的,所述电源控制开关包括第十四触点开关和第十三触点开关,所述第十四触点开关控制所述供电电源与电路供电输入端口的连接,并设于靠近所述第一子放电元件的一端;所述第十三触点开关控制所述第二子放电元件与电路供电输入端口的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触点开关,且所述导通回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串联后通过第一触点开关与所述第一放电元件并联。

优选的,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二选择开关、第三选择开关、第四选择开关、第五选择开关、第六选择开关和第七选择开关;

所述第二选择开关的动触点与电源正极连通,所述第二选择开关的两个静触点分别与所述第四选择开关的两个静触点连接,所述第四选择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第六选择开关的一个静触点连接,所述第六选择开关的另一个静触点与所述第三选择开关的一个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三选择开关的另一个静触点与所述第五选择开关的一个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五选择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选择开关的动触点与电源正极连通;所述第六选择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七选择开关的动触点连接,所述第七选择开关的一个静触点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选择开关的另一个静触点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负极连通,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通。

优选的,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八选择开关、第九选择开关、第十触点开关、第十一触点开关、第十二触点开关、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和第五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包括第一公共端、第二公共端、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二常闭触点;

所述第八选择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电源正极连通,所述第八选择开关的一个静触点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公共端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常闭触点与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常闭触点与第五继电器的公共端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公共端与第九选择开关的一个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九选择开关的动触点与电源正极连通;

所述第十触点开关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通,所述第十触点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三继电器的线圈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

所述第十一触点开关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通,所述第十一触点开关的另一端与第四继电器的线圈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

所述第十二触点开关与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线圈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所述第五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

优选的,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检测支路,所述检测支路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并联,并对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通电情况进行检测。

优选的,所述检测支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串联。

优选的,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四选择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子放电元件为第四电阻,所述第二子放电元件为第五电阻;

所述第五电阻的阻值为100欧姆,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为100欧姆;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工作电流为10mA,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和常开触点的工作电流为1A至5A。

本实用新型解决另一个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吻合器,包括末端执行器击发控制系统,所述击发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末端执行器进行闭合和打开以及对组织的切割和缝合,所述击发控制系统包括以上所述的吻合器控制电路和击发部件,所述击发部件通过对所述吻合器控制电路对末端执行器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个如下有益效果:吻合器控制电路,因设置控制驱动回路中的直流电机给器械给出驱动力,开关电路控制所述直流电机完成末端执行器的闭合,打开,缝合,切割,闭合到位后的刹车控制,左旋转到位的停止控制,右旋转到位停止控制,击发到位后的刹车控制及击发后回位控制和回位刹车停止控制;相对现有的半电动腔镜吻合器功能更加完善,更加智能,操作更加便捷;相对现有的全电动智能腔镜吻合器成本大大降低,功能完善,减轻患者负担。因设置有电源控制开关,电源控制开关控制所述供电电源与电路供电输入端口连接,且所述电源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第一放电元件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放电;使得操作者在需要的时候选择性的使供电电源进行供电,同时操作者可以选择性的使第一放电元件对供电电源进行放电;在需要时通过导通回路继续放电的同时对电路进行供电,直到电池的电量耗尽,解决了原有的电池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且提高了器械的安全性,不会因为误操作或误接触而启动器械;同时省去了对供电部分消毒清洁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具有另一个如下有益效果:电动吻合器,因设置有上述吻合器控制电路,操作简单,不仅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全自动操作,节省成本保护环境、提高了器械的安全性,省去了部分复杂的消毒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吻合器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吻合器控制电路,包括:供电电源、第一放电元件、电源控制开关、导通回路、控制驱动回路;

所述第一放电元件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放电;

所述电源控制开关控制所述供电电源与电路供电输入端口连接,且所述电源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第一放电元件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放电;

所述导通回路与所述第一放电元件并联;

所述控制驱动回路与所述导通回路并联;

所述控制驱动回路包括直流电机、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开关电路,所述吻合器本体通过所述直流电机施加驱动力;

所述直流电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机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公共端连接;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通过开关电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通过开关电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

所述开关电路控制所述直流电机的正转、反转、正转刹车停止、反转刹车停止和旋转量。

这里具体描述的是腔镜吻合器的控制电路,设置电源控制开关,所述电源控制开关控制所述供电电源与电路供电输入端口的连接,且所述电源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第一放电元件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放电;这里所说的电源控制开关控制所述供电电源与电路供电输入端的连接,并不单一指控制所述供电电源对电路供电,也可指控制所述供电电源处于供电状态(电路是否得电的状态)。

当需要供电电源对器械进行供电时,利用电源控制开关,启动供电电源与供电输入端口的连接,同时启动第一放电元件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放电;在此之前供电电源相当于独立个体存在,本身不放电不消耗电量,避免了供电电源在器械运作之前就浪费电量的问题,同时也使得器械本体不会一直处于被供电状态,不会出现误操作或误接触而启动器械的情况。这里可以设置电源控制开关同时对所述供电输入端口和第一放电元件作用。此时第一放电元件开始对供电电源开始放电,因所述导通回路与所述第一放电元件并联,所述控制驱动回路与所述导通回路并联,所以此时供电电源处于对导通回路和控制驱动回路的供电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启动电控控制开关后,第一放电元件开始对供电电源持续的放电的同时对器械本体开始提供电能,导通回路因得到电而导通,对得到电情况进行检测和显示;控制驱动回路可以在得电的情况下控制器械本体开始吻合操作;在吻合操作完毕之后控制驱动回路停止运作,第一放电元件仍然持续的对所述供电电源放电,直至将供电电量耗尽。这样器械一次性使用后电池随着器械被遗弃,电池电量会自动耗尽,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这种设计也免去了给供电接口单独消毒的操作,使用方便。

控制驱动回路中的直流电机对器械施加驱动力,因为设置有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通过开关电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通过开关电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开关电路控制所述直流电机的正转、反转、正转刹车停止、反转刹车停止和旋转量。应当理解为,开关电路通过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控制直流电机,直流电机通过正转、反转、正转刹车停止、反转刹车停止和旋转量来控制末端执行器的钉仓组件和砧座的闭合、打开、闭合停止和打开停止,末端执行器的整体角度旋转,末端执行器对组织的切割、缝合、切割缝合停止,切割缝合后的回位和回位到位的停止。

解决了原有手动腔镜吻合器操作不方便费时费力的问题,而且电路结构相对成本较低,仅利用一个电机完成了对器械的末端执行器的闭合,打开,缝合,切割,闭合到位后的刹车控制,左旋转到位的停止控制,右旋转到位的停止控制,击发到位后的刹车控制及击发后回位控制和回位刹车停止控制,也就是说只用一个电机,完成腔镜吻合器的所有控制操作;相对现有的电动控制成本较低的同时功能更加完善更加智能;相对全电动智能腔镜吻合器,解决了高成本问题,并且功能完善;因为是一次性使用,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供电电源为可拆卸电源,所述供电电源可拆卸的与所述电路供电输入端口连接。应当理解为可拆卸供电源与所述电路输入端口和电路输出端口连接后为不可再从器械上拆卸下来,当然也可以设置成可以从器械上拆卸下来,这样设置,可以选择性的安装供电电源,为了方便,因为设置有电源控制开关,有效的控制供电电源的供电情况,所以供电电源为连接后为不可再从器械上拆卸下来的情况较为方便。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供电电源为多个电池所组成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正极、负极和公共极;

所述第一放电元件包括第一子放电元件和第二子放电元件,所述第一子放电元件一端与电池组正极连通,所述第一子放电元件的另一端与电池组的公共极连通;所述第二子放电元件的一端与电池组公共极连通,所述第二子放电元件的另一端与电池组负极连通。

这里的电池组包括正极、负极和公共极,应当理解为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个电池与单个电池之间无论是串联、并联或串并联形成的,只要形成整个电池组的正极、负极和公共极均包含在本申请的请求保护范围之内。这里应当理解所述的供电源的公共极为既可成为正极又可成为负极的电极;例如:当电池组包括4个电池时,4个电池串联成电池组,分别为第一电池串联第二电池后串联第三电池后串联第四电池,其中第一电池的正极与第二电池负极的连接点可作为公共极,既为第一电池的正极,又可为第二电池的负极;同上所述第二电池的正极与第三电池的负极的连接点和第三电池的正极与第四电池的负极的连接点均可作为公共极,此种情况下,第四电池的正极为电池组的正极,第一电池的负极为电池组的负极;在此不再赘述。

这样设置,当供电电源开始放电之后,第一子放电元件和第二子放电元件分别对电池组中的电池的电量分批放电,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大电流对电池的损害及其造成对电路板放电电阻过热,电流过大,电路板过热等对电池有损耗的问题。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电源控制开关包括第十四触点开关和第十三触点开关,所述第十四触点开关控制所述供电电源与电路供电输入端口的连接,并设于靠近所述第一子放电元件的一端;所述第十三触点开关控制所述第二子放电元件与电路供电输入端口的连接。如图,这样设置第十四触点开关控制供电电源对整个电路的供电情况的同时也控制第一子放电元件的放电,第十三触点开关控制第二子放电元件的放电情况。可以设置第十四触点开关和第十三触点开关同时操作或同一操作按键。

本实施例优选的,还包括第一触点开关,且所述导通回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一发光二极管串联后通过第一触点开关与所述第一放电元件并联。

这样设置,第一放电元件和第一电阻会继续对电源继续放电,所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会因为电路的导通而发亮,这样对安装上的执行器末端的安装情况起到一个指示作用。使得操作者对器械组装后电路的状态有个清楚的了解,更加方便。设置第一触点开关可以对导通回路的导通指示进行控制,供操作者做选择。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二选择开关、第三选择开关、第四选择开关、第五选择开关、第六选择开关和第七选择开关;

所述第二选择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电源正极连通,所述第二选择开关的两个静触点分别与所述第四选择开关的两个静触点连接,所述第四选择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第六选择开关的一个静触点连接,所述第六选择开关的另一个静触点与所述第三选择开关的一个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三选择开关的另一个静触点与所述第五选择开关的一个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五选择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选择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电源正极连通;所述第六选择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七选择开关的动触点连接,所述第七选择开关的一个静触点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选择开关的另一个静触点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负极连通,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负极连通。

因设置有直流电机一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机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公共端连接;当电源给第一继电器通电时,第一继电器导通,它的常开触点闭合,因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源正极连接,直流电机的一端与第一继电器的公共端连接,所以此时第一继电器通过常开触点的闭合给到电机一端的直流电刷上连接的是正极;又因为此时,第二继电器并没有通电导通,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直流电机另一端电刷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公共端连接,所以电源负极通过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给到电机另一端电刷上的是负极;此时控制电机旋转,定义为电机旋转方向为正转。当电源给第二继电器通电时,第二继电器导通,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源正极连接,直流电机的另一端电刷通过第二继电器与电源正极连接,此时,第一继电器没有通电导通,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所以直流电机的一端电刷通过第一继电器与电源负极连接;此时控制电机旋转,定义为电机旋转方向为反转。

与器械结构相互配合,腔镜吻合器的操作过程为:将具有电池的器械安装上末端执行器,将末端执行器操作为闭合状态,将闭合状态下的末端执行器穿过穿刺器靠近需要操作的组织,再将末端执行器操作为打开状态,旋转末端执行器的角度,调整到合适角度后,闭合末端执行器对组织进行夹持,夹持后对组织进行缝合和切割,之后将末端执行器调整为打开状态以松开被操作的组织。

此时常态下,第五选择开关的第一静触点SW5-1与第五选择开关的动触点SW5-2并未连接,处于断开状态,当末端执行器需要闭合时,触发第三选择开关,第三选择开关的动触点SW3-2与第三选择开关的第一静触点SW3-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三选择开关被触发的同时,第五选择开关也同时被连带触发,使得第五选择开关的第一静触点SW5-1与动触点SW5-2连接;因在此时常态下,第六选择开关的第二静触点SW6-3与第六选择开关的动触点SW6-2连接,第七选择开关的第二静触点SW7-3与第七选择开关的动触点SW7-2连接,因此与第七选择开关的第二静触点SW7-3的第一继电器得电导通,从而使得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导通,电源正极加载到直流电机一端的电刷上;此时,第二继电器并不导电,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负极连通,所以直流电机的另一端的电刷加载到电源负极上,形成整个回路,控制电机的正转。当电机运转到所连通的机械结构触动第六选择开关,第六选择开关的第二静触点SW6-3与所述第六选择开关的动触点SW6-2断开,第六选择开关的第一静触点SW6-1与所述第六选择开关的动触点SW6-2闭合,上述回路不通,电机运转停止,对末端执行器的驱动停止,达到所需效果;同时,因为静触点第一SW6-1与动触点SW6-2闭合使得第一静触点SW6-1连通的第二选择开关和第四选择开关处于被通电准备的状态,为后续的操作做准备。

因为设置有第五选择开关,当在电机正转控制执行器末端闭合到位需要再对执行器末端操作为打开状态时,此时松开第三选择开关的触点,第三选择开关自动回弹到原始状态,即第三选择开关的第一静触点SW3-3与第三选择开关的动触点SW3-2连接;此时触动第五选择开关,使得第五选择开关的第一静触点SW5-1和第五选择开关的动触点SW5-2连接,这样使得第二继电器通电导通,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导电,闭合连通,通过第二继电器加载到直流电机另一端的电刷上;此时第一继电器不通电,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电源负极连通,第一继电器连接直流电机的一端的电刷,形成整个回路,所以控制电机反转,这样使得机械部分反方向驱动操作控制末端执行器打开。

通过第二选择开关、第四选择开关、第六选择开关和第七选择开关来控制末端执行器的缝合和切割及击发到位后的刹车控制及击发后回位控制和回位刹车停止控制;可以设置机械结构此时将直流电机有驱动闭合或打开的驱动部件换档位驱动缝合和切割的驱动杆。

触发第二选择开关SW2,第二选择开关的动触点SW2-2与第二选择开关的第一静触点SW2-1连接,此时第二选择开关的第一静触点SW2-1与第四选择开关的第二静触点SW4-3连接与第四选择开关的动触点SW4-2连接与第六选择开关的第一静触点SW6-1连接与第六选择开关的动触点SW6-2连接与第七选择开关的动触点SW7-2连接于所述第七选择开关的第二静触点SW4-3连接的第一继电器连通,所以此时第一继电器导通,第二继电器不导通,同上所述的原理一样,控制电机正转,驱动末端执行器对组织进行缝合和/或切割,设置机械机构,在缝合和/或切割完毕之后机械结构会同时触发第四选择开关和第七选择开关,使得第四选择开关第一静触点SW4-1和动触点SW4-2闭合,第七选择开关的第一静触点SW7-1和动触点SW7-2闭合,这样第一继电器失常,其常开触点断开,第一继电器断电的同时,直流电机两端的电刷分别通过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短接,形成对电机原有正转运动的方向电势,从而形成对电机的“刹车”作用,及时阻断了因电机正转时,即使断电也会因正转方向的惯性产生的正转对驱动杆的进一步驱动,从而达到了立即停止缝钉及切割的运动。

此时再触发第二选择开关,第二选择开关动触点SW2-2与第二选择开关第二静触点SW2-3闭合,第二选择开关动触点SW2-2与第二选择开关第一静触点SW2-1断开,由此电源正极经第二选择开关SW2,经第四选择开关的动触点SW4-2与第四选择开关的第二静触点SW4-3,经第六选择开关的动触点SW6-2与第六选择开关的第一静触点SW6-1,经第七选择开关的动触点SW7-2与第七选择开关的第一静触点SW7-1加载到第二继电器上,第二继电器通电导通,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导电,闭合连通,通过第二继电器加载到直流电机另一端的电刷上;此时,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电源负极连接,形成整个回路,使得电机反转,带动机械结构反向运动,吻合器击发回位。一直运动到第四选择开关SW4和第七选择开关SW7被触发,第四选择开关的第一静触点SW4-1和第四选择开关的动触点SW4-2断开,第四选择开关的第二静触点SW4-3和第四选择开关的动触点SW4-2闭合,第七选择开关的第一静触点SW7-1和第七选择开关的动触点SW7-2断开,第四选择开关的第二静触点SW4-3和第四选择开关的动触点SW4-2闭合;使得第二继电器此时所在的支路断电,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断开,电机断电停止反方向运动,电机断电的同时,电机两端的电刷分别通过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短接,形成阻碍运动的反势,从而形成“刹车”作用,阻碍停止时电机的惯性运动,从而及时停止击发回位运动。

这样设置的开关电路控制完成了电机对末端执行器的闭合,打开,缝合,切割,闭合到位后的刹车控制,击发到位后的刹车控制及击发后回位控制和回位刹车停止控制。成本相对较低的同时,功能完善。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八选择开关、第九选择开关、第十触点开关、第十一触点开关、第十二触点开关、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和第五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包括第一公共端、第二公共端、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二常闭触点;

所述第八选择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电源正极连通,所述第八选择开关的一个静触点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公共端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常闭触点与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常闭触点与第五继电器的公共端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公共端与第九选择开关的一个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九选择开关的动触点与电源正极连通;

所述第十触点开关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通,所述第十触点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三继电器的线圈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

所述第十一触点开关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通,所述第十一触点开关的另一端与第四继电器的线圈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

所述第十二触点开关与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线圈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所述第五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

这里设置第十触点开关,被设定为当器械的末端执行器安装到器械上时,对所述第十触点开关进行触发,第十触点开关触发后,第三继电器的线圈通电,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断开,此时若第八选择开关被触发,由于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所述第八选择开关不能起到使得第三继电器通过第四继电器让第一继电器线圈通电的作用,从而不能对直流电机进行控制作用。末端执行器安装上后,在器械的机械结构的作用下,不再对第十触点开关发生作用,第三继电器的线圈不再得电,此时触发第八选择开关,因为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常闭触点与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第四继电器的公共端与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所以此时第一继电器的线圈得电,结合以上所述,此时控制直流电机正转,从而控制末端执行器旋转(设定此次旋转为向右旋转);当直流电机控制末端执行器旋转到一定位置时(设定此位置为向右旋转的最大限定位置),第十一触点开关会被触动,当第十一触点开关被触动后,第四继电器的线圈得电,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断开,这样使得上述的第一继电器就不再得电,进而直流电机停止旋转,控制末端执行器右旋转停止。这样就限定了末端执行器的右旋转角度。

相对上述末端执行器的右旋转,当需要末端执行器左旋转时,触动第九选择开关,这里设置的第九选择开关和第八选择开关是不能被同时触动的;在常态下,触点第九选择开关后,电源正极通过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公共端与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常闭触点的连接,又因为设置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常闭触点与第五继电器的公共端连接,通过与第五继电器的公共端连接的第五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的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供电,此时使得第二继电器的线圈得电,结合上述,此时直流电机相对的反转,从而控制末端执行器旋转(相对上述设定的右转,现在为左转);当末端执行器旋转到左转的一定角度,第十二触点开关被触发,第五继电器得电,第五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公共端断开,电源不再给第二继电器供电,因此进而直流电机停止旋转,控制末端执行器左旋转停止。这样就限定了末端执行器的左旋转角度。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检测支路,所述检测支路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并联,并对所述第三继电器线圈的通电情况进行检测。因设置检测支路与第三继电器的线圈并联,当末端执行器安装到器械上时,第十触点开关被触发,检测支路导通,检测支路对通电情况进行检测,说明末端执行器安装到位,对安装起到提示检测的作用,增强了安全性。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检测支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二发光二极管串联。当末端执行器安装到器械上,检测支路导通,第二发光二极管亮,对安装起到了提示作用,增强安全性。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四选择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三电阻和第三发光二极管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当第二选择开关和第四选择开关作用使得第三电阻和第三发光二极管得电,第三发光二极管亮,起到提示的作用,使得电路更加智能。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一子放电元件为第四电阻,所述第二子放电元件为第五电阻;

所述第五电阻的阻值为100欧姆,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为100欧姆;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工作电流为10mA,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和常开触点的工作电流为1-5A。

这样设置,控制驱动回路因设置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控制直流电机,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和常开触点的工作电流为安级电流,而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为毫安级的电流,可以减少控制驱动回路中的电流对控制开关电路电流的干扰,将安级的控制驱动回路独立出来,在选择元器件耐压和耐流等级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工作电流选择不同额定电流大小的元器件,从而可以节省元器件的成本和体积大小;这样设置可以在绘制电路板元器件布局时,将模块内的元器件布局在一起,这样元器件管脚彼此之间的连接较短,电流回路走过的路径也较短,从而电流路径上产生的消耗和辐射达到较小的程度;这样设置改变了现有好多产品在电路设计上,只能通过安级电流控制多个电机,使得在回路中耗能较大,在控制中电机也很容易受到开关电路的干扰。

本实施例优选的,还包括热敏电阻,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源正极之间设置有热敏电阻;当直流电机在驱动转动时,若受到阻力,直流电机的电流会变大,电流的变大会对直流电机本身及相关的电路造成影响,热敏电阻将对上述情况下的电路及直流电机起到保护作用,可以对电路在操作过程中做进一步的保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吻合器,包括末端执行器击发控制系统,所述击发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末端执行器进行闭合和打开以及对组织的切割和缝合,所述击发控制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的吻合器控制电路和击发部件,所述击发部件通过所述吻合器控制电路对末端执行器进行控制。

这里以腔镜吻合器为例,设置有腔镜吻合器控制电路控制击发部件,击发部件对所述末端执行器进行驱动控制,因设置有上述实施例1中的击发控制系统,即只用一个电机,完成腔镜吻合器的所有控制操作;相对现有的电动控制成本较低的同时功能更加完善更加智能;相对全电动智能腔镜吻合器,解决了高成本问题,并且功能完善;因为是一次性使用,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并且电池在器械使用后的有限的时间内自动耗尽电量,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电池被弃之之后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且无需使用供电接口供电解决了要对供电接口进行复杂的消毒工作的问题,操作更加方便,安全可靠。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