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可换滚筒式包衣机的滚筒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1224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可换滚筒式包衣机的滚筒单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筒单元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可换滚筒式包衣机的滚筒单元。



背景技术:

包衣机广泛适用于制药、食品、化工等领域。现有包衣机的机体与滚筒多为一体式结构,只能对体积或重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物料进行包衣,当需要进行包衣的各批次物料的体积或重量相差较大时,一台包衣机则无法完成生产,通过数台不同容积规格的包衣机来满足生产需要,增大了生产成本,可更换不同大小滚筒的技术将是包衣机的发展趋势。届时,一台包衣机的机体将配备多个不同大小的滚筒,如何实现不同大小的滚筒与进出风管的装配匹配,从而保证包衣过程中物料的干燥效果以及如何实现滚筒在包衣机的机体内的快速拆装将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可更换滚筒式包衣机的不同大小的滚筒均能与进出风管进行匹配装配及滚筒在可更换滚筒式包衣机的机体内的快速拆装,进而提供一种用于可换滚筒式包衣机的滚筒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可换滚筒式包衣机的滚筒单元包括滚筒装置和滚筒支撑车装置,滚筒装置包括:滚筒、活动过风板和多个过风管道;滚筒支撑车装置包括:支架、支撑车架、两个第一转轮、两个第二转轮和多个导轮;

滚筒的后端同轴固定安装环形的活动过风板,活动过风板的板面上沿同一圆周均匀开设有多个过风孔,滚筒的筒壁上沿其轴线方向固定安装有与过风孔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的过风管道,每个过风管道的后端均与和其对应的过风孔连通,每个过风管道均与滚筒连通;

支架安装在支撑车架的前端,支架上安装有两个轴线沿前后方向排布的第一转轮,两个第二转轮安装在支撑车架的后端,且两个第二转轮的轴线均沿前后方向排布,滚筒安装在支撑车架上的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上,支撑车架的底部四角分别设有可沿前后方向转动的导轮;

活动过风板卡装在两个第二转轮内,滚筒的前端可转动安装在两个第一转轮上。

过风管道与滚筒连通处的滚筒的筒壁上密布有通孔。

滚筒装置还包括多个风道盖,每个过风管道上设有一个可拆卸的风道盖。

滚筒的筒口设有向外延伸的筒口壁。

滚筒装置还包括多个搅拌桨叶或螺旋叶片,多个搅拌桨叶或螺旋叶片安装在滚筒的内部筒壁上。

两个第一转轮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滚筒的筒口的直径。

两个第二转轮的轴线之间距离小于安装在滚筒上的活动过风板的直径。

第二转轮为凹轮,第二转轮的轮面上的凹槽的宽度与活动过风板的厚度相配合。

滚筒支撑车装置还包括两个挡块,支撑车架的前端两侧上均安装有一个挡块。

导轮与可换滚筒式包衣机的机体的内部沿前后方向设置的两条平行的导轨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滚筒支撑车5的导轮6及与导轮6相配合的安装在可换滚筒式包衣机的机体1内的导轨8的设置,使得通过本实用新型携带滚筒4可以随意地推入或拉出机体1,使滚筒4可以简单、方便地在包衣机的机体1内进行拆装;

2、滚筒装置的独特的活动过风板15和滚筒4上的过风管道17的设计,当滚筒4装入可换滚筒式包衣机的机体1内并转动生产时,活动过风板15上的多个过风孔依次循环地与进风管上的进风口及出风管上的出风口连通,从而使滚筒4通过其上的过风管道17与进风管及出风管连通,形成由进风管至滚筒4至排风管的连通的风路,对滚筒4内的物料进行干燥,进而保证无论更换何种容积的滚筒4,当将滚筒4装入包衣机的机体1内后均能与进出风管进行匹配装配。由于进风口及出风口的位置固定,且滚筒4带动活动过风板15转动生产时,过风管道依次循环地与进风管及出风管连通,使得滚筒4转动生产时,其进风风向和出风风向始终保持不变,有效地保证进风能够最大面积地吹扫到物料表面并穿过物料,从而保证干燥效率;

3、过风管道17与滚筒4连通处的滚筒筒体的筒壁上密布有通孔,既可保证过风管道17与滚筒4连通,保证滚筒筒体内的通风,又可保证滚筒4内的加工物料不会进入过风管道17,造成物料的浪费或设备故障;

4、可拆卸的风道盖18的设计,便于对滚筒4及过风管道17的清洗;

5、筒口壁的设置,便于滚筒4的支撑装置通过其对滚筒筒体进行支撑,且不影响滚筒4在装入包衣机的机体1内后的正常转动生产;

6、两个第一转轮20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滚筒4的筒口的直径,且两个第二转轮2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安装在滚筒4上的活动过风板15的直径,使得当需要将滚筒4装配在滚筒支撑车上,可以采用两个第一转轮20支撑滚筒4的筒口壁,采用两个第二转轮21支撑活动过风板15,从而对滚筒4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

7、滚筒支撑车采用第一转轮20和第二转轮21支撑滚筒4,当其携带滚筒4推入机体1内且滚筒4与机体相对装配后,不影响滚筒4的转动生产(即滚筒4可相对于支撑它的本实用新型转动);

8、第二转轮21采用凹轮,且轮面上的凹槽宽度与活动过风板15的宽度相配合,当滚筒4装载在滚筒支撑车上,并将活动过风板15卡入第二转轮21的凹槽内后,可有效地对滚筒4进行前后限位,防止其位置变动,为滚筒4提供稳固的支撑;

9、滚筒支撑车上的挡块13的设置,当将本实用新型推入机体内且滚筒4与机体相对装配后,可以通过挡块13及机体内设置的与挡块13相配合的挡板对滚筒支撑车进行定位,避免滚筒4在转动生产时,滚筒支撑车携带其发生位置变动,造成设备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滚筒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可换滚筒式包衣机上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主视剖视图;

图5是滚筒支撑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可换滚筒式包衣机的滚筒单元,它包括滚筒装置和滚筒支撑车装置,滚筒装置包括:滚筒4、活动过风板15和多个过风管道17;滚筒4的后端同轴固定安装有环形的活动过风板15,活动过风板15的板面上沿同一圆周均匀开设有多个过风孔,滚筒4的筒壁上沿其轴线方向固定安装有与过风孔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的过风管道17,每个过风管道17的后端均与和其对应的过风孔连通,每个过风管道17均与滚筒4连通;

滚筒支撑车装置包括:支架19、支撑车架46、两个挡块13、两个第一转轮20、两个第二转轮21和多个导轮6,支架19安装在支撑车架46的前端,支架19上安装有两个轴线沿前后方向排布的第一转轮20,两个第二转轮21安装在支撑车架46的后端,且两个第二转轮21的轴线均沿前后方向排布,滚筒4安装在支撑车架46上的第一转轮20和第二转轮21上,支撑车架46的底部四角分别设有可沿所述滚筒4的轴线方向转动的导轮6;支撑车架46的前端两侧上均安装有一个挡块13;

活动过风板15卡装在两个第二转轮21内,滚筒4的前端可转动安装在两个第一转轮20上。

本实用新型的滚筒支撑车的导轮6及与导轮相配合的安装在可换滚筒式包衣机的机体内的导轨8的设置,使得通过本实用新型携带滚筒4可以随意地推入或拉出机体,使滚筒4可以简单、方便地在包衣机的机体内进行拆装。

滚筒装置的独特的活动过风板15和滚筒4上的过风管道17的设计,当滚筒4装入可换滚筒式包衣机的机体1内并转动生产时,活动过风板15上的多个过风孔依次循环地与进风管上的进风口及出风管上的出风口连通,从而使滚筒4通过其上的过风管道17与进风管及出风管连通,形成由进风管至滚筒至排风管的连通的风路,对滚筒4内的物料进行干燥,进而保证无论更换何种容积的滚筒4,当将滚筒4装入包衣机的机体1内后均能与进出风管进行匹配装配。由于进风口及出风口的位置固定,且滚筒4带动活动过风板15转动生产时,过风管道17依次循环地与进风管及出风管连通,使得滚筒4转动生产时,其进风风向和出风风向始终保持不变,有效地保证进风能够最大面积地吹扫到物料表面并穿过物料,从而保证干燥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过风管道17与滚筒4连通处的滚筒4的筒壁上密布有通孔。如此设置,既可保证过风管道17与滚筒4连通,保证滚筒筒体内的通风,又可保证滚筒4内的加工物料不会进入过风管道17,造成物料的浪费或设备故障。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还包括多个风道盖18,每个过风管道17上设有一个可拆卸的风道盖18。如此设置,便于对滚筒4及过风管道17的彻底清洗。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滚筒4的筒口设有向外延伸的筒口壁22。如此设置,便于滚筒4的支撑装置通过其对滚筒4进行支撑,且不影响滚筒4在装入包衣机的机体内后的正常转动生产。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还包括多个螺旋叶片45,多个螺旋叶片45安装在滚筒4的内部筒壁上。如此设置,在滚筒4转动生产时有助于其内部的物料的分层流动。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两个第一转轮20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滚筒4的筒口的直径。如此设置,便于第一转轮20对滚筒4的筒口壁22起到支撑。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两个第二转轮21的轴线之间距离小于安装在滚筒4上的圆盘形活动过风板15的直径。如此设置,便于第二转轮21对滚筒4的活动过风板15起到支撑。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相同。

上述结构设计,使得当需要将滚筒4装配在滚筒支撑车上,可以采用两个第一转轮20支撑滚筒4的筒口壁,采用两个第二转轮21支撑活动过风板15,从而对滚筒4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转轮20和第二转轮21支撑滚筒4,当其携带滚筒4推入机体1内且滚筒4与机体相对装配后,不影响滚筒4的转动生产(即滚筒4可相对于支撑它的本实用新型转动)。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图2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转轮21为凹轮,第二转轮21的轮面上的凹槽的宽度与活动过风板15的厚度相配合。如此设置,当滚筒4装载在滚筒支撑车上,并将活动过风板15卡入第二转轮21的凹槽内后,可有效地对滚筒4进行前后限位,防止其位置变动,为滚筒4提供稳固的支撑。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1、图2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还包括挡块13,支撑车架46的前端两侧上均安装有挡块13。如此设置,当将本实用新型推入机体内且滚筒4与机体相对装配后,可以通过挡块13及机体内设置的与挡块13相配合的挡板对滚筒支撑车进行定位,避免滚筒4在转动生产时,滚筒支撑车携带其发生位置变动,造成设备故障。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或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导轮6与可换滚筒式包衣机的机体1的内部沿前后方向设置的两条平行的导轨8相配合。便于本实用新型推入或拉出包衣机的机体。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或八相同。

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为一台包衣机配置多个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单元,多个滚筒单元的滚筒4的长度相同,滚筒4的筒口直径相同,滚筒4的筒身直径不同,不同的滚筒4上安装的活动过风板15相同,多个滚筒支撑车相同。由于不同的滚筒4上安装的活动过风板15相同,但各滚筒4的直径不同,为使各滚筒4上的过风管道17均能与相对应的活动过风板15上的过风孔连通,不同滚筒上的过风管道17可以适宜地倾斜一定角度。不同滚筒4的长度相同、筒口的直径相同,便于装载在相同的滚筒支撑车上。

多个滚筒4的长度相同、直径不同(即容积不同),可以根据待包衣的物料量的不同随时更换适宜容积的滚筒单元进行生产,可以适应不同批次的待包衣的物料的体积或重量的大范围变化,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包衣机不能对不同批次的体积或重量存在较大变化的物料进行包衣生产的问题,另外,还可以根据物料的品种不同使用不同的滚筒单元,即一个滚筒单元只用来对一个品种的物料进行包衣,不用于对其它品种的物料进行包衣生产,可有效避免不同品种的物料之间的交叉污染。当需要对滚筒进行清洗时,可以将滚筒单元从所述机体内拉出后再对滚筒4进行清洗,相比于滚筒4的在位清洗,清洗效果更好,清洗时间更短,另外,在对一个滚筒4进行清洗的时候,还可以将另外一个滚筒单元推入所述机体1内进行工作,从而实现设备的连续生产,不滞工。多个滚筒支撑车相同,使得无论选用何种容积的滚筒4,均能通过包衣机的机体1内与导轮6相配合的导轨8将其推入机体,使滚筒4上的轴套与所述传动轴配合,不同的滚筒4上安装的活动过风板15相同,使得无论选用何种容积的滚筒4,其上的活动过风板15均能与进风管及出风管匹配装配,实现滚筒4的通风干燥,另外,还可保证当滚筒单元推入所述机体1内时,滚筒4上的轴套与机体上的传动轴同轴对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