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6555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肝胆外科领域,涉及一种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



背景技术:

肝胆外科主要研究肝细胞癌、肝胆管结石、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所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

肝胆结石是肝胆外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目前的方式是切开对应的气管进行取石工作,但是传统的手术存在多种弊端,手术切口大,疼痛强,因此目前对于肝胆结石的处理逐渐向微创手术进行,但是没有专门用于肝胆结石手术的微创装置,因此目前采用微创方式进行肝胆结石的手术价格十分的昂贵,且操作复杂繁琐,取石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该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取石效果好,专为肝胆结石微创手术设计,解决了目前没有专门用于肝胆结石手术的微创装置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石装置包括均呈半筒形且相互贴合形成圆形的基筒一和基筒二,所述基筒一和基筒二的下端具有呈缩口形的导向部,所述基筒一和基筒二的上端具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具有呈圆形的操作口,所述基筒一的上端固连在固定板的底部,所述基筒二的上端铰接在所述固定板的底部,所述基筒一上插设且转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插轴,所述插轴为空心一端为开口且内壁具有螺纹,所述基筒二内壁铰接有一端外壁具有螺纹的丝管,所述插轴的外壁具有凸出且呈圆环形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插轴内部相通,所述丝管的端部外壁固连有呈圆环形的橡胶环,所述橡胶环位于所述限位部内,所述丝管端部螺纹连接于所述插轴内,所述取石装置还包括取石组件,所述取石组件包括基管,所述基管下端活动连接有呈空心盒状且具有取石口的取石盒,所述取石盒上端活动连接有操作管,所述取石盒下端面固连有微型摄像头和若干个照明灯珠。

本取石装置的大致使用过程如下:通过专用器械在病人的相关部位皮肤上开设微创孔内,将基筒一和基筒二的下端伸入微创孔内,然后旋转插轴,在丝杆传动的原理下基筒二通过上端的铰接结构向外打开,使微创孔口径逐渐变大,限位部和橡胶环的配合使插轴旋转时丝管不会脱离插轴,插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基筒一的壁上,在安装时橡胶环能够变形进入插轴内,然后在限位部内实现变形复位从而限制丝管的运动。当基筒二扩大至一定的口径时,将取石组件通过伸入口伸入基筒一和基筒二内并从下端伸出,照明灯珠起到提到术野的作用,微型摄像头连通外部的显示屏,能够使医生对应显示屏进行操作,取石时,一手握住基管,一首握住操作管实现取石盒的运动,结石从取石口进入取石盒内,上提操作管使结石落入取石盒的底部,然后在进行下一次操作,操作十分的方便,照明灯珠和微型摄像头的导线通过操作管连通外部显示屏和电源。取石完毕后先将取石组件取出,然后旋转插轴使基筒二缓慢复位然后将装置取出即可。丝管的端部铰接在基筒二的内壁上,能够实现在基筒二扩张时丝管端部也进行角度的微小调节,铰接的方式具有多种,可通过相互扣合的活动连接实现,也可通过基本的铰接结构实现,不做赘述。

上述的一种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两导向部上套设有形状匹配的橡胶套。

通过橡胶套保护了病人的皮肤内壁,同时基筒二扩张后使基筒一和基筒二之间的间隙能够通过橡胶套实现弥补,防止皮肤内壁进入基筒一和基筒二的间隙内,起到限位作用。

上述的一种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所述基管的下端固连有呈弧形的铁条一,所述取石盒端部固连有铁条二,所述铁条一扣合于所述铁条二内,所述取石盒的上端固连有呈弧形的铁条三,所述操作管下端固连有呈弧形的铁条四,所述铁条三扣合于所述铁条四内。

通过铁条一和铁条二实现取石盒的活动连接,通过铁条三和铁条四实现操作管的活动连接。

上述的一种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所述基筒二上端固连有呈块状的铰接块一,所述固定板底部固连有一对呈块状的铰接块二,所述铰接块一端部插设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铰接块二上。

铰接的结构具有多种,其他形式的铰接也应该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有以下优点:

1、本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取石效果好,专为肝胆结石微创手术设计。

2、本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通过橡胶套保护了病人的皮肤内壁,同时基筒二扩张后使基筒一和基筒二之间的间隙能够通过橡胶套实现弥补,防止皮肤内壁进入基筒一和基筒二的间隙内,起到限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中插轴和丝管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中取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中取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中基筒一和基筒二与橡胶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筒一;2、基筒二;3、导向部;4、固定板;4a、操作口;5、插轴;5a、限位部;6、丝管;7、橡胶环;8、基管;9、取石盒;9a、取石口;10、操作管;11、微型摄像头;12、照明灯珠;13、橡胶套;14、铁条一;15、铁条二;16、铁条三;17、铁条四;18、铰接块一;19、铰接块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包括均呈半筒形且相互贴合形成圆形的基筒一1和基筒二2,基筒一1和基筒二2的下端具有呈缩口形的导向部3,基筒一1和基筒二2的上端具有固定板4,固定板4上具有呈圆形的操作口4a,基筒一1的上端固连在固定板4的底部,基筒二2的上端铰接在固定板4的底部,基筒一1上插设且转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插轴5,插轴5为空心一端为开口且内壁具有螺纹,基筒二2内壁铰接有一端外壁具有螺纹的丝管6,插轴5的外壁具有凸出且呈圆环形的限位部5a,限位部5a与插轴5内部相通,丝管6的端部外壁固连有呈圆环形的橡胶环7,橡胶环7位于限位部5a内,丝管6端部螺纹连接于插轴5内,取石装置还包括取石组件,取石组件包括基管8,基管8下端活动连接有呈空心盒状且具有取石口9a的取石盒9,取石盒9上端活动连接有操作管10,取石盒9下端面固连有微型摄像头11和若干个照明灯珠12。

本取石装置的大致使用过程如下:通过专用器械在病人的相关部位皮肤上开设微创孔内,将基筒一1和基筒二2的下端伸入微创孔内,然后旋转插轴5,在丝杆传动的原理下基筒二2通过上端的铰接结构向外打开,使微创孔口径逐渐变大,限位部5a和橡胶环7的配合使插轴5旋转时丝管6不会脱离插轴5,插轴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基筒一1的壁上,在安装时橡胶环7能够变形进入插轴5内,然后在限位部5a内实现变形复位从而限制丝管6的运动。当基筒二2扩大至一定的口径时,将取石组件通过伸入口伸入基筒一1和基筒二2内并从下端伸出,照明灯珠12起到提到术野的作用,微型摄像头11连通外部的显示屏,能够使医生对应显示屏进行操作,取石时,一手握住基管8,一首握住操作管10实现取石盒9的运动,结石从取石口9a进入取石盒9内,上提操作管10使结石落入取石盒9的底部,然后在进行下一次操作,操作十分的方便,照明灯珠12和微型摄像头11的导线通过操作管10连通外部显示屏和电源。取石完毕后先将取石组件取出,然后旋转插轴5使基筒二2缓慢复位然后将装置取出即可。

两导向部3上套设有形状匹配的橡胶套13。通过橡胶套13保护了病人的皮肤内壁,同时基筒二2扩张后使基筒一1和基筒二2之间的间隙能够通过橡胶套13实现弥补,防止皮肤内壁进入基筒一1和基筒二2的间隙内,起到限位作用。

基管8的下端固连有呈弧形的铁条一14,取石盒9端部固连有铁条二15,铁条一14扣合于铁条二15内,取石盒9的上端固连有呈弧形的铁条三16,操作管10下端固连有呈弧形的铁条四17,铁条三16扣合于铁条四17内。通过铁条一14和铁条二15实现取石盒9的活动连接,通过铁条三16和铁条四17实现操作管10的活动连接。

基筒二2上端固连有呈块状的铰接块一18,固定板4底部固连有一对呈块状的铰接块二19,铰接块一18端部插设有铰接轴,铰接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铰接块二19上。铰接的结构具有多种,其他形式的铰接也应该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取石效果好,专为肝胆结石微创手术设计。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