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管式心室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5803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管式心室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脏辅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管式心室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心室辅助装置是全世界公认的各类终末期心衰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从上世界60年代第一代气动血泵、第二代轴流血泵发展到今天的第三代悬浮血泵,经历了几代科学家艰辛的研究历程。

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心室辅助装置的研究,虽经几代人的努力,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至今尚无商品化的国产心脏辅助装置供临床应用。国外虽有商品化的心室辅助装置,但一套装置价格高达50万元-100万元人民币,但一套装置价格高昂。因此,研制出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新型国产心室辅助装置成为当务之急。

由中国工学团队和医学团队合作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可植入的、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动物实验创下了国内植入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的最长存活纪录,我国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但是国产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为植入式和非搏动性,既需要外科手术植入造成较大创伤,又不符合人体自身搏动性生理特点。本装置将通过外周血管微创方式进行植入,继续保留心脏的搏动性特点,并且保证了射向主动脉内的血流方向与心脏自身射出血流方向一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心室辅助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导管式心室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导管式心室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包括导管,动力装置,控制器,起搏器,密封装置;左心室通过主动脉瓣与主动脉连接,所述导管插入主动脉内,一端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末端刚好伸出主动脉瓣,在自由端末端安装有单向阀,自由端内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通过连杆与动力装置连接,动力装置带动活塞在自由端内上下移动,自由端直径大于导管自身直径,自由端位于活塞下方与主动脉瓣上方之间有血流段,所述血流段位于同一截面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孔,所述孔开口斜向上,所述密封装置设置在血流段上,该密封装置与活塞下端连接可以实现所述孔的关闭与开启,位于主动脉瓣上端设置起搏导丝,所述起搏导丝与所述起搏器连接,起搏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动力装置连接。通过起搏器控制左心室跳动频率,实现该导管泵与左心室同步工作。

当起搏器控制左心室收缩时,起搏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动力装置带动活塞向上运动同时关闭密封装置,左心室内的血液流向主动脉,同时血液从自由端末端的单向阀进入自由端内;当起搏器控制左心室舒张时,起搏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动力装置带动活塞向下运动同时开启密封装置,血液从自由端血流段上的孔进入主动脉内,从而完成一个循环。

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圆环形转轴和盖板,圆环形转轴在位于血流段底部,盖板一端通过圆环形转轴与自由端连接并可沿圆环形转轴转动从而盖住孔或打开孔,圆环形转轴通过牵引杆与所述活塞下端连接。当动力装置带动活塞向下运动时,盖板开启,血液从自由端进入主动脉内;当动力装置带动活塞向上运动时,盖板关闭,血液从自由端末端的单向阀进入自由端内。

所述密封装置也可以为一置于自由端内壁的中空圆柱体,中空圆柱体侧面设置与孔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开口斜向上,中空圆柱体上端与所述活塞下端连接。在动力装置作用下沿自由端内壁上下移动,当中空圆柱体侧面上的通孔与孔重合或者部分重合时,血液从自由端进入主动脉。当动力装置带动活塞向下运动时,中空圆柱体侧面上的通孔与孔重合或者部分重合,导管内的血液从自由端端口进入主动脉内;当动力装置带动活塞向上运动时,中空圆柱体侧面上的通孔与孔不重合,血液从自由端末端的单向阀进入自由端内。

所述中空圆柱体朝向自由端底端为平面状。

所述中空圆柱体朝向自由端底端为朝向中心的弯曲状且由弹性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主动脉内插入一导管,导管与动力装置连接,可以辅助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本装置将通过外周血管微创方式进行植入,继续保留心脏的搏动性特点,并且保证了射向主动脉内的血流方向与心脏自身射出血流方向一致,同时,通过临时起搏器的控制系统,实现了装置与心室的同步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心室辅助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封装置一实施例;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密封装置另一实施例;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密封装置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导管式心室辅助装置,左心室1通过主动脉瓣2与主动脉3连接,导管4插入主动脉3内,一端与动力装置7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5,自由端5末端刚好伸出主动脉瓣2,在自由端5末端安装有单向阀16,通过单向阀16左心室1内的血液可以进入自由端5而自由端5内的血液不能进入左心室1,自由端5内安装有活塞17,活塞17通过连杆18与动力装置7连接,动力装置7带动活塞17在自由端5内上下移动,自由端5直径大于导管4自身直径,以便血液储存在自由端内,保证整个导管4内血液供应量,自由端5位于活塞17下方与主动脉瓣2上方之间血流段10,血流段10位于同一截面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孔11,孔11开口斜向上,自由端5内的血液通过孔11流向主动脉3,在血流段10上设置有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与活塞17下端连接可以实现孔11的开启与关闭,从而实现自由端5内的血液通过孔11沿向上方向流向主动脉3或者停止流向主动脉3,辅助左心室1功能衰竭时血液流动,保证充足的血液在主动脉3与左心室1之间的循环。位于主动脉瓣2上端设置起搏导丝6,起搏导丝6与起搏器8连接,起搏器8与控制器9连接,控制器9与动力装置7连接,通过起搏器8控制左心室1跳动频率,实现该导管泵与左心室1同步工作。

当起搏器8控制左心室1收缩时,起搏器8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9,控制器9控制动力装置7带动活塞17向上运动同时关闭密封装置,左心室1内的血液流向主动脉3,同时血液从自由端5末端的单向阀16进入自由端5内;当起搏器8控制左心室1舒张时,起搏器8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9,控制器9控制动力装置7带动活塞17向下运动同时开启密封装置,血液从自由端5血流段10上的孔11进入主动脉3内,从而完成一个循环。

图2为该密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中,密封装置包括圆环形转轴13和盖板12,圆环形转轴13在位于血流段10底部,盖板12一端通过圆环形转轴13与自由端5连接并可沿圆环形转轴13转动从而盖住孔11或打开孔11,圆环形转轴13通过牵引杆19与活塞17下端连接,通过活该17的上下运动带动圆环形转轴13转动进而通过盖板12盖住孔11或打开孔11。当动力装置7带动活塞17向下运动时,盖板12开启,血液从自由端5进入主动脉3内;当动力装置7带动活塞17向上运动时,盖板12关闭,血液从自由端5末端的单向阀16进入自由端5内。

图3、4为该密封装置的另外两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中,密封装置为一置于自由端5内壁的中空圆柱体14,中空圆柱体14侧面设置与孔11对应的通孔(图中未画出),所述通孔开口斜向上,中空圆柱体14上端与活塞17下端连接,在动力装置7作用下沿自由端5内壁上下移动,当中空圆柱体14侧面上的通孔与孔11重合或者部分重合时,血液从自由端5进入主动脉3。当动力装置7带动活塞17向下运动时,中空圆柱体14侧面上的通孔与孔11重合或者部分重合,导管4内的血液从自由端5端口进入主动脉3内;当动力装置7带动活塞17向上运动时,中空圆柱体14侧面上的通孔与孔11不重合,血液从自由端5末端的单向阀16进入自由端5内。

图4与图3的不同点在于,图3中中空圆柱体14朝向自由端5底端为正常平面状,而图4中中空圆柱体14朝向自由端5底端为朝向中心弯曲状且由弹性材料制成,中空圆柱体14在活塞17带动向下运动时,弯曲状底端合并靠拢,防止血液进入,起二重保护作用,中空圆柱体14在活塞17带动向上运动时,弯曲状底端分开。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