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083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给药液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将填充于筒体内的药液在柱塞的推压作用下,持续地或者间断地向生物体内给予的便携式的给药液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使用装置整体构成为一次性用品的给药液装置。作为这种给药液装置,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04/030717号小册子中公开有在通过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出柱塞到达了规定位置的情况下输出警报声的技术的思想。

然而,如以往的技术那样,若使装置整体构成为一次性用品,则存在经营成本高涨的问题。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方法,例如考虑以具备具有筒体以及柱塞的使用完废弃的一次性部、和能够再利用的重复使用部的方式构成给药液装置。

在该给药液装置中,需要防止使用过的一次性部被再利用。另外,即使使用了上述的国际公开第2004/030717号小册子所记载的位置检测传感器,由于该位置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柱塞到达了规定位置的情况,因此也无法检测一次性部是否未使用。即,无法防止使用过的一次性部被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经营成本的低廉化并且防止使用过的一次性部被再利用的给药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给药液装置是将填充于筒体内的药液在柱塞的推压作用下持续地或者间断地向生物体内给予的便携式的给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使用完废弃的一次性部;和能够再利用的重复使用部,其能够拆装地设置于所述一次性部,所述一次性部具有:所述筒体和所述柱塞;以及可动部,其从初始位置移动,将所述柱塞向前端侧推压,所述重复使用部具有使所述可动部移动的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给药液装置还具备: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其检测在使所述可动部移动前的状态下所述可动部是否处于所述初始位置;以及警报部,在利用所述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出所述可动部未处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情况下,该警报部输出第一警报。

根据本发明的给药液装置,由于具备使用完废弃的一次性部和能够再利用的重复使用部,因此能够实现经营成本的低廉化。另外,检测在使可动部移动前的状态下可动部是否处于初始位置,并在未处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输出第一警报,因此能够防止使用过的一次性部被再利用。

在上述的给药液装置中,所述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重复使用部。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使一次性部的构成部件比较少,因此能够实现经营成本进一步的低廉化。

在上述的给药液装置中,所述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通过与所述可动部接触来检测该可动部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容易地检测可动部是否处于初始位置。

在上述的给药液装置中,所述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在所述一次性部安装有所述重复使用部时,所述可动部是否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根据这样的构成,用户能够知道在相对于一次性部安装了重复使用部时,一次性部是否是使用过的。

在上述的给药液装置中,也可以具备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其对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后的所述可动部是否处于所述筒体内的所述药液的余量成为规定量那样的规定位置进行检测,在利用所述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出所述可动部处于所述规定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警报部输出第二警报。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向用户通知筒体内的药液的余量成为规定量的主旨。

在上述的给药液装置中,所述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重复使用部。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使一次性部的构成部件进一步减少,因此能够实现经营成本进一步的低廉化。

在上述的给药液装置中,所述驱动部使所述可动部仅向所述柱塞的前端侧移动。根据这样的构成,移动后的可动部不会回归至初始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检测一次性部是否未使用。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备使用完废弃的一次性部和能够再利用的重复使用部,因此能够实现经营成本的低廉化。另外,检测使可动部移动前的状态下可动部是否处于初始位置,在未处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输出第一警报,因此能够防止使用过的一次性部被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给药液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螺母部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一次性部的局部剖面说明图。

图3是图1的给药液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4是表示螺母部处于规定位置的状态的一次性部的局部剖面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给药液装置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给药液装置10是将填充于筒体18内的药液在柱塞20的推压作用下持续地或者间断地向生物体内给予的便携式的给药液装置10,并且构成为膜片式的胰岛素泵。但是给药液装置10不限定于膜片式,也可以是管式等。

如图1所示,给药液装置10具有:使用完废弃的一次性部12、和能够再利用的重复使用部14。一次性部12具备一侧开口的平箱形状的基座部16,在俯视观察时,基座部16形成近似长方形。基座部16以相对于能够贴附于用户(患者)的皮肤的未图示的托架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另外托架包括留置于生物体内的插管。

如图2所示,在基座部16设置有:填充有药液的筒体18、设置于筒体18内的柱塞20、与柱塞20同轴配设的进给丝杠22、以及与进给丝杠22旋合的螺母部(可动部)24。

筒体18沿着基座部16的长边方向以圆筒状延伸。筒体18的前端部的外径以及内径朝向前端缩径。在这样的筒体18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将药液向筒体18内导入的导入端口26(参照图1)、和用于将筒体18内的药液导出的导出端口28。导出端口28连通有将筒体18内的药液向插管引导的导出管29。

柱塞20由树脂材料等一体地成形,并沿着筒体18的轴线方向液密且能够滑动地设置于筒体18内。柱塞20具有:构成前端侧的柱塞主体30、和设置于柱塞主体30而构成后端侧的按压件32。在柱塞主体30中形成为圆筒状的后端侧安装有一对填料34。

按压件32具备:从柱塞主体30朝向后方延伸到筒体18的外侧的一对延伸部36、和设置于延伸部36的后端部的一对爪部38。进给丝杠22的一端部由轴承39轴支承,构成使螺母部24移动的驱动部40。

驱动部40还具有:作为动力源的电池42、由电池42驱动的马达44、使马达44的旋转驱动力减速而传递的齿轮箱(动力传递机构)46、以及供与齿轮箱46的输出齿轮48啮合的正齿轮50固定并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止于进给丝杠22的传递轴5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42以及传递轴52设置于一次性部12,马达44以及齿轮箱46设置于重复使用部14。这样,通过使马达44以及齿轮箱46成为重复使用部14,由此能够实现一次性部12的成本的削减。

在电池42设置有在将重复使用部14安装于一次性部12时与重复使用部14的马达44电连接的端子54。传递轴52由以与进给丝杠22同轴配设的状态设置于基座部16的一对轴承56轴支承。

马达44例如构成为能够绕顺时针方向旋转且无法绕逆时针方向旋转。即,马达44使进给丝杠22仅朝向螺母部24向柱塞20的前端侧移动的方向旋转驱动。但是马达44也可以构成为能够绕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旋转。

螺母部24由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并具有: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螺母部主体58、和设置于螺母部主体58的滑动部60。在螺母部主体58形成有供进给丝杠22旋合的螺纹孔62、和以从两侧夹持螺纹孔62的方式形成并供爪部38插通的一对贯通孔64。在螺母部主体58的外表面例如安装有由金属材料等构成的加强罩66。

滑动部60相对于设置于基座部16且沿着柱塞20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引导壁68滑动。即,螺母部24在使用前的状态下,处于不与柱塞20接触的初始位置,在进给丝杠22的旋转作用下从初始位置移动,与柱塞20接触而将柱塞20向前端侧推压(参照图4)。

如图1~图3所示,重复使用部14具备:以关闭基座部16的开口的方式能够拆装地设置于基座部16的盖体70、和设置于盖体70的控制部72。在控制部72电连接有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初始位置检测传感器)74、以及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规定位置检测传感器)76、马达44以及警报部78。

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74设置于控制部72,在使螺母部24移动前的状态下检测螺母部24是否处于初始位置。具体而言,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74构成为接触传感器,在将重复使用部14安装于一次性部12的状态下,以与处于初始位置的螺母部24接触的方式设置。这样,通过使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74构成为接触传感器,由此能够容易地检测螺母部24是否处于初始位置。

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76设置于控制部72,检测螺母部24是否处于规定位置。在此,规定位置是指筒体18内的药液的余量成为规定量(例如0.5cc)时螺母部24的位置。具体而言,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76构成为接触传感器,在将重复使用部14安装于一次性部12的状态下以与处于规定位置的螺母部24接触的方式设置。这样,通过将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76构成为接触传感器,由此能够容易地检测螺母部24是否处于规定位置。但是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74以及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76也可以不是接触传感器,而是非接触式传感器。

警报部78例如构成为能够输出第一~第三警报声。第一~第三警报声各自的频率、振幅、输出时间以及输出次数的至少一个不同,从而用户能够容易地听出第一~第三警报声。但是第一~第三警报声也可以设定为频率、振幅、输出时间以及输出次数等彼此相同。

控制部72具备马达控制部80以及警报控制部82。马达控制部80基于从未图示的遥控器发送的关于药液给予的信息,对马达44进行驱动控制。

警报控制部82在利用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74检测出螺母部24未处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从警报部78输出第一警报声。另外,警报控制部82在利用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76检测出螺母部24处于规定位置的情况下,从警报部78输出第二警报声。进而,警报控制部82从利用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76检测出螺母部24处于规定位置时起,在马达44的转速达到规定转速时,从警报部78输出第三警报声。

本实施方式的给药液装置10基本上如以上那样构成,接下来对其动作以及作用效果进行说明。首先,用户从包装容器取出一次性部12。在该状态下,在一次性部12的筒体18内未填充药液,螺母部24处于不与柱塞20接触的初始位置(参照图2)。

接下来,用户调节柱塞20相对于筒体18的位置,并从封闭保存有药液的药瓶等药液容器向筒体18内填充适当的量的药液。之后,将重复使用部14安装于一次性部12。由此一次性部12的电池42的电力供给于重复使用部14的构成部件,重复使用部14的齿轮箱46的输出齿轮48与一次性部12的正齿轮50啮合。控制部72接受该电池42的电力的供给而起动,开始由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74进行在使螺母部24移动前的状态下螺母部24是否处于初始位置的检测。

在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74检测出在使螺母部24移动前的状态下螺母部24未处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74为断开(off)状态的情况),警报控制部82从警报部78输出第一警报声。由此用户能够知道一次性部12是使用过的,因此能够采取将使用过的一次性部12更换为未使用品等的处理。即,能够防止用户误将使用过的一次性部12再利用。

另一方面,在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74检测出在使螺母部24移动前的状态下螺母部24处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74为导通(on)状态的情况),由于一次性部12为未使用的,因此警报控制部82不进行警报声从警报部78的输出。

接着,用户进行给药液装置10的灌注。具体而言,操作未图示的遥控器,使马达44旋转驱动。若这样,则马达44的旋转驱动力经由齿轮箱46、正齿轮50、传递轴52而传递至进给丝杠22,因此进给丝杠22旋转,螺母部24一边在引导壁68滑动、一边向柱塞20侧前进。

若螺母部24向柱塞20的前端侧前进,则一对爪部38与构成螺母部24的贯通孔64的壁面抵接,一对延伸部36以彼此接近的方式挠曲。而且若爪部38通过贯通孔64,则爪部38回归至原来的位置,从而螺母部24相对于柱塞20卡止。由此螺母部24能够将柱塞20向前端侧推压。之后,通过使螺母部24进一步前进,由此筒体18内的药液被柱塞20推压而使导出管29的内孔被药液充满,从而灌注结束。

接着,用户将未图示的托架贴附于皮肤的规定位置,并使用穿刺机构将卡止于托架的插管留置于生物体内。接下来,通过将一次性部12以及重复使用部14安装于托架,从而将导出管29与插管连通,马达控制部80对马达44进行旋转控制,由此筒体18内的药液持续地或者间断地向生物体内给予。

此时,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76对从初始位置移动后的螺母部24是否处于规定位置进行检测。在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76检测出螺母部24未处于规定位置的情况下(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76为断开(off)状态的情况),警报控制部82不进行警报部78的警报声的输出。

另一方面,在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76检测出从初始位置移动后的螺母部24处于规定位置的情况下(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76为导通(on)状态的情况),警报控制部82从警报部78输出第二警报声。由此用户能够知道筒体18内的药液的余量为规定量,因此例如在间断地给予比规定量多的量的药液的情况下,能够采取将一次性部12更换为未使用品等的处置。

另外,在从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76成为导通(on)状态时开始的马达44的转速达到规定转速时,警报控制部82从警报部78输出第三警报声。由此用户能够知道筒体18内的药液的余量为空。

根据本实施方式,给药液装置10具备使用完废弃的一次性部12和能够再利用的重复使用部14,因此能够实现经营成本的低廉化。另外,检测在使螺母部24移动前的状态下螺母部24是否处于初始位置,在未处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从警报部78输出第一警报声,因此能够防止使用过的一次性部12被再利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74以及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76设置于重复使用部14的控制部72,因此能够使一次性部12的构成部件比较少。由此能够实现经营成本进一步的低廉化。

另外,驱动部40(马达44)仅使螺母部24向柱塞20的前端侧移动,因此移动的螺母部24不会回归至初始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检测一次性部12是否为未使用。

本实施方式中,警报部78不限定于输出第一~第三警报声的例子,也可以通过声音的输出、显示灯的点亮或闪烁、显示器的文字显示、振动等进行向用户报告。另外,这样的警报部78也可以设置于未图示的遥控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74以及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76的至少任一方设置于一次性部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