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肺癌的组合物及用于制备治疗肺癌药物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084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治疗肺癌的组合物及用于制备治疗肺癌药物的应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以中医动、植物药为原料治疗肺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于制备治疗肺癌药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以及生命。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男性中居恶性肿瘤的第1位,在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每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为135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2.4%,死亡11.8万,占肿瘤全死因17.6%。其中,中国新发的肺癌病例约有50万(男性约33万例,女性约17万例),肺癌己成为越来越严重地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目前,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其可能原因除与机体内在因素有关外,社会环境因素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认为肺癌与下列因素有关:(1)吸烟:目前认为吸烟是肺癌的最重要的高危因素,烟草中有超过3000种化学物质,其中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如:苯并芘)和亚硝胺均有很强的致癌活性。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和亚硝胺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使得癌基因(如Ras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如p53,FHIT基因等)失活,进而引起细胞的转化,最终癌变。(2)职业和环境接触:肺癌是职业癌中最重要的一种,估约10%的肺癌患者有环境和职业接触史。现已证明以下9种职业环境致癌物增加肺癌的发生率:铝制品的副产品、砷、石棉、铬化合物、焦炭炉、芥子气、含镍的杂质、氯乙烯。长期接触铍、镉、硅、福尔马林等物质也会增加肺癌的发病率,空气污染,特别是工业废气均能引发肺癌。(3)电离辐射:肺脏是对放射线较为敏感的器官。电离辐射致肺癌的最初证据来自Schneeberg-joakimov矿山的资料,该矿内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高,诱发的多是支气管小细胞癌。美国曾有报道开采放射性矿石的矿工70%~80%死于放射引起的职业性肺癌,以鳞癌为主,从开始接触到发病时间为10~45年,平均时间为25年,平均发病年龄为38岁。氡及其子体的受量积累超过120工作水平日(WLM)时发病率开始增高,而超过1800WLM则更显著增加达20~30倍。将小鼠暴露于这些矿山的气体和粉尘中,可诱发肺肿瘤。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中患肺癌者显著增加。Beebe在对广岛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终身随访时发现,距爆心小于1400m的幸存者较距爆心1400~1900m和2000m以外的幸存者,其死于肺癌者明显增加。(4)既往肺部慢性感染: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患者,支气管上皮在慢性感染过程中可能化生为鳞状上皮致使癌变,但较为少见。(5)遗传等因素:家族聚集、遗传易感性以及免疫功能降低,代谢、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能在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可能在对环境致癌物易感的人群和/或个体中起重要作用。(6)大气污染: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和交通发达地区,石油,煤和内燃机等燃烧后和沥青公路尘埃产生的含有苯并芘致癌烃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有关。大气污染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率可能互相促进,起协同作用。肺癌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症状和体征的有无、轻重以及出现的早晚,取决于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有无转移及有无并发症,以及患者的反应程度和耐受性的差异。肺癌早期症状常较轻微,甚至可无任何不适。中央型肺癌症状出现早且重,周围型肺癌症状出现晚且较轻,甚至无症状,常在体检时被发现。肺癌早期的主要症状可有咳嗽、咳血、发热、胸背痛、胸闷、气短或乏力等。咳嗽为首发症状者约占45%,中央型肺癌咳嗽症状出现较早,往往呈阵发性、刺激性呛咳,痰量较少或无痰。痰中带血或咳血为首发症状者约占20%,咳血是容易引起人们重视的症状,是肺癌的较有特征性的症状,往往是痰中反复带有鲜血丝或小血块,早期一般不引起大咳血。胸痛的部位在早期可呈弥散的、不固定的或呈持续性钝痛。少数患者可有喘憋或出现哮鸣音。中晚期肺癌患者除一般常见的低热、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外,尚有面颈部水肿、疼痛、声音嘶哑、胸腔积液、呼吸困难等症状体征。目前,国内外对于肺癌的治疗,还存在以下棘手的技术问题:(1)外科治疗是肺癌首选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惟一能使肺癌治愈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主要适合于早中期肺癌患者,就诊时仅有20%患者适合外科治疗,并且30%~70%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晚期病人的体质虚弱,更是无法接受手术治疗。对于晚期或有广泛转移的肺癌患者,不能进行根治性手术,内科综合治疗常成为主要治疗手段。(2)肺癌的化疗包括了根治性化疗、姑息性化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局部化疗和增敏化疗。目前,化疗是晚期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肺癌对化疗的有效反应,包括了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两种情况,但绝大部分患者所表现的仅是部分缓解,只有10%~15%的局部晚期患者、不到5%的IV期患者可达到临床完全缓解。近年来,第三代化疗药己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它们和铂类组合的两药方案如多西他赛+顺铂,吉西他滨+顺铂,紫杉醇+顺铂以及长春瑞滨+顺铂等成为治疗—线方案的主流。含铂新药的联合化疗方案使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有效率较前提高了近一倍,但总的生存率却没有明显提高,这意味着肿瘤的缓解并不等于生存期的延长。同时,化学疗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费用高昂,还存在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心脏毒性、肝脏损害、消化道不良反应等多种毒副作用,长期实施化学疗法后还会产生严重的耐药情况,这也会影响化疗药物对肿瘤的有效控制。(3)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治疗手段。通过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间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从而阻断信号传导通路、封闭受体、抑制血管生成,精确作用于肿瘤细胞特定的靶点,抑制其生长增殖、侵袭和转移,促进肿瘤细胞的调亡。目前,应用于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抗肿瘤血管新生的靶向治疗药物。前者常见药物有吉非替尼和厄罗替尼,后者包括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及帕尼单抗等药物。同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分子靶向药物具有副作用小、服用方便及疗效好的优势,然而其价格昂贵且适用人群受限,使其在临床运用的广泛性上大打折扣。(4)放射治疗是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早期肺癌或各种原因不愿手术者。放疗在肺癌治疗上可分为根治性放射治疗、姑息性放射治疗及综合性放射治疗。肺癌单纯放疗后5年生存率为6%~8.7%之间,故需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姑息性放疗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防治出现急性并发症,如上腔静脉压迫症和脊髓侵犯引起的截瘫。早期肺癌中由于肿瘤位置较局限,采用放疗的优点是可缩小肿瘤便于手术,但放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正常细胞,使机体免疫力迅速降低,故在临床上的作用并不明朗。而在中晚期肿瘤治疗中放疗几乎无用,因为它无法对癌细胞准确定位,采取广泛放疗得不偿失。同时,除小细胞肺癌外,鳞癌与腺癌对放疗敏感度均不高,故临床上较少采用放射治疗。(5)免疫治疗肿瘤免疫治疗是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和对效应细胞杀伤的敏感性,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并应用免疫细胞和效应分子输注宿主体内,协同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抑制肿瘤生长。近几年,肿瘤免疫治疗的好消息不断,目前已在一些肿瘤类型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的治疗中展示出了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并已有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获得美国FDA(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临床应用。肿瘤免疫治疗由于其卓越的疗效和创新性,在2013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肿瘤免疫治疗有望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后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场革新。然而由于没有特定生物标志物,免疫治疗受益人群不确切,其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并且临床疗效有限,现阶段大范围推广免疫治疗暂不实际。(6)中医药抗肿瘤是具有中医特色的肿瘤治疗方式,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中药及中西医结合在肺癌的治疗中己逐步显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医药抗肿瘤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配合西医治疗方面,以中药配合放化疗来减轻其毒副作用为主,其单独作用的药效并不明显,且较少从稳定瘤体大小、延缓耐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角度进行研究。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研究,缺乏基础药理研究以及前瞻性的对照研究,作用机理不明朗,研究结果缺乏说服力。并且,各单位、各中心的协作研究开展不多、诊治标准亦不够统一、临床观察病例样本偏少,缺乏统计意义。有的研究未设立严格的对照组,研究结果缺少循证医学证据,严重地影响了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推广。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及用于制备治疗肺癌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肺癌相关症状、延缓肿瘤进展、拮抗肿瘤耐药、减轻化疗毒副作用,从而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为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以及确切、客观的疗效。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现代医家参合前人认识和临床经验,并发展了的肺癌的病因病机理论,更加强调了“痰、毒、瘀、虚”在肺癌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肤,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素问五脏生成篇》谓“诸气者,皆属于肺”。如肺气舒畅则能辅助心脏贯血脉通达全身,肺气肃降可以通调水道,肺失肃降则上逆而为喘咳。中医肿瘤学认为肿瘤是邪毒积聚,毒发五脏,虚实夹杂的全身性疾病。肺癌的发生、发展、演变是多种内外致病因素在多个阶段作用于机体的病理过程。其中,内因是主要发病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医宗必读》谓“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若先天禀赋不足或正气内虚,则肺气亏虚,功能不足,宣降失常,病邪乘虚而入,肺气愤郁,水液内停,脉络阻塞,痰瘀互结而成肺积;或外邪犯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燥热最易伤肺,加之长期吸烟,烟为辛热之魁,燥伤肺阴,火邪刑金,肺阴受损,精微不布,累及肾阴,虚热内生,灼液为痰,痰热搏结,形成积聚或七情内伤,则气机升降失常,上焦不得宣通,而气为血帅,气病及血,则血行瘀滞,局部结而成块,如《素问·举痛论》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或饮食所伤,《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为生痰之源,脾不健运则水谷精微不能生化输布,致湿聚成痰,肺为贮痰之器,肺之宣降、通调失司则痰浊留于水之上源,肿块逐渐形成或邪毒侵肺,肺为气之主,通于喉,开窍于鼻,直接与外环境相通,如工业废气、矿尘、石棉及放射性物质等邪毒袭肺,肺气郁滞不行,气滞而血癖,毒癖结聚,日久而成癌瘤。总之,肺癌因正气虚损,诸邪内侵,致肺气愤郁,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凝气滞,瘀阻络脉,致痰、瘀、毒胶结成积,因此,“痰、毒、瘀、虚”是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关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综合了古今医家对肺癌病因病机之认识并参考现代药理研究,筛选出化痰散结、解毒消肿、补益肺肾的天然植物草药及虫类药,根据组方理论,按照一定的配比制备而成,提供一种能够改善肺癌相关症状、延缓肿瘤进展、拮抗肿瘤耐药、控制肿瘤复发和/或转移、对化疗增效减毒、改善免疫功能的组合物及其用于制备治疗肺癌药物的应用,从而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为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和确切、客观的疗效。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包括含治疗有效量的以下组分:组分A)猫爪草和夏枯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分B)僵蚕和守宫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分C)肿节风和龙葵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分D)山慈菇和半枝莲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分E)浙贝母和北杏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分F)灵芝;组分G)法半夏和陈皮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分H)西洋参和党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所述组合物以低于中毒剂量的组分配比提供。关于本发明组合物中所用的每一种中药材生药组分,本发明所用的“治疗有效量”是指提供组合物的抗肿瘤性能的生药材量。在组合物的组方当中,猫爪草发挥化痰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为君药;僵蚕、肿节风、山慈菇和浙贝母发挥宣肺散结、解毒消痈之功效,为臣药;法半夏发挥燥湿化痰之功效,为佐药;灵芝、西洋参发挥补益肺肾之功效,为使药。作为相应的可替代,在组合物的组方中,夏枯草发挥化痰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为君药;守宫、龙葵草、半枝莲和北杏发挥宣肺散结、解毒消痈之功效,为臣药;陈皮发挥燥湿化痰之功效,为佐药;灵芝、党参发挥补益肺肾之功效,为使药。肺癌因正气虚损,诸邪内侵,致肺气愤郁,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凝气滞,瘀阻络脉,致痰、瘀、毒胶结成积,“痰、毒、瘀、虚”是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关键。本发明组合物的组方通过发挥宣肺化痰、解毒消痈、止咳平喘之功效,主治肺癌及肺部转移癌,症见咳嗽痰多、胸痛不利、倦怠疲乏、口干纳呆者。中药组分的介绍:猫爪草: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ternatusThunb)的干燥块根。分布于广西、台湾、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味甘、辛,性温,归肝、肺经。具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瘰疬痰核、疔疮肿毒、蛇虫咬伤。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的干燥果穗。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生用。性辛、苦,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之功效。猫爪草与夏枯草同入肝经,性味一温一凉,两者既可相互替代,也可配伍使用,针对不同体质的肿瘤病人均能应用。夏枯草能清肝散结,是治疗瘰疬瘿瘤与乳痈乳癌、头目眩晕、筋骨疼痛,肺结核等症的药品。猫爪草具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之用,亦是治疗瘰疬、肺结核、疟疾的药。针对临床具体情况,如需药物性温,并发挥药物的化痰散结、解毒消肿功效,则侧重于添加猫爪草;如需药物性凉,并发挥药物的清肝散结功效,则侧重于添加夏枯草;如患者症状无寒热偏性,则任意两药可单独或联合使用。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moriLinnaeus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ant而致死的干燥体。分布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地,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之功效。常用于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中风口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守宫:为动物壁虎科豹纹守宫Eublepharismacularius的全体。别名天龙、壁虎、辟官子。性味咸、寒、有小毒。具有散结止痛、祛风定惊之功效。守宫同僵蚕一样均属动物药,两者均味咸,有祛风活络散结之效,两者既可相互替代,也可配伍使用。临床上许多肺癌患者除了咳嗽咳痰,还会有胸口闷痛,痰黏难咯的情况,并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心烦,人很消瘦,夜里睡着了以后容易出汗等,中医认为这是热毒致病的结果。守宫、僵蚕均性寒,能够清热解毒抗癌,其味咸,还能软化消散肿块。肿节风: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的干燥全株。又称九节茶、竹节茶、接骨木。味苦、辛,性平,归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之功效。多用于热毒壅盛证候者,以及风湿痹痛、跌扑损伤、肿瘤的辅助治疗。龙葵草:为茄科茄属植物龙葵SolanumnigrumL.,以全草入药。别名天茄子、黑天天、苦葵、野辣椒、黑茄子、野葡萄。性味苦、寒,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功效。山慈菇: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别名金灯、朱姑、鹿蹄草、无义草等。味甘、微辛,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等功效,常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瘸瘕痞块。半枝莲:别名赶山鞭、瘦黄芩、牙刷草、田基草、水黄芩、狭叶韩信草,拉丁文名ScutellariabarbataD.Don.,为管状花目、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功效。龙葵草与肿节风,以及半枝莲与山慈菇,这两组药对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配伍,每组药对既可相互替代,也可配伍使用。四药性味均以苦寒为主,均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之功效。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浙贝,别名象贝、大贝或珠贝。鳞茎及花供药用。主产中国浙江省鄞县樟村,有数百年种植史。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之功效。常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北杏: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苦杏)PrunusarmeniacaL.var.ansuMaxim.、西伯利亚杏(山杏)PrunussibiricaL.、东北杏Prunusmandshurica(Maxim.)Koehne或杏Prunusarmeniaca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北杏仁又名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具有祛痰宁咳、润肠等功效。北杏与浙贝母两药皆归肺经,属于化痰止咳平喘药,两者既可相互替代,也可配伍使用。在肺癌病人中,痰多而黏,部分患者难以咯出,阻止气血津液运行,郁而化热,渐生癌瘤,两药药性均相对较平和,北杏略温,浙贝略寒,两药相互制约平衡,共行其清热化痰,宽胸理气、止咳平喘之功效。针对临床具体情况,如需药物性温,则侧重于添加北杏;如需药物性寒,则侧重于添加浙贝母;若患者症状无寒热偏性,则任意两药可单独或联合使用。灵芝:LucidGanoderma,为多孔蓖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产于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味淡微苦、性温。具有补益气血、养心安神、止咳平喘之功效。多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法半夏:法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之功效。常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陈皮:PERICARPIUMCITRIRETICULATAE,别名: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性温、味辛、味苦。归脾经、胃经、肺经。具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等功效。陈皮与法半夏同归肺脾两经,均从“培土生金”这一理念用药,两者均从脾胃入手,治疗肺癌引起的痰多咳喘等,两者既可相互替代,也可配伍使用。肺癌患者因脾虚乏源,不能输精于肺,则肺气虚损,外邪易乘虚而入,在临床常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等气虚之象。而肺癌日久、子盗母气,必致脾土更虚,运化失健,气血生化乏源,以致脾肺俱虚。两者皆治宜补益肺气,以复其运化之功,在临床上应用效果显著。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L)的干燥根。原产于加拿大的大魁北克与美国的威斯康辛州,中国北京怀柔与长白山等地也有种植,味甘、微苦,性凉。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之功效。常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党参:codonopsisradix,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主要产于山西、陕西、甘肃,用药部位为干燥根。其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具补中益气和胃养血等功效。党参与西洋参两者均属于补气药,具有补气生津的作用,两者既可相互替代,也可配伍使用。党参、西洋参都可用于治疗脾肺气虚,其中,党参可气血双补,而西洋参主要用于肺气虚及肺阴虚证,兼有清热的功效。在临症时,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以及需要药物发挥的功效灵活运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疲劳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本发明所用的中草药均可从一般中药店购得,其规格符合中国药典标准。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配比方案,所述组合物进一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分A)猫爪草、夏枯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40份;组分B)僵蚕、守宫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5~15份;组分C)肿节风、龙葵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30份;组分D)山慈菇、半枝莲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30份;组分E)浙贝母、北杏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30份;组分F)灵芝,10~40份;组分G)法半夏、陈皮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30份;组分H)西洋参、党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40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夏枯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30份;组分B)僵蚕、守宫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5~15份;组分C)肿节风、龙葵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30份;组分D)山慈菇、半枝莲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30份;组分E)浙贝母、北杏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30份;组分F)灵芝,15~30份;组分G)法半夏、陈皮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20份;组分H)西洋参、党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30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夏枯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30份;组分B)僵蚕、守宫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5~15份;组分C)肿节风、龙葵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30份;组分D)山慈菇、半枝莲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30份;组分E)浙贝母、北杏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20份;组分F)灵芝,15~30份;组分G)法半夏、陈皮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15份;组分H)西洋参、党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30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夏枯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30份;组分B)僵蚕、守宫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15份;组分C)肿节风、龙葵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30份;组分D)山慈菇、半枝莲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30份;组分E)浙贝母、北杏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15份;组分F)灵芝,15~30份;组分G)法半夏、陈皮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15份;组分H)西洋参、党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30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夏枯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20~30份;组分B)僵蚕、守宫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15份;组分C)肿节风、龙葵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20份;组分D)山慈菇、半枝莲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20份;组分E)浙贝母、北杏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15份;组分F)灵芝,15~20份;组分G)法半夏、陈皮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15份;组分H)西洋参、党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20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夏枯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30份;组分B)僵蚕、守宫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份;组分C)肿节风、龙葵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20份;组分D)山慈菇、半枝莲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20份;组分E)浙贝母、北杏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份;组分F)灵芝,30份;组分G)法半夏、陈皮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份;组分H)西洋参、党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20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夏枯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份;组分B)僵蚕、守宫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份;组分C)肿节风、龙葵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30份;组分D)山慈菇、半枝莲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份;组分E)浙贝母、北杏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份;组分F)灵芝,40份;组分G)法半夏、陈皮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20份;组分H)西洋参、党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30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夏枯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20份;组分B)僵蚕、守宫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5份;组分C)肿节风、龙葵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份;组分D)山慈菇、半枝莲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30份;组分E)浙贝母、北杏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份;组分F)灵芝,15份;组分G)法半夏、陈皮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30份;组分H)西洋参、党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40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夏枯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30份;组分B)僵蚕、守宫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份;组分C)肿节风、龙葵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份;组分D)山慈菇、半枝莲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30份;组分E)浙贝母、北杏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20份;组分F)灵芝,20份;组分G)法半夏、陈皮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20份;组分H)西洋参、党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20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夏枯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40份;组分B)僵蚕、守宫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份;组分C)肿节风、龙葵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份;组分D)山慈菇、半枝莲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份;组分E)浙贝母、北杏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30份;组分F)灵芝,30份;组分G)法半夏、陈皮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份;组分H)西洋参、党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5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夏枯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40份;组分B)僵蚕、守宫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5份;组分C)肿节风、龙葵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30份;组分D)山慈菇、半枝莲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20份;组分E)浙贝母、北杏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25份;组分F)灵芝,10份;组分G)法半夏、陈皮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25份;组分H)西洋参、党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组方及配比方案,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包括含治疗有效量的以下组分:组分A)猫爪草;组分B)僵蚕;组分C)肿节风;组分D)山慈菇;组分E)浙贝母;组分F)灵芝;组分G)法半夏;组分H)西洋参;所述组合物以低于中毒剂量的组分配比提供。关于本发明组合物中所用的每一种中药材生药组分,本发明所用的“治疗有效量”是指提供组合物的抗肿瘤性能的生药材量。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组方及配比方案,所述组方的各种组分,及其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15~40份;组分B)僵蚕,5~15份;组分C)肿节风,10~30份;组分D)山慈菇,10~30份;组分E)浙贝母,10~30份;组分F)灵芝,10~40份;组分G)法半夏,10~30份;组分H)西洋参,10~40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15~30份;组分B)僵蚕,5~15份;组分C)肿节风,10~30份;组分D)山慈菇,10~30份;组分E)浙贝母,15~30份;组分F)灵芝,15~30份;组分G)法半夏,10~20份;组分H)西洋参,10~30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15~30份;组分B)僵蚕,5~15份;组分C)肿节风,15~30份;组分D)山慈菇,15~30份;组分E)浙贝母,10~20份;组分F)灵芝,15~30份;组分G)法半夏,10~15份;组分H)西洋参,15~30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15~30份;组分B)僵蚕,10~15份;组分C)肿节风,15~30份;组分D)山慈菇,15~30份;组分E)浙贝母,10~15份;组分F)灵芝,15~30份;组分G)法半夏,10~15份;组分H)西洋参,15~30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20~30份;组分B)僵蚕,10~15份;组分C)肿节风,15~20份;组分D)山慈菇,15~20份;组分E)浙贝母,10~15份;组分F)灵芝,15~20份;组分G)法半夏,10~15份;组分H)西洋参,15~20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30份;组分B)僵蚕,10份;组分C)肿节风,20份;组分D)山慈菇,20份;组分E)浙贝母,15份;组分F)灵芝,30份;组分G)法半夏,15份;组分H)西洋参,20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15份;组分B)僵蚕,10份;组分C)肿节风,30份;组分D)山慈菇,10份;组分E)浙贝母,10份;组分F)灵芝,40份;组分G)法半夏,20份;组分H)西洋参,30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20份;组分B)僵蚕,5份;组分C)肿节风,10份;组分D)山慈菇,30份;组分E)浙贝母,15份;组分F)灵芝,15份;组分G)法半夏,30份;组分H)西洋参,40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30份;组分B)僵蚕,10份;组分C)肿节风,15份;组分D)山慈菇,30份;组分E)浙贝母,20份;组分F)灵芝,20份;组分G)法半夏,20份;组分H)西洋参,20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40份;组分B)僵蚕,15份;组分C)肿节风,10份;组分D)山慈菇,15份;组分E)浙贝母,30份;组分F)灵芝,30份;组分G)法半夏、陈皮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10份;组分H)西洋参,15份。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佳的配比方案,所述各种组分的重量配比进一步如下:组分A)猫爪草,40份;组分B)僵蚕,5份;组分C)肿节风,30份;组分D)山慈菇,20份;组分E)浙贝母,25份;组分F)灵芝,10份;组分G)法半夏,25份;组分H)西洋参,10份。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任意适当的剂型经口施用,所述剂型包括,例如,整个动植物、汤剂、粉剂、丸剂、胶囊剂、粒剂、片剂、混悬剂或糖浆剂等。组合物可以采用热水或乙醇进行提取,组合物经过提取之后的有效成分可以制备成任意有效形式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汤剂、片剂、丸剂、粉剂、胶囊剂、混悬剂、糖浆剂或其它常规的剂型。为提取或浓缩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通常用适当的溶剂例如水、乙醇或其它溶剂或混合溶剂接触动植物原料。溶剂的选择可常规地完成,例如,基于需要通过溶剂提取或浓缩的活性成分的特性来选择溶剂。在特定的实施方案中,可通过下列方法来进行提取:将组合物研磨成粉末。将粉末在目的溶剂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从该组合物中有效提取活性剂。将溶液过滤并浓缩以产生含有高浓度的溶剂提取成分的糊剂。在一些情况下,可将糊剂干燥来产生组合物的粉末提取物。提取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可利用HPLC(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高效液相色谱法)、UV(Ultraviolet,紫外分光法的简称)和其它光谱测定方法来测定。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任意形式通过任何有效的途径施用,施用途径包括例如,经口、肠道外的、肠的、腹膜内的、局部的、经皮的(例如利用任何标准贴剂)、眼的、鼻的、局部的、非口服的、例如气溶胶的、皮下的、肌内的、口腔的、直肠的、动脉内途径等等。它可单独或与任意活性或非活性成分包括在药用形式中施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与化学治疗剂及靶向药物联合使用,所述化学治疗剂包括烷化剂、抗代谢物拮抗剂、抗癌抗生素、植物来源的抗癌剂等。本发明的组合物包含显示出抑制细胞效应的天然化合物,用于抑制原始癌细胞的进一步生长,所述化合物呈现出下列一种或多种特性:(i)增强免疫功能,(ii)抗肿瘤或(iii)诱导肺癌肿瘤细胞凋亡,尤其是对于A549及Lewis两种肺癌肿瘤细胞。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与化学治疗剂、放射治疗和手术联合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放射疗法、化学疗法或外科手术前后,对受试者施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将组合物与其它抗癌疗法同时施用。这些组合物除了呈现出前面所述的特性:(i)增强免疫功能和(ii)抗肿瘤之外,还呈现出一种或多种特性:(a)与化学疗法的协同作用(增强对化学治疗剂的敏感性),(b)与放射疗法和外科手术的协同作用(通过抑制被放射或外科手术遗漏的先前存在的癌细胞的生长来增强有效性)。抗诱变特性(以及由协同引起的增强的敏感性)降低了治疗所必需的化学治疗剂的水平,从而导致对患者毒性的减轻。本发明的组合物可用于与化学治疗剂包括烷化剂、抗代谢物拮抗剂、抗癌抗生素和植物来源的抗癌剂联合。“烷化剂”的实例包括氮芥、盐酸氧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三胺硫磷、卡波醌、二丙胺磺酯、白消安、盐酸尼莫司丁、二溴甘露醇、美法仑、氮烯唑胺、雷诺氮芥、雌氮芥磷酸钠、三亚胺嗪、亚硝脲氮芥、洛莫司汀、链脲霉素、哌泊溴烷、依托格鲁、卡波铂、顺铂、米铂(miboplatin)、奈达铂、奥沙利铂、六甲密胺、安巴司丁、dibrospidium(二溴螺氯铵)盐酸盐、福替目丁、松龙苯芥、嘌米舌泊、ribomustin(苯达莫司汀)、替莫唑胺、treosulphan(苏消安,又称曲奥舒凡)、氯乙环磷酰胺、净司他丁替马拉美、卡波醌、阿多来新、半胱胺亚硝脲(cystemustine)和比折来新(bizelesin)。“抗代谢物”的实例包括巯基嘌呤、6-巯基嘌呤核糖苷、硫代肌苷、氨甲喋呤、依诺他宾、阿糖胞苷、阿糖胞苷酯、盐酸环胞苷、5-FU药物(例如,氟尿嘧啶、喃氟啶、UFT(优福定)、脱氧氟尿苷、卡莫氟、gallocitabine(卡咯它宾)、emmitefur(俄米特弗))、氨基喋呤、甲酰四氢叶酸钙、硫鸟嘌呤、甘氨硫嘌呤、亚叶酸钙、左亚叶酸钙、克拉屈滨、乙嘧替氟(emitefur)、氟达拉滨、吉西他滨、羟基脲、喷司他丁、吡曲克辛、碘苷、丙米腙、thiazophrine(斯仲菲)和安巴司丁等等。“抗癌抗生素”的实例包括放线菌素-D、放线菌素-C、丝裂霉素-C、色霉素-A3、盐酸博来霉素、硫酸博来霉素、硫酸培来霉素、盐酸柔红霉素、盐酸阿霉素、盐酸阿克拉霉素、盐酸吡喃阿霉素、盐酸表阿霉素、新制癌菌素、光神霉素、肉瘤霉素、嗜癌霉素、米托坦、盐酸佐柔比星、盐酸米托蒽醌、和盐酸去甲柔毛霉素等等。“植物来源的抗癌剂”的实例包括磷酸依托泊苷、硫酸长春碱、硫酸长春新碱、硫酸长春地辛、替尼泊苷、紫杉醇、多西他赛和长春烯碱等等。“靶向药物”的实例包括:伊马替尼、吉非替尼、克唑替尼、索拉非尼、厄洛替尼、舒尼替尼、利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和曲妥珠单抗等等。这些化学治疗剂和靶向药物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同时,除施用治疗有效量的组合物外,根据本发明利用细胞毒性组合物进行抗癌治疗的方法还包含施用治疗有效量的一种或多种标准抗癌治疗(例如,一种或多种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外科手术、免疫疗法和光动力疗法)。在此备选的优选实施方案中,除施用治疗有效量的组合物外,所述方法还包含施用治疗有效量的一种或多种标准化学治疗药物。治疗有效量的一种或多种标准化学治疗药物和治疗有效量的细胞毒性组合物的组合可导致肿瘤抑制(包括现有肿瘤的退化)中的协同效应。本发明的组合物也可与免疫治疗剂联合使用,所述免疫治疗剂包括溶血链球菌Su、云芝多糖K、西索菲兰、香菇多糖、乌苯美司、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红细胞生成素、淋巴细胞毒素、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parvum)、左旋咪唑、多糖K和苯咪唑丙酸。虽然已知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各个组分在单独施用时显示出健康益处,但本发明涉及多种组分的新组合,当作为特定组合施用时所述组合物显示出组合物的新特性。可将组合物与任何药物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合。短语“药物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表示任何药物载体,例如Remington′sPharmaceuticalScience,第18版,MackPublishingcompany(1990年)中所描述的标准载体。合适载体的实例在本领域是众所周知的,可包括但不限于任何标准药物载体,例如磷酸缓冲盐溶液,含有Polysorb80(聚山梨醇酯80)的磷酸缓冲盐溶液、水、乳剂例如油/水乳剂和多种类型的润湿剂。其它载体还可包括无菌溶液、包衣和胶囊等。通常此类载体含有赋形剂,例如淀粉、奶、糖、某些类型的粘土、明胶、硬脂酸或其盐、硬脂酸镁或钙、滑石、植物脂肪或油、树胶、二元醇。通过众所周知的常规方法配制包含此类载体的组合物。通常与组合物一起配制的赋形剂适合于经口施用并且不与其或其它活性成分产生有害的反应。合适的药物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水、盐溶液、醇、阿拉伯树胶、植物油、苯甲醇、明胶、糖,例如乳糖、直链淀粉或淀粉、硬脂酸镁、滑石、硅酸、粘性石蜡、芳香油、脂肪酸甘油单酯和甘油二酯、季戊四醇脂肪酸酯、羟基甲基纤维素等等。其它添加剂包括,例如: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着色剂、调味剂和稀释剂,乳化剂和悬浮剂,阿拉伯树胶、琼脂、藻酸、藻酸钠、皂土、卡波姆、角叉藻聚糖、羧甲基纤维素、纤维素、胆固醇、明胶、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辛苯昔醇-9(octoxynol9)、油醇、聚维酮、单硬脂酸丙二醇酯、十二烷基硫酸钠、山梨聚糖酯、硬脂醇、黄蓍胶、黄原胶,及其衍生物,溶剂和混杂成分,例如微晶纤维素、柠檬酸、糊精、葡萄糖、液体葡萄糖、乳酸、乳糖、氯化镁、偏磷酸钾、淀粉等等。组合物可与其它活性成分配制,所述活性成分为,例如:抗氧化剂、维生素(A、C、抗坏血酸、B族、例如B1、硫胺素、B6、吡哆醇、B复合物、生物素、胆碱、烟酸、泛酸、B12、维生素B12、和/或B2、D、D2、D3、麦角钙化醇、E、例如生育酚、核黄素、K、K1、K2)。优选的化合物,包括,例如一水合肌酸、丙酮酸盐、L-肉碱、α-硫辛酸、植酸钙镁或植酸、辅酶Q10、NADH(还原型辅酶)、NAD(二磷酸吡啶核苷酸,一种基本的氧化还原辅酶)、D-核糖、氨基酸例如L-谷氨酰胺、赖氨酸、白杨素、前激素,例如4-雄烯二酮、5-雄烯二酮、4(或5-)雄烯二醇、19-去甲-4(或5-)-雄烯二酮、19-去甲-4(或5-)-雄烯二醇、β-蜕皮甾酮、5-甲基-7-甲氧基异黄酮。优选的活性成分包括,例如,松花粉、枸杞子(FructusLycii)、沙棘、当归(ligusticum)、刺五加(Acanthopanax)、距骨(astragalus)、麻黄(ephedra)、党参(Codonopsis)、远志(polygolatenuifoliaWilld)、百合(Lilium)、黑三棱(Sparganium)、人参、panaxnotogiseng、藤黄(Garcinia)、Guggle、葡萄种子提取物或粉末、和/或无心银杏(GinkgoBiloba)。可与本发明的组合物配制的其它动植物药材包括多种教科书和出版物,例如ESAyensu,MedicinalPlantsofWestAfrica,ReferencePublications,Algonac,Mich.(1978);L.Boulos,MedicinalPlantsofNorthAfrica,ReferencePublicationsInc.,Algonac,Mich.(1983);和N.C.Shah,BotanicalFolkMedicinesinNorthernIndia,J.Ethnopharm,6:294-295(1982)中所提及的那些。其它活性成分包括,例如:抗氧化剂、抗癌剂、抗炎剂、激素、激素拮抗剂、抗生素(例如,羟氨苄青霉素)和其它细菌制剂,以及其它医药上有用的药物,例如那些在例如Remington’sPharmaceuticalSciences,第18版,MackPublishingCompany(1990年)中所鉴定的药物。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将上述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肺癌药物的应用。优选的,所述组合物的热水提取物在制备治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组合物的乙醇提取物在制备治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优选的,将所述组合物联合治疗有效量的至少一种化学治疗剂或靶向药物在制备治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至少一种化学治疗剂或靶向药物选自铂类药物(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等)、长春瑞滨、紫杉醇、吉西他滨、培美曲塞、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克唑替尼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所述组合物通过以下至少一种特性实现肺癌的治疗,其选自:缓解肺癌症状、延缓肿瘤进展、拮抗肿瘤耐药、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对化疗增效减毒的作用。通过实施上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及用于制备治疗肺癌药物的应用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及用于制备治疗肺癌药物的应用针对肺癌的治疗均具有一定效果,将各种原料药相互协调在一起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可改善患者乏力、咳喘、咯痰等症状,有效改善术后放化疗后引起的疲劳乏力,防止癌症复发和/或转移,明显改善肺癌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此外还具有延缓肿瘤进展、拮抗肿瘤耐药、无毒副作用、治疗费用较低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图1是在基础药理实验中对照组(空白血清组)对A549肺腺癌细胞凋亡影响的示意图;图2是在基础药理实验中低剂量的本发明组合物对A549肺腺癌细胞凋亡影响的示意图;图3是在基础药理实验中高剂量的本发明组合物对A549肺腺癌细胞凋亡影响的示意图;图4是在基础药理实验中对照组(空白血清组)对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的流式细胞图;图5是在基础药理实验中低剂量的本发明组合物对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的流式细胞图;图6是在基础药理实验中高剂量的本发明组合物对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的流式细胞图;图7是在临床试验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的生存曲线对比示意图;图8是在临床试验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的疾病进展时间对比示意图;图9是在临床试验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的身体状况积分变化示意图;图10是在临床试验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的社会/家庭状况积分变化示意图;图11是在临床试验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的情绪状况积分变化示意图;图12是在临床试验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的功能状况积分变化示意图;图13是在临床试验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的附加关注状况积分变化示意图;图14是在临床试验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的PS评分有效率变化示意图;图15是在临床试验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的治疗前后体重变化示意图;图16是在临床试验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的III、IV度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对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请求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至附图16所示,给出了本发明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及用于制备治疗肺癌药物的应用的具体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的制备(一)猫爪草、僵蚕、肿节风、山慈菇、浙贝母、灵芝、法半夏、西洋参以含治疗有效量的重量份提供,常规方法煎煮,组合物以低于中毒剂量的组分配比提供。本发明中所用的“治疗有效量”是指提供组合物的抗肿瘤特性的生药材量。实施例2: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的制备(二)猫爪草15~40g、僵蚕5~15g、肿节风10~30g、山慈菇10~30g、浙贝母10~30g、灵芝10~40g、法半夏0~30g、西洋参10~40g,常规方法煎煮。实施例3: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的制备(三)猫爪草15~30g、僵蚕5~15g、肿节风10~30g、山慈菇10~30g、浙贝母15~30g、灵芝15~30g、法半夏10~20g、西洋参10~30g,常规方法煎煮。实施例4: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的制备(四)猫爪草15~30g、僵蚕5~15g、肿节风15~30g、山慈菇15~30g、浙贝母10~20g、灵芝15~30g、法半夏10~15g、西洋参15~30g,常规方法煎煮。实施例5: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的制备(五)猫爪草15~30g、僵蚕10~15g、肿节风15~30g、山慈菇15~30g、浙贝母10~15g、灵芝15~30g、法半夏10~15g、西洋参15~30g,常规方法煎煮。实施例6: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的制备(六)猫爪草20~30g、僵蚕10~15g、肿节风15~20g、山慈菇15~20g、浙贝母10~15g、灵芝15~20g、法半夏10~15g、西洋参15~20g,常规方法煎煮。实施例7: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的制备(七)猫爪草30g、僵蚕10g、肿节风20g、山慈菇20g、浙贝母15g、灵芝30g、法半夏15g、西洋参20g,常规方法煎煮。实施例8: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的制备(八)猫爪草15g、僵蚕10g、肿节风30g、山慈菇10g、浙贝母10g、灵芝40g、法半夏20g、西洋参30g,常规方法煎煮。实施例9: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的制备(九)猫爪草20g、僵蚕5g、肿节风10g、山慈菇30g、浙贝母15g、灵芝15g、法半夏30g、西洋参40g,常规方法煎煮。实施例10: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的制备(十)猫爪草30g、僵蚕10g、肿节风15g、山慈菇30g、浙贝母20g、灵芝20g、法半夏20g、西洋参20g,常规方法煎煮。实施例11: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的制备(十一)猫爪草40g、僵蚕15g、肿节风10g、山慈菇15g、浙贝母30g、灵芝30g、法半夏10g、西洋参15g,常规方法煎煮。实施例12: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的制备(十二)猫爪草40g、僵蚕5g、肿节风30g、山慈菇20g、浙贝母25g、灵芝10g、法半夏25g、西洋参10g,常规方法煎煮。以上中药组分中,猫爪草可以采用夏枯草替代,僵蚕可以采用守宫替代,肿节风可以采用龙葵草替代,山慈菇可以采用半枝莲替代,浙贝母可以采用北杏替代,法半夏可以采用陈皮替代,西洋参可以采用党参替代。同时,每种组分也可以是一种药物及其替代药物的用量之和为组分的总药量。如:对于一种组分猫爪草15~30g而言,可以是猫爪草15~30g,也可以是夏枯草15~30g,还可以是猫爪草和夏枯草的混合物共15~30g。又如:对于另一种组分西洋参20g而言,也可以是党参20g,还可以是西洋参和党参的混合物共20g,其它组分依此类推。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12所述的常规方法煎煮是中药汤剂常规的制作方法,即将所述的原料药加水煎煮成汤剂。一种典型的常规煎煮方法为:用冷水(一般为20℃~60℃之间)将由上述组分生药材组成的组合物浸泡25分钟(可以是20~30分钟),水量高出药面4厘米(一般水量以高出药面3~5厘米为宜)。煎煮时遵循“先武后文”的原则,即煮沸前用武火(急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慢火)。分两次进行煎煮。第一次煎煮在煮沸后再煎20分钟(以20~25分钟为宜)。第二次煎煮在第一次药液滤尽后,再将药渣加冷水进行煎煮。第二次煎煮在煮沸后再煎15分钟(以15~20分钟为宜)。每次煎煮完成后,榨干药渣,使药液尽量滤净。最后,将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两次服用。煎液量为500~600ml,分2~3次服用即可。此外,上述各个实施例的组合物制备除了采用煎煮的热水提取方式之外,作为本发明另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例,还可以采用乙醇提取方式。实施例13: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片剂/胶囊的制备取猫爪草30g、僵蚕10g、肿节风15g、山慈菇15g、浙贝母15g、灵芝30g、法半夏15g、西洋参15g,加8~10倍量水,煎煮3小时,滤出药汁。再加10倍量水,煎煮2.5小时,滤出药汁,合并二次煎液,静置,滤取上清液,浓缩,放冷,加浓缩液倍量酒精,搅拌沉淀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稠浸膏;加适当制药辅料,制粒,干燥,整粒,得20g颗粒,分装10g/袋。取实施例1~12任一所述的组合物,加9倍量(可以是8~11倍量)的水,煎煮3小时(可以是2~3.5小时),滤出药汁。再加10倍量(可以是8~11倍量)的水,煎煮2.5小时(可以是2~3.5小时),滤出药汁,合并二次煎液,静置、滤取上清液,浓缩、放冷,加浓缩液3倍量酒精,搅拌沉淀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稠浸膏。加入适当制药辅料,真空干燥、粉碎制粒,压制成片剂或填充装胶囊。实施例14: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颗粒剂的制备取实施例1~12任一所述的组合物,加9倍量(可以是8~10倍量)的水,煎煮3小时(可以是2~3.5小时),滤出药汁。再加10倍量(可以是8~11倍量)的水,煎煮2.5小时(可以是2~3.5小时),滤出药汁,合并二次煎液,静置、滤取上清液,浓缩、放冷,加浓缩液倍量酒精,搅拌沉淀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稠浸膏。加适当制药辅料,制粒、干燥、整粒,得20g颗粒,分装10g/袋。实施例15: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合剂/口服液/糖浆剂的制备取实施例1~12任一所述的组合物,加9倍量(可以是8~10倍量)的水,煎煮3小时(可以是2~3.5小时),滤出药汁。再加10倍量(可以是8~11倍量)的水,煎煮2.5小时(可以是2~3.5小时),滤出药汁,合并二次煎液,静置、滤取上清液,浓缩、放冷,加浓缩液倍量酒精,搅拌沉淀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稠浸膏。加适当制药辅料,制成合剂、口服液或糖浆剂。实施例16: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联合化学治疗剂或靶向药物方案组合物的具体方药如下:猫爪草30g、僵蚕10g、肿节风20g、山慈菇20g、浙贝母15g、灵芝30g、法半夏15g、西洋参20g,以上中药组分按照常规方法煎煮成汤剂,每日1剂,21天为一疗程,共服6个疗程。化学治疗剂方案采用含铂(NP、GP、TP、DP)方案,每21天重复,共4个周期。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化学治疗剂或靶向药物还可以选自长春瑞滨、紫杉醇、吉西他滨、培美曲塞、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克唑替尼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NP方案NVB25mg/m2ivdripd1,d8DDP20mg/m2ivdripd1-5或30mg/m2ivdripd1-3q21dGP方案GEM1000mg/m2ivdripd1,d8DDP20mg/m2ivdripd1-5或30mg/m2ivdripd1-3q21dTP方案Taxol135mg/m2ivdripd1(化疗前常规使用地塞米松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DDP20mg/m2ivdripd1-5或30mg/m2ivdripd1-3q21dDP方案Taxotere75mg/m2ivdripd1(化疗前常规使用地塞米松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DDP20mg/m2ivdripd1-5或30mg/m2ivdripd1-3q21d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基础实验及临床试验结果来说明其效果。实施例17:基础药理试验本发明具体实施例选用天然植物药作为原料,遵守国家复合药政法规定,利用各味中药的综合作用治疗肺癌。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经前期大量(具体)临床研究,已证实其具有改善肺癌相关症状、延缓肿瘤进展、拮抗肿瘤耐药、控制肿瘤复发和/或转移、对化疗增效减毒、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能够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为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和确切、客观的疗效,并且与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配合具有协同作用,现进一步对其药效及作用机理进行详细阐述。培养基制备:1.组合物中各组分的中药材购自一般药房,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并制备为粉剂备用,组合物包括含治疗有效量的以下组分,其中,“治疗有效量”是指所提供的组合物能够发挥有效抗肿瘤特性的量。例如:一种典型的组合物组方和重量配比为:猫爪草30g、僵蚕10g、肿节风20g、山慈菇20g、浙贝母15g、灵芝30g、法半夏15g、西洋参20g将上述重量的各组分混合后碾成细粉过1500目筛后即得所需粉剂。2.室温下将取10g上述粉剂溶于500ml的DMEM培养基中,4℃冰箱过夜,再进行真空过滤。最终稀释为20mg/ml的培养液储存在80℃冰箱冷冻备用。A549肺癌细胞试验:(1)MTT比色实验检测本中药复方对肿瘤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完全培养液稀释单细胞悬液,取约3000个/孔细胞接种至96孔培养板。培养24h后,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时,弃原培养液,分别加入空白对照组(30%新生牛血清,体积分数,下同)、空白血清组(30%空白血清)、5%含药血清组、15%含药血清组、25%含药血清组、30%含药血清组培养液。培养液配置方法为体积分数70%RPMI-1640无血清培养液+x%含药血清+(30-x)%空白血清,其中x%指含药血清浓度。各组分别设4个复孔,置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48、72h后;每孔加入5mg/mLMTT溶液20μL,37℃温育4h后弃上清,加入100μL/孔二甲基亚砜(DMSO),避光室温摇床振荡20min。于酶标仪490nm单波长处测定各孔吸光度(D)值,并记录结果。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P细胞活力/%=D给药组/D空白对照组×100%。采用不同浓度的含药培养基处理A549细胞,分别观察处理24h、48h、72h后的对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在检测中发现大鼠空白血清对A549细胞活力基本无影响,各含药血清组对A549细胞均有生长抑制作用,其中25%、30%含药血清对细胞抑制作用显著(P<0.01),且随时间延长,抑制作用越明显;5%、15%含药血清处理A549细胞48、72h后,也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生长(P<0.05或P<0.01)。在检测中还观察到10%、20%含药血清组处理A549细胞48h后,均可显著促进细胞凋亡,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各组对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P细胞活力/%①P<0.05,②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流式细胞术测定中药复方对肿瘤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胰酶消化计数后,以1×105个/孔接种于24孔培养板。细胞贴壁后,以无血清培养基饥饿24h使之同步化。培养24h后弃原培养液,分别加入空白血清组(20%空白血清)、中药低剂量组(10%含药血清)、中药高剂量组(20%含药血清)培养液,培养液配置方法为体积分数80%RPMI-1640无血清培养液+x%含药血清+(20-x)%空白血清(x%指含药血清浓度),各组分别设3个复孔,置于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8h后收集细胞,用体积分数75%冷乙醇固定,PI进行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记录结果,细胞凋亡率为G0期细胞所占比例,流式细胞仪中以%Tot表示。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采用空白血清组(20%空白血清)、中药低剂量组(10%含药血清)以及中药高剂量组(20%含药血清)含药培养基处理A549细胞,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记录结果,细胞凋亡率为G0期细胞所占比例,流式细胞仪中以%Tot表示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如附图1~3,以及下表2所示:10%(低剂量组)、20%(高剂量组)含药血清组处理A549细胞48h后,均可显著促进细胞凋亡,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2中药复方对A549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①P<0.05,②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ewis肺癌细胞试验: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3组:中药高、低剂量组,模型组,每组16只。根据预实验中小鼠的生存情况,中药高、低剂量组分别为临床用药量的1、3倍(9.1,27.3g·kg-1)。根据预试造模7d(天)可明显扪及肿瘤。造模后第8天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给药7d,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d。给药结束后,继续观察7d。瘤体组织细胞凋亡检测:切取瘤体组织约0.5g,在100目不锈钢滤网上研磨,培养皿收集,以PBS液反复滤过冲洗10次,滤液经300目滤纸过滤至流式管中,1200r·min-1离心5min,弃上清。于样品中加入300Lbindingbuffer+5Lannexin-v-fitc,震荡混匀,避光孵育30min后,加入2mLPBS液1200r·min-1离心5min,弃上清后,加入300Lbindingbuffer+5LPI,震荡混匀,避光孵育30min后,加入2mLPBS液1200r·min-1离心5min,弃上清后加入1mLPBS上机检测。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如附图4~6,以及下表3所示。模型组细胞凋亡率为(3.89±2.67)%,中药复方低剂量组为(8.06±2.74)%,高剂量组为(8.66±1.34)%,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有效提高肿瘤细胞凋亡率(P<0.05,P<0.01)。表3中药复方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组别剂量/g·kg-1细胞凋亡率%模型组-3.89±2.67中药低剂量组9.18.06±2.74*中药高剂量组27.38.66±1.34**从细胞实验结果来看,细胞凋亡是机体主动参与的自杀机制,是抗肿瘤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被视为评估药物疗效的一项指标。由于抗肿瘤药物多是通过引起肿瘤细胞坏死和凋亡而发生作用,因此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设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实现肺癌治疗的方法将成为新的治疗方向。在本试验中,中药复方对A549及Lewis两种肺癌肿瘤细胞的凋亡具有诱导作用,并且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本发明前述部分提出的“治疗有效量”,具体是指提供组合物对肺癌肿瘤细胞(尤其是A549及Lewis两种肺癌肿瘤细胞)的凋亡产生诱导作用的生药材量,即提供组合物的抗肿瘤特性的生药材量。实施例18:临床试验1.一般资料2011年3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共纳入798例病人,其中脱落54例,合格病例744例,其中中医组276例,中西医组240例,西医组228例。三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体力状况、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方面具有较好的均衡性和可比性(P>0.05),如下表4所示。表4三组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2.纳入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政司编写的《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的诊断标准,按世界卫生组织的TNM分期,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的NCSLC患者;估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一般状况PS<<2;年龄60~80岁;各项检查指标符合化疗适应证;停止放化疗>1个月;病人愿意接受本方案治疗;能按医嘱坚持服药、依从性好者。3.排除标准无明确的肿瘤病灶(包括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的);不符合纳入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等老年性疾病,或精神障碍等疾病;依从性差者。4.实施方法4.1中医组:治疗以祛瘀解毒、清热祛湿为主,具体方药选自如下组方:汤剂每日1剂,30天为一疗程,共服3个疗程。4.2中西医组:中医治疗同中医组,西医治疗采用化学药物治疗,化疗选用含铂方案(NP、GP、TP、DP方案),每21天重复,共4个周期。NP方案NVB25mg/m2ivdripd1,d8DDP20mg/m2ivdripd1-5或30mg/m2ivdripd1-3q21dGP方案GEM1000mg/m2ivdripd1,d8DDP20mg/m2ivdripd1-5或30mg/m2ivdripd1-3q21dTP方案Taxol135mg/m2ivdripd1(化疗前常规使用地塞米松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DDP20mg/m2ivdripd1-5或30mg/m2ivdripd1-3q21dDP方案Taxotere75mg/m2ivdripd1(化疗前常规使用地塞米松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DDP20mg/m2ivdripd1-5或30mg/m2ivdripd1-3q21d4.3西医组(对比例):化疗方案同中西医组,每21天重复,4个周期。5.疗效指标以中位生存期、生存质量为主要观察指标,次要指标包括瘤体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行为状态评分(PS)、临床症状、体重、CEA、毒副作用为次要观察指标。各组病人从入院第一天起进行瘤体、主要症状、PS评分、体重、各项生化指标及生存质量的评定。治疗开始后生化指标、CEA等每三周评价一次,瘤体大小每六周评价一次,主要症状、行为状态评分、体重每周评价一次,生存质量每疗程(3周)评价一次。继续随访,尽量仍以原方案治疗为主,随访时间每月一次,以电话或信函形式,直至终点,最后统计中位生存期。观察项目及信息采集时间流程如下表5所示。表5临床试验观察项目及信息采集时间流程表注:QOL量表调查要求治疗前与D1间隔时间<<24h,疗程结束后(D84)进行随访,每月一次,于每月的第一天进行。6.疗效评价标准6.1肿瘤近期疗效评价:RECIST1.1版,如下表6所示。表6肿瘤近期疗效评价:RECIST1.1版6.2ECOG评分标准,如下表7所示。表7ECOG评分标准表评价方法:显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两个级别或以上;有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一个级别;稳定: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变化;无效: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一个级别或以上。6.3生存质量评价采用肺癌治疗功能评价表(FunctinoalAssessmentofcancerTherapy-Lung,FACT-L),如下表8所示。FACT-L能较全面和精确地评价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该量表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包括与一般健康状况相关的31个项目,从身体状况、社会家庭、情绪、功能状况4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二部分评价肺癌生存质量的特异模块(附加的关注状况),共有10个项目侧重评价肺癌相关症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该测定量表同第三版比较,减去了医患关系板块的3个条目,共分为5个领域41个条目,即:身体状况(8条)、社会/家庭状况(8条)、情绪状况(7条)、功能状况(8条)和附加的关注状况(10条)。其中每个部分最后一个条目都是患者对该部分的一个总的评价,在计算各部分得分时不包括这些条目。表8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评分方法:除去各板块总评价条目,共37条,均采用五级评分法,即:一点也不、有点、有些、相当、非常五个等级,在评分时正向条目直接计0-4分,逆向条目则反向计分,即填写第一个等级者计4分、填写第二个等级者计3分,依此类推。若条目的回答上有缺省值(未回答),则相应领域的计分方法为:该领域各条目得分之和×该领域的条目数÷实际回答的条目数。将各领域所包括的条目得分相加即可得到该领域的得分,各领域的得分相加得到总量表的得分。采集时间:每疗程为21天,治疗周期为4个疗程。QOL量表调查要求治疗前与治疗第一天间隔时间<<24h小时,疗程开始后每3周一次,于每疗程第一日采集资料。6.4临床症状评价:参照如下表9所示的肺癌症状分级及评分方法。表9肺癌症状分级表评价方法:1、以5分计量0度:无任何明显症状。I度:有轻度症状,能耐受,无须处理。II度:症状较重,常难以耐受,须作适当处理。III度:症状严重,不能耐受,须对症治疗。IV度:症状极严重,危及生命,须作特定治疗。2、临床症状的分级评定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显效:症状消失,或症状积分减少>>75%;有效:症状减轻,症状积分减少>>50%;稳定:25%成症状积分减少<50%;无效:症状无减轻或症状积分减少<50%。6.5血液学毒性及生化指标:量化标准参见WHO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分级标准,如下表10所示。表10急性和亚急性化疗毒副反应的分度标准按WHO的分度标准表7.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7.1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前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分布者则采用两组间秩和检验;组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分布者则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多组间两两比较符合正态性分布、方差齐者采用方差分析。7.2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两两比较用秩和检验;两个以上组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个总体率(或构成比)之间比较,用扩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多个样本率或构成比之间比较,采用列联表X2检验。7.3生存分析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计算各组中位生存期、生存率、中位随访时间及平均生存期,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曲线比较。8.建立疗效评价体系所有病例随访至2014年3月1日。试验结束后,将收集到的临床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疗效。根据随访结果了解生存情况,计算中位生存期。9.效果对比9.1三组生存期比较表11三组生存期比较表表12三组生存率比较表如上表11、12,以及附图7所示,三组中位生存期以中医组最高,其次是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最低,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半年生存率以中医组最高,其次是中西医组,西医组最低,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三组一年生存率以中西医组最高,其次是中医组,西医组最低,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9.2三组疾病进展时间的比较表13三组疾病进展时间比较表表14三组疾病进展率比较表注:Logrank检验,χ2=1.53,P=0.4661;Breslow检验,χ2=2.55,P=0.2795如上表13、14,以及附图8所示,三组平均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以中医组最长,其次为中西医组,西医组最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生存质量比较9.3.1身体状况板块表15身体状况板块比较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时间效应”Greenhouse-Geisser系数校正检验,F=11.745,P=0.000;“分组效应”检验F=20.874,P=0.000;“分组与时间的交互效应”Greenhouse-Geisser系数校正检验,F=9.931,P=0.000。*与治疗前比较P<0.005,△与中医组比较P<0.05,★与中西医组比较P<0.05。如上表15和附图9所示,在身体状况板块中,不同测量时间的生存质量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组别的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积分在不同组别间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内比较:中医组“身体状况”第42、63和84天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西医组因受化疗毒副作用影响在第21、42天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63、84天积分回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西医组“身体状况”四次测量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中医组分别与中西医组、西医组相比较,四次测量积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西医组第63、84天与西医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9.3.2社会/家庭状况板块表16社会/家庭状况板块比较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时间效应”Greenhouse-Geisser系数校正检验,F=0.414,P=0.879;“分组效应”检验F=0.733,P=0.483;“分组与时间的交互效应”Greenhouse-Geisser系数校正检验,F=1.282,P=0.220。如上表16和附图10所示,在社会家庭状况板块中,生存质量积分在不同时间、不同组别间及不同组别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组内比较:三组“社会/家庭状况”各采集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组间比较:三组“社会/家庭状况”各采集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9.3.3情绪状况板块表17情绪状况板块比较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时间效应”Greenhouse-Geisser系数校正检验,F=14.347,P=0.000;“分组效应”检验F=28.273,P=0.000;“分组与时间的交互效应”Greenhouse-Geisser系数校正检验,F=3.630,P=0.000。*与治疗前比较P<0.005,△与中医组比较P<0.05,★与中西医组比较P<0.05。如上表17和附图11所示,在情绪状况板块中,不同测量时间的生存质量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组别的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积分在不同组别间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内比较:中医组“情绪状况”第63天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西医组第21天积分与治疗前相比稍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第42、63、84天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西医组“情绪状况”第21、84天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西医组四次测量积分与中西医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第21、42、84天积分与中医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中医组第63天积分与中西医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9.3.4功能状况板块表18功能状况板块比较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时间效应”Greenhouse-Geisser系数校正检验,F=37.323,P=0.000;“分组效应”检验F=17.568,P=0.000;“分组与时间的交互效应”Greenhouse-Geisser系数校正检验,F=12.528,P=0.000。*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中医组比较P<0.05,★与中西医组比较P<0.05。如上表18和附图12所示,在功能状况板块中,不同测量时间的生存质量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组别的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积分在不同组别间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内比较:中医组“功能状况”四次测量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西医组在第42、63、84天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西医组“功能状况”第42天与治疗前相比有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21、84天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中医组与中西医组第21天积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西医组第21、63、84天积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西医组第21、63、84天积分与西医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9.3.5附加的关注状况板块表19附加关注状况板块比较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时间效应”Greenhouse-Geisser系数校正检验,F=16.293,P=0.000;“分组效应”检验F=12.867,P=0.000;“分组与时间的交互效应”Greenhouse-Geisser系数校正检验,F=7.043,P=0.000。*与治疗前比较P<0.005,△与中医组比较P<0.05,★与中西医组比较P<0.05。如上表19和附图13所示,在附加关注状况板块中,不同测量时间的生存质量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组别的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积分在不同组别间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内比较:中医组“附加状况”第42、63、84天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西医组在第42、63、84天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西医组“附加状况”第21、84天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西医组四次测量积分与中医组和西医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中西医组各时间点与中医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9.4肿瘤缓解情况比较表20肿瘤缓解情况比较表(REC1ST)ORR一中医组vs中西医组P=0.012,中医组vs西医组P=0.146,中西医组vs西医组P=0.283。OSD一中医组vs中西医组P=0.877,中医组vs西医组P=0.197,中西医组vs西医组P=0.165。肿瘤缓解情况按RECIST评定,如上表20所示,中西医组总缓解率较中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但中西医组与西医组、西医组与中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稳定率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5卡氏评分变化情况表21第42天PS评分比较表三组治疗后第42天卡氏评分比较,三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22第84天PS评分比较表△与西医组比较P=0.000,*与西医组比较P=0.001。三组治疗后第84天卡氏评分比较,中医组和中西医组有效率、稳定率优于西医组(P<0.05)。从上表21、22,以及附图14所示,中医组PS评分第42、84天两次评价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第84天与治疗前比较有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组三次测量同治疗前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9.6体重变化情况表23三组治疗后体重变化表从上表23和附图15所示,中医组两次测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中西医组在第42天测量体重较治疗前略有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后体重回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西医组第42、84天体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9.7肿瘤相关症状改善情况表24三组治疗后第42天症状改善程度比较表*中医组与中西医组比较P<0.05,★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P<0.05,△中西医组与西医组比较P<0.05三组治疗后第42天主要症状胸痛、乏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患者咳嗽、咳血、发热、气促、口干等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间症状改善程度比较:中医组与中西医组比较,发热、乏力改善程度有差异,均为中医组优于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胸痛、纳呆、乏力、口干改善程度有差异,其中胸痛改善程度以西医组优于中医组,纳呆、乏力、口干则以中医组优于西医组;中西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各症状差异显著性,如上表24所示。表25三组治疗后第84天症状改善程度比较表*中医组与中西医组比较P<0.05,★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P<0.05,△中西医组与西医组比较P<0.05。三组治疗后第84天主要症状气促、胃纳、乏力、口干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患者咳嗽、咳血、胸痛等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间症状改善程度比较:中医组与中西医组比较,气促改善程度有差异,中西医组优于中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发热、胃纳、乏力、口干改善程度有差异,中医组优于西医组;中西医组与西医组比较气促、胃纳、乏力改善程度有差异,中西医组优于西医组,如上表25所示。9.8血沉及CEA变化情况在本次研究当中,血沉及CEA各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9.9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观察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本次临床试验中,自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参加试验开始至最后一次随访间发生的任何不良医疗事件和不良反应(急性或亚急性毒性反应),本次临床试验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如下表26和附图16所示,三组在治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液毒性,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分析,中医组、中西医组和西医组III、IV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17%、15%和26.32%,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6),其中,中医组与中西医组、西医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值分别为0.031和0.001);中医组、中西医组和西医组III、IV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17%、22.5%和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中医组与中西医组、西医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值分别为.0004和.0001);血小板减少III、IV度合并分析,中医组、中西医组和西医组的发生率分别为0%、2.5%和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44),其中,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25);中医组、中西医组和西医组III、IV度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分别为0%、5%和21.0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其中,西医组与中医组、中西医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值分别为0.001和0.035)。三组均有少数患者不同程度的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表现为ATL、AST、GGT、BUN、Cr升高,其中AST、AKP升高的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值分别为0.004和0.044),肝肾功能各项指标III、IV度合并分析,三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表26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表四个等级比较:*中医组与中西医组比较P<0.05,★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P<0.05,△中西医组与西医组比较P<0.05。对于大部分肺癌病人,特别是对中晚期患者,尤强调“痰”、“虚”两字,认为处于这一特定阶段肺癌的病理特征是以“虚”为本,以“痰”为标,虚实夹杂。“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因此,肺癌的发病,与脾、肺两脏密切相关。以“虚”为本,重在脾虚,《活法机要》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虚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以“痰”为标,在肺癌演变过程中,“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肺癌痰之为患,除见咳嗽吐痰,喘息痰鸣等有形之痰外,尚有种种无形之痰的病状。如咳嗽气促为痰湿奎肺,咳血胸痛为痰癖搏结,肺癌淋巴结转移为痰核流窜皮下肌肤,肺癌脑转移为痰浊蒙蔽清窍。因此,对肺癌的治疗,除痰必须益气,宣肺必兼健脾。益气,即益肺气,兼益后天之脾气、先天之肾气,功在扶正,养正则积自除除痰,即温化寒痰、清化热痰、燥湿化痰、润燥化痰,效在祛邪,邪去则正自安。在临床试验中,中医组的治疗可显著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特别是延长III、IV期一般情况较差的老年患者生存期。不仅如此,在提高生存率的同时,能较好地维护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拮抗化疗的毒副作用。临床实验结果充分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肿瘤缓解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中医药治疗在肿瘤相关症状、体力状态、保持体重稳定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中医药治疗不以单纯强调瘤体缩小的治疗目标,而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念,按照循证医学的观点,以预后为终点指标对肿瘤治疗措施进行评价,在大量可靠实验数据的支持下,能够产生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疗效,可明显改善病人的远期疗效和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为实践目标,重视患者的受益反应。综合上述数据,充分显示出中医组在治疗肺癌的这三种治疗方案中是最为合理、经济的。同时也充分反映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组合物与化学治疗剂联用的效果远远优于作为对比例的西医组,以及单纯的中医组,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实施例19:气阴两虚型患者治疗实例患者张某,男,71岁,患者于2011年1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色白量少,能咳出,患者未做任何治疗。2012年年初予抗感染、止咳及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随后于2012年03月经CT检查示:左上肺尖后段肺癌,大小4.2cm×4.5cm,并左肺门及纵膈多发淋巴结转移,左侧肺炎,左侧胸膜增厚及少量积液,左侧甲状腺结节。未予特殊治疗,后咳嗽较前无明显好转,遂于6月20日再次复查胸部CT示:左上肺尖后段占位并阻塞性肺炎,大小约6.0cm×4.6cm,左肺门、纵膈、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左侧胸膜增厚及积液。2012年7月行肺占位穿刺组织病理示:组织内见不规则异型细胞巢浸润,部分可见角化,免疫组化示:CK7(+),CK5/6(+),P63(+),TTF-1(-)。提示:(肺)中分化鳞癌。遂于2012年8月行中医肿瘤治疗,症见:神清、精神疲倦、乏力、声嘶,午后时有潮热、偶有恶心、无呕吐,双上肢偶有震颤,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水肿,平卧及左侧卧时感气促,口干明显,无恶寒发热、咳嗽咳痰、胸背疼痛、胸闷心悸、腹痛腹胀等不适,纳眠差,小便色黄、夜尿2~3次/晚,大便干结,2~3日/次。自起病来,体重下降约5kg。舌红苔少,脉沉细数。遂予患者夏枯草30g、守宫5g、龙葵草20g、半枝莲10g、北杏20g、灵芝30g、陈皮15g、党参40g,14剂,每天一剂,水煎服。后患者于2012年8月复诊:精神体力各方面较前具有好转,气促、口干改善,潮热明显减轻,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后继续以上述药方为基本方服用3年余,患者于2015年10月复查胸部CT示:左上肺肺癌并双肺内转移、左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病灶较前进展。左侧胸膜增厚及少量积液。甲状腺左侧叶结节同前。随访至2015年11月,患者发病已4年,坚持以该药方服用,虽病灶缓慢进展,但生存质量无明显下降,生活如常人。实施例20:痰热阻肺型患者治疗实例患者林某,男59岁,患者因“反复低烧伴后背疼痛一月余”至当地医院就诊,2013年9月18日PET/CT提示:左肺上叶尖后端近斜裂胸膜不规则条块状高代谢病灶,首先考虑肺癌,伴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后于2013年9月28日行病灶病理活检,示:(左肺)原发性低分化腺癌;免疫组化:CK7、EGFR、TTF1、CK20、CK5/6、P40(-)、Ki-67约80%(+),P53部分(+);后行四程“培美曲塞+顺铂”,于2013年10月行中医肿瘤治疗,症见:神清、精神一般、易疲劳、低热汗出、咳嗽咯痰、痰量多、质稠色黄、夹有血丝、气短气促、偶有胸痛、口干口苦,纳一般、夜寐欠安、多梦,大便2~3日一解,质干结、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脉滑。遂予猫爪草20g、僵蚕15g、肿节风10、龙葵草20g、山慈菇15g、浙贝母25、北杏15g、灵芝15g、法半夏20g、西洋参20g,14剂,每天一剂,水煎服。两周后复诊诉无明显低热,咳嗽咯痰明显好转,大便1日1解,夜寐仍有欠安,遂以原方加以栀子、麦冬各10g,后诉睡眠改善。随访至2016年1月,患者发病已2年余,坚持以该药方服用,后患者虽未定期影像学检查,但无特殊不适,生存质量良好,生活如常人。实施例21:肺脾气虚型患者治疗实例患者李某,男,65岁,于2010年无明显诱因发现双手指末端指节肿胀,无疼痛与活动受限等症状,查胸片示:右上肺占位;并行手术治疗,病理示:右上肺中分化腺癌,淋巴管内见癌栓;免疫组化:CK(+)、TTF-1(+)、CK20(-),SPB部分(+),CDX-2(-)。因患者要求,未行放化疗,为求中医肿瘤诊治,症见:神清、精神一般、易疲劳、易感风寒、自觉气短、活动后稍气促,无明显咳嗽咯痰以及胸闷胸痛,口干无口苦,纳一般,进食后易腹胀,大便质烂不成形、小便调、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脉细。予猫爪草15g、僵蚕5g、守宫5g、肿节风15g、山慈菇30g、浙贝母15g、灵芝30g、法半夏15g、西洋参30g、陈皮15g,14剂,每天一剂,水煎服。坚持服中药治疗,病情无反复。2015年4月22日胸部CT复查:右肺癌术后改变,右中肺及左上肺尖局限纤维变,右下胸膜增厚、粘连;左肺胸膜下结节较前稍增大,建议治疗后复查。后于2015年9月行左肺肿瘤穿刺活检术+肺肿瘤射频消融术,术后病理:未见癌。随访至2016年1月,患者发病已5年余,坚持以该药方服用,但无特殊不适,生活如常人。实施例22:肺阴虚型患者治疗实例患者朱某,女,60岁,2003年“非典”时期无诱因出现干咳,行CT提示:肺部阴影,后每年行肺部平片体检时发现,阴影逐年增大。2013年年初患者开始出现胸闷、胸痛以及气促等不适,未予明显重视,后因症状逐渐加重,于2013年11月行PET/CT,示:右肺中叶及双肺下叶斑片状致密影,和淡薄样模糊影,不排除肺癌;双肺门及纵隔未见明显淋巴结转移征象;余无特殊。后于11月26日行右中下肺切除术,术后病理:高分化腺癌,T4N0M0IIIA期,基因检测示:EGFR(-),ALK(-),术后患者拒绝放化疗,求治于中医肿瘤治疗,症见:干咳、夜间明显、时有潮热、夜间盗汗、口干明显,时有胸闷气促,活动后加重,纳食一般、夜寐欠安、易醒,大便2日一次,排便费力、质干、小便黄,舌质淡红而干、苔少、脉细数。遂予猫爪草30g、夏枯草10g、守宫15g、肿节风30g、山慈菇10g、半枝莲20g、浙贝母15g、灵芝15g、陈皮15g、西洋参25g,14剂,每天一剂,水煎服。2周后复诊诉:干咳、潮热盗汗等症状较前减轻,大便干结症状无明显改善,遂加厚朴15g、麻子仁10g,后诉大便干结症状改善。2015年复查胸部CT示:肺部术后改变,未见明显复发转移征象。随访至2016年2月,患者发病已2年余,坚持以该药方服用,但无特殊不适,生活如常人。实施例23:气滞血瘀型患者治疗实例患者郑某,男,68岁,于2013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未予重视,后进行性加重,于2013年10月右上肺占位穿刺活检:肺鳞癌;骨扫描、颅脑MR及上腹部CT未见异常;后行紫杉醇+卡铂方案4程后复查,示: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并右肺门、纵隔及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较前相仿,双下肺多发小结节较前增大增多。因化疗期间发热、恶心呕吐、疲乏等症状明显,拒绝进一步化疗,求治于中医肿瘤治疗,症见:胸背部疼痛、位置固定、夜间明显、伴灼热感、咳嗽、偶有咯血,神疲、乏力,口干不欲饮、胸闷、叹息则舒、纳一般、夜寐欠安,大便2~3日一解,质成形、小便黄、舌质暗、苔干薄黄、脉弦涩。予患者猫爪草20g、夏枯草20g、僵蚕15g、守宫5g、肿节风10g、龙葵草15g、山慈菇15g、半枝莲15g、浙贝母10g、北杏15g、灵芝20g、法半夏5g、陈皮15g、西洋参10g、党参10g,14剂,每天一剂,水煎服。一周后复诊诉症状大部分减轻,后一直以上方作为基本方服用,坚持中医药治疗2年余。2015年12月复查CT示: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并右肺门、纵隔及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较前稍进展,双下肺多发小结节较前相仿。病情评价为稳定。现无特殊不适,生活各方面均可自理,如常人。通过实施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描述的治疗肺癌的组合物及用于制备治疗肺癌药物的应用的技术方案,能够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及用于制备治疗肺癌药物的应用针对肺癌的治疗均具有一定效果,将各种原料药相互协调在一起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可改善患者乏力、咳喘、咯痰等症状,有效改善术后放化疗后引起的疲劳乏力,防止癌症复发和/或转移,明显改善肺癌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此外还具有延缓肿瘤进展、拮抗肿瘤耐药、无毒副作用、治疗费用较低等优点。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