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关于一种跟骨髓内锁定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跟骨骨折是一种临床上常见骨折,由于跟骨位置和结构的特殊性,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法。而保守治疗往往难以达到解剖复位、有效固定,术后长期残留疼痛。由于跟骨呈不规则的长方体,其中内、外、下、后4个面与毗邻皮肤,内侧有多条血管、肌腱和神经通过,不适合作为手术入路。常用的手术方法是跟骨骨折外侧壁钢板内固定术,这种外侧入路固定术后常发生以下问题:①皮肤浅表坏死、感染;②深部感染至骨髓炎;③腓骨长短肌腱断裂;④腓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导致临床上受到一定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跟骨髓内锁定固定装置,其采用小切口,最大程度减少对跟骨血运的破坏,不易导致皮肤坏死的,并且保证了跟距关节面骨块的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跟骨髓内锁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钉,所述主钉上沿轴向间隔地开设有三个以上锁钉孔,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一个所述锁钉孔与水平线成20°夹角,以使之指向跟骨载距突方向;其余的所述锁钉孔为水平方向且分布于中间所述锁钉孔的两侧,一侧所述锁钉孔置于跟距关节面下,另一侧所述锁钉孔置于跟骨后侧;锁钉,所述锁钉的数量与所述锁钉孔的数量相同,并与所述锁钉孔一一对应地螺纹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钉的尾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瞄准架固定螺栓的螺栓孔。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锁钉采用六角螺钉,其前半段为螺纹段,后半段为光滑的直杆。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采用跟骨髓内固定方式,只需从跟腱止点下方切一个约1cm小切口及跟骨外侧5个0.5cm的小切口,最大程度减少对跟骨血运的破坏,不会发生皮肤坏死。2、本发明采用锁钉与主钉锁定设计,更能提高骨折固定的稳定性,有效维持跟骨解剖形态。3、本发明将1#、2#、3#锁钉置于跟距关节面下,4#、5#锁钉置于跟骨后侧,特别是3#锁钉指向跟骨载距突方向,加强了跟距关节面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锁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与锁钉瞄准器结合后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与跟骨固定后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然而应当理解,附图的提供仅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它们不应该理解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一主钉1和五个锁钉2,主钉上沿轴向间隔地开设有1#、2#、3#、4#、5#五个锁钉孔3,其中1#、2#、4#、5#锁钉孔3为水平方向,且1#、2#锁钉孔3置于跟距关节面下,4#、5#锁钉孔3置于跟骨后侧;3#锁钉孔3与水平线成20°夹角,以使3#锁钉孔3指向跟骨载距突方向。主钉1的尾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瞄准架固定螺栓的螺栓孔4。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锁钉2采用六角螺钉,其前半段为螺纹段,后半段为光滑的直杆。
本发明在使用时,采用跟骨髓内固定方式,在闭合复位后采用跟骨后侧小切口向跟骨轴向打入导针,钻孔扩髓,放置主钉1;然后通过与主钉1尾部相连的锁钉瞄准器5分别向骨折远近端打入锁钉2,实现对骨折部位的固定。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制作工艺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