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胃汤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15151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保健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健胃汤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农村俗称心口痛、伤力,中医称之胃痛、嘈杂,西医称为萎缩性胃炎。建国退初期我国经济落后,又多次逼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人民生活困难与卫生条件差,同时广大民众的劳动力度又重,故而这种俗称“心口痛、伤力”发病率较高,农村尤为显也。史氏悬壶于农村,每日就诊患者,80年代以前“心口痛、伤力”病要占40%左右,现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此病发生率有了明显下降。但由于不少人生活不规则,暴饮暴食,时飽时餓,或热或凉,或劳力过度等原因,而致这种“心口痛、伤力”病不时发生。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健胃汤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健胃汤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脾胃不和所致上腹痞满食纳差、胃脘疼痛、呕吐吞酸、时伴便溏等症,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者。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健胃汤,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生地10-20ɡ、黄精10-20ɡ、公丁香8-15ɡ、淡吴萸5-8ɡ、麦冬10-20ɡ、乌梅10-20ɡ、五味子8-15ɡ、党参10-30ɡ、炒白术8-15ɡ、炒薏米20-50ɡ、炒川厚朴8-15ɡ、炒枳壳8-15ɡ、陈皮8-15ɡ、黄连5-8ɡ。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一种健胃汤,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生地18ɡ、黄精15ɡ、公丁香10ɡ、淡吴萸7ɡ、麦冬12ɡ、乌梅13ɡ、五味子10ɡ、党参25ɡ、炒白术8ɡ、炒薏米45ɡ、炒川厚朴14ɡ、炒枳壳11ɡ、陈皮7.5ɡ、黄连6.5ɡ。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所述一种健胃汤,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生地15ɡ、黄精16.5ɡ、公丁香12ɡ、淡吴萸6.5ɡ、麦冬18ɡ、乌梅18ɡ、五味子13ɡ、党参12ɡ、炒白术12ɡ、炒薏米30ɡ、炒川厚朴12.5ɡ、炒枳壳12ɡ、陈皮14ɡ、黄连8ɡ。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健胃汤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依据症状将健胃汤原料按照重量份数进行称重并混合备用。步骤2、将步骤1的混合备用健胃汤原料药置入砂锅或搪瓷锅内,加清洁水至与药相平的水平线上,浸泡30至40分钟。步骤3、再将砂锅或搪瓷锅放于煤炉或电气炉或煤气灶上,起火或开电源煎煮,煮沸后文火再煎熬10至15分钟即可,经筛过滤取浓汁约100至120mi即制得健胃汤。

本发明的一种健胃汤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方不仅有生津润燥,补脾益气,滋阴养胃之功;还有温中散寒,止痛平吐:也能温养脾胃,燥湿化浊,运脾消滞,行气止痛;2、适应証:用于脾胃不和所致上腹痞满食纳差、胃脘疼痛、呕吐吞酸、时伴便溏等症,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一种健胃汤,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生地10-20ɡ、黄精10-20ɡ、公丁香8-15ɡ、淡吴萸5-8ɡ、麦冬10-20ɡ、乌梅10-20ɡ、五味子8-15ɡ、党参10-30ɡ、炒白术8-15ɡ、炒薏米20-50ɡ、炒川厚朴8-15ɡ、炒枳壳8-15ɡ、陈皮8-15ɡ、黄连5-8ɡ。

所述健胃汤的制备工艺如下,步骤1、依据症状将健胃汤原料按照重量份数进行称重并混合备用。步骤2、将步骤1的混合备用健胃汤原料药置入砂锅或搪瓷锅内,加清洁水至与药相平的水平线上,浸泡30至40分钟。步骤3、再将砂锅或搪瓷锅放于煤炉或电气炉或煤气灶上,起火或开电源煎煮,煮沸后文火再煎熬10至15分钟即可,经筛过滤取浓汁约100至120mi即制得健胃汤。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一种健胃汤,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生地18ɡ、黄精15ɡ、公丁香10ɡ、淡吴萸7ɡ、麦冬12ɡ、乌梅13ɡ、五味子10ɡ、党参25ɡ、炒白术8ɡ、炒薏米45ɡ、炒川厚朴14ɡ、炒枳壳11ɡ、陈皮7.5ɡ、黄连6.5ɡ。

所述健胃汤的制备工艺如下,步骤1、依据症状将健胃汤原料按照重量份数进行称重并混合备用。步骤2、将步骤1的混合备用健胃汤原料药置入砂锅或搪瓷锅内,加清洁水至与药相平的水平线上,浸泡30至40分钟。步骤3、再将砂锅或搪瓷锅放于煤炉或电气炉或煤气灶上,起火或开电源煎煮,煮沸后文火再煎熬10至15分钟即可,经筛过滤取浓汁约100至120mi即制得健胃汤。

实施例三

本发明的一种健胃汤,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生地15ɡ、黄精16.5ɡ、公丁香12ɡ、淡吴萸6.5ɡ、麦冬18ɡ、乌梅18ɡ、五味子13ɡ、党参12ɡ、炒白术12ɡ、炒薏米30ɡ、炒川厚朴12.5ɡ、炒枳壳12ɡ、陈皮14ɡ、黄连8ɡ。

所述健胃汤的制备工艺如下,步骤1、依据症状将健胃汤原料按照重量份数进行称重并混合备用。步骤2、将步骤1的混合备用健胃汤原料药置入砂锅或搪瓷锅内,加清洁水至与药相平的水平线上,浸泡30至40分钟。步骤3、再将砂锅或搪瓷锅放于煤炉或电气炉或煤气灶上,起火或开电源煎煮,煮沸后文火再煎熬10至15分钟即可,经筛过滤取浓汁约100至120mi即制得健胃汤。

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健胃汤的服法,①歺前温服,服后散步5至10分钟,30分钟后进食,②証状重者,3次/日,証状一般者2次/日。健胃汤调理,⑴五坚持:①坚持心态平衡,心静心宽而达心安,②坚持因人而宜的体育煅练,③坚持有规则的生活习惯,④坚持天人合一的观点,随四季天时气侯变化,衣作增减与居住环境也应随时随气增裁之变,⑤坚持均衡饮食,不可偏食,消除不良的特殊嗜好;⑵禁忌:①忌辛辣食物,油腻不易消化食品。②不可暴饮暴食。

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健胃汤随症加减:1、胃脘部疼痛甚者加玄胡素8-15ɡ,疼痛不显者去淡吴萸。2、胃脘部胀满甚者加炒莱菔子8-15ɡ、砂仁10-15ɡ(后下),去生地、麦冬。3、欲吐、嗳气频者加姜制半夏8-10ɡ、藿香8-15ɡ。4、伴有便溏者加白茯苓8-10ɡ、麸煨葛根10-20ɡ,去生地与麦冬。5、舌白苔腻者加炒苍术、砂仁,去生地与麦冬。

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健胃汤的方解,1、药性味:生地性寒味甘;黄精性平味甘;公丁香性热味辛;淡吴萸性热味辛而苦;麦冬性微寒味甘而微苦;乌梅性平味酸;五味子性温味酸;党参性平味甘;炒白术性温味甘而苦:炒薏米性平味甘;炒川厚朴性温味辛而苦:炒枳壳性微寒味辛而苦:陈皮性温味辛而苦:黄连性寒味苦。方中性寒之药2味;微寒之药2味;性平之药4味;性热之药2味;性温之药4味。味甘之药5味;味辛之药2味;味酸之药2味;味辛而苦之药4味:味甘而微苦之药2味:味苦之药1味。方中性平、性温、味甘、辛而苦之药居首,性热、性寒、味苦之药少之,总体而观本方性味较平和。

2、归经:生地归心、肝、肾经;黄精归脾、肺、肾经;公丁香归胃、大肠经;淡吴萸归肝、脾、胃经;麦冬归肺、心、胃经;乌梅归肾肺、脾、大肠经;五味子归肺、肾、心经;党参归脾、肺经;炒白术归脾、胃经;炒薏米归脾、胃、肺经;炒川厚朴归脾、胃、肺、大肠经;炒枳壳归脾、胃、大肠经;陈皮归脾、胃经;黄连归心、肝、胃、大肠经。方中归心之药4味:归肝之药3味:归胃之药9味:归大肠之药4味:归脾之药9味:归肺之药6味:归肾之药3味。五脏六腑皆达之,以归脾胃之药居多也,归胃药居首,为治胃之佳方。3、升(浮)降(沉):

生地、黄精、麦冬、乌梅、五味子、党参、炒白术、炒薏米、黄连主降;公丁香主升;淡吴萸、炒川厚朴、炒枳壳、陈皮升降兼之。本方中主降之药9味;主升之药1味;升降兼有之药4味,为运脾养胃之方。

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健胃汤的功效,⑴分解:生地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黄精润具肺滋阴,补脾益气;公丁香有温中止痛功效;淡吴萸可散寒止痛,疏肝下气而燥湿;麦冬有清肺降火,滋阴润燥之功;乌梅可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五味子具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之用;党参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炒白术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炒薏米健脾,利水渗湿,清热除痹;炒川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炒枳壳行气宽中消胀;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⑵组解:生地、黄精、麦冬、乌梅、五味子、党参组合可生津润燥,补脾益气,滋阴养胃:公丁香、淡吴萸、川厚朴、炒枳壳、陈皮配伍有温养脾胃,燥湿化浊,行气消滞,化积止痛:炒白术、炒薏米、公丁香、淡吴萸相组不仅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还可温中散寒,止痛平吐:黄连、淡吴萸为左金丸可治胁肋胀痛,呕吐吞酸。

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健胃汤,由史功甫始用名为安胃汤→史茂林地丁汤→史來恩健胃汤,业经三代人的临証使用,该方经多次变更,历时100年临床实践证实本方只要使用得当均可取得佳效。

1、史氏七代传人史功甫(公元1892年-1975年)时期名为安胃汤,组方:黄芪、毕呈茄、麦冬、乌梅、五味子、党参、炒白术、炒川厚朴、炒枳壳、陈皮、甘草。2、史氏八代传人史茂林(公元1925年-2005年)时期名为地丁汤,组方:生地、公丁香、麦冬、乌梅、五味子、党参、炒白术、炒川厚朴、陈皮、黄连。

3、史氏九代传人史來恩(健胃汤):茂林(地丁汤)方加入黄精、淡吴萸、炒薏米、炒枳壳,去甘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