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支撑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5005阅读:11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用导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支撑导管。



背景技术:

胃、十二指肠狭窄或梗阻以恶性病变居多,是胃、十二指肠以及周围脏器恶性肿瘤浸润、压迫所引起的常见并发症。由于其直接引起进食障碍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因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使患者加速死亡。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对患者损伤较大,而且由于肿瘤性病变引起梗阻时往往已是病程进展晚期,常伴有腹水、腹腔粘连及转移,因此使姑息性胃、空肠改道引流手术风险增大,而维持生命所需的胃肠减压、静脉内营养或经皮小肠置管营养则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下。十二指肠内支架置入术,是指应用内支架置入技术对狭窄或梗阻的十二指肠段进行扩张,使通道再建立的一种治疗方法。胃、十二指肠狭窄的内支架介入治疗能够以非外科手术的方法,采用介入微创技术使狭窄及阻塞的胃、十二指肠再通。但是,传统植入术由于胃腔容积大,导丝、支架输送器在胃腔内扭曲、缺乏足够的支撑力,给手术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导丝、支架输送器在胃腔内扭曲、缺乏足够的支撑力,造成手术不便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便于导丝和支架输送器在胃腔内移动,能够为其提供足够的支撑,同时不会对肠道造成损坏的医用支撑导管。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医用支撑导管,包括:

柔性导管,内部成型有一腔体,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硬度不同,在所述柔性导管的进入端成型有一流线型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柔性导管的插入;

导丝,插入所述腔体中;

注射头,设置在所述柔性导管远离所述引导部的一端。

所述的医用支撑导管,所述第一部分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硬度,且所述第一部分紧邻所述引导部设置。

所述的医用支撑导管,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小于第二部分的长度1~2cm。

所述的医用支撑导管,所述柔性导管靠近所述引导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标识所述柔性导管插入位置的不透射线标记。

所述的医用支撑导管,所述不透射线标记环设在所述柔性导管上。

所述的医用支撑导管,所述不透射线标记为钽标记。

所述医用支撑导管,所述第一部分的材质为聚酰胺,所述第二部分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所述的医用支撑导管,所述导丝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钛镍形状记忆合金。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医用支撑导管,柔性导管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硬度不同,这样在手术时,可以将具有一定支撑强度的柔性导管带着导丝一起插入患者体内,由于柔性导管包括间隔设置的、硬度不同的两部分,因此兼顾了柔性和支撑强度,使得柔性导管既可以顺利到达胃、十二指肠或更远端,又不会在穿行过程中损害肠道。在柔性导管的进入端成型有一流线型引导部,可以更好地引导柔性导管的插入,减小穿行的阻力。

2.本发明提供的医用支撑导管,第一部分的硬度大于第二部分的硬度,且第一部分紧邻引导部设置,这是由于柔性导管在穿行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阻挡,前端为硬度较大的材质,便于顺利向前穿行。

3.本发明提供的医用支撑导管,第一部分的长度小于第二部分的长度1~2cm,即硬度较大部分的长度较短,而硬度较小部分的长度则较长,在保证支撑强度、可以在患者体内顺利穿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肠道的损害,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医用支撑导管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柔性导管;2-引导部;3-导丝;4-注射头;5-不透射线标记;11-腔体;12-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的医用支撑导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支撑导管主要应用于恶性肿瘤浸润、压迫引起的胃、十二指肠管腔梗阻和胃肠吻合口肿瘤复发的患者,包括柔性导管1,具有一定的柔性和弯折度,可以在肠道内任意穿行,而不会对其造成损伤;柔性导管1内部成型有一腔体11,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3,且所述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3的硬度不同,即距离最近的两段第一部分12被一段第二部分13间隔开设置,距离最近的两段第二部分13被一段第一部分12间隔开设置,这样整个柔性导管1既能保持一定的弯曲度,又由于硬度较高部分的设置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撑强度和穿行动力。在所述柔性导管1的进入端成型有一流线型引导部2,用于引导所述柔性导管1的插入。流线型引导部2的表面为一圆弧过渡面,既能减小柔性导管1穿行时的阻力,又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对肠道的损伤。导丝3,插入所述腔体11中,在柔性导管1的引导下可以顺利进入患者体内,并在到达预定位置后作为支架植入的向导,导丝3的另一端延伸出柔性导管1的腔体11,方便支架的安装。所述导丝3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钛镍形状记忆合金。注射头4,设置在所述柔性导管1远离所述引导部2的一端。注射头4用于在柔性导管1插入患者体内时,向柔性导管1内注射造影剂等药物。

所述第一部分12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13的硬度,且所述第一部分12紧邻所述引导部2设置。所述第一部分12的材质为聚酰胺,所述第二部分13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引导部2的材质为和第一部分12相同的聚酰胺,这样引导部2就可以顺利通过肠道内部的各种阻挡,到达胃、十二指肠或更远端。柔性导管1设置为硬度不同的两部分间隔排布,相对于一部分硬度大、另一部分硬度小的导管,本实施例的柔性导管1的任一段均具有一定的柔性和强度,不会出现柔性较差影响在肠道内的穿行,或者硬度较高易损伤肠道等极端情况。

所述第一部分12的长度小于第二部分13的长度1~2cm。增大硬度较小的第二部分13的长度可以增加柔性导管1的弯曲度,避免由于整体硬度较大,不利于在肠道内部的穿行,甚至损害肠道内壁。

所述柔性导管1靠近所述引导部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标识柔性导管1插入位置的不透射线标记5。所述不透射线标记5环设在所述柔性导管1上,宽度为1cm左右。所述不透射线标记5为钽标记,钽标记不能透过射线,因此在透视下显示,以标识柔性导管1的插入位置。一旦医生在透视下观察到柔性导管1的引导部2已经到达预定位置,则可以沿着导丝3植入支架,完成手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