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红外装置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9244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红外装置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有红外装置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导管是全身麻醉中用于患者机械通气的一种麻醉器具。在全身麻醉时,麻醉医生需要将气管导管的前端经患者口腔插入到气管内,并将气管导管的后端连接到呼吸机,呼吸机将氧气通过气管导管送入到患者肺内进行机械通气,以维持患者术中的呼吸。所以确保气管导管前端位于气管内对于保障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十分重要。但在手术过程中,气管导管的位置经常会发生变动。

手术操作的影响、患者体位的变动、气管导管受到意外的牵拉等都会使气管导管的前端插入过深、过浅、甚至脱出气管,这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机械通气,给患者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现有的监测气管导管位置的常用方法是肉眼观察气管导管位于患者门齿处的刻度,但这种方法不能够做到实时监测。而且在某些手术时,患者的面部会被手术无菌单所覆盖而无法观察到气管导管的刻度。虽然目前有些气管导管的前端带有摄像头可以随时观察气管导管的位置,但是这种气管导管造价昂贵,而且其前端的摄像头也容易被气管内的分泌物所遮挡而妨碍观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气管导管的位置不易实时监测的问题,设计了该种带有红外装置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

具体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红外装置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导管和红外装置两部分,所述导管包括导管主体(1),导管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充气囊(2),充气囊(2)连接有充气管(3),充气管(3)顺着导管主体(1)内部体壁从下到上,并且伸出导管主体(1),在充气管(3)的末端设置有充气阀(4),在该导管主体(1)的外壁有自下而上的长度刻度标记(5),而在导管主体(1)上端设置有可以吸收红外线部分,红外装置有导管固定夹(7),导管固定夹(7)两侧分别有红外线发射器(8)和红外线接收器(9),导管主体(1)置于导管固定夹(7)的两侧中间,红外装置还包括监测仪(10),监测仪(10)包括数据处理器(11)、数据转换器(12)和显示器(13),红外线发射器(8)和红外线接收器(9)连接到监测仪(10)的数据处理器(11)。

优选的,所述导管主体(1)采用单腔气管导管或者双腔气管导管。

优选的,所述在导管主体(1)上端设置有可以吸收红外线部分,其采用在导管主体(1)的管腔内部涂有能够吸收红外线的涂层(6),该涂层(6)涂在导管主体(1)上端三分之一处往上的管腔内壁上,涂层(6)的密度随着长度刻度标记(5)从下至上而变大。

优选的,所述涂层(6)的密度每间隔1毫米该涂层就变化一次。

优选的,所述在导管主体(1)上端设置有可以吸收红外线部分,其采用在导管主体(1)上端的导管主体(1)内部加有能够吸收红外线的材料,能够吸收红外线的材料与导管主体(1)融为一体,该部分为整个导管主体上端三分之一处,导管主体(1)内的能够吸收红外线材料的密度随着长度刻度标记(5)从下至上而变大,具体为每间隔1毫米该导管主体内的能够吸收红外线材料的密度就变化一次。

优选的,所述涂层(6)采用纳米二氧化钛或者纳米二氧化硅,所述导管主体(1)内部加有能够吸收红外线的材料为纳米二氧化钛或者纳米二氧化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种带有红外装置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设计简单,价格低廉,操作方便,使用该种带有红外线吸收涂层的新型气管导管能够十分简便地实时监测气管导管的位置,从而及时发现气管导管的位置变动,防止气管导管置入过深、过浅,极大程度地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带有红外装置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带有红外装置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从图1可以得知,该种带有红外装置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包括导管和红外装置两部分,所述导管包括导管主体1,导管主体1采用单腔气管导管,导管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充气囊2,充气囊2连接有充气管3,充气管3顺着导管主体1内部体壁从下到上,并且伸出导管主体1,在充气管3的末端设置有充气阀4,在该导管主体1的外壁有自下而上的长度刻度标记5,而在导管主体1上端的管腔内部涂有能够吸收红外线的涂层6,该涂层6涂在导管主体上端三分之一处往上的管腔内壁上,涂层6的密度随着长度刻度标记5从下至上而变大,所述涂层6采用纳米二氧化钛或者纳米二氧化硅。所述涂层6的密度每间隔1毫米该涂层就变化一次。

红外装置有导管固定夹7,导管固定夹7两侧分别有红外线发射器8和红外线接收器9,导管主体1置于导管固定夹7的两侧中间,红外装置还包括监测仪10,监测仪10包括数据处理器11、数据转换器12和显示器13,红外线发射器8和红外线接收器9连接到监测仪10的数据处理器11。

采用所述该种带有红外装置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来进行实时监测气管导管位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如下:

步骤一,首先麻醉医生按常规气管插管操作步骤将所述带有红外线吸收涂层的新型气管导管的下端经患者口腔插入到气管内;

步骤二,将注射器连接至导管主体1上端的充气阀4,通过该充气阀4经由充气管3向导管主体1下端的充气囊2充气,以此来密封气管,防止机械通气时气体由气管漏出;

步骤三,将呼吸机连接至导管主体1上端开口处,进行机械通气,并观察患者双肺的起伏情况,当双肺起伏一致并且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时,说明导管主体1下端开口处位于气管内的合适位置;

步骤四,观察患者门齿处气管导管长度刻度标记5的数值,导管固定夹7固定住气管导管主体1;

步骤五,调整气管导管固定夹7的位置,使其尽可能贴近门齿,并且夹住气导管主体1上端带有红外线吸收涂层6的部位;

步骤六,用胶带将导管固定夹7自身位置固定好,同时开启红外线吸收监测装置,红外线发射器8和红外线接收器9进行工作,由于在红外线发射器8和红外线接收器9中间有红外线吸收涂层6,红外线发射器8和红外线接收器9所获得数据传到数据处理器11,经过数据处理后,再传到数据转换器12,最后在显示器13上进行显示,通过显示器13上的数据显示,我们可以实时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变动。

实施例2,从图2中可以得知,该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中的区别在于,导管主体1采用双腔气管导管,还有就是导管主体1上端设置有可以吸收红外线部分,其采用在导管主体1上端的导管主体1内部加有能够吸收红外线的材料,能够吸收红外线的材料与导管主体1融为一体,该部分为整个导管主体上端三分之一处,导管主体1内的能够吸收红外线材料的密度随着长度刻度标记5从下至上而变大,具体为的每间隔1毫米该导管主体内的能够吸收红外线材料的密度就变化一次。

导管主体1采用的是双腔气管导管,就意味着导管主体1是有两根导管的,左边的为左导管14,右边的为右导管15,左导管14的下端还设置有一个小充气囊16,该小充气囊16同样有充气管3从导管内部连接到导管主体1的外部,并且也设置有充气阀4。

实施步骤(以左侧双腔气管导管为例)

步骤一,首先麻醉医生按左侧双腔气管导管的插管操作步骤将所述带有红外线吸收材料的新型气管导管的下端经患者口腔插入到气管内;

步骤二,将注射器连接至左导管14上端的充气阀4,通过该充气阀4经由充气管3向左导管14下端的小充气囊16充气,以此来密封左侧支气管,防止机械通气时气体由左侧支气管漏出;

步骤三,将注射器连接至右导管15上端的充气阀4,通过该充气阀4经由充气管3向右导管15下端的充气囊2充气,以此来密封主气管,防止机械通气时气体由主气管漏出;

步骤四,将呼吸机连接至左导管14上端开口处,进行机械通气,并观察患者左肺的起伏情况,当左肺有起伏并且听诊左肺呼吸音清晰时,说明左导管14下端开口处位于左侧支气管内的合适位置;

步骤五,将呼吸机连接至右导管15上端开口处,进行机械通气,并观察患者右肺的起伏情况,当右肺有起伏并且听诊右肺呼吸音清晰时,说明右导管15下端开口处位于主气管内的合适位置;

步骤六,观察患者门齿处左导管14长度刻度标记5的数值,导管固定夹7固定住左导管14和右导管15;

步骤七,调整气管导管固定夹7的位置,使其尽可能贴近门齿,并且夹住左导管14和右导管15上端带有红外线吸收材料的部位;

步骤八,用胶带将导管固定夹7自身位置固定好,同时开启红外线吸收监测装置,红外线发射器8和红外线接收器9进行工作,由于在红外线发射器8和红外线接收器9中间有红外线吸收涂层6,红外线发射器8和红外线接收器9所获得数据传到数据处理器11,经过数据处理后,再传到数据转换器12,最后在显示器13上进行显示,通过显示器13上的数据显示,我们可以实时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变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