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炎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当前,人们面临的生活、学习、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睡眠不足等问题,与此同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脸部皮肤分泌皮脂,人的皮肤会变脏,脸部变脏会使其具有脏污感,并且看上去也不美观;还有处于青春期的人们,由于性激素水平、皮脂腺大量分泌、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及炎症等因素,容易长青春痘。
市售的一些化妆品添加了化学杀菌剂、激素、收敛剂、抗炎剂等,对皮肤刺激性大,易形成瘢痕或色素沉着,严重的甚至引起皮肤过敏,且由于病原菌极易产生耐药性,效果不佳。因此,研制一种更为安全、具有抑菌抗炎功效的化妆品已成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炎剂,其由几种天然植物成分组成,具有安全、温和、抗炎等功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炎剂包括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巴西苏木素0.2-2.5%、薯蓣皂苷0.1-2.0%、水飞蓟宾0.2-2.0%。
优选的,所述的抗炎剂包括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巴西苏木素0.5-2.0%、薯蓣皂苷0.3-1.6%、水飞蓟宾0.3-1.5%。
优选的,所述的抗炎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巴西苏木素0.8-1.5%、薯蓣皂苷0.5-1.0%、水飞蓟宾0.5-1.2%。
进一步的,所述的巴西苏木素的制备方法为:称取巴西苏木药材,洗净,干燥,粉碎,得巴西苏木药材粉末;按照料液1:15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回收溶剂得到巴西苏木粗提取物,过滤,将滤渣重复提取2次;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重结晶后,得巴西苏木素。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薯蓣皂苷的制备方法如下:称取山药粉末,按照料液比1:15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甲醇溶液,搅拌,置于微波炉中,在350w下提取30-40min,冷却后过滤,滤渣继续重复提取2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褐色粘稠状,冷却;加入8倍量的蒸馏水溶解,用等体积的石油醚脱脂2次,取水层;水溶液加入适量的正丁醇溶液进行萃取3次,取正丁醇层浓缩,减压回收正丁醇后得薯蓣皂苷。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飞蓟宾的制备方法如下:称取水飞蓟,加入8倍量的无水乙醇,水浴加热使乙醇沸腾,提取1-2h,过滤,取滤液,将滤渣重复提取2次,过滤后合并滤液,减压蒸馏回收乙醇,得水飞蓟宾。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抗炎剂在制备化妆品中的应用,且所述的化妆品为面膜。
进一步的,所述的面膜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上述的抗炎剂1.8-3.7%、甘油2.5-4.8%、丁二醇4.1-6.5%、甜菜碱1.2-3.6%、透明质酸钠0.2-0.5%、甘草酸二钾1.1-3.5%、尿囊素0.1-0.3%、丙烯酸(酯)类/丙烯酸乙基己酯共聚物0.1-0.6%、海藻糖1.3-5.7%、黄原胶0.1-0.25%、edta二钠0.01-0.05%、苯氧乙醇0.1-0.5%、乙基己基甘油0.0-0.3%、去离子水余量。
巴西苏木素,又称苏方木素,巴西红木素,苏枋隐色素,是苏木的主要活性成分,同时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常用于病理组织染色。巴西苏木素属于高异黄酮类化合物的衍生物,具有抗菌、抗炎、降血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诱生性no合成酶(inos)对于抗炎和抗肿瘤活性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巴西苏木素可抑制inos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炎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巴西苏木素能够诱导巨噬细胞内血红素合酶-1(ho-1)的表达,同时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中no,pge2,tnf-a,il-1b的释放,降低inos的基因表达,表明巴西苏木素在巨噬细胞中的抗炎作用机制与ho-1相关。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属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原名薯蓣,又称怀山药、淮山药、淮山、薯药、玉芋等。其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主要功效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山药作为药食两用的食品,除富含淀粉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外,还含有多种具有优异生理和生物活性的黏液多糖、多酚氧化酶、甾体化合物。甾体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上有广泛的用途,它具有抗炎、抗过敏、抗肿瘤、解毒等药理作用。皂苷具有抗炎解毒等作用,而山药加工过程丢弃的山药皮中含丰富的皂苷;山药皮中的皂苷主要为薯蓣皂苷属于甾体皂苷,山药薯蓣甾体皂苷具有抗炎、降血脂、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心肌缺血、抗衰老、抗菌消炎、抗肿瘤等作用。
水飞蓟宾来源于菊科植物水飞蓟,为黄酮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明显抗氧化和抗炎的特性,能够抑制由酶介导产生的炎性介质,抑制促炎性的th1细胞因子产生,进而发挥抗炎性反应作用。炎症因子如tnfα是介导肝脏损伤的重要介质,由于nf-κb一方面可介导tnfα的表达,另一方面nf-κb又是tnfα信号通路下游的转录因子,而水飞蓟宾对nf-κb的抑制可以有效阻断这种正反馈回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主要由巴西苏木素、薯蓣皂苷、水飞蓟宾按特定比例组成,其中,巴西苏木素可抑制inos基因的表达,进而起到抗炎作用;薯蓣皂苷抗炎解毒功效;水飞蓟宾能够抑制由酶介导产生的炎性介质,抑制促炎性的th1细胞因子产生,进而发挥抗炎性反应作用。此外,本发明产品还含有海藻糖、透明质酸钠、甘油等保湿剂,在抑菌抗炎的基础上,有效对肌肤进行锁水保湿。(2)本发明抗炎剂中的所有原料都来源于天然植物,富含的多种功效成分互相调和、协同增效,使产品具有显著的抑菌抗炎效果。(3)本发明抗炎剂可以作为化妆品抗炎剂应用于面膜,对肌肤无刺激、无过敏、无毒副作用,适宜长期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文中所出现的所有成分均为inci(internationalnomenclaturecosmeticingredient),即国际化妆品原料明明说对其规定的名称。
本发明的面膜实施例1~5配方,见表1。
表1
1.巴西苏木素的制备方法为:
称取巴西苏木药材,洗净,干燥,粉碎,得巴西苏木药材粉末;按照料液1:15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回收溶剂得到巴西苏木粗提取物,过滤,将滤渣重复提取2次;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重结晶后,得巴西苏木素。
2.薯蓣皂苷的制备方法如下:
称取山药粉末,按照料液比1:15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甲醇溶液,搅拌,置于微波炉中,在350w下提取30~40min,冷却后过滤,滤渣继续重复提取2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褐色粘稠状,冷却;加入8倍量的蒸馏水溶解,用等体积的石油醚脱脂2次,取水层;水溶液加入适量的正丁醇溶液进行萃取3次,取正丁醇层浓缩,减压回收正丁醇后得薯蓣皂苷。
3.水飞蓟宾的制备方法如下:
称取水飞蓟,加入8倍量的无水乙醇,水浴加热使乙醇沸腾,提取1~2h,过滤,取滤液,将滤渣重复提取2次,过滤后合并滤液,减压蒸馏回收乙醇,得水飞蓟宾。
对比例1: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为不添加巴西苏木素,其余各物质添加,制备条件与工艺均不发生改变。
对比例2: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为不添加薯蓣皂苷,其余各物质添加,制备条件与工艺均不发生改变。
对比例3: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为不添加水飞蓟宾,其余各物质添加,制备条件与工艺均不发生改变。
对比例4:
与实施例3相比,巴西苏木素、薯蓣皂苷、水飞蓟宾均不添加,其余各物质添加量、制备条件与工艺仍不发生改变。
抗过敏功效验证:
以实施例、对比例所述制的面膜液或去离子水,进行斑贴试验测试其对皮肤的过敏反应,方法为:选用合格斑试器,将样品均匀涂抹于斑试器内,再敷于受试者的后背,用手掌轻压使之均匀贴附于皮肤上,持续72h。去除受试物斑试器后间隔30min,待压痕消失后观察皮肤反应。参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皮肤反应分级标准记录反应结果。
其中去离子水为阴性对照。
受试者共10组,每组10人,共100人,均为易过敏性人群。面部试用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可看出,去离子水由于不含过敏物质不会出现过敏现象;对比例4为基础面膜液配方,不含抗过敏成分,致敏几率极大;对比例1~3添加本发明抗炎剂的部分成分,虽对过敏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但不明显;实施例完整添加了本发明抗炎剂,具有较优秀的抗过敏能力,其致敏率接近去离子水。
其原理为本发明抗炎剂各成分均有抗炎抗过敏的能力,但效果并不好,将其复配后使用时,由于各成分生效的方式不同,存在互补的协同性,因此能进一步增强其抗过敏能力,使其达到正常使用需求。抗炎功效验证:
一、材料和方法
1、动物:sd健康大鼠100只,体重150±30g,雌雄各半。
2、药物: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5、对比例1~4的原料和方法制成的面膜液。
3、动物分组:动物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只,分别对应使用各配方制成的面膜液与仅使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
二、实验方法:各组大鼠用记号笔在右踝关节作好标记,并用特制皮尺测定右足踝关节的周径。用新鲜配制10%鸡蛋清生理盐水液0.1ml/只,由右后足掌部向踝关节周围皮下注射致炎,致炎后4h内每隔30min分别使用上述面膜液或生理盐水涂抹于大鼠致炎足部1~2分钟后擦干,并且于致炎后1h和4h时测定右足踝部周径,算出肿胀度。结果见表3。
三、结果:
表3
由上表3可知:
(1)添加本发明抗炎剂的面膜液对蛋清致大鼠足肿胀,在致炎后4h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各实施例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以实施例3配方制成的面膜液的起效最快,抗炎消肿效果最为明显。
(2)与实施例3相比,对比例1~3缺乏某些组分,其抗炎的效果有所降低,而对比例4完全没添加本发明抗炎剂的任一成分,则其完全没有抗炎效果,数据与只使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相近。
以上2点说明了,使用本发明抗炎剂制成的面膜液产品,具有很好地缓解皮肤炎症的效果,其原因为各成分均具有抗炎能力,且各成分间存在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修复皮肤部位的细胞损伤,促进炎症消退。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并没有对本发明有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从事本专业的技术人员,都有能力利用已揭示的技术内容,对其作出一些更动或修饰,成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