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方痤疮溶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80352发布日期:2019-02-26 19:27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方痤疮溶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方痤疮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见于男女青春期,好发于颜面、上胸、背部、皮脂分泌较多处,对称分布,皮疹为多种损害,有粉刺(黑头、白头),毛囊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或脓肿,而形成疤痕,呈慢性经过。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多以辛辣刺激,肥甘油腻为主,痤疮的发病也日趋增多。

痤疮的发病原因有多种,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病原因是由肺热或肠胃积热所致,《外科正宗》认为:“血热郁滞不散”而发,《医宗金鉴》提出:此证由肺热血热而成”。

在临床中发现,这类患者是由于素体血热偏盛,阳常有余,加之饮食失节,进食辛辣发物,或情绪失畅等,出现热毒上壅而发为痤疮。在本病过程中,血热湿毒,瘀血阻滞贯穿始终,随之热毒入侵,由表入里,由经入络,病情逐渐加重,最终热毒阻滞经络,生瘀生痰,热痰瘀结而致囊肿结节形成。

痤疮的主要特点简述如下:

1、如见于青少年期发病者,好发于颜面,前额,亦可见于胸背,初起时皮疹以丘疹,或黑头,白头粉刺为主,用手挤压,有米粒样白色粉渣(即粉刺);

2、如见于青年期发病者,分布在颜面,胸背,皮损顶部发生小脓疱,以炎性丘疹为主,局部有疼痛感;

3、如患者经久不愈,皮损以炎性结节,脓肿、囊肿为主,伴有凹凸不平瘢痕和色素沉着等多种形态的损害,油性皮脂溢出往往同时存在。

另外,痤疮不但损害美容,而且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痛苦。

目前,痤疮治疗药物与治疗手段存在着如下缺陷:(1)治疗时间较长,治疗周期甚至长达数十月;(2)治疗痤疮类型单一,往往只能治疗丘疹型、脓疱粉刺型、囊肿结节型等中的一种;(3)治疗效果较差,复发率高;(4)治疗痤疮后往往留下斑痕、疙瘩、粗大毛孔、色素沉着等,皮肤观之很不美观;(5)治疗操作方法复杂,药物使用极其不方便;(6)治疗成本高等。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痤疮治疗药物及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方痤疮溶液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例如上述现有技术问题。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方痤疮溶液,该复方痤疮溶液由煅石膏、葛根、芙蓉叶、白芷、薄荷、浙贝母及胆南星组成。

可选的,所述复方痤疮溶液还包括浸泡液和冰片;

所述浸泡液至少包括乙醇。

优选的,所述乙醇为酒精度75%(v/v)乙醇。

可选的,所述复方痤疮溶液还包括甘油。

优选的,所述复方痤疮溶液包括:煅石膏100-120重量份、葛根50-60重量份、芙蓉叶100-120重量份、白芷80-100重量份、薄荷50-60重量份、浙贝母80-100重量份、胆南星50-60重量份、冰片20-30重量份、甘油100-120重量份以及浸泡液2000重量份。

可选的,所述复方痤疮溶液还包括蒸馏水。

根据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可以取得至少如下所述的有益效果:

1、利用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具有见效快、疗程短等优点,病程2年以内的痤疮患者,从开始涂药到见愈,最快者仅为8天,最慢者也不超过90天,一般痤疮见愈仅仅需1个月左右即可,与现有痤疮治疗药物的疗程相比,治疗时间得到显著缩短。

2、利用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可以有效治疗丘疹型(肺胃蕴热型)、脓疱粉刺型(热毒夹瘀型)、囊肿结节型(痰瘀互结型)等几乎所有类型的痤疮,适用范围更广泛,临床推广价值更大。

3、利用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不仅可以取得治疗局部痤疮的良好效果,而且还可以取得治疗全身症状的神奇效果,使全身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4、利用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治疗痤疮的效率非常高,对丘疹型痤疮和脓疱粉刺型痤疮的治疗有效率可达90.1%以上,对囊肿结节型痤疮的治疗有效率不低于68%。

5、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还具有良好的皮肤修复奇效,多数患者通过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的外搽,分布在颜面、胸背的脓疱、炎性丘疹明显消退,痤疮愈后留下的增生性斑痕、疙瘩和粗大毛孔,随着药液的作用而逐渐收缩和恢复,且色素沉着逐渐淡化,从而使皮肤更具明亮光泽之外观。

6、利用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痤疮治疗效果没有性别差异,抗干扰性强,治疗效果极其稳定可靠。另外,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不含任何抗生素,药物可直达病所,临床应用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

7、利用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治疗时直接在痤疮患处擦拭即可,人人皆可操作,药物使用极其方便,从而有利于临床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8、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的制备药物原料均为常见药物,且种类数量很少,药物原料在市面上购买非常容易,药物原料价格较低,从而有利于降低药物制备成本,使药物价格更便宜,治疗成本更低,进而使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在另外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上所述复方痤疮溶液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配制药物溶剂:取冰片与浸泡液置于容器内,溶解,搅匀,密塞;

s200、配制七味粉末:取煅石膏、葛根、芙蓉叶、白芷、薄荷、浙贝母及胆南星七者共研末,制成七味粉末;

s300、浸出:将所述七味粉末加入所述药物溶剂中,混匀,密闭、避光、凉处浸泡7-15天;

s400、过滤:过滤除去渣滓,滤液中再加入甘油;

s500、保存:密闭、避光、凉处贮存。

优选的,步骤s100中,所述冰片为20-30重量份,所述浸泡液为2000重量份;

步骤s200中,所述七味粉末包括:煅石膏100-120重量份、葛根50-60重量份、芙蓉叶100-120重量份、白芷80-100重量份、薄荷50-60重量份、浙贝母80-100重量份以及胆南星50-60重量份;

步骤s300中,所述甘油为100-120重量份。

可选的,步骤s400还包括s410补液:所述滤液加入甘油后,在滤液中再加入蒸馏水;所述浸泡液为乙醇。

优选的,步骤s300中,浸出过程的温度条件为18摄氏度以下,且每隔12-24小时应给予搅动。

根据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的制备方法,可以取得至少如下所述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的制备方法的工艺简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生产成本更低,进而有利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2、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的制备方法的制备周期很短,生产效率高,药物生产投资回报率更高,进而有利于将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的制备方法实施推广。

3、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的制备设备均为常规生产设备,利用现有的常见设备即可直接生产,不仅有利于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使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的制备方法实施起来变得更加容易,工业化生产应用的潜力更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前面关于复方痤疮溶液所描述的特征和效果,当然地也适用于该复方痤疮溶液的制备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复方痤疮溶液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的复方痤疮溶液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方痤疮溶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发明人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发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如下所述的配制原理及药理作用,才得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

发明人经过多年的艰辛探索,反复试验,精心研制成复方痤疮溶液,该复方痤疮溶液由煅石膏、葛根、芙蓉叶、白芷、薄荷、浙贝母,胆南星、冰片、甘油、乙醇等组成,其中,方中煅石膏性大寒,能收湿、敛疮;葛根开泄腠理,解毒清热;芙蓉叶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白芷散结消肿,用于疮痬初起能消散,溃后能排脓(据相关报道:体外实验,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入肝经,疏解肝郁(据相关报道:外用还能麻痹神经末梢,可消炎、止痛、止痒之效);浙贝母清热散结,治一切痈痬;胆南星消肿止痛,治疖肿初起的红肿疼痛;冰片为白色半透明片状结晶体,能与乙醇、甘油等共溶,消肿、止痛、止痒;甘油具有润肤作用,能保持皮肤及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乙醇杀菌消炎等,可扩张皮肤血管,加快血流而促进药物吸收;蒸馏水可以溶解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诸药合用,共奏凉血解毒,躁湿清热,活血消肿之功,这种作用使药物直接经病变局部给药,通过经络传导,皮肤透入,同时也减少药液经口服后受胃酸、胃酶,胃液作用而削弱药力之弊,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以达到疏通经络,消积散瘀,通畅气血,调和血脉的目的,从而可明显缓解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及局部的痒痛症状,故可促使痤疮见愈。

另外,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虽属外用药物,通过病变局部给药不仅可以治疗局部痤疮,而且还可促使皮肤吸收药物,使全身症状均得到改善,进而达到全身治疗的目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发明人还惊奇地发现,多数患者通过本发明复方痤疮溶液的外搽,使痤疮愈后留下的增生性斑痕、疙瘩和粗大毛孔,也会随着药液的作用而逐渐收缩和恢复,且色素沉着逐渐淡化,进而使皮肤更具明亮光泽之外观。

为了进一步详细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结合附图1~2,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在下列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则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为市售可得的。另外,如果没有明确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所有材料均为市场上可以购得的,实施例中未提及的具体实验方法,按照本技术领域常规实验方法进行或者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获得的。

实施例1:复方痤疮溶液

煅石膏100-120克、葛根50-60克、芙蓉叶100-120克、白芷80-100克、薄荷50-60克、浙贝母80-100克、胆南星50-60克、冰片20-30克、浸泡液2000毫升。

实施例2:复方痤疮溶液

煅石膏100-120克、葛根50-60克、芙蓉叶100-120克、白芷80-100克、薄荷50-60克、浙贝母80-100克、胆南星50-60克、冰片20-30克、浸泡液2000毫升、甘油100-120毫升。

实施例3:复方痤疮溶液

煅石膏100-120克、葛根50-60克、芙蓉叶100-120克、白芷80-100克、薄荷50-60克、浙贝母80-100克、胆南星50-60克、冰片20-30克、酒精度75%(v/v)乙醇2000毫升、甘油100-120毫升、蒸馏水适量。

实施例4:复方痤疮溶液

煅石膏120克、葛根60克、芙蓉叶120克、白芷100克、薄荷60克、浙贝母100克、胆南星60克、冰片30克、酒精度75%(v/v)乙醇2000毫升、甘油120毫升、蒸馏水适量。

实施例5:制备复方痤疮溶液

如附图1所示,复方痤疮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配制药物溶剂:取冰片与浸泡液置于容器内,溶解,搅匀,密塞;

s200、配制七味粉末:取煅石膏、葛根、芙蓉叶、白芷、薄荷、浙贝母及胆南星七者共研末,制成七味粉末;

s300、浸出:将七味粉末加入药物溶剂中,混匀,密闭、避光、凉处浸泡7-15天;

s400、过滤:过滤除去渣滓,滤液中再加入甘油;

s500、保存:密闭、避光、凉处贮存。

实施例6:制备复方痤疮溶液

如附图2所示,复方痤疮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配制药物溶剂:取20-30克冰片与2000毫升酒精度75%(v/v)乙醇置于容器内,溶解,搅匀,密塞;

s200、配制七味粉末:煅石膏100-120克、葛根50-60克、芙蓉叶100-120克、白芷80-100克、薄荷50-60克、浙贝母80-100克以及胆南星50-60克七者共研末,制成七味粉末;

s300、浸出:将七味粉末加入药物溶剂中,混匀,密闭、避光、凉处浸泡7-15天,浸泡的温度条件为18摄氏度以下,且每隔12-24小时应给予搅动;

s400、过滤:过滤除去渣滓,滤液中加入100-120毫升甘油,再加入蒸馏水补足至2000毫升;

s500、保存:密闭、避光、凉处贮存。

实施例7:制备复方痤疮溶液

如附图2所示,复方痤疮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配制药物溶剂:取30克冰片与2000毫升酒精度75%(v/v)乙醇置于容器内,溶解,搅匀,密塞;

s200、配制七味粉末:煅石膏120克、葛根60克、芙蓉叶120克、白芷100克、薄荷60克、浙贝母100克以及胆南星60克七者共研末,制成七味粉末;

s300、浸出:将七味粉末加入药物溶剂中,混匀,密闭、避光、凉处浸泡7-15天,浸泡的温度条件为18摄氏度以下,且每隔12-24小时应给予搅动;

s400、过滤:过滤除去渣滓,滤液中加入120毫升甘油,再加入蒸馏水补足至2000毫升;

s500、保存:密闭、避光、凉处贮存。

实施例8:临床应用

利用上述实施例制备的复方痤疮溶液来治疗痤疮。使用时,先用温水洗涤患处,拭干后,摇匀药液,取消毒毛笔(毛笔市中有售,可用开水浸泡后,凉干备用),蘸药液轻轻涂搽患处(防止药液渗入眼、鼻、口孔),每日涂搽2-3次,每次涂搽患处2-3遍,15天为一疗程,连续应用4-6疗程。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忌饮酒,控制动物性脂肪,腥辣及糖类等食物,禁用其他治疗同类病症的药物及方法,禁用各类化妆品外搽蔽盖疾患等。

实施例9:临床治疗实验

参照上述实施例,利用该复方痤疮溶液外用治疗痤疮2318例,其中,男性730例,女性1588例,现将临床治疗实验的案例归纳整理如下三组:

第一组:丘疹型痤疮患者1086例

(1)病症概述:

丘疹型痤疮患者以青少年男性为多。

(2)治疗实验:

多年临床实践证实,这类患者临床最多见,并以青少年男性为多,主要是青年人生机旺盛,血气方刚,然而有些患者因素体阳热偏亢,营血有热,循经上犯,体表络脉充盈,气血郁滞,因而发痛;有些患者因偏嗜鱼腥肥甘辛辣,使肺胃积热,血随热行,上壅于面。因此,粟粒红疹多发于颜面,前额,皮损以丘疹为主,顶端黑头,白头粉刺,颜面油滑光亮,兼见口干渴,大便不畅,小便短黄,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利用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治疗1086例丘疹型痤疮患者,治疗结果参见下方表1“治疗效果统计表”,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经局部外搽复方痤疮溶液1-2周,颜面及前额痤疮完全消退,全身症状基本缓解,且临床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3)典型病例:

王某,男,17岁,颜面红色丘疹半年余,散在面颊,前额,微痒,口干喜饮,大便偏干,小便可,舌质红,苔薄白,脉滑,诊断:丘疹型痤疮(肺胃蕴热),本型是由肺胃蕴热熏蒸头面所致,疾病初期,皮损较浅表。

治则:清泻肺胃蕴热,取复方痤疮溶液外搽患处,每次局搽2-3遍,每日早晚各一次。

结果:患者经复方痤疮溶液外搽一周,面颊,前额痤疮明显消退,局搽半月,痤疮完全消退,全身症状改善,获得满意疗效,同时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第二组:脓疱粉刺型痤疮患者838例

(1)病症概述:

脓疱粉刺型痤疮患者以青年女性为多。

(2)治疗实验:

多年临床实践证实,这类患者临床多见于青年期为多数,痤疮分布在颜面、胸背,以脓疱,炎性丘疹为主,此证多见于青年女性。患者往往自发病以来,久治不愈,或治不得法,颜面等部位皮疹经年不消退,色红或暗红,经来皮疹加重,经后减轻,男性的患者面色晦暗。多伴有口干,口臭,胃纳尚佳,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此型患者由于血热偏盛,和肺胃蕴热未消,致使气血郁滞,血热上壅头面胸背而发痤疮。

利用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治疗838例脓疱粉刺型痤疮,治疗结果参见下方表1“治疗效果统计表”,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经局部外搽复方痤疮溶液1-3周,分布在颜面、胸背的脓疱、炎性丘疹明显消退,全身症状改善,局部色素沉着逐渐淡化,且临床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3)典型病例:

朱某,女,22岁,面部、胸背,丘疹、脓包二年余,此起彼伏,两颊明显,尤其在月经来前皮疹发生较多,伴少腹,乳房胀痛,大便干结,舌红,边有齿印,苔薄黄,脉细弦,诊断:痤疮(肝郁血热),本型是肝经气血郁滞,血热上壅头面,胸背而发痤疮。

治则:疏肝解郁,凉血清热为法:取复方痤疮溶液外搽患处(在治疗中,在去除脓疱,减少发病的同时),每次局搽2-3遍,每日早晚各搽一次。

结果:患者经外搽复方痤疮溶液1周,颜面两颊及胸背皮疹明显消退,外搽3周,痤疮完全消退,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局部色素沉着逐渐淡化,搽药期间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第三组:囊肿结节型痤疮患者394例

(1)病症概述:

囊肿结节型痤疮患者以囊肿为主,并伴有皮损。

(2)治疗实验:

发明人根据临床所见,这类患者由于面颊及下颌部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皮损以炎性结节,囊肿为主,伴有皮损高突不平,或部分消退而遗留瘢痕和色素沉着,此型皮疹主要分布在口周,下颌,多为炎性丘疹,脓疱,伴有口干心烦,夜寐欠安,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此证多为病程较长,致使热痰互结阻滞经络,影响津液输布,蒸湿生痰,痰热瘀互结,局部产生囊肿结节。

利用本发明的复方痤疮溶液治疗394例囊肿结节型痤疮,治疗结果参见下方表1“治疗效果统计表”,均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经外搽复方痤疮溶液1-4周,颜面两颊炎性丘疹、脓疱、囊肿结节渐消,新疹明显减少,色素沉着逐渐淡化,全身症状明显减轻,尤其对不能服药之症和不肯服药之人更加适应,且临床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3)典型病例:

黄某,女,31岁,颜面痤疮8年,加重2年,患者最初颜面出现丘疹,脓疱,后为囊肿,结节,痒痛相兼,挤出脓后形成瘢痕,油脂分泌多,两颊伴有瘢痕及色素沉着,经前加重,乳房作胀,伴口干心烦,失眠多梦,胃纳尚可,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滑,诊断:痤疮(痰热瘀互结)。

治则:治疗当用复方痤疮溶液外搽,每日2-3次,每次局搽2-3遍。

结果:患者经外搽复方痤疮溶液2周。颜面两颊丘疹,脓疱囊肿结节渐消,外搽1个月,自觉新疹明显减少,囊肿结节趋平,色素沉着淡化,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偶有小脓疱出现,患者坚持不间断搽药,取得较好疗效,其后未见反复。

临床治疗实验总结:

(1)治疗效果判断标准:

本实施例共有4个治疗效果判断标准:①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仅留有色素沉着,无新疹发生;②临床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新起皮疹少于5个;③临床有效:皮损消退30%-60%,新起皮疹少于10个;④临床无效:皮损消退29%以下,或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者。

表1治疗效果统计表

注:表中%数据为治疗效果例数在该类型痤疮治疗实验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例如治疗丘疹型痤疮效果的百分比:48.8%=530/1086。

(2)治疗效果统计分析:

利用上述4个治疗效果判断标准,对临床治疗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本实施例利用上述复方痤疮溶液外用治疗痤疮共计2318例,治疗效果详见上方表1“治疗效果统计表”。

(3)关于治疗效果的差异化情况:

通过临床治疗实验观察表明,利用本实施例的复方痤疮溶液治疗痤疮时,其疗效有所差异,具体治疗效果的差异化情况如下:

对青少年患者见效迅速,疗效好,疗程短,对年纪较大患者则见效相对变慢,疗效相对减弱(注:痤疮多发于青少年);对男女两性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病程的长短直接关系到疗效的快慢,病程2年以内的患者见效快,疗程短,从开始涂药到见愈,最快者为8天,最慢者为90天,一般痤疮见愈仅需1个月左右即可,而对病程2-8年之间的,特别囊肿结节型患者,疗效则相对变差。

(4)临床试验结论:

关于本实施例复方痤疮溶液的临床痤疮治疗效果,可得到如下结论:

①利用本实施例的复方痤疮溶液,可以有效治疗丘疹型(肺胃蕴热型)、脓疱粉刺型(热毒夹瘀型)、囊肿结节型(痰瘀互结型)等多种类型的痤疮;

②相对而言,对丘疹型痤疮和脓疱粉刺型痤疮的治疗效果最为理想,两者临床治疗的痊愈率和显效率均非常高,且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可达90.1%以上,而对囊肿结节型痤疮的治疗效果也不错,其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不低于68%;

③痤疮多发于青少年,本实施例的复方痤疮溶液对病程2年以内的青少年患者,最快者为8天,最慢者为90天,一般仅需1个月左右即可见愈;

④本实施例复方痤疮溶液的治疗效果没有性别差异,治疗效果极其稳定可靠;

⑤本实施例的复方痤疮溶液还具有良好的皮肤修复奇效。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复方痤疮溶液的独特药物配方、独特制备方法以及外用等,均是发明人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意外发现的。

想当然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复方痤疮溶液也可以做进一步改变,例如加工成内服药、膏药、粘贴药、喷洒药等,并且也可以用来治疗其它疾病,在此不予赘述,这些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