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11287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尿酸产生过多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表现。

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正常成人每日约产生尿酸750mg,其中80%为内源性,20%为外源性尿酸,这些尿酸进入尿酸代谢池(约为1200mg),每日代谢池中的尿酸约60%进行代谢,其中1/3约200mg经肠道分解代谢,2/3约400mg经肾脏排泄,从而可维持体内尿酸水平的稳定,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

痛风因不同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继发性痛风指继发于肾脏疾病或某些药物所致尿酸排泄减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肿瘤化疗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

继发性痛风指继发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一种临床表现,也可因某些药物所致。例如,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计数增多症、溶血性贫血和癌症等可导致细胞的增殖加速,使核酸转换增加,造成尿酸产生增多;恶性肿瘤在肿瘤的放化疗后引起细胞大量破坏,核酸转换也增加,导致尿酸产生增多;肾脏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铅中毒和高血压晚期等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可使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浓度升高;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呋塞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小剂量阿司匹林和烟酸等,可竞争性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另外,肾移植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也可发生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免疫抑制剂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有关。

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女性仅占5%,主要是绝经后女性,痛风发生有年轻化趋势。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四期,即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

急性痛风发作时,疼痛进行性加剧,在12小时左右达高峰,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患者关节肿胀、发热或变形,或出现结节聚块、皮肤灼热、剧烈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急性痛风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后可自行缓解,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或遗留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脱屑及刺痒等,以后进入无症状的间歇期。间歇期可以历时数月、数年或十余年后复发,多数患者1年内复发,越发越频,受累关节越来越多,症状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受累关节一般从下肢向上肢、从远端小关节向大关节发展,出现指、腕和肘等关节受累,少数患者可影响到肩、髋、骶髂、胸锁或脊柱关节,也可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和腱鞘等部位,症状趋于不典型。少数患者无间歇期,初次发病后呈慢性关节炎表现。

慢性期是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是长期显著的高尿酸血症,大量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于皮下、关节滑膜、软骨、骨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结果。皮下痛风石发生的典型部位是耳郭,也常见于反复发作的关节周围及鹰嘴、跟腱和髌骨滑囊等部位。外观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黄白色赘生物,皮肤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物,经久不愈。皮下痛风石常与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并存。关节内大量沉积的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和继发退行性改变等。临床表现为持续关节肿痛、压痛、畸形及功能障碍。慢性期症状相对缓和,但也可有急性发作。

据资料显示,在我国至少有上亿人正忍受着痛风的痛苦折磨,并且正以每年1%的年增长率增加,痛风已成为我国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并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中药制剂,并制备成喷雾剂,外喷患处,具有迅速控制急性发作期、快速消肿、抑菌、清热活血止痛、改善微循环、修复关节、预防复发、治愈继发性痛风疾病的作用,并且毒副作用小,方便携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材:

山慈菇40-60、落得打50-75、苍术50-75、防风50-75、黄柏40-60、牛膝30-50、薏苡仁40-60、白芷50-75、白术50-75、菌陈65-95、栀子40-60、蒲公英40-60、地丁40-60、天葵40-60、野菊花40-60、忍冬藤65-95、桃仁50-75、红花50-75、川芎30-50、土茯苓40-60、萆薢50-75、海风藤50-75、路路通30-50、车前草40-60、金钱草40-60、独一味50-75、地骨皮50-75、丹皮50-75、田七50-75、雷公藤65-95、延胡索30-50、当归50-75、百合65-95。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材:

山慈菇50、落得打60、苍术60、防风60、黄柏50、牛膝40、薏苡仁50、白芷60、白术60、菌陈80、栀子50、蒲公英50、地丁50、天葵50、野菊花50、忍冬藤80、桃仁60、红花60、川芎40、土茯苓50、萆薢60、海风藤60、路路通40、车前草50、金钱草50、独一味60、地骨皮60、丹皮60、田七60、雷公藤80、延胡索40、当归60、百合80。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材:

山慈菇55、落得打70、苍术70、防风70、黄柏55、牛膝55、薏苡仁55、白芷70、白术70、菌陈90、栀子55、蒲公英55、地丁55、天葵55、野菊花55、忍冬藤90、桃仁70、红花70、川芎45、土茯苓45、萆薢70、海风藤70、路路通45、车前草55、金钱草55、独一味70、地骨皮70、丹皮70、田七70、雷公藤90、延胡索45、当归70、百合90。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分数为12.5%~20%的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材、80%~87.5%的浓度为75%或95%的医用酒精。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分数为11.625%~19.4%的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材、77.6%~81.375%的浓度为75%或95%的医用酒精和3%~7%的天然纯苏打水。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各原料药材分别进行筛选、清洗、烘干;

s2:将步骤s1得到的烘干后的各原料药材按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重量份配比进行混合,并粉碎为细末;

s3:将步骤s2得到的细末状药物放入玻璃器皿中,并加入重量为细末状药物重量的4~7倍、浓度为75%或95%的医用乙醇,常温下密封浸泡72小时~96小时;

s4:将步骤s3得到的药液及药物混合物进行过滤,进行常规灭菌操作后,制成中药制剂。

进一步地,还包括将步骤s4得到的中药制剂装入带有喷雾器的容器中制成气雾剂的步骤。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各原料药材分别进行筛选、清洗、烘干;

s2:将步骤s1得到的烘干后的各原料药材按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重量份配比进行混合,并粉碎为细末;

s3:将步骤s2得到的细末状药物放入玻璃器皿中,并加入重量为细末状药物重量的4~7倍、浓度为75%或95%的医用乙醇,常温下密封浸泡72小时~96小时;

s4:将步骤s3得到的药液及药物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药液;

s5:向步骤s4得到的药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7%的天然纯苏打水,并混合均匀,进行常规灭菌操作后,制成中药制剂。

进一步地,还包括将步骤s5得到的中药制剂装入带有喷雾器的容器中制成气雾剂的步骤。

本发明的优点为:

1、选用地道的三十三味中草药作为原料,具有迅速控制急性发作期、快速消肿、抑菌、清热活血止痛、改善微循环、修复关节、预防复发、治愈继发性痛风疾病的作用。

2、通过将三十三味中草药制成外喷剂,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

3、通过在外喷剂中加入弱碱性的天然纯苏打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成分,外用可消毒杀菌且对人体无副作用,并且弱碱性可以平衡痛风的酸性环境,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

4、通过使用95%或75%的医用乙醇炮制药液,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加疗效,有解腥、除臭、防腐等作用,并能增强活血通络、滋补之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由三十三味地道中草药组成,它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材制成的药剂:

山慈菇40-60、落得打50-75、苍术50-75、防风50-75、黄柏40-60、牛膝30-50、薏苡仁40-60、白芷50-75、白术50-75、菌陈65-95、栀子40-60、蒲公英40-60、地丁40-60、天葵40-60、野菊花40-60、忍冬藤65-95、桃仁50-75、红花50-75、川芎30-50、土茯苓40-60、萆薢50-75、海风藤50-75、路路通30-50、车前草40-60、金钱草40-60、独一味50-75、地骨皮50-75、丹皮50-75、田七50-75、雷公藤65-95、延胡索30-50、当归50-75、百合65-95。

上述各原料药材的功效为:

当急性痛风发作时,临床表现为:患者关节肿胀发热或变形,或出现结节聚块,皮肤灼热,剧烈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活动受限。

中医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湿热毒邪蕴阻经脉;治疗方案: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因此,治疗痛风,应以养血,行血,气血通畅,则尿酸不会积聚。治疗方法采用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活血化瘀、通痹止痛,改善微循环供血。

上述配方包括“君、臣、佐、使”的配伍。所谓“君、臣、佐、使”,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了中医遣药组方的原则,对中药成方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中,君药:即在处方中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组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臣药:

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佐药:意义一是为佐助药,用于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为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药、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意义一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君、臣、佐、使”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整个中药处方群药的力合应是平衡的。中药每味药,在人体这个空间中,其药力是都是具有空间矢量的信息、能量流,当构成处方,各药形成的能量信息流在人体中是一个空间立体结构,彼此之间各自的力量合起来的整体应当平衡,应当合于人体的前后、左右、内外、上下的一体状态,否则人就会有不适感。这种组方原则是科学的,有良好的实践效果,“君、臣、佐、使”四字亦古朴而生动。

根据上述原则,本发明的中草药配方中,“君、臣、佐、使”的具体分配为:

配方中的“君”包括菌陈、百合、雷公藤、忍冬藤;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清热解毒、消肿镇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并且,能使血管扩张,从而增加血流量;能降低血液的粘度、改善血小板的异常聚集和粘附,从而使“血瘀”现象康复。

配方中的“臣”包括海风藤、落得打、苍术、防风、白芷、桃仁、田七、地骨皮、丹皮、白术、萆薢、独一味、红花、当归;具有祛风燥湿、活血通络、消肿化瘀的作用。

配方中的“佐”包括黄柏、薏苡仁、栀子、蒲公英、地丁、野菊花、天葵、山慈菇、土茯苓、车前草、金钱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的作用。

配方中的“使”包括延胡索、川芎、牛膝、路路通;具有行气、通络、止痛的功效。

落得打配茵陈,利湿清热并举,相辅相成,功效倍增。

落得打配地丁,相须为用,功效大增,一切疔肿,无名肿毒可痊。

上述诸药合参,共解湿热毒邪蕴阻诸症。痛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清楚,如果及早治疗,大多数痛风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慢性期病变经过治疗有一定的可逆性,皮下痛风石可缩小或消失,关节症状和功能可康复。

上述中草药配方可以用于口服治疗,也可以用于外用治疗。当用于口服治疗时,可以将上述中草药配方煎熬成药液服用,也可以采用常规方法制成口服液、片剂、颗粒剂、丸剂、散剂、胶囊剂或药酒等包装好的中成药服用。当用于外用治疗时,可以采用常规方法制成外擦剂、外用药膏、药酒和气雾剂等进行使用。

为了避免口服液对身体的副作用,以及和其它口服药相冲突,本发明特提出了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剂及其制备方法。

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包括质量分数为12.5%~20%的前文所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材、80%~87.5%的浓度为75%或95%的医用酒精。医用酒精可以使药效倍增。

还可以在上述中药制剂中加入天然纯苏打水,因为天然纯苏打水具有弱碱性,可以用来平衡痛风的酸性体质,进一步增强药效。具体地,包括质量分数为11.625%~19.4%的前文所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材、77.6%~81.375%的浓度为75%或95%的医用酒精和3%~7%的天然纯苏打水。

制备上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前文所述的各原料药材分别进行筛选、清洗、烘干。

s2:将烘干后的各原料药材按前文重量份配比进行混合,并用粉碎机粉碎为细末。

s3:将步骤s2得到的细末状药物放入玻璃器皿中,并加入重量为细末状药物重量的3~7倍、浓度为95%或75%的医用乙醇,常温下密封浸泡72~96小时。每24小时搅动一次药物,促使药物分解均匀。浸泡时间过长会让乙醇过度挥发,以及有效药物成分过度分解,减少药效。

在该步骤中,采用乙醇炮制中药,古之云:““酒”甘辛大热,能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味矫臭”,同时,乙醇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媒,药物的多种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鞣质、甙类、苦味质、有机酸、挥发油、树脂、糖类及部分色素等皆宜溶于酒中,因此药材经酒炮制后,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加疗效,有解腥、除臭、防腐等作用,并能增强活血通络、滋补之性。

将中药与医用95%或75%的乙醇溶于一体炮制的方法,不仅配置方便、药效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液,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

本方浸泡药物的器皿选用玻璃器皿,不能选用塑料和铁质器皿,塑料和铁质中容易溢出有毒物质,或者产生毒化反应,而玻璃器皿就不会产生上述情况。

s4:将步骤s3得到的药液及药物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药液。此处得到的药液可以外敷治疗痛风。将药液装入带有喷雾器的容器中,制成气雾剂,用于喷抹患处,携带方便,便于使用。

s5:向步骤s4得到的药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7%的天然纯苏打水,并混合均匀,进行常规灭菌操作后,制成外擦剂或药酒。此处得到的外擦剂或药酒也可以外敷治疗痛风,将外擦剂或药酒装入带有喷雾器的容器中,制成气雾剂,用于喷抹患处,携带方便,便于使用。

在该步骤中,天然纯苏打水的ph值约8.6±0.4,呈弱碱性,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成分,外用可消毒杀菌且对人体无副作用。另,弱碱性的苏打水可以很好的中和痛风的偏酸体质,调节酸碱平衡,可以有效抑制痛风的症状。

痛风患者可以随时携带使用上述方法制得的外用剂,每天10次左右涂抹患处,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抑制疼痛症状,快速消肿、抑菌、清热活血止痛,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连续使用数天,可以恢复正常,无明显肿痛。配合控制饮食,可以预防复发。

实施例一

山慈菇40克、落得打50克、苍术50克、防风50克、黄柏40克、牛膝30克、薏苡仁40克、白芷50克、白术50克、菌陈65克、栀子40克、蒲公英40克、地丁40克、天葵40克、野菊花40克、忍冬藤65克、桃仁50克、红花50克、川芎30克、土茯苓40克、萆薢50克、海风藤50克、路路通30克、车前草40克、金钱草40克、独一味50克、地骨皮50克、丹皮50克、田七50克、雷公藤65克、延胡索30克、当归50克、百合65克。

病例1:姜某,49岁,患者于3年前出现手指、足趾关节肿痛,以夜间痛为甚。发病前经常出差,频频饮酒,兼之旅途劳顿,感受风寒,时感手指、足趾肿痛,因工作较忙,未曾介意。发病后每于饮酒或劳累、受寒之后,即疼痛增剧,右手指关节及左足拇指内侧肿痛尤甚,以夜间痛为剧。经医院就诊,血尿酸618umol/l,确诊为“痛风”。即服用别嘌呤醇、丙硫酸等,病情有所好转,但因胃痛不适而停服。因之肿痛有增剧,通过使用上述配方的喷雾剂产品,过程停止饮酒,每天使用6-9次,直接喷在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50分钟起效,关节明显改善,连续使用4天血尿酸下降到450umol/l,足趾关节肿痛,恢复正常无明显肿痛,同时控制饮食,患者十分满意。

病例2:钱某,男性,26岁,患者左足趾、足背反复性肿痛5年。患者5年前在一次饮酒后,突然发生左足背,大拇指肿痛,难以入睡,局部灼热红肿。在当地服用消炎阵痛药后,一周后疼痛缓解。以后,每遇饮酒或感冒后即易发作,每遇发作,自服泼尼松等药。近一年来服用上药效果不佳,疼痛固定于左足背及左拇指。于2周前又因酒后卧睡受凉而引起本病发作,局部红肿热痛,化验:血沉:80㎜/h,血尿酸:679umol/l。通过使用上述配方的喷雾剂产品,使用本品过程停止饮酒,每天使用6-9次,直接喷在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使用55分钟患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改善,在体验的4天就以恢复,患处部位在5天的时间,已经康复,同时控制饮食,血尿酸下降到500umol/l。患者十分满意。

实施例二

山慈菇50克、落得打60克、苍术60克、防风60克、黄柏50克、牛膝40克、薏苡仁50克、白芷60克、白术60克、菌陈80克、栀子50克、蒲公英50克、地丁50克、天葵50克、野菊花50克、忍冬藤80克、桃仁60克、红花60克、川芎40克、土茯苓50克、萆薢60克、海风藤60克、路路通40克、车前草50克、金钱草50克、独一味60克、地骨皮60克、丹皮60克、田七60克、雷公藤80克、延胡索40克、当归60克、百合80克。

病例1:张某,男性,37岁,首次发现尿酸偏高是2012年,体检尿酸490,因没有任何症状,未采取任何治疗手段,现在,尿酸在530左右波动。今年6月份,发现左脚背中间有点痛,以为是足弓拉伤,晚上自己按摩,没有好转,但可以行走。第二天上午,疼痛大发,阵痛,脚趾不能触地。通过使用上述配方的喷雾剂产品,每天使用6-9次,直接喷在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使用55分钟后,患者脚部疼痛明显改善,连续用药3天就已全部恢复,同时注意饮食,血尿酸下降到437umol/l。患者十分满意。

病例2:赵某,男,48岁,因多关节痛6年。6年前,患者突发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后逐渐累及左第一跖趾关节、双踝、双膝、双腕关节,间歇期无不适。医院体检结果显示尿酸增高,血沉波动在94~122mm/h,关节穿刺液可见痛风结晶,诊断为痛风石性痛风。3年前,患者再发多关节疼痛,使用秋水仙碱及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效果不佳,予以泼尼松20mg/d治疗后疼痛缓解;随后予以别嘌醇治疗,因过敏综合征而停用,丙磺舒500mgbid治疗效果不明显,因肾结石而停用。6个月前,患者多关节肿痛发作频繁,服用泼尼松20mg/d,仍有发作。通过使用上述配方的喷雾剂产品,每天使用6-9次,直接喷在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使用1小时后,患者突发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明显改善,连续用药3天就以全部恢复,第一跖趾关节、双踝、双膝、双腕关节部位在连续用药5天后已经基本康复、同时注意饮食控制,痛风结晶现已明显好转。患者十分满意。

病例3:孙某,女,37岁,因多关节肿痛3年。3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双足第一跖趾关节、双腕关节及多发手关节疼痛,每月均有发作,患者生活不能自理。2年前,患者开始接受别嘌醇治疗,但因过敏而停用,接受苯溴马隆50mgqd治疗无效,尿酸长期维持在535μmol/l以上。1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双手远端指间关节及双足第一跖趾关节皮下结节,质硬,肾功能恶化。5个月前,通过使用上述配方的喷雾剂产品,每天使用6-9次,直接喷在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使用50分钟后患者第一跖趾关节、双腕关节明显改善,在连续用药的是第一天内效果已明显,手关节疼痛部位在连续用药3天后消除,注意饮食控制,基本康复,血尿酸下降到441umol/l。患者十分满意。

实施例三

山慈菇60克、落得打75克、苍术75克、防风75克、黄柏60克、牛膝50克、薏苡仁60克、白芷75克、白术75克、菌陈95克、栀子60克、蒲公英60克、地丁60克、天葵60克、野菊花60克、忍冬藤95克、桃仁75克、红花75克、川芎50克、土茯苓60克、萆薢75克、海风藤75克、路路通50克、车前草60克、金钱草60克、独一味75克、地骨皮75克、丹皮75克、田七75克、雷公藤95克、延胡索50克、当归75克、百合95克。

案例1:丁某,女性,26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夜间晚上突发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疼痛,红肿明显,局部皮温升高,走路不便,无全身发热。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痛风”。经地塞米松、别嘌呤醇、止痛、碱化尿液等对症治疗1周后好转。此后,约每月发作关节痛1次,多为单个关节红肿热痛,常为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指指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跖趾关节,右侧关节发作为主,偶有左侧发作,治疗基本同前。四余月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右侧单个关节疼痛,无法走路。通过使用上述配方的喷雾剂产品,红肿、局部皮温升高的症状在使用后30分钟开始明显好转。每天使用7-9次,膝关节、踝关节、跖趾关节、右侧关节等在连续使用本品3天期间,均有显著的康复疗效,走路正常,现恢复一月有余,注意饮食控制,无复发,患者十分满意。

案例2:唐某,39岁,男性,左踝关节肿痛。6个月前,患者因左足肿痛难忍,自服“秋水仙碱20片”止痛治疗,约2小时后,出现恶心未吐,伴头晕,无意识障碍,无腹痛、腹泻,无发热、乏力,无胸闷、胸痛,就诊急诊,考虑“药物过量”,给予洗胃、补液,洗出食物残渣及药物,可见少许淡红色液,治疗后上述症状好转。急查血常规:wbc10.12×109/l,neu%66.1%,生化:alt56u/l,ast99u/l,ua454umol/l,并送血和尿标本毒检至医院,血药浓度回报:血秋水碱33mg/ml(8mg/kg),尿检为阳性。患者4个月前出院,停止服用秋水碱片,通过使用上述配方的喷雾剂产品,左踝关节肿痛在使用35分钟开始明显的消肿,无痛感,连续使用2天,每天使用6-9次,走路正常,同时注意饮食控制,血尿酸浓度462umol/l。现已经2个月有余,无复发现象,患者十分满意。

案例3:林某,男性,63岁,病因左四趾关节红肿热痛。病人自述三天前感左足疼痛不断,昨晚疼痛加重不能入睡,次日发现四趾关节红肿热痛,无法走路。家属陪同到急诊就诊,体检发现血尿酸浓度619umol/l,确诊为痛风。使用秋水仙碱及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效果不佳,予以泼尼松20mg/d治疗后疼痛缓解。出院后,通过使用上述配方的喷雾剂产品,左四趾关节红肿热痛在30分钟明显消肿,无明显痛感,连续使用2天走路无痛感。每天6次,配合饮食控制。复查血尿酸浓度530umol/l。患者十分感激。

实施例四

山慈菇55克、落得打70克、苍术70克、防风70克、黄柏55克、牛膝55克、薏苡仁55克、白芷70克、白术70克、菌陈90克、栀子55克、蒲公英55克、地丁55克、天葵55克、野菊花55克、忍冬藤90克、桃仁70克、红花70克、川芎45克、土茯苓45克、萆薢70克、海风藤70克、路路通45克、车前草55克、金钱草55克、独一味70克、地骨皮70克、丹皮70克、田七70克、雷公藤90克、延胡索45克、当归70克、百合90克。

案例1:张某,女性,香港居住,41岁,1年前于体检时发现血尿酸477umol/l,当时无正规诊治,无关节疼痛、红肿,无下肢乏力,无间歇性跛行,无配合低嘌呤饮食。今年再次于体检,发现血尿酸613umol/l,仍无明显不适症状,未重视。半月前出现左足拇趾疼痛,呈酸痛不适,疼痛无游走性,无放射别处,无伴关节红肿,无晨僵,无发热、畏寒,无偏身乏力、麻痹,行走稳,无气促、心悸,于医院门诊就诊,给予“戴芬片”口服,无明显好转。通过使用上述配方的喷雾剂产品,左足拇趾疼痛,呈酸痛不适等症状在使用45分钟开始消失,连续使用3天患处恢复正常,每天使用6-9次,配合饮食控制,现康复2月无复发现象。复查血尿酸460umol/l。患者十分满意。

案例2:孙某,男性,21岁,患者自述一发作就是脚趾、足跟、踝部、足背一起痛,像关节错位,又像关节浸泡在冰水里,有时候还像被火灼烧,患病时间长了,整个足骨、韧带都像是被撕咬、被拉扯,风吹一下都痛的要命,更别说走路了,躺在床上,下半身也是痛的无法活动一下。今年医院体检,发现血尿酸670umol/l。脚趾、足跟、踝部、足背开始疼痛难忍。通过使用上述配方的喷雾剂产品,在使用的50分钟患处关节已经明显好转,无明显疼痛感,继续使用3天,每天使用5-9次,被火灼烧,像关节错位等症状基本康复,同时注意饮食,走路正常,复查血尿酸517umol/l,患者十分满意。

注解:血尿酸的正常值范围,成人男为149~417μmol/l,女89~357μmol/l,>60岁,男250~476μmol/l,女190~434μmol/l。

综上所述,上述药方配伍严谨、主次有序、相辅相成、优势互补、药理充分,具有超强渗透效果,故而效果卓越。本发明对继发性痛风的治愈率能达到87%以上,对痛风急性发作期有效率能达到93%以上。通过上述各病历,本发明从使用后15分钟-30分钟就开始起效,针对“痛风”具有迅速控制急性发作期、快速消肿、抑菌、清热活血止痛、改善微循环、修复关节、预防复发、有效治愈继发性痛风疾病、抑菌等有显著疗效。另,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成的喷雾剂,使用方便、疗效稳定,并解决内服药物对人体的肝、肾,胃产生副作用。多年来经多人使用,均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满意功效,而且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可安心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