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酶解法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份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26317阅读:24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
技术领域
中酶的开发利用技术,特别是一种利用酶解法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份的方法(即利用酶解法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药用成份抓功能性物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宝库,不仅有完整系统的医学理论,还有无数治疗各种病症的组方,这些组方中包括了中草药在内的各种中药。中草药大量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果、花,其有效的药用成份主要是植物中的各种天然化学物质。但在植物干重中有50-75%是纤维素,植物的天然化学物质存在于植物纤维素的细胞内或细胞间隙之间,而中药有效功能物质的提取受到中药生产的传统落后工艺的极大限制,目前国内外中药制取方法通常采用传统的煎、煮、熬、浸泡、粉碎等手段,有的以蒸汽代替传统的煎、煮、熬;还有的在中成药的后加工中将煎煮后药液浓缩、烘干,再粉碎制成胶囊、片剂、粉剂、丸剂的中成药。由于中药生产传统工艺的落后,只能提取药材中的少量有效成份,致使有效成份地提取率偏低;许多有益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挥发油已在高温、高压的生产过程中被破坏、挥发,致使药力减弱,影响了药效的提高;此外,其中有效成份一般停留在大分子状态,只能在病体细胞外发挥作用,吸收较慢,疗效相应降低;同时,还要消耗大量能源和人力费用,产生“三废”,这些都使中草药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益和环保受影响。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酶制剂制备中药的方法(即利用酶解法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药用成份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酶的催化反应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中草药进行充分的酶解、发酵,最大程度地促使中药材有效功能性物质的释放,大幅度提高中草药中有效药用成份的提取率。本发明利用酶解法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将中药材加入纯净水,以药材抓在手上成团,放开即散开为原则;加入弱酸调节ph至4.5~6.5,浸泡8~12小时后,再加入纯净水使中药材成糊状,调ph值4.0~5.0;按每公斤干药材中加入200~250ml的多酶体混合液置酶解罐中,于30~50℃下进行酶解、发酵48~72h,每隔5~10h搅拌充氧一次;酶解发酵结束后进行压榨过滤,洗涤若干遍过滤,合并滤液,进行分离提纯,包装灭菌即得成品。本发明之所以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是基于:(1)利用酶的催化反应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并根据不同的药材或不同的药材组成,选择由以菌草酸纤维素酶为主体,同时含有果胶酶、α-淀粉酶和蛋白酶的多酶体及原生液构成的多酶体混合液作为酶制剂发酵液对中草药进行充分的酶解、发酵,并保持发酵和酶解的同步进行,以促使中药材中的有效功能性物质得到充分释放,以提高对有效药用成份的提取率;(2)因植物干重中有50-75%是纤维素,应用以纤维素酶为主的多酶体混合液能充分降解纤维素,使存在于植物细胞内或细胞间隙之间的药用成份充分释放出来。在酶解过程中,还要注意严格控制ph值、温度及多酶体与底物(中药材组成)的比例等工艺条件,创造发酵和酶解同步进行的适宜环境条件,形成反应过程中发酵与酶解的协同作用,最大程度地促使有效活性物质能充分释放以利充分提取。(3)在多酶体混合液中之所以要采用果胶酶,是因为几乎所有药用植物的叶、果皮(如柚子皮、柑桔皮)和某些药用动物(如五倍子内虫)均含果胶,因此在酶解中草药时大多数要有果胶酶参与才能更加奏效。(4)根据酶的作用机制,在多酶体混合液中添加一定量的酶促进剂和微量元素,有利于微生物酶对底物的酶解作用;根据微生物的发酵机理,在多酶体混合液中添加原生液,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发酵提供必需的碳源、氮源、生长因素和最适ph值,同时为纤维素酶和其它酶类更加有效地协同酶解中草药创造有利条件:如单纯利用几种酶提取无柄灵芝中的灵芝多糖,其提取率比传统的煎煮熬工艺提高70%;而添加酶促进剂、原生液进行酶解,其提取率是传统工艺的3倍,是单纯几种酶酶解工艺的1.76倍。较之已有的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显著优点:一是克服了传统工艺的缺陷,可使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得到充分提取,提取率可比传统技术提高60-500%,而且可将传统煎、煮、熬中药方法中的废渣大量转化为葡萄糖等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从而有利于节约药源、能源,降低制药成本;二是通过多酶体混合液的酶解发酵的协同作用,可以使中药材的细胞结构发生改变,使细胞内的有效药用成分释放到细胞外来,从而提高药用成分的提取率;三是制得的中草药疗效好、无污染、应用方便,兼有西药速效的优点却无其毒性和副作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无柄灵芝:1公斤。制备多酶体混合液:纤维素酶10g、果胶酶5g、蛋白酶5g、蛋白胨3g、葡萄糖3g、乳酸10ml、酵母膏3g、红曲5g、酵母5g,用水配成200ml。多酶体混合液中添加入的酶促进剂:nacl2g、cacl22g、kcl2g、mgso4·7h2o0.5g。取1公斤无柄灵芝于50~60℃烘干,粉碎至20目,加入3公斤纯净水,用乳酸调节ph值4.5~6.5进行浸泡8小时,再加入2公斤纯净水,调ph至4.0~5.0加入200ml多酶体混合液,搅拌均匀,置酶解罐中37℃酶解发酵48小时,每天搅拌充氧3次,结束后进行压榨过滤,滤渣用50~60℃纯净水洗涤二遍过滤,合并滤液,浓缩烘干成粉,灭菌包装即为成品。在相同灵芝用量(1公斤)的情况下,将上述成品与用传统水煮方法和添加酶混合物方法提取得的成品分别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多糖的含量(由福建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传统水煮酶的混合物酶解菌草酸多酶体混合液酶解粗多糖含量(mg/g)70.685.7119.6提取所得膏状物质量(g)100140180实施例二:甘草:1公斤。制备多酶体混合液:纤维素酶10g、果胶酶5g、蛋白酶5g、蛋白胨3g、葡萄糖3g、乳酸10ml、酵母膏3g、红曲5g、酵母5g,用水配成200ml。多酶体混合液中添加入的酶促进剂:nacl2g、cacl22g、kcl2g、mgso4·7h2o0.5g。取1公斤甘草于50~60℃烘干,粉碎至20目,加入纯净水,用乳酸调节ph值4.5~6.5进行浸泡8小时,再加入纯净水至药材抓在手上成团,放开即散开;调ph至4.0~5.0加入200ml多酶体混合液,搅拌均匀,置酶解罐中37℃酶解发酵48小时,每天搅拌充氧3次,结束后进行压榨过滤,滤渣用50~60℃纯净水洗涤二遍过滤,合并滤液,浓缩烘干成粉,灭菌包装即为成品。在相同甘草用量(1公斤)的情况下,将上述成品与用传统水煮方法和添加酶混合物方法提取得的成品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甘草甜素的含量(由福建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传统水煮酶的混合物酶解菌草酸多酶体混合液酶解甘草甜素(mg/g)350.5480.6525提取所得膏状物质量(g)136.2143.7200实施例三:黄芪:1公斤。制备多酶体混合液:纤维素酶10g、果胶酶5g、蛋白酶5g、蛋白胨3g、葡萄糖3g、乳酸10ml、酵母膏3g、红曲5g、酵母5g,用水配成200ml。多酶体混合液中添加入的酶促进剂:nacl2g、cacl22g、kcl2g、mgso4·7h2o0.5g。取1公斤黄芪于50~60℃烘干,粉碎至20目,加入3公斤纯净水,用乳酸调节ph值4.5~6.5进行浸泡8小时,再加入纯净水至药材抓在手上成团,放开即散开;调ph至4.0~5.0加入多酶体混合液,搅拌均匀,至酶解罐中37℃酶解发酵48小时,每天搅拌充氧3次,结束后进行压榨过滤,滤渣用50~60℃纯净水洗涤二遍过滤,合并滤液,浓缩烘干成粉,灭菌包装即为成品。在相同黄芪用量(1公斤)的情况下,将上述成品与用传统水煮方法和添加酶混合物方法提取得的成品分别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多糖的含量(由福建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传统水煮酶的混合物酶解菌草酸多酶体混合液酶解粗多糖含量(mg/g)375.8411.7424.3提取所得膏状物质量(g)89.5250400本发明制得的中草药疗效好、无污染、应用方便,兼有西药速效的优点却无其毒性和副作用,而且制药成本低,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