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2356发布日期:2018-10-12 22:1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



背景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于1992年由德国乌尔姆大学创伤外科 Fleischmann等人首创,最早即应用于骨科创伤的治疗。可用于各种软组织挫裂伤、缺损或感染、大的血肿或积液、骨筋膜室综合征、开放性骨折可能或合并感染者、关节腔感染需切开引流者、急慢性骨髓炎需开窗引流者、植皮术后的植皮区等。VSD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VSD辅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有效排除体腔、器官或组织中的脓性积液、坏死组织、异物、异常积聚的血液和消化液等有害物质,可灌洗VSD护创材料可以通过灌注孔道注入抗生素、生理盐水等物质,起到杀菌、冲洗的作用。

当前临床常用的VSD护创材料由整块泡沫型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PVA泡沫)和插入泡沫材料中的多侧孔引流导管或专用引流导管组成。该整块泡沫材料紧贴创面后会造成在不拆除VSD的情况下无法观察创面的情况,可能导致当创面恶化时不能及时发现,影响治疗时机;另外还可能造成当创面好转时不能及时拆除VSD,导致VSD过度使用。

中国专利文献:CN102600545A公开了一种医用创面无堵塞负压治疗装置,包括医用引流材料以及引流管,所述医用引流材料为透明或医用引流材料上至少设有一个透明的观察窗。该发明中的医用引流材料上为透明或医用引流材料上设置至少一个透明的观察窗。中国专利文献:CN104117130A公开了一种负压引流件,包含盘状部以及可塑性的长条部。长条部用以贴合人体伤口区。盘状部具有引流接口供负压伤口治疗机接合。盘状部用以贴合邻近伤口区的平坦皮肤区。长条部与盘状部的贴肤面具有凹陷流道,其连通至引流接口。当长条部与盘状部的贴肤面与人体皮肤接合时,利用负压驱动流体经过凹陷流道并经引流接口输出。中国专利文献:CN106215258A公开了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后端连接负压源的吸引管,吸引管前端埋设在上下两层棉布层之间,上层的棉布层上设置有无菌透明贴膜覆盖层,所述吸引管前端开设有多个侧孔;吸引管前端用医用缝合线缝扎固定在上下两层棉布层之间;所述棉布层为医用无菌棉垫,所述吸引管采用无菌吸痰管。但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所述改进的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由多孔PVA 泡沫、多侧孔引流管、多侧孔灌注管和半球形吸盘组成;所述的多孔PVA泡沫是由多个空心六棱柱组成的长方体;所述的多侧孔引流管嵌在多孔PVA泡沫之中,所述的多侧孔引流管一端和半球形吸盘上内侧的一个孔相连接;所述的多侧孔灌注管嵌在多孔PVA泡沫之中,所述的多侧孔灌注管一端和半球形吸盘上内侧的一个孔相连接;每个半球形吸盘上都有两个插管口,所述的半球形吸盘盘口和多孔PVA泡沫上表面连接。

所述的半球形吸盘有两个,半球形吸盘上的两个插管口内侧分别插入多侧孔引流管和多侧孔灌注管,外侧分别是负压引流口连接处和灌注口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可在不拆除VSD的情况下实时观察伤口情况。

2、本实用新型的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可以减轻病人费用,节约医疗资源,减轻医生工作量。

3、本实用新型的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有利于精确及时的观察和处理创面。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2是一种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的立体图。

附图3是一种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多孔PVA泡沫

2、空心六棱柱

3、多侧孔引流管

4、多侧孔灌注管

5、半球形吸盘

6、负压引流口连接处

7、灌注口连接处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1是一种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的俯视示意图,附图2是一种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的立体图。

所述的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由多孔PVA泡沫1、多侧孔引流管 3、多侧孔灌注管4和半球形吸盘5组成。

所述的多孔PVA泡沫1是由多个空心六棱柱2组成的长方体;所述的多侧孔引流管3嵌在多孔PVA泡沫1之中,所述的多侧孔引流管3一端和半球形吸盘5上的一个孔内侧相连接。

所述的多侧孔灌注管4嵌在多孔PVA泡沫1之中,所述的多侧孔灌注管4 一端和半球形吸盘5上的一个孔内侧相连接;

每个半球形吸盘5上都有两个插管口,所述的半球形吸盘5盘口和多孔PVA 泡沫1上表面连接。

所述的半球形吸盘5有两个,半球形吸盘5上的两个插管口内侧分别插入多侧孔引流导管3和多侧孔灌注管4外侧分别是负压引流口连接处6和灌注口连接处7。

实施例2

参照附图2、附图3,附图2是一种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的立体图,附图3是一种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的俯视示意图。

所述的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由多孔PVA泡沫1、多侧孔引流管 3、多侧孔灌注管4和半球形吸盘5组成。

所述的多孔PVA泡沫1是由多个空心四棱柱2组成的长方体;所述的多侧孔引流管3嵌在多孔PVA泡沫1之中,所述的多侧孔引流管3一端和半球形吸盘5上的一个孔内侧相连接。

所述的多侧孔灌注管4嵌在多孔PVA泡沫1之中,所述的多侧孔灌注管4 一端和半球形吸盘5上的一个孔内侧相连接。

每个半球形吸盘上都有两个插管口,所述的半球形吸盘5盘口和多孔PVA 泡沫1上表面连接。

所述的半球形吸盘5有两个,半球形吸盘5上的两个插管口内侧分别插入多侧孔引流管3和多侧孔灌注管4外侧分别是负压引流口连接处6和灌注口连接处7。

实施例3

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1是一种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的俯视示意图,附图2是一种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的立体图。

所述的可观察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器械由多孔PVA泡沫1、多侧孔引流管 3、多侧孔灌注管4和半球形吸盘5组成。

使用时将可观察伤口的封闭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放在创面表面,用生物透性薄膜(聚胺甲酸乙酯薄膜)将多孔的PVA泡沫1紧贴皮肤表面使其与空气隔绝,然后将多侧孔引流管、多侧孔灌注管分别接在半球形吸盘5的内侧两个管口上,外侧负压引流口连接处6灌注口连接处7再与负压源和冲洗管相接。接通后可通过六边形多孔观察PVA内的实时创面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