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绷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1351发布日期:2018-10-12 22:06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医用绷带。



背景技术:

绷带在医疗处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通常用来包扎伤口以固定和保护受伤部位的伤口;目前,医院对伤口进行包扎处理所用的绷带一般是由纱布或棉布等原料制成,由于上述原料本身无抑菌、以及镇痛的功能,因此由上述原料直接制成的绷带沾染血迹后比较容易繁殖细菌,造成伤口感染,增加伤者伤口的疼痛,同时一般所使用的绷带并没有通过设置药物存放部以缓解伤口的疼痛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医用绷带,该医用绷带能够减少伤者的疼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医用绷带,包括:所述绷带本体包括:基底层、第一石墨烯纤维层、第二石墨烯纤维层、绝缘层以及伤口贴合部;

所述基底层与所述第一石墨烯纤维层连接;

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石墨烯纤维层与所述第二石墨烯纤维层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石墨烯纤维层与所述第二石墨烯纤维层连接;

所述伤口贴合部包括:与人体的伤口接触的接触面、与所述基底层连接的固定面、以及所述接触面和所述固定面之间形成的腔体;其中,所述腔体内分布有多个分流块以将所述腔体分割为多个横向药道以及多个纵向药道,以及两个拦截件组件;其中,

每个所述横向药道与多个所述纵向药道相通,每个所述纵向药道与多个所述横向药道连通;每个所述横向药道的一端口密封连接有一个所述拦截件组件,另一端口密封连接有另一个所述拦截件组件以使两个所述拦截件组件、多个所述横向药道以及多个所述纵向药道形成药物存放部。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拦截件组件包括挡板;朝向所述横向药道,每个所述分流块上设置有插接槽;

所述挡板插设在所述插接槽上以密封所述横向药道的一端口以及所述横向药道的另一端口。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拦截件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挡板连接的连接杆;沿垂直于所述插接槽的方向上,每个所述分流块上设置有定位槽;

所述连接杆插设在所述定位槽内以防止所述挡板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的一侧设置有加药管;

所述加药管设置在两个所述拦截件组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伤口贴合部的边角部设置有系绳;

所述伤口贴合部通过所述系绳设置在所述基底层上。

进一步地,所述绷带本体的一端设置有通孔,另一端设置有粘扣主带;所述通孔与所述粘扣主带之间的所述绷带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粘扣主带相对应的粘扣副带。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边卷折缝合形成通道,所述通道内穿插有索绳。

进一步地,所述粘扣主带与所述粘扣副带之间的所述绷带本体为可伸缩绷带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圆形孔或方孔。

进一步地,所述绷带本体上还设有电疗装置,所述电疗装置包括电源、导线、开关以及电阻;

所述电源与所述开关设于所述绷带本体的外侧,所述电阻与所述导线设于所述绝缘层内;

所述电源、所述导线、所述开关、所述电阻以及所述第一石墨烯纤维层按序串联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绷带,包括绷带本体,所述绷带本体包括:基底层、第一石墨烯纤维层、第二石墨烯纤维层、绝缘层以及伤口贴合部;所述基底层与所述第一石墨烯纤维层连接;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石墨烯纤维层与所述第二石墨烯纤维层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石墨烯纤维层与所述第二石墨烯纤维层连接;所述伤口贴合部包括:与人体的伤口接触的接触面、与所述基底层连接的固定面、以及所述接触面和所述固定面之间形成的腔体;其中,所述腔体内分布有多个分流块以将所述腔体分割为多个横向药道以及多个纵向药道,以及两个拦截件组件;其中,每个所述横向药道与多个所述纵向药道相通,每个所述纵向药道与多个所述横向药道连通;每个所述横向药道的一端口密封连接有一个所述拦截件组件,另一端口密封连接有另一个所述拦截件组件以使两个所述拦截件组件、多个所述纵向药道以及多个所述纵向药道形成药物存放部;在该医用绷带中,由于石墨烯结构比较稳定,这种稳定的晶格结构使得碳原子具有优秀的导电性,研究发现,细菌的细胞在石墨烯上无法生长,而人类的细胞却不受损坏,于是将绷带本体上设置第一石墨烯纤维层以及第二石墨烯纤维层,使得该医用绷带在包扎伤口的过程中防止细菌感染伤口,减轻伤者伤口的疼痛;同时,在绷带本体上设置伤口愈合部,通过伤口愈合部腔体内的镇痛药物以减轻伤者伤口疼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用绷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开接触面后的医用绷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用绷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绷带本体;101-基底层;102-第一石墨烯纤维层;103-第二石墨烯纤维层;104-绝缘层;105-伤口贴合部;1051-接触面;1052-固定面;1053-分流块;1054-横向药道;1055-纵向药道;1056-挡板;1057-连接杆;106-加药管;107-通孔;108-粘扣主带;109-粘扣副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医用绷带,如图1以及图2所示,包括绷带本体100,绷带本体100包括:基底层101、第一石墨烯纤维层102、第二石墨烯纤维层103、绝缘层104以及伤口贴合部105;

基底层101与第一石墨烯纤维层102连接;

绝缘层104设置在第一石墨烯纤维层102与第二石墨烯纤维层103之间、且分别与第一石墨烯纤维层102与第二石墨烯纤维层103连接;

伤口贴合部105包括:与人体的伤口接触的接触面1051、与基底层101连接的固定面1052、以及接触面1051和固定面1052之间形成的腔体;其中,腔体内分布有多个分流块1053以将腔体分割为多个横向药道1054以及多个纵向药道1055,以及两个拦截件组件;其中,

每个横向药道1054与多个纵向药道1055相通,每个纵向药道1055与多个横向药道1054连通;每个横向药道1054的一端口密封连接有一个拦截件组件,另一端口密封连接有另一个拦截件组件以使两个拦截件组件、多个纵向药道1055以及多个横向药道1054形成药物存放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绷带,在该医用绷带中,由于石墨烯结构比较稳定,这种稳定的晶格结构使得碳原子具有优秀的导电性,研究发现,细菌的细胞在石墨烯上无法生长,而人类的细胞却不受损坏,于是将绷带本体100上设置第一石墨烯纤维层102以及第二石墨烯纤维层103,使得该医用绷带在包扎伤口的过程中防止细菌感染伤口,减轻伤者伤口的疼痛;同时,在绷带本体100上设置伤口愈合部,通过伤口愈合部腔体内的镇痛药物以减轻伤者伤口疼痛。

根据本实用新型医用绷带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拦截件组件包括挡板1056朝向横向药道1054,每个分流块1053上设置有插接槽;

挡板1056插设在插接槽上以密封横向药道1054的一端口以及横向药道1054的另一端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医用绷带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拦截件组件还包括与挡板1056连接的连接杆1057;沿垂直于插接槽的方向上,每个分流块1053上设置有定位槽;

连接杆1057插设在定位槽内以防止挡板1056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医用绷带的一种实施方式,腔体的一侧设置有加药管106;加药管106设置在两个拦截件组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医用绷带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伤口贴合部105内的药物用尽需要添加药物或者定期更新药物的种类时,可以通过加药管106将药物输送至腔体内,实现对伤口及时、且有效的镇痛以及活血;在药物加入至腔体之后,反复颠倒绷带本体100即可实现药物在腔体内的均匀分布,能较快地使得治愈伤口;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使用伤口贴合部时,打开与伤口接触的接触面1051,根据伤口大小调整横向药道1054一端口的拦截件组件与横向药道1054另一端口的拦截件组件之间的距离,并将连接杆1057放入分流块1053的定位槽内,之后将接触面1051与固定面1052连接,并通过加药管106向腔体内加药,之后反复颠倒绷带本体100实现药物的均匀分布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医用绷带的一种实施方式,伤口贴合部105的边角部设置有系绳;

伤口贴合部105通过系绳设置在基底层10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医用绷带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绷带本体100的一端设置有通孔107,另一端设置有粘扣主带108;通孔107与粘扣主带108之间的绷带本体100上设置有与粘扣主带108相对应的粘扣副带1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绷带,在使用时,伤者将设置有粘扣主带108的绷带本体100另一端穿过绷带本体100一端的通孔,穿过通孔107之后再反向绕回,绕回之后粘连在粘扣副带109上,上述过程能够使伤者实现在没有第二人协助下自行完成伤口得包扎。

根据本实用新型医用绷带的一种实施方式,通孔107的边卷折缝合形成通道,通道内穿插有索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绷带,在使用该医用绷带的过程中,可拉紧索绳,索绳拉紧后可起到加固绷带本体缠绕的作用,使得该医用绷带的止血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医用绷带的一种实施方式,粘扣主带108与粘扣副带109之间的绷带本体100为可伸缩绷带本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绷带,在使用该医用绷带的过程中,在使用该绷带的过程中,由于粘扣主带108与粘扣副带109之间的绷带本体100的伸缩性,能够加固绷带本体100缠绕的作用,使得该医用绷带的止血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医用绷带的一种实施方式,绷带本体100上还设有电疗装置,电疗装置包括电源、导线、开关以及电阻;

电源与开关设于绷带本体100的外侧,电阻与导线设于绝缘层104内;

电源、导线、开关、电阻以及第一石墨烯纤维层102按序串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绷带,通过电源、导线、开关、电阻以及第一石墨烯纤维层102按序串联,形成简单的回路产生弱电流,弱电流经过第一石墨烯纤维层与伤口处接触,促进伤者血液循环,使得伤口快速愈合。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绷带可选因素较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可以组合出多种实施方案,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组合出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医用绷带进行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绷带,包括绷带本体100,绷带本体100包括:基底层101、第一石墨烯纤维层102、第二石墨烯纤维层103、绝缘层104以及伤口贴合部105;基底层101与第一石墨烯纤维层102连接;绝缘层104设置在第一石墨烯纤维层102与第二石墨烯纤维层103之间、且分别与第一石墨烯纤维层102与第二石墨烯纤维层103连接;伤口贴合部105包括:与人体的伤口接触的接触面1051、与基底层101连接的固定面1052、以及接触面1051和固定面1052之间形成的腔体;其中,腔体内分布有二十七个分流块1053以将腔体分割为四个横向药道1054以及十个纵向药道1055,以及两个拦截件组件;其中,每个横向药道1054与十个纵向药道1055相通,每个纵向药道1055与四个横向药道1054连通;每个横向药道1054的一端口密封连接有一个拦截件组件,另一端口密封连接有另一个拦截件组件以使两个拦截件组件、十个纵向药道1055以及四个横向药道1054形成药物存放部;每个拦截件组件包括挡板1056;朝向横向药道1054,每个分流块1053上设置有插接槽;挡板1056插设在插接槽上以密封横向药道1054的一端口以及横向药道1054的另一端口;每个拦截件组件还包括与挡板1056连接的连接杆1057;沿垂直于插接槽的方向上,每个分流块1053上设置有定位槽;连接杆1057插设在定位槽内以防止挡板滑动;腔体的一侧设置有加药管106;加药管106设置在两个拦截件组件之间;

在使用该医用绷带包扎伤口时,首先需要打开与伤口接触的接触面1051,根据伤口大小调整横向药道1054一端口的拦截件组件与横向药道1054另一端口的拦截件组件之间的距离,并将连接杆1057放入分流块1053的定位槽内,之后将接触面1051与固定面1052连接,其次通过加药管106向腔体内加药,之后反复颠倒绷带实现药物的均匀分布即可。

实施例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绷带,包括绷带本体100,绷带本体100包括:基底层101、第一石墨烯纤维层102、第二石墨烯纤维层103、绝缘层104以及伤口贴合部105;基底层101与第一石墨烯纤维层102连接;绝缘层104设置在第一石墨烯纤维层102与第二石墨烯纤维层103之间、且分别与第一石墨烯纤维层102与第二石墨烯纤维层103连接;伤口贴合部105包括:与人体的伤口接触的接触面1051、与基底层101连接的固定面1052、以及接触面1051和固定面1052之间形成的腔体;其中,腔体内分布有二十七个分流块1053以将腔体分割为四个横向药道1054以及十个纵向药道1055,以及两个拦截件组件;其中,每个横向药道1054与十个纵向药道1055相通,每个纵向药道1055与四个横向药道1054连通;每个横向药道1054的一端口密封连接有一个拦截件组件,另一端口密封连接有另一个拦截件组件以使两个拦截件组件、十个纵向药道1055以及四个横向药道1054形成药物存放部;每个拦截件组件包括挡板1056;朝向横向药道1054,每个分流块1053上设置有插接槽;挡板1056插设在插接槽上以密封横向药道1054的一端口以及横向药道1054的另一端口;每个拦截件组件还包括与挡板1056连接的连接杆1057;沿垂直于插接槽的方向上,每个分流块1053上设置有定位槽;连接杆1057插设在定位槽内以防止挡板滑动;腔体的一侧设置有加药管106;加药管106设置在两个拦截件组件之间;绷带本体100的一端设置有通孔107,另一端设置有粘扣主带108;通孔107与粘扣主带108之间的绷带本体100上设置有与粘扣主带108相对应的粘扣副带109;

在使用该医用绷带包扎伤口时,首先需要打开与伤口接触的接触面1051,根据伤口大小调整横向药道1054一端口的拦截件组件与横向药道1054另一端口的拦截件组件之间的距离,并将连接杆1057放入分流块1053的定位槽内,之后将接触面1051与固定面1052连接,其次通过加药管106向腔体内加药,之后反复颠倒绷带实现药物的均匀分布即可;最后将设置有粘扣主带108的绷带本体100另一端的穿过绷带本体100一端的通孔107,穿过通孔107之后再反向绕回,绕回之后粘连在粘扣副带109上,上述过程完成了对伤口的包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