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毒的靶向性防治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1694发布日期:2018-08-07 18:14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病毒病的防治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病毒的靶向性防治药物。



背景技术:

1.1非靶向性药物简介

人们在探索人或脊椎动物病毒病的有效治疗药物过程中,曾历经磨难,迄今尚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究其原因,在于病毒的特点与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不同,它不是细胞结构,是一种长的dna或rna分子链,或者是这些多聚核苷酸链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复合体。正由于这种生命体结构简单,使得它们不能离开宿主细胞而独立生活和繁殖。在使用核苷类似物(如阿糖腺苷、阿昔洛韦、拉米呋啶、病毒唑)、非核苷类似物(如磷甲酸、金刚烷胺、苏拉明、尼维拉平)、蛋白酶抑制剂(如利多那韦、沙喹那韦、印地那韦、尼非那韦)等非靶向性药物对病毒病进行治疗时,这些药物在抑制、杀灭由简单分子构成的病毒的同时,也会对包含了上述简单分子构成的更复杂结构的宿主细胞产生较大毒性。

在上述各种非靶向性药物中,又是以核苷(或碱基)类似物治疗效果较好,更为常用。多数核苷类似物(或碱基类似物)治疗病毒病的药理主要是:这些核苷(或碱基)既能以病毒dna或rna上的核苷(或碱基)为靶点,通过导致病毒dna或rna上某些个(随机、不确定)片段上的某些个(随机、不确定)碱基发生(随机、不确定)突变,从而导致病毒遗传信息的错误传递,最终导致病毒代谢紊乱而死亡。因为这种突变是随机的,它不能确定在哪些个片段更不能确定在哪些个碱基上发生突变,而很多病毒片段上的基因对病毒的生存和繁衍可能并不重要,那么发生在该些片段上的突变可能无关病毒的生死,这样就会因突变位置的不同导致该药物治疗效果的不确定。与此同时,核苷(或碱基)类似物又能导致宿主细胞中细胞质核酸(如线粒体dna)和细胞核核酸(即染色体基因)的某(些)个(随机、不确定)片段上的某(些)个(随机、不确定)碱基发生(随机、不确定)突变、(或/及)导致宿主细胞dna、rna及其代谢酶的失活等,最终导致宿主细胞不能正常代谢而受损害或死亡,也即药物表现出毒副作用。

1.2以往(旧的)靶向性药物——病毒自身的寡聚dna或rna片段简介

近二十多年来,人们利用寡聚dna或rna片段[1],包括应用反义核苷酸[2][3]、irna[4]【5】等防治病毒病方面,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与应用上述非靶向性的药物(核苷类似物等)相比较,应用病毒的寡聚dna或rna片段在治疗病毒病方面具有靶向性好,毒副作用较小的优点。之所以说寡聚dna或rna片段是靶向性药物,具有靶向性,是因为这些来源于病毒的寡聚dna或rna片段仅以病毒的dna或rna片段作为靶标实施攻击,它既不会对宿主细胞的dna或rna片段为攻击对象,也不会对病毒上与靶向性药物不匹配或不相同的片段为攻击对象。病毒dna或rna片段这种对致病病毒的攻击手段,也即它治疗病毒病的药理、机制,主要是对病毒同源核酸产生封闭[3]、抑制【6】、降解、干扰【7】等作用,也即能封闭、干扰、抑制病毒核酸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病毒dna或rna的复制、转录、逆转录、翻译等),或引起宿主细胞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等。

目前,应用各类致病病毒自身的寡聚dna或rna片段治疗病毒病,将病毒的dna或rna片段导入到病毒的感染细胞内的载体主要有病毒、细菌、真菌、质粒。此外,还有用脂质体、蛋白复合体、金属包埋颗粒、直接注射的导入方式。

尽管病毒的寡聚dna或rna片段这种靶向性药物有着靶向性好的优点,但因它对病毒没有致突变作用的效果,这就大大降低了该药物的使用效果和使用范围。除此之外,还由于病毒自身的寡聚dna或rna片段未经突变改造,对其自身病毒有治疗效果的寡聚dna或rna片段就可能不多或治疗效果不显著。但是病毒的寡聚dna或rna片段往往具有其海量的突变片段,我们对这些突变片段进行筛选,往往总是能筛选到防治该病毒病的突变片段,甚至于原来并不具有治疗效果或治疗效果很差的原病毒的寡聚dna或rna片段,其突变片段则可能有效或效果显著。相对于原病毒的寡聚dna或寡聚rna片段,其突变片段作为一种新的靶向性药物,则可能具有与原病毒dna或rna片段这类旧的靶向性药物相似甚或相同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也可能具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更佳的作用效果。

由于病毒的寡聚dna或rna片段与病毒的寡聚dna或rna片段的突变片段的结构特点、药理机制、使用方法、转移技术基本相同或相似,所不同的是在病毒寡聚dna或rna的突变片段的生产环节上只需增加一道突变及对突变产物进行筛选的工序,那么,新的靶向性药物——病毒寡聚dna或rna的突变片段,其从生产到使用的所有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随着基因测序技术、pcr技术、寡聚核苷酸片段人工合成技术、基因定点诱变技术的发明和进步,以及锌指酶技术【7】、talan技术、【8】crispr/cas技术【9】【10】等基因剪切、基因编辑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制造病毒核酸突变片段这类新的靶向性药物将变得可行且相对简单。

为此,我们在应用病毒核酸片段这类旧的靶向性药物防治病毒病的基础上,特提出这类新的靶向性药物——病毒核酸的突变片段。下面,就该药物及其生产和使用方法等有关情况作一说明。

本发明涉及参考文献:

【1】曹颖莉sirna和mirna及其抗病毒的研究近况。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冊2005年4月第12卷第2期33-37页;

【2】韩金祥王玉林张翠玲王美岭彭孟彪针对包装信号起始区的硫代反义核苷酸抗hbv的研究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8年7月第18卷第4期301页;

【3】冯雪梅周兴姚志强白雪帆张长法γ-32p标记反义核苷酸对hbv基因的封闭效应解放军医学杂志1995年03期186-189页;

【4】李英华罗丽玲等病毒性肺炎患儿用特异性irna治疗过程中外周血il-2活性的研究现代免疫学1993:156-157;

【5】蒋智军郑树森rani技术抗病毒感染的研究国外医学.流行病传染病学分册2004年2月第31卷第1期21-33;

【6】田绿何松等长片段rna抑制hepg2.2.15细胞中hbv基因的表达和复制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年1月第19卷第1期:44-46;

【7】antonv.persikov,elizabethf.rowland,benjaminl.oakes,monasingh,marcusb.noyesdeepsequencingoflargelibraryselectionsallowscomputationaldiscoveryofdiversesetsofzincfingersthatbindcommontargetsnucleicacidsresearch,2014,vol.42,no.3:1497-1508;

【8】倪培凌刘畅陈凌懿dna剪刀——talen和crispr/cas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4,36(1):5-11;

【9】邓万燕孟田钱可莉等使用靶向乙型肝炎病毒的crispr/cas9系统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10-117;

【10】殷利眷胡新郭斐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病毒感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遗传2015年5月,37(5):412-418。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我们在应用病毒核酸片段这类旧的靶向性药物防治病毒病的基础上,特提出这类新的靶向性药物——病毒核酸的突变片段,提供一种病毒的靶向性防治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方法,下面,就该药物制备方法及应用方法等有关情况作一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由病毒引起的人或脊椎动物的疾病的药物,具体的它是一种病毒dna(或rna)同位片段的突变产物,能用于靶向性地治疗该病毒所致的人或脊椎动物疾病。

现进一步详细阐述:

2.1病毒dna(或rna)的突变片段的含义

如果某病毒dna(或rna)分子链上的第h(或h)个片段的某一(几)个碱基被另一(几)个碱基所替换,那么这个因替换了个别碱基而与原病毒dna片段h(或rna片段h)的碱基排序有细微变化的dna片段shi(或rna片段shi),就叫作该病毒dna片段sh(或rna片段sh)的突变片段。(本文中,s为segment的缩写,表示片段;sh表示第h个片段,shi则表示sh中的第i个突变,h为片段号,h=a、b、c、d...j分别表示病毒dna上的第a、b、c、d...j个片段;字母右边的角下标i为突变号,则表示该片段的第i个片段的突变片段,i=1,2,3...k。相应的,大写英文字母a、b、c、d...j则表示病毒rna上的第a、b、c、d...j个片段,字母右边角下标i也表示该片段的第i个突变片段。用大写英文字母a、b、c、d...j表示的病毒rna片段与对应的小写英文字母a、b、c、d...j表示的dna片段的碱基可以互补配对,它们之间甚或是可相互通过逆转录或转录而成。)h(或h)值的不同表示了这些片段在整个病毒核酸分子链上区段不同,我们又将h(或h)值相同的片段叫做同位片段,将h(或h)值的不同的片段叫做不同位片段;h(或h)值的相同而i值不同的突变片段,我们称该hi(hi)为片段h(或h)的同位突变片段。同位片段的核苷酸排序完全相同,而同位突变片段的基因排序则有细微差异。

为准确设计特定核苷酸序列的病毒dna(或rna)的突变片段shi(或shi),病毒dna或rna突变片段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来获得;但有时为了经济、简便和高效,也可通过诱变结合筛选的方法来获得。获得病毒dna或rna的突变片段后,我们可以用pcr扩增技术对其进行扩增;当然也可先扩增后诱变后筛选再扩增,或诱变—扩增—筛选等,以便有足量有效的病毒dna或rna的突变片段可资利用。

下面,为进一步解释清楚病毒核酸突变片段的含义和为下文叙述的方便,特举例并用特定的符号、示意式(图示)来说明之。又因“图”在专利文献中有其特殊含义和作用,为示区别,本文以“示意式”代替“图”,或简用“示”代替“图”。

如示意式2-1(含示意式2-1-1、2-1-2),假定有一条病毒dna双链分子片段sh,h=a,来源于原病毒dna的第m至n位的区段,其正单链记作“a+/”,其负链记作“a-/”,其双链记作“a+//a-”。这里,“a”表示“第a个片段”,其对应的片段名称叫作“片段a”,“+”表示“正链”,“-”表示“负链”,“/”表示“单链”,“//”表示“双链”,“a+//a-”表示由单链a+/和单链a-/共同构成的双链,符号意义本文以下均同。与片段a相邻的片段假定其为e、f。a的一级结构见示意式2-1(含示意式2-1-1、示意式2-1-2)。

核苷酸顺序号n+15+14+13+12+11+10+09+08+07+06+05+04+03+02+01m

正链碱基排序a+/3′-e+-a-g-c-a-g-t-t-g-a-c-g-g-a-t-a-a-c-f+-5′示.2-1-1

负链碱基排序a-/5′-e--t-c-g-t-c-a-a-c-t-g-c-c-t-a-t-t-g-f--3′示.2-1-2

示意式2-1病毒dna片段a(或a+//a-)及其正、负单链一级结构的碱基排列顺序

如示意式2-2(含示意式2-2-1、2-2-2),再假定片段a+/的碱基从5ˊ端至3ˊ端的碱基排序依次是:caataggcagttgacga,即第m位的碱基是c,第(m+1)位的碱基是a,第(m+2)位的碱基是a……第(m+12)位的碱基是g,第n(这里n=m+16)位的碱基是a。如果片段a+/的第(m+2)、第(m+12)的a、g分别被t、a所取代,那么便形成了一个新的片段“a1+/”,片段“a1+/”便是片段“a+/”的突变片段。由于来源于所假定的病毒的第m至n位的片段a可以有多个突变片段ai(这里i=1,2,3…k),我们将示意式2-2中设定的突变片段作为片段a的第1号突变片段,以“a”加角下标“1”即“a1”表示。“a1+/”即表示“a+/”的第1号突变片段。“a1+/”的互补片段是“a1-/”,它又是“a-/”的突变片段。“a1”的双链片段以“a1+//a1-”表示。(本说明书特以突变片段“a1+/”为例,对突变片段的有关问题作一详尽介绍。因角下标等格式在文档的电子发送及做文档的其他处理时易于丢失或恢复,故文中有时常直接用a1来代替a1,即“1”直接写在字母后,没有角下标。)

核苷酸序列号n+15+14+13+12+11+10+09+08+07+06+05+04+03+02+01m

正链碱基排序a1+/3′-a-g-c-a-a-t-t-g-a-c-g-g-a-t-t-a-c-5′示.2-2-1

负链碱基排序a1-/5′--t-c-g-t-t-a-a-c-t-g-c-c-t-a-a-t-g-3′示.2-2-2

示意式2-2病毒dna片段a的第1号突变片段a1(含a1+/、a1-/、a1+//a1-)的碱基排列顺序

(上示意式中,字母应该是按碱基互补原则对齐的,序列号应依次与字母对齐,以下均同。)

片段“a+/”的转录产物记作“a+/”,即以“a”对应的大写英文字母来表示,(或者rna片段均以大写英文字母表示,dna片段均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以下均同。)如示意式2-3-1所示。

核苷酸序列号n+15+14+13+12+11+10+09+08+07+06+05+04+03+02+01m

a+/碱基排序5′-u-c-g-u-c-a-a-c-u-g-c-c-u-a-u-u-g-3′示.2-3-1

示意式2-3-1rna片段“a+/”的碱基排列顺序

片段“a1+/”的转录产物或对应的配对rna病毒突变片段则记作“a1+/”,如示意式2-4-1所示。

5′--u-c-g-u-u-a-a-c-u-g-c-c-u-a-a-u-g-3′示.2-4-1

示意式2-4-1片段“a+/”的突变片段“a1+/”的碱基排列顺序

对于“a+/”的互补片段“a-/”、“a1+/”的互补片段“a1-/”,其示意式读者可依上述规则自行绘制。

对于“a+/”、“a1+/”的表达产物则分别以p(a)、p(a1)表示,其一级结构示意式读者可依三联体密码理论自行绘制。

同样的,我们可假定,当h=a,i=3时,shi的一级结构可见下示意式(示意式2-5)

核苷酸顺序号n+15+14+13+12+11+10+09+08+07+06+05+04+03+02+01m

正链碱基排序a3+/3′-e+-a-g-c-a-g-t-t-a-a-c-g-g-a-t-a-a-c-f+-5′示.2-5-1

负链碱基排序a3-/5′-e--t-c-g-t-c-a-a-t-t-g-c-c-t-a-t-t-g-f--3′示.2-5-2

示意式2-5病毒dna片段a3(含a3+//a3-及其正、负单链)一级结构的碱基排列顺序

a3+与a不同,它的第(m+9)位的g被a所取代,其负链对应位置的碱基c则被t取代。

为进一步加深对病毒dna突变片段shi的理解,我们再设定同上一病毒的另一片段(非同位片段)b(即h=b),它来源于该病毒的核苷酸排列序号为第p至q的区段,见示意式2-6。

核苷酸序列号q+17+16+15+14+13+12+11+10+09+08+07+06+05+04+03+02+01p

b+/3′-g-a-c-t-a-t-a-g-c-c-g-a-c-t-g-a-t-a-g-5′示.2-6-1

b-/5′-c-t-g-a-t-a-t-c-g-g-c-t-g-a-c-t-a-t-c-3′示.2-6-2

示意式2-6病毒dna片段b[含b+/(示.2-6-1)、b-/(示.2-6-2)、b+//b-]的一级结构

假定有一个b的突变片段,它的突变是因为b+/的核苷酸序列号为第(p+15)、第(p+16)上的t、c碱基分别被a、a替换所致,那是b的第9个突变片段,如示意式2-7.

核苷酸序列号q+17+16+15+14+13+12+11+10+09+08+07+06+05+04+03+02+01p

b9+/3′-g-a-a-a-a-t-a-g-c-c-g-a-c-t-g-a-t-a-g-5′示.2-7-1

b9-/5′-c-t-t-t-t-a-t-c-g-g-c-t-g-a-c-t-a-t-c-3′示.2-7-2

示意式2-7病毒片段b9[含b9+/(示.2-7-1)、b9-/(示.2-7-2)、b9+//b9-]的一级结构

3.病毒dna(或rna)片段与其突变片段的作用的原理、机制、效果及其比较

3.1通过封闭、解旋、抑制、降解、干扰、敲除等方式阻止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

为叙述的方便起见,本节以第a(或a)片段的突变片段为例,对所有的shi(或shi)突变片段的作用机制作一简述。

按照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及dna复制的碱基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和解旋蛋白的作用下,一方面,病毒片段“a+/”易于与片段“a-/”结合形成含双链片段“a+//a-”;另一方面,双链片段“a+//a-”也可以被解旋,形成相应的a+/、a-/,含a+/、a-/的单链片段,然后,这些单链片段又可以以其自身为模板,分别合成a-/、a+/,这便是dna的复制。

但是,在病毒片段a的复制过程中,当有它的突变片段a1+/、a1-/、a1+//a1-存在时,由于它们的结构与a(即a+/、a-/、a+//a)的结构相似,因此,它们就可以竞争性地(甚至于不可逆地竞争)与a【或其代谢酶类(如a的dna聚合酶和解旋蛋白)】结合,从而阻碍或抑制a的正常代谢。我们将病毒的突变片段ai影响病毒的原片段a的正常代谢的这种作用称为抑制作用。

特别地,ai-/同a-/相竞争,可以与a+/结合形成双链a+//ai-。例如示意式3-1,当i=1时,由于a1-/的结构与a-/不完全相同,因此就有可能影响到dna聚合酶或解旋蛋白及其他dna代谢的酶系统对它们结构的识别。如果a1-/与a+/结合所形成的双链a+//a1不能被dna聚合酶和解旋蛋白识别并解旋,那么,双链a+//a1就不能同正常的dna代谢那样再次分离出a+/和a1-/,此时,我们就称a+/被a1-/所封闭。被a1-/所封闭的a+/就无法以其自身为模板进行复制和转录。见示意式3-1。

核苷酸序列号n+15+14+13+12+11+10+09+08+07+06+05+04+03+02+01m

正链碱基排序[a+/3′-a-g-c-a-g-t-t-g-a-c-g-g-a-t-a-a-c-5′示.3-1-1

负链碱基排序a1-/5′-t-c-g-t-t-a-a-c-t-g-c-c-t-a-a-t-g-3′]示.3-1-2

示意式3-1-1a1-/同a+/形成相互封闭的双链[a+//a1-],这里“[”和“]”表示两条链(或片段)相互封闭,以下均同。

同样地,a+/和a1+/、a+/和a1+/、a+/和a1-/、a-/和a1-/、a-/和a1+/等也能相互结合分别形成相互封闭的双链片段[a+//a1+]、[a+//a1]、[a+//a1-]、[a-//a1-]、[a-//a1+],因而它们相互间也具有相互封闭作用。也就是说,病毒dna(或rna)片段既可能被它们的突变片段所抑制,也可能被它们的突变片段的转录产物(或逆转录产物)、互补片段所封闭。

当然,还有与示意式3-1-1相反的结果,即a1-/因为第(m+2)、第(m+12)的碱基a、t(以其互补正链取排序,本文均同)不能与a的第(m+2)、第(m+12)的碱基a、g配对,导致a1-/不能与a+/形成双链(a+//a1-),或(a+//a1-)极易被解旋,从而使得a+/易于被降解或不配对部分的缺失。见示意式3-1-3

核苷酸序列号n+15+14+13+12+11+10+09+08+07+06+05+04+03+02+01m

正链碱基排序}a+/3′′-a-g-c-a-g-t-t-g-a-c-g-g-a-t-a-a-c-5′

负链碱基排序a1-/5′-t-c-g-t-t-a-a-c-t-g-c-c-t-a-a-t-g-3′{

示意式3-1-3a1-/与a+/结合立即被解旋,使得游离的a+/被核酸酶降解。这里,“}{”表示两条链相分离。

与dna或rna片段相似,它们的突变片段,如a1+/、a1-/、a1+//a1-、a1+/、a1-/、a1+//a1-对病毒自身片段的a+/、a-/、a+//a、a+/、a-/、a+//a-也可能具有降解、干扰、沉默及敲除作用。

综上所述,尽管病毒dna或rna的突变片段的封闭、抑制、干扰的机理复杂,甚至还要多种酶、脂质体及其他物质的参与,但其总的结果是:病毒dna或rna的突变片段的封闭、抑制、干扰作用可能使得原病毒片段自身不能正常地复制、转录、逆转录、或表达,也即可能使得病毒所载的遗传信息不能正常地进行传递。3.2通过致突变作用导致病毒遗传信息错误传递

由于病毒dna(或rna)片段的突变片段的结构与病毒dna(或rna)片段的结构相似,这些突变片段就有可能与原病毒片段的互补片段结合,而后便以其自身为模板,代替原病毒片段进行错误的复制、转录、逆转录、表达。如:a1+/与原病毒结合后代替a+/,错误地合成它的互补片段a1-/,而不是原来病毒的a-/;病毒又以a1-/为模板,复制出a1+/,而再不是a+/;a1+/的转录产物是a1+/,不再是a+/;a1+/的表达产物是p(a1),而不再是p(a),如此等等,便导致了病毒遗传信息的错误传递。如示意式3-2。

核苷酸序列号n+15+14+13+12+11+10+09+08+07+06+05+04+03+02+01m

正链碱基排序a1+/3′--a-g-c-a-a-t-t-g-a-c-g-g-a-t-t-a-c-f-5′

5′--u-c-g-u-u-a-a-c-u-g-c-c-u-a-a-u-g--3′a1+/

示意式3-2a1+/代替a+/错误地转录出a1+/。

上述病毒核酸突变片段代替原病毒核酸片段,其结果导致了原病毒核酸片段发生了突变,也即导致了病毒信息的错误传递,这种信息的错误传递可能致病毒致病力下降或死亡。致突变这一作用机制是旧的靶向性药物——致病病毒自身的dna(或rna)片段所没有的。

3.3引起宿主产生免疫反应

由于有些病毒核酸片段能引起宿主产生免疫反应,而它们的突变片段的结构与这些核酸片段的结构相似,因此,它们的突变片段也可能引起宿主产生免疫反应。

4.病毒核酸突变片段的生产、筛选方法

要获得病毒核酸的突变片段,就必须对病毒核酸进行诱变。然而,用一般的诱变剂对整个病毒核酸分子进行诱变然后再用核酸内切酶对之切割,或对已切割好的片段再用诱变剂进行诱变,便能简易、廉价地生产大量的突变片段。虽然有不少病毒dna或rna突变片段都可资利用,但大量的病毒dna或rna突变片段可能对治疗病毒病无效,这里就需要对大量的病毒dna或rna突变片段进行筛选。一般而言,我们会先针对病毒的h(或h)值(即片段号)进行筛选,h=a、b、c...j(或h=a、b、c..j),然后再针对该突变片段的i值(突变号)进行筛选,但也可例外。例如,我们已知某片段a(即h值为a)具有重要的功能,我们就用恰当的剪切酶将其剪下,再用pcr扩增,扩增过程中结合定点诱变的方法或普通诱变的方法对其进行诱变,这样,我们可以得到a片段的一系列同位突变产物ai。当i=1时,发现a1+/的效果很好,而后我们对筛选到的a1+/用pcr扩增技术对之扩增,便可得到大量的a1+/、a1-/、a1+//a1-。当发现a2+/无治疗效果时,我们就将a2淘汰,不再扩增。另外,我们还可将筛选到的a1整合到它的载体——病毒、质粒中,然后让其在细菌、真菌、动物培养细胞、或动物活体细胞中培养繁殖。显然,上述病毒核酸突变片段的这种生产方法,其筛选环节的工作量十分巨大,为此,我们更主张使用已公开的一些定点诱变的方法生产突变片段。另外,我们即将公开一种新的定点诱变方法。我们即将公开的方法的突变则不是随机的,即不是任意一个位点的碱基发生任意的替换;而是有方向性的,即原病毒核酸片段的突变产物正好是人们预先给它设计好的突变片段及其互补产物、转录产物、逆转录产物或表达产物。如:导入a1+/后,a+/的突变产物只能是a1+/、及其互补产物a1-/、转录产物a1+/、转录产物的互补产物a1-/或表达产物p(a1)。

5.新靶向性药物——病毒核酸突变片段的使用方法

新靶向性药物——病毒核酸突变片段的使用方法几乎可以依照旧靶向性药物——病毒核酸片段的使用方法来进行。

6.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由病毒引起的人或脊椎动物的疾病的药物,具体的它是一种病毒dna(或rna)同位片段的突变产物,能用于靶向性地防治该病毒所致的人或脊椎动物疾病。

本发明所达到有益效果是:与传统的治疗病毒的靶向性药物——病毒核酸片段不同,它是病毒dna(或rna)的突变片段。本说明书介绍了新靶向性药物——病毒dna(或rna)的突变片段的含义、化学组成、药理机制、生产方法和使用方法。按照本说明书,将病毒dna(或rna)的突变片段通过病毒或其他载体导入到人体或脊椎动物的感染细胞内,那么,这种病毒的dna或rna的突变片段就有可能:(1)抑制或封闭该致病病毒的核酸的复制、转录、逆转录、表达,从而导致该致病病毒自身的遗传信息的不可传递;(2)导致病毒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病毒的遗传信息的错误传递;(3)引起宿主产生免疫反应。由此,便可达到防治此类病毒病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对发明专利实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当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中病毒核酸突变片段的生产、筛选方法

要获得病毒核酸的突变片段,就必须对病毒核酸进行诱变。然而,用一般的诱变剂对整个病毒核酸分子进行诱变然后再用核酸内切酶对之切割,或对已切割好的片段再用诱变剂进行诱变,便能简易、廉价地生产大量的突变片段。虽然有不少病毒dna或rna突变片段都可资利用,但大量的病毒dna或rna突变片段可能对治疗病毒病无效,这里就需要对大量的病毒dna或rna突变片段进行筛选。一般而言,我们会先针对病毒的h(或h)值(即片段号)进行筛选,h=a、b、c...j(或h=a、b、c..j),然后再针对该突变片段的i值(突变号)进行筛选,但也可例外。例如,我们已知某片段a(即h值为a)具有重要的功能,我们就用恰当的剪切酶将其剪下,再用pcr扩增,扩增过程中结合定点诱变的方法或普通诱变的方法对其进行诱变,这样,我们可以得到a片段的一系列同位突变产物ai。当i=1时,发现a1+/的效果很好,而后我们对筛选到的a1+/用pcr扩增技术对之扩增,便可得到大量的a1+/、a1-/、a1+//a1-。当发现a2+/无治疗效果时,我们就将a2淘汰,不再扩增。另外,我们还可将筛选到的a1整合到它的载体——病毒、质粒中,然后让其在细菌、真菌、动物培养细胞、或动物活体细胞中培养繁殖。显然,上述病毒核酸突变片段的这种生产方法,其筛选环节的工作量十分巨大,为此,我们更主张使用已公开的一些定点诱变的方法生产突变片段。另外,我们即将公开一种新的定点诱变方法。我们即将公开的方法的突变则不是随机的,即不是任意一个位点的碱基发生任意的替换;而是有方向性的,即原病毒核酸片段的突变产物正好是人们预先给它设计好的突变片段及其互补产物、转录产物、逆转录产物或表达产物。如:导入a1+/后,a+/的突变产物只能是a1+/、及其互补产物a1-/、转录产物a1+/、转录产物的互补产物a1-/或表达产物p(a1)。

具体的,将筛选得的病毒dna或rna的突变片段通过病毒或其他载体导入到人体或脊椎动物的感染细胞内,(1)抑制或封闭该致病病毒的核酸的复制、转录、逆转录、表达,从而导致该致病病毒自身的遗传信息的不可传递;(2)导致病毒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病毒的遗传信息的错误传递;(3)引起宿主产生免疫反应;以此达到防治此类病毒病的目的。

一种用于治疗由病毒引起的人或脊椎动物的疾病的药物,具体的它是一种病毒dna(或rna)同位片段的突变产物,能用于靶向性地防治该病毒所致的人或脊椎动物疾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