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60529发布日期:2018-06-22 23:2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病,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于广大社会人群中。近年来,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而体力劳动量越来越少,肥胖、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2016年3月6日,世卫组织于首次发布全球糖尿病报告,显示全球糖尿病成年人患者近40年内增加了3倍,其中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报告显示,中国成年人患糖尿病率接近10%。

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已经有许多化学药物被广泛应用。但由于这些化学药物非机体主动吸收的物质,在给药以后会被机体迅速地排除,因此仅仅能够发挥有限的治疗价值。为了获得想要的治疗效果,就必须加大给药剂量,大剂量的药物又会引起机体的负反馈,降低药物的效果。

用于降糖的中药现在市场上也有很多,但有的药物降糖效果不是很确切,还有一些中药降糖产品组方繁琐,大工业生产存在生产复杂性大的问题,糖尿病患者在意识到化学药物对人体的危害及治标不治本的情况后,越来越崇尚中医中药治疗,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医的辨证施治抓中药熬制汤药让人们感觉到了不便捷。

近些年中医对于糖尿病的理论及机理的研究也特别多,虽然没有一定的定论,但比较认可的对中医上称为的“消渴病”的几种分型有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脉络证等,在现有技术中单味中药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达70余种,但使用单味中药就能达到很好的降糖效果的中药还几乎没有,如何根据病证的类型,通过对中药的选择、合理的比例配伍、并通过合适的提取纯化方法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同时去除无效成分而发明出一种针对中医症状分型的、具有确切的降糖功能的、配方简单、无毒副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就方便了患者根据中医症状分型选择针对性的、疗效更加确切的中药降糖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人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临床实践,开展了一系列对Ⅱ型糖尿病的理论和基础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根据中医学方面气阴两虚型Ⅱ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脏腑气血虚弱、阴阳失调是病因,正气虚弱,运化无能,生理代谢失常,阴虚火旺则耗液伤津,研究开发出以经济安全、药食同源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黄芪、麦冬、葛根、鱼腥草为主要原料、经现代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制成的组合物,疗效确切,适合于气阴两虚型Ⅱ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经济安全,生产工艺条件稳定,适合规模化工业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的原料均为药食同源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组方科学合理并协同增效。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得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显著地降低血糖的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黄芪26~30%,麦冬24~28%,葛根22~26%,鱼腥草20~24%。

优选的,本发明采用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黄芪27~29%,麦冬25~27%,葛根23~25%,鱼腥草21~23%。

进一步优选的,本发明采用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黄芪28%,麦冬26%,葛根24%,鱼腥草22%。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黄芪、麦冬、葛根、鱼腥草,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加入8~10倍量水,温度90℃~100℃保持1~2小时,过滤;第二次加入6~8倍量水,温度90℃~100℃保持0.5~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2)滤液上大孔吸附树脂,分别用30%~50%乙醇第一次洗脱、75%~90%乙醇第二次洗脱,收集洗脱液;

(3)蒸汽压力0.01~0.09Mpa,真空度-0.03~-0.08Mpa,温度60~80℃,浓缩至50~55℃测得相对密度为1.26~1.30的浸膏;

(4)真空度-0.04~-0.09Mpa,温度60~80℃,干燥,粉碎过60目筛,即得。

优选的,步骤(2)中乙醇洗脱液体积浓度分别为:第一次35%~45%;第二次80%~90%。

进一步优选的,乙醇洗脱液体积浓度分别为:第一次40%;第二次85%。

优选的,步骤(2)中加6倍量的水,在微波频率为1800MHz,搅拌频率为4r/min的条件下,提取60分钟;

优选的,步骤(3)中蒸汽压力0.04~0.07Mpa,真空度-0.04~-0.06Mpa,温度65~75℃,浓缩至50~55℃测得相对密度为1.26~1.30的浸膏。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3)中蒸汽压力0.05Mpa,真空度-0.06Mpa,温度70℃,浓缩至55℃测得相对密度为1.26的浸膏。

优选的,步骤(4)中干燥至含水量为3.5~5.5%。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与一种或一种以上药剂学上辅料如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硬脂酸镁、微粉硅胶、等混合制成的各种剂型,例如,可制成片剂、滴丸、颗粒剂、胶囊剂、微粒剂。

本发明从中医学的角度,选择了非常安全的、药性比较缓和的药食同源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采用黄芪补益元气且生津止渴,麦冬养阴生津滋补肾阴,葛根生津止渴兼具升阳,鱼腥草起到在补益的同时防止虚火上炎,诸药合用使气生阴复津回,水升火降,五脏安宁,共奏益气养阴之效。

试验例:

下面通过临床试验数据,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动物试验

1.1试验方法:取SD大鼠140只,体重180-220g,10只留作正常对照组,喂正常饲料。其余130只用于造模的大鼠经过三天适应性养殖后,给予高糖高脂饲料,诱导胰岛素抵抗模型。喂养8周后,将高糖饲料喂养的大鼠禁食12h,腹腔注射新鲜配制的STZ液(25mg/kg),继续高脂高糖饲料喂养72h后,剪尾测定空腹血糖值,大于11.1mmol/L为糖尿病模型动物造模成功。

经检验有116只大鼠造模成功,选出11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试验组(分为9组,分别为试验1组至试验9组),试验1组灌胃实施例1得到的中药组合物,试验2组灌胃实施例2得到的中药组合物,试验3组灌胃实施例3得到的中药组合物,试验4组灌胃黄芪350g、麦冬200g、葛根300g、鱼腥草150g按照实施例3方法制得的组合物,试验5组灌胃黄芪345g、麦冬310g、葛根345g按照实施例3方法制得的组合物,试验6组灌胃麦冬370g、葛根330g、鱼腥草300g按照实施例3方法制得的组合物,试验7组灌胃黄芪390g、葛根320g、鱼腥草290g按照实施例3方法制得的组合物,试验8组灌胃黄芪370g、麦冬340g、鱼腥草290g按照实施例3方法制得的组合物,试验9组灌胃黄芪280g、麦冬260g、葛根240g、鱼腥草220g,加水提取两次,第一次8倍量水1h、第二次6倍量水1h,合并滤液浓缩、真空干燥至含水量为4.2%制得的组合物,试验1组至试验9组的剂量均为0.1g/kg/d。阳性对照组灌胃盐酸二甲双胍,剂量为0.1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相应剂量的饮用水,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均继续喂高糖高脂饲料。将大鼠每天灌胃2次,连续灌胃6周,剪尾采血,分别测定大鼠空腹血糖、进食2h血糖。

连续灌胃6周后,将大鼠股动脉采血,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脱臼处死,取肝脏立刻置于冰浴,并用生理盐水清洗、滤纸拭干,称取适量,用冰生理盐水制成质量浓度为100mg/0.5mL肝匀浆,供肝糖原含量测定。

1.2观察项目与指标:试验前及试验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及进食2h血糖;试验结束后测定血清胰岛素含量、肝糖原含量。

1.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1.4结果

1.4.1各试验组大鼠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检测结果见表1。

表1血糖检测结果

注:组内与试验前相比,*P<0.05,**P<0.01;与试验4组至试验9组相比,△P<0.05。

由表1可知,试验4组至试验9组试验后空腹血糖含量及餐后2h血糖含量较试验前均有显著的降低(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试验1组至试验3组试验后空腹血糖含量及餐后2h血糖含量较试验前均有极其显著的降低(P<0.01),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试验1组至试验3组与阳性对照组在降低空腹血糖含量及餐后2h血糖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本发明原料配比及制备方法制得的组合物较其他组成或其他配比以及其他方法制得的组合物具有更加显著地降低血糖的功能,组分间协同增效,使本发明组合物降低血糖功能确切。

1.4.2各试验组对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和肝糖原含量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各试验组对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和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试验4组至试验9组相比,△P<0.05

由表2可知,与模型组血清胰岛素含量比较,试验1组至试验3组血清胰岛素含量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呈现显著差异(P<0.05);随着胰岛素含量的增加,大鼠肝糖原含量也出现增加趋势,呈现极其显著差异(P<0.01),说明本发明组合物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而试验4组至试验9组在血清胰岛素含量及肝糖原含量略有增加,但没有呈现显著差异(P>0.05)。说明本发明原料配比及制备方法制得的组合物较其他组成或其他配比以及其他方法制得的组合物具有提高血清胰岛素含量及肝糖原含量的功能。

2人体试验

2.1一般资料:XX单位2017年11月体检人员的体检结果,按照西医标准筛选空腹血糖值≥7.0mmol/L且≤11.0mmol/L的人员,作为志愿者自愿参加本试验,申请人承诺对志愿者的资料进行保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筛选,符合2017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有关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确诊为Ⅱ型糖尿病,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符合气阴两虚的辩证标准,年龄为34~60岁之间。

2.2试验分组:根据2.1的筛选条件,共有60人符合要求。男31例,女29例,年龄35~58岁,平均年龄46.5岁,病程1年至16年不等,平均病程8.6年。将60人分为5组,每组12人进行试验,各组病例的年龄、病程、性别、中医症状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3试验方法:本发明1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组合物,每次6g,每日3次;本发明2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组合物,每次6g,每日3次;本发明3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组合物,每次6g,每日3次;对照1组服用市售的二甲双胍片,每次0.5g,每日3次;对照2组服用市售的优降糖,每次5mg,每日2次。每组均服用4周。

2.4观察项目及指标:

2.4.1安全性观察:①一般体格检查;②血、尿、便常规化验;③心、肝、肾功能检查;④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4.2疗效性观察:①观察中医症状的变化情况;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试验开始、结束及试验中每周一次;③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试验开始、结束各测一次。

试验病例治疗前两周,合理控制饮食,停用降糖药物,两周结束时,测定试验开始的各项指标。

2.5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6结果

2.6.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本发明1组、2组及3组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2.6.2气阴两虚证的中医症状(主症:咽干口燥,倦怠乏力;次症: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的改善情况,见表3。

表3各试验组中医症状治疗前后比较

注:本发明组与对照1组比较,*P<0.05;本发明组与对照2组比较,△P<0.05

由表3可知,本发明1组至本发明3组对咽干口燥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2组(P<0.05)、与对照1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1组至本发明3组对口渴喜饮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1组(P<0.05)、与对照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1组至本发明3组对倦怠乏力、多食易饥、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的中医症状的改善与对照1组、对照2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本发明组是从本因出发,调理脏腑,效果优于对照组。

2.6.3空腹血糖的检测数值见表4。

表4空腹血糖的检测结果

注:与试验开始比较,*P<0.05

由表4可知,本发明组合物治疗前后在空腹血糖含量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1组、对照2组相比,本发明组合物在空腹血糖含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本发明组合物与二甲双胍片、优降糖具有基本相似的降低空腹血糖的效果,功效非常确切。

2.6.4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数值见表5。

表5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结果

注:与试验开始比较,*P<0.05

由表5可知,本发明组合物治疗前后在餐后2h血糖含量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相比,在餐后2h血糖含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本发明组合物与二甲双胍片、优降糖具有基本相似的降低餐后2h血糖的效果,功效非常确切。

2.6.5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数值见表6。

表6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

注:与试验开始比较,*P<0.05

由表6可知,本发明组合物治疗前后在降低HbA1c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1组、对照2组相比治疗前后在降低HbA1c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本发明组合物比二甲双胍片、优降糖具有更好地降低HbA1c水平的功效。

2.7结论:上述试验表明,本发明组合物具有非常显著的降低气阴两虚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作用,且效果优于二甲双胍、优降糖,安全有效,无副作用,是一种配方简单、降糖效果非常显著的中药组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中药组合物的制备:(1)取黄芪260g、麦冬240g、葛根260g、鱼腥草240g,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加入8倍量水,温度90℃保持1小时,过滤;第二次加入6倍量水,温度90℃保持0.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2)滤液上大孔吸附树脂,分别用30%乙醇第一次洗脱、75%乙醇第二次洗脱,收集洗脱液;(3)蒸汽压力0.01Mpa,真空度-0.03Mpa,温度60℃,浓缩至50℃测得相对密度为1.30的浸膏;(4)真空度-0.04Mpa,温度60℃,干燥至含水量为3.5%,粉碎过60目筛,即得。

实施例2

中药组合物的制备:(1)取黄芪300g、麦冬280g、葛根220g、鱼腥草200g,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水,温度100℃保持2小时,过滤;第二次加入8倍量水,温度100℃保持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2)滤液上大孔吸附树脂,分别用50%乙醇第一次洗脱、90%乙醇第二次洗脱,收集洗脱液;(3)蒸汽压力0.09Mpa,真空度-0.08Mpa,温度80℃,浓缩至55℃测得相对密度为1.26的浸膏;(4)真空度-0.09Mpa,温度80℃,干燥至含水量为5.5%,粉碎过60目筛,即得。

实施例3

中药组合物的制备:(1)取黄芪280g、麦冬260g、葛根240g、鱼腥草220g,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加入9倍量水,温度95℃保持1.5小时,过滤;第二次加入7倍量水,温度95℃保持0.7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2)滤液上大孔吸附树脂,分别用40%乙醇第一次洗脱、85%乙醇第二次洗脱,收集洗脱液;(3)蒸汽压力0.05Mpa,真空度-0.06Mpa,温度70℃,浓缩至52℃测得相对密度为1.28的浸膏;(4)真空度-0.07Mpa,温度70℃,干燥至含水量为4.2%,粉碎过60目筛,即得。

实施例4

中药组合物的制备:(1)取黄芪260g、麦冬280g、葛根260g、鱼腥草200g,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加入8倍量水,温度92℃保持2小时,过滤;第二次加入8倍量水,温度92℃保持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2)滤液上大孔吸附树脂,分别用35%乙醇第一次洗脱、80%乙醇第二次洗脱,收集洗脱液;(3)蒸汽压力0.03Mpa,真空度-0.04Mpa,温度65℃,浓缩至54℃测得相对密度为1.28的浸膏;(4)真空度-0.05Mpa,温度65℃,干燥至含水量为4.5%,粉碎过60目筛,即得。

实施例5

中药组合物的制备:(1)取黄芪270g、麦冬270g、葛根250g、鱼腥草210g,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水,温度98℃保持1小时,过滤;第二次加入6倍量水,温度98℃保持0.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2)滤液上大孔吸附树脂,分别用45%乙醇第一次洗脱、85%乙醇第二次洗脱,收集洗脱液;(3)蒸汽压力0.08Mpa,真空度-0.07Mpa,温度75℃,浓缩至50℃测得相对密度为1.30的浸膏;(4)真空度-0.08Mpa,温度75℃,干燥至含水量为5.2%,粉碎过60目筛,即得。

实施例6

中药组合物的制备:(1)取黄芪290g、麦冬250g、葛根230g、鱼腥草230g,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加入9倍量水,温度100℃保持1.5小时,过滤;第二次加入8倍量水,温度100℃保持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2)滤液上大孔吸附树脂,分别用50%乙醇第一次洗脱、90%乙醇第二次洗脱,收集洗脱液;(3)蒸汽压力0.05Mpa,真空度-0.06Mpa,温度68℃,浓缩至55℃测得相对密度为1.26的浸膏;(4)真空度-0.06Mpa,温度70℃,干燥至含水量为3.9%,粉碎过60目筛,即得。

实施例7

中药组合物的制备:(1)取黄芪260g、麦冬260g、葛根240g、鱼腥草240g,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加入8倍量水,温度90℃保持1小时,过滤;第二次加入7倍量水,温度90℃保持0.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2)滤液上大孔吸附树脂,分别用30%乙醇第一次洗脱、75%乙醇第二次洗脱,收集洗脱液;(3)蒸汽压力0.02Mpa,真空度-0.03Mpa,温度77℃,浓缩至53℃测得相对密度为1.27的浸膏;(4)真空度-0.04Mpa,温度75℃,干燥至含水量为4.8%,粉碎过60目筛,即得。

实施例8

中药组合物的制备:(1)取黄芪300g、麦冬240g、葛根250g、鱼腥草210g,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加入9倍量水,温度95℃保持1.5小时,过滤;第二次加入7倍量水,温度95℃保持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2)滤液上大孔吸附树脂,分别用40%乙醇第一次洗脱、75%乙醇第二次洗脱,收集洗脱液;(3)蒸汽压力0.09Mpa,真空度-0.03Mpa,温度70℃,浓缩至55℃测得相对密度为1.30的浸膏;(4)真空度-0.09Mpa,温度70℃,干燥至含水量为3.7%,粉碎过60目筛,即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