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心静脉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60340发布日期:2018-11-24 12:0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心静脉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心静脉导管。

背景技术

中心静脉导管是重症患者术中及术后监测、补液输血、输入各种抢救药物的重要通道。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住院患者由于需要长期输液、输入血制品、接受静脉营养治疗等外周反复静脉穿刺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痛苦,另外药物及高渗液体等可能对血管的破坏造成外周血管穿刺困难,此时中心静脉导管是较好的选择。

中心静脉导管通常包括如下四个种类: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cvc)、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cvtc)和静脉输液港(port)。

中心静脉导管通过穿刺技术插入患者的静脉,例如锁骨下静脉,对患者进行输液。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外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在液体输入后会使用止流夹20夹闭连接管以防止血液外流。而长期反复使用止流夹20进行止流操作是导致中心静脉导管前段破损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常见类似情况发生)。一旦发生此类情况,需把中心静脉导管拔出后更换新管再次置入,这不仅给临床医护工作带来认为因素的困难,也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

所以,如何改进中心静脉导管的结构设计方案、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几率并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心静脉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中心静脉导管存在的中心静脉导管在经常导通和止流操作中导致的前段容易破损、增加手术操作复杂性、医疗器械使用寿命不长、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包括一个主导管、至少一个分支管和至少一个外延管;所述主导管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沿自身轴向延伸的通道;任一个所述分支管的出口端与一个所述通道连通,任一个所述分支管的入口端与一个所述外延管连通;所述分支管的入口端设置有分连接头,所述外延管的出口端设置有与所述分连接头配合的外连接头;调整所述分连接头和所述外连接头,能够使所述分支管和所述外延管导通、封堵或分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分连接头呈圆筒状,其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其轴心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分支管的内腔连通,且所述通孔设置有导流豁口;所述外连接头呈圆筒状,其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咬合的内螺纹,其轴心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吻合的凸柱,所述凸柱的侧壁设置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外延管的内腔连通。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外螺纹和内螺纹实现分支管和外延管的连接和拆分,并且在调整外螺纹和内螺纹的过程中,凸柱的导流孔对准导流豁口时,药液能够从外延管流向分支管,而当凸柱的导流孔离开导流豁口、紧贴通孔内壁时,可封堵外延管和分支管之间的通路,实现药液的止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凸环和环槽;所述凸环设置于所述分连接头的外端面,所述环槽设置于所述外连接头的外端面,所述凸环和所述环槽吻合。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凸环和环槽相互吻合,增强了分连接头和外连接头之间的密封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凸柱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凸柱与通孔过盈配合时,其导流孔能够被通孔的内壁贴合封闭,使得中心静脉导管的密封效果更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主导管和全部的所述分支管一体成型。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一体成型的主导管和分支管不容易因为安装和连接尺寸的误差而发生不配伍的药液之间的串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通道的数量、所述分支管的数量和所述外延管的数量均为2~4个。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2~4个通道的主导管能够同时进行4种药液的同时输送,防止多种药液之间不配伍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中心静脉导管的适用性,并且,在任意其中一个通道发生堵塞时,其他备用通道得以及时补充,提高了中心静脉导管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显影层;所述显影层设置在所述主导管的外侧壁。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显影层利于利用外部的显影设备监控中心静脉导管在人体内的实时状况,利于医护人员掌握病患血管的内部情况,并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联接器;全部所述分支管内置于所述联接器内部,所述分连接头设置于所述联接器外壳。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联接器把分支管统一在一处,并将多个分连接头固定设置在联接器的外壳,方便了医护人员固定整个中心静脉导管和选用合适的分连接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血压探测头和插接头,所述血压探测头设置于所述主导管远离所述联接器的末端,所述插接头设置于所述联接器,所述血压探测头和所述插接头电连接。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血压探测头设置在主导管的末端,可简便快捷地监测实时的血压动态,精简了医护设备,提高了检测精度和临床手术的操作效率。同时,插接头设置在联接器,医护人员使用外部显示器插接后即可实时显示病患的静脉血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固定翼,所述固定翼设置于所述联接器的边缘。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固定翼可设置在联接器的两侧,方便操作者抓拿,也更便于将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于病患的身体上。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中心静脉导管,利用分连接头和外连接头实现中心静脉导管的导通和封堵,替代传统的止流夹,能够杜绝中心静脉导管的破损危险,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几率,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中心静脉导管中主导管的断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中心静脉导管中分连接头和外连接头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中心静脉导管中分连接头和外连接头的拆分示意图。

图标:1-主导管;2-分支管;3-外延管;4-通道;5-分连接头;6-外连接头;7-外螺纹;8-通孔;9-导流豁口;10-内螺纹;11-凸柱;12-导流孔;13-凸环;14-环槽;15-显影层;16-联接器;17-血压探测头;18-插接头;19-固定翼;20-止流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说明:

在现有技术中,中心静脉导管通过穿刺技术插入患者的静脉,例如锁骨下静脉,对患者进行输液。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外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在液体输入后会使用止流夹20夹闭连接管以防止血液外流。而长期反复使用止流夹20进行止流操作是导致中心静脉导管前段破损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常见类似情况发生),一旦发生此类情况,需把中心静脉导管拔出后更换新管再次置入,这不仅给临床医护工作带来认为因素的困难,也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

本发明技术方案概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中心静脉导管,包括一个主导管1、至少一个分支管2和至少一个外延管3。其中,主导管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沿自身轴向延伸的通道4;任一个分支管2的出口端与一个通道4连通,任一个分支管2的入口端与一个外延管3连通;分支管2的入口端设置有分连接头5,外延管3的出口端设置有与分连接头5配合的外连接头6;调整分连接头5和外连接头6,能够使分支管2和外延管3导通、封堵或分离。

上述中心静脉导管的技术方案,能够较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中心静脉导管存在的中心静脉导管在经常导通和止流操作中导致的前段容易破损、增加手术操作复杂性、医疗器械使用寿命不长、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的问题:利用分连接头5和外连接头6实现中心静脉导管的导通和封堵,替代传统的止流夹20,能够杜绝中心静脉导管的破损危险,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几率,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技术问题,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地解释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其中: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外观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中心静脉导管中主导管1的断面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中心静脉导管中分连接头5和外连接头6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中心静脉导管中分连接头5和外连接头6的拆分示意图。如图2、4、5、6所示,中心静脉导管包括一个主导管1、至少一个分支管2和至少一个外延管3。具体地,主导管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沿自身轴向延伸的通道4;任一个分支管2的出口端与一个通道4连通,任一个分支管2的入口端与一个外延管3连通;分支管2的入口端设置有分连接头5,外延管3的出口端设置有与分连接头5配合的外连接头6;调整分连接头5和外连接头6,能够使分支管2和外延管3导通、封堵或分离。

如图2、5、6所示,进一步地,分连接头5呈圆筒状,其外壁设置有外螺纹7,其轴心设置有通孔8,通孔8与分支管2的内腔连通,且通孔8设置有导流豁口9;外连接头6呈圆筒状,其内壁设置有与外螺纹7咬合的内螺纹10,其轴心设置有与通孔8吻合的凸柱11,凸柱11的侧壁设置有导流孔12,导流孔12与外延管3的内腔连通。该结构的中心静脉导管中,外螺纹7和内螺纹10实现分支管2和外延管3的连接和拆分,并且在调整外螺纹7和内螺纹10的过程中,凸柱11的导流孔12对准导流豁口9时,药液能够从外延管3流向分支管2,而当凸柱11的导流孔12离开导流豁口9、紧贴通孔8内壁时,可封堵外延管3和分支管2之间的通路,实现药液的止流。

如图5、6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凸环13和环槽14;凸环13设置于分连接头5的外端面,环槽14设置于外连接头6的外端面,凸环13和环槽14吻合。该结构的中心静脉导管中,凸环13和环槽14相互吻合,增强了分连接头5和外连接头6之间的密封效果。

如图5、6所示,进一步地,凸柱11与通孔8过盈配合。该结构的中心静脉导管中,凸柱11与通孔8过盈配合时,其导流孔12能够被通孔8的内壁贴合封闭,使得中心静脉导管的密封效果更好。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主导管1和全部的分支管2一体成型。该结构的中心静脉导管中,一体成型的主导管1和分支管2不容易因为安装和连接尺寸的误差而发生不配伍的药液之间的串腔。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通道4的数量、分支管2的数量和外延管3的数量均为2~4个。该结构的中心静脉导管中,2~4个通道4的主导管1能够同时进行4种药液的同时输送,防止多种药液之间不配伍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中心静脉导管的适用性,并且,在任意其中一个通道4发生堵塞时,其他备用通道4得以及时补充,提高了中心静脉导管的可靠性。

如图2、4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显影层15;显影层15设置在主导管1的外侧壁。该结构的中心静脉导管中,显影层15利于利用外部的显影设备监控中心静脉导管在人体内的实时状况,利于医护人员掌握病患血管的内部情况,并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其中: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外观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中心静脉导管中主导管1的断面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中心静脉导管中分连接头5和外连接头6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中心静脉导管中分连接头5和外连接头6的拆分示意图。如图3~6所示,中心静脉导管包括一个主导管1、至少一个分支管2和至少一个外延管3。具体地,主导管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沿自身轴向延伸的通道4;任一个分支管2的出口端与一个通道4连通,任一个分支管2的入口端与一个外延管3连通;分支管2的入口端设置有分连接头5,外延管3的出口端设置有与分连接头5配合的外连接头6;调整分连接头5和外连接头6,能够使分支管2和外延管3导通、封堵或分离。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联接器16;全部分支管2内置于联接器16内部,分连接头5设置于联接器16外壳。该结构的中心静脉导管中,联接器16把分支管2统一在一处,并将多个分连接头5固定设置在联接器16的外壳,方便了医护人员固定整个中心静脉导管和选用合适的分连接头5。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血压探测头17和插接头18,血压探测头17设置于主导管1远离联接器16的末端,插接头18设置于联接器16,血压探测头17和插接头18电连接。该结构的中心静脉导管中,血压探测头17设置在主导管1的末端,可简便快捷地监测实时的血压动态,精简了医护设备,提高了检测精度和临床手术的操作效率。同时,插接头18设置在联接器16,医护人员使用外部显示器插接后即可实时显示病患的静脉血压。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翼19,固定翼19设置于联接器16的边缘。该结构的中心静脉导管中,固定翼19可设置在联接器16的两侧,方便操作者抓拿,也更便于将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于病患的身体上。

实施例一中具有的与实施例二不冲突的技术特征,也可选地在实施例二中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